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09

安居客jismkll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大庆油田总经济师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站队丶肥皂

已采纳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共黑龙江省委原副书记、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原省长、中共黑龙江省顾问委员会原主任陈雷同志,因病于2006年12月5日在哈尔滨逝世,享年89岁。陈雷同志1917年9月出生,原名姜士元,曾用名陈雨田,笔名老泉山人,籍贯黑龙江省桦川县。1933年在学校参加抗日活动,193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2月至1938年3月任佳木斯市地下党支部组织委员、支部书记、市委书记。1938年3月至1942年5月任东北抗联第六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宣传科科长、六军二师政治部负责人、游击队队长。1938年7月派往第一批西征部队做政治工作,后又派任北征部队第一支队政委。1942年5月至1945年9月任苏联国际红军八十八旅三营六连副连长、一营党支部宣传委员、政治教员。1945年9月至1952年8月任苏联红军绥化卫戍区副司令员、绥化中心县委书记,龙南纵队政委,黑龙江警卫一旅政委,龙南专署专员,西满第三地委副书记兼三分区副政委,黑龙江省委秘书长。1952年8月至1954年8月任黑龙江省委常委、省政府副主席、主席。1954年8月至1966年8月任黑龙江省委常委、省委基建部部长、省委工业部部长、副省长兼经委主任、计委主任、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书记。“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5年8月参加哈尔滨轴承厂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任党支部副书记。1977年6月任黑龙江省建委主任、党委书记。1977年12月任省革委会副主任、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1979年12月任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省长。1982年8月任省委副书记、省长。1985年5月任中共黑龙江省顾问委员会主任。1988年离休。陈雷同志是中共八大代表、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三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他是第一、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第五、六、七届党代会代表,第三、五届黑龙江省人大代表。 还曾担任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名誉主任长达21年。陈雷同志早年接受了马列主义和爱国主义等进步思想,勇于追求真理、敢于探索,为了中国人民的民主自由及中华民族的复兴强盛而毅然弃笔从戎,走上了革命道路。在佳木斯做地下工作期间,他与同志们一起不顾日伪白色恐怖,冒着生命危险为抗联部队购买运送武器弹药、医疗用品、传递情报文件。1938年“3·15事件”爆发,佳木斯地下党组织被日军破坏,他摆脱日伪的追捕,历尽千辛万苦找到抗联部队,并开始了艰苦的游击战争。1938年4月,他找到中共北满省委,汇报了佳木斯地下党的情况,被任命为抗联六军军部组织科长,随后又被派遣到二师负责政治工作并参加西征;到达海伦后担任一支队政委,参与开辟黑河、嫩江、德都、五大连池等抗日根据地。1939年夏,跟随东北抗联总司令赵尚志开展下江游击战争。1940年冬,奉命在苏联伯力地区创建北野营。1941年3月,返回东北进行游击战争。同年5月,他以三路军总指挥部宣传科科长身份负责三支队政治工作,在呼玛、塔河、甘河、阿荣旗等地区战斗,开辟大兴安岭根据地。他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于1942年2月26日撤回苏联的抗联部队A野营进行治疗和整训。他曾多次担任武装侦察队长、政委,率队侦察获取日军重要军事设施的情报,为抗联同苏军反攻东北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战斗中沉着冷静,英勇顽强,出生入死,多次负重伤。他的手腕动脉被子弹打穿,血涌如注,他用树枝将棉花塞住血管,坚持战斗到突破敌人的包围,夺取最后胜利。1945年,他受党的派遣从苏联回国和地下党员车承友一起进入绥化。担任绥化卫戍区副司令、中共绥化中心县委书记、绥化地委书记、龙南军区政委等职,开展建立人民武装、反奸、除霸、剿匪运动,同国民党和土匪进行了殊死的斗争。1947年,他领导当地人民开展土改运动,发展生产,为建立新政权、支援东北和全国的解放、建立巩固的大后方,做出了积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担任黑龙江省政府副主席、主席期间,率领全省人民为国民经济恢复而奋斗。在大力倡导生产劳动竞赛中,通过抓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马恒昌小组先进集体典型,对推动全省和全国工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1954年黑龙江省和松江省合并后,他为全省的工业和基本建设工作呕心沥血,不顾病痛,不辞辛劳,忘我工作。代表省委调查总结的建华、庆华、华安三厂“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经验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并在全国工业战线推广。大庆油田开发时,陈雷同志是省委支援大庆石油会战领导小组副组长,具体负责协调全省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三年自然灾害之后,陈雷同志为落实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他在担任省长期间,认真抓好哈尔滨机场、松花江公路大桥等道桥工程,大庆30万吨乙烯石化工程等大小经济项目,为全省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对工作抓得紧,行动快,决策果断,雷厉风行,讲求工作效率。陈雷同志有出众的艺术才华,从小热爱书法,并担任了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他的诗词也有很高的水平。在抗战的艰难岁月中,创作了大量诗词和歌词。1938年5月,他用古曲《落花》的曲调填词写下了著名的革命历史歌曲《露营之歌》的第一段,这首歌曲曾广为传唱,极大地鼓舞了抗联指战员的革命斗志。他发起成立了黑龙江省诗词协会,推动了全省诗词创作的发展。

