huangduanhua
新羊年新气象
经济学九大核心课:1.西方经济学(宏观).2.西方经济学(微光)目前最流行的教材有三种: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萨缪而森的<经济学>和斯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推荐用曼昆的作为自学.3.政治经济学.教材随便吧,人大版或者复旦的博学系列都不错.4.国际经济学.国内有用克鲁格曼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与政策>,有用萨尔瓦多的<国际经济学>或者<国际经济学基础>.推荐萨尔瓦多的<国际经济学基础>,相比克鲁格曼的教材萨氏的教材实用性更强,而克氏的教材理论性太强,不推荐作为自学用.国内的教材大多数多是抄克氏或者萨氏的教材,不推荐.千万别买复旦博学系列的<国际经济学>,难度太大了,不适合于自学.5.计量经济学.根据本人的经验,推荐用孙敬水主编的<计量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虽然孙本人不是名牌大学的教授,但这本教材是国内第一本理论与软件应用详尽结合的初级教材,而且教材比较详细,深入浅出地表述了所有的初级计量经济学内容,对高级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也有所涉及.里面所用的EVIEWS计量经济学软件是个傻瓜软件,是国内最流行的计量经济学软件.另外李子奈的<计量经济学>(高教版)和张晓峒的<计量经济学基础>(南开大学出版社)都不错,唯一的遗憾是他们都没有如何用软件分析数据的详细内容,这样你就必须另买软件应用的教材.古扎拉蒂的<计量经济学基础>也很好,但是内容太多了,其实国际公认最好的初级计量经济学教材是斯托克的<计量经济学导论>(好像没有中文版)但他们都不大适合于自习.推荐作为参考书.6.货币银行学.教材推荐用兹维·博迪、罗伯特· C·莫顿 著,《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大黄达有一本叫<金融学>(人民大学出版社)不错,可以作为参考书.7.统计学,推荐用中国统计出版社的<统计学原理>(九五国家重点教材,统计学界的元勋黄良文主编).其它就不推荐了,因为国内应该没有比这更好的统计学基础教材了.8.会计学.推荐用立信出版社的<新编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作为自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的<会计学>也不错,但是该书较偏重理论性.9.财政学.人大陈共的<财政学>可以(人民大学出版社).财政学界重镇厦门大学和上海财大都有各自的教材,应该都不错.
冬雨霏霏nz
1923年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何廉先生开创了南开大学的经济学科,1931年成立了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在70多年的历史上,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秉承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形成了严谨、自由、开放和服务于社会的学术氛围,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经济管理类人才,在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上也有自己独到的建树,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今天的经济学院已经是一个专业和学科门类齐全、师资队伍结构较为合理、拥有博士、硕士、学士等多层次教学和学位授予权的教学科研机构,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 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大批谙熟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善于应用科学理论和方法于中国和世界经济实际的人才。注重完善人格的塑造和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是我们人才培养之宗旨;弘扬严谨治学、务实求真、锐意创新的学术风范,是我们科学研究之品格。 进入新世纪的经济学院将以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重点学科为依托,发挥学科综合优势,通过优化、综合、交叉、延伸,进一步提高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的科研和教学水平,把学院办成国内领先、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经济科学研究创新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基地、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思想库。 南开大学经济学科是中国综合性大学中最早建立的学科之一。1919年南开大学创建时,经济学科设有商学、银行学、会计学三个系。1927年成立了经济研究委员会。1931年成立经济学院。从1935年起开始培养经济学研究生,至1950年共招收13届60多名研究生,培养了一大批海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和高级管理人才。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恢复重建。 在70多年的历史上,学院秉承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形成了严谨、自由、开放和服务于社会的学术氛围,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经济管理类人才,在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上也有自己独到的建树,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经济学院现任院长马君潞教授,党委书记张秀珍研究员,副院长何自力教授、邱立成教授、李秀芳教授、李坤望教授、梁琪教授、盛斌教授、庞传森副研究员,党委副书记魏占玲讲师。 学院设有经济学系、金融学系、国际经济贸易学系、财政学系、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金融工程学系等六个系、经管法试点班和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所、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台湾经济研究所、国际保险研究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研究中心(apec)等七个研究机构。院部设有教学科研办公室、研究生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电化教学实验中心和《南开经济研究》编辑部等管理和教学辅助部门。 学院现有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包括教学楼、电化教学实验中心、图书资料中心和办公楼。拥有中外文藏书12万册,中外杂志535种的经济学分馆。电化教学实验中心有多功能多媒体教室6个,微机150余台,大型语音设备3套,以及可为科研提供基础设施的现代经济学实验室、经济学校园电子网中心。 经济学院学科专业门类较为齐全,是拥有博士后、博士、硕士、学士等多层次教学和学位授予权的教学科研单位。现有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金融学、经济史、区域经济学等五个国家重点学科。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已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60余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均已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覆盖经济学门类的16个二级学科,目前在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财政学等12个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在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等13个学科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学院设有经济学、金融学、保险、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等五个本科专业。 1996至2000年,“现代经济学”和“国际经济”作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得到“211专项资金”500万元,重点建设了现代经济学实验室、教学基地多媒体教室、经济学图书资料分馆和经济学局域网。教学手段、学术研究、资料搜集、数据分析、对外交流等手段和方法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目前已有22门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已开发和正在开发中的10门教学课件正在试运行中。2002年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金融学、经济史、区域经济学五个国家重点学科再次被列入教育振兴计划和“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学理论创新”、“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经济理论发展与中国经济”、“现代金融理论与中国金融风险管理”等三个项目被立项为十五重点建设项目。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1998年经济学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2000年apec研究中心、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1年开始举办经济管理法律复合型人才试点班。2002年成立国家apec研究院。 经济学院现有教职员200人。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3人。在156名教师中,博士生导师42人,教授(研究员)51人,副教授75人,讲师30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5人。全院有各类在校学生5100人,其中本科生1700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1400人,各类成人教育学员2000余人。 1996年以来,全院教师和研究人员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110项,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120项,出版学术著作、教科书和研究报告320部,论文1400余篇,科研总经费达1580万元。 目前经济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集中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运行与经济发展、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创新、企业与组织理论、转型经济、世界经济理论、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地区与国别经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apec研究、国际金融、货币银行、风险管理与保险、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中国农村经济史、城市与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人口与人力资源、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并在这些方向招收和培养研究生、博士生。在加强基础理论学科建设的同时,加大发展经济、社会需要的应用经济学科。以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金融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史等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重点学科为依托,发挥学科综合优势,通过优化、综合、交叉、延伸,进一步提高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的科研和教学水平,把学院办成国内领先、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 学院与东欧、北美、澳洲、亚洲等各国的学术研究机构和著名学府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创立了中加联合培养硕士和博士生的“南开—约克模式”;与北美精算学会联合举办了全国第一个得到国际认可的精算师考试中心;受国务院委托举办过26期中加联合培训中国对外开放领导干部班;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与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近五年来先后举办国际学术会议7次,有60多人次参加国际会议,派出70多人次的师资出国访问和学习进修,每年约接受20多名外藉专家、教授来院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
优质职业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