大庆油田总经济师

194 评论(11)

偶是杨洋

现任是王玉普,前任是傅成玉

166 评论(11)

米诺很努力

您好,中石化现任董事长是王玉普。

302 评论(13)

doublel0814

李勇库现任中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副部长级)、审计署党组成员、总经济师。1971年1月黑龙江省大庆炼油厂放映员,大庆市龙凤公社团委副书记、电影放映队队长;1974年9月任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龙凤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党委委员(其间,04—01在大庆“五七”干校学习);1978年3月起任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龙凤公社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管委会主任,龙凤区龙凤公社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其间,09—07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委党校党政干部专修科脱产学习);1986年7月任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整党办副主任;1987年10月任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副区长;1990年3月任黑龙江省大庆市蔬菜公司经理;1993年5月任黑龙江省大庆市政府副秘书长(其间:03—03在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进修班学习;08—12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直属大庆石油管理局学区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班学习);

355 评论(14)

魔吞不動城

陈耕领导下的中石油就像是在全力演绎着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提出的石油“来源多元化”策略:外交途径、投资管道资源和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最先为外界觉察到的中石油意欲海外扩张的信号,来自于2004年10月其收购母公司海外资产的企图。彼时中石油聘请花旗银行为交易顾问,收购母公司价值52亿美元的海外资产。5个月后,由中石油注资25亿美元、母公司贡献资产的合资企业成立。这是一招聪明之举,由“共同出资,共同经营”的合资企业来承担收购海外资产的任务,既保留了国家的出资渠道,又能保障中石油这家上市公司在收购过程中的话语权,且使交易更加透明。 这一改组让收购变得更为容易。2005年8月16日即传出了中石油和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ONGC)竞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PetroKazakhstan)的消息。当是时,中海油刚刚失手优尼科,而中石化历来对海外收购都不甚感冒。 最终中石油出价迅速而犀利,在2005年10月以8亿美元赢得了这家总部位于加拿大的中亚石油公司。这个战利品看上去清新悦目:资产单一,且均位于和中国共享大量边境线的前苏联国家境内。它也不是盘根错节的大公司,市值33亿,不够中石油1590亿美元市值的一个零头,然而资产横跨上中下游资源,包括可观的开采储量、一家哈萨克斯坦最古老的精炼厂和一条长约177公里石油管道75%的所有权。 这还只是序曲。9月1日。中石油宣布进行一次国际性配股,筹集27亿美元的资金。加上原本就充沛的现金储备,中石油等于宣示了进一步跨国收购的意图。当月,中石油作为大股东,联合其他中国石油公司对一家加拿大公司在厄瓜多尔的价值2亿美元的石油及管道权利资产进行收购。 并购过程中外交手腕运用得恰到好处,以至于该交易过后,印度能源部长马尼桑卡尔艾亚尔访问北京,探讨中印公司在获取油气储备方面开展合作的可能性。这一出访的直接结果导致了1个月前还是竞争对手的中石油和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化敌为友,12月成功联合收购了另一处价值10亿美元左右的油气资产。 在频密的海外扩张同时,陈耕还计划将大庆油田改造成为一个天然气生产地,并升级中石油庞大的下游工厂和输油网络。同时与哈萨克国有石油公司共同兴建长达1000公里的输油管道,以实现将来哈境内的油田与中石油输油网络的对接。 和他的前任—主导了中石油(Petrochina)上市、裁员和资产重组的马富才一样,陈耕一贯低调。但和马富才更长于技术不同,陈耕更懂管理。 马富才领导下的中石油基本上还是一家国内运营商。零星的海外收购探索与其说是国际化初体验,毋宁说是出于政治因素驱使:对内维持就业水平,对外须显示政治上的成功。这些收购的背后大都是政府的意志,而且收购资产规模很小,多位于中亚,且收购价格远远高于市场价格。 2003年底发生的重庆井喷事故让马富才引咎辞职,2004年4月,陈耕由副转正。上任最初几个月,表面上的中石油维持着萧规曹随的宁静。但实际上,由陈耕主导的中石油国际化之旅正拉开帷幕。但是,在距离上一次重庆井喷事故691天后的2005年11月13日,吉化石化双苯厂又发生爆炸。安全事故几乎成了中石油CEO下马的宿命,也让陈耕的务实而又犀利的国际化谋略面临新的考验。

160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