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44

苏夏夏110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上海首任经济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们的季节

已采纳
中国十大知名经济学家在中国,经济学家们的言论观点事无巨细地影响着国家大政、行业发展、市民生活。其中还不乏一些经济学家明星,他们观点独到、语言犀利并充满人格魅力。而我们最关心的是哪个经济学家的观点对商务活动最具指导意义?谁是商务人士中最有权威的风向标?为此,我刊邀请200位公司部门经理以上职位的商务人士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被认同的经济学家基本与经济学家曝光率相符。1、吴敬琏2001年在中国股市论战后上镜率极高,只要吴教授出现,就会成为焦点。吴敬琏教授最早提出并倡导市场经济理论,是"市场取向改革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经济体制比较研究学科的开创者之一;其不同时期的理论主张和政策建议在实践上推动了中国改革事业的前进。在商务人士中颇受好感,点击率达到70%。给人感觉是一位公正、睿智、博学、为民请命的有良心的经济学家。他的主要欢迎人群平均分布在男女老少之中。让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但也有人把近几年中国股市的不景气部分归罪于他。2、厉以宁厉教授是2001年与吴教授论战的排头兵,由于网上流传有关其家族暴富内幕的文章使得有关厉教授的争议和其著述一样脍炙人口。厉以宁教授在对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厉以宁从中国经济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构想。所以在海内外享有"厉股份"之称。受到商务人士中高端人群的欢迎。3、林毅夫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他的头衔多得像在纸上画了一棵大树。林毅夫教授治学勤奋,研究领域比较广泛,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学术思想。他强调制度的内生性,早在1980年代后期,他就认为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前提是放弃推行带有赶超色彩的发展战略。在总结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后,他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假说。受到有海归身份的商务人士和学者们的好感。4、茅于轼带有浪漫主义思想色彩的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的"厉害"在于他对微观经济学的资源配置问题的透彻研究和精妙阐释,他曾经用一句话来概括整个微观经济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充分竞争下的供求均衡达致资源配置最优。他的《择优分配原理》由于深入浅出,颇得经济学之妙处,所以成为很多青年学者进入微观经济学领域的介绍信。由于其著述语言引人入胜、观点精练,茅于轼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茅于轼迷"。由于其宽容平和的性格,关注民生问题,被认为是经济学家的楷模。5、樊纲樊纲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出色的理论阐释者,他的《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和综合》奠定其在中国经济学界的地位。樊纲在《"不道德"的经济学》中所提到的:"作为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甚至也应该作传经布道的工作;但作为经济学家,谈道德却是’不务正业’。"引起不小的争论。在最近的关于经济学家之间的"战争"中,又和非主流经济学家杨帆一起成为关注的焦点。樊纲在众多大经济学家中可以称的上"少年英俊",参加此次评选的女性认为樊纲很像某位电视台主持人,所以颇受青睐。6、张维迎张维迎教授的企业理论及有关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zgzf有关部门和企业界有广泛影响,被公认为中国经济学界企业理论的权威,是国内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的学者。张维迎最近推出了《大学的逻辑》一书,作为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积极推动北大教育的改革,颇受争议。7、郎咸平郎咸平在国内的知名度极高,他以保护中小股民为理念因而被媒体尊称为"郎监管",他又以仰融的独立第三方出现而深受瞩目。最近郎咸平提出人民币应该"再贬值2%以打击进入中国市场的游资","企业不应做大做强而应精益求精"等观点,并炮轰海尔、TCL、科龙等中国知名企业,再次惊动天下人。郎咸平的《整合》、《运作》、《操纵》在图书市场上销量也极好。他的学术成果得到世界一流商学院的普遍认可。8、胡鞍钢胡鞍钢参加了由周立三院士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并作为其中的主要研究人员,系统地从事中国国情研究。他是这一新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2000年初,胡鞍钢被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联合聘为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该中心旨在建成国内一流的国家决策思想库。他所带头的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是zgzf四大智囊团之一。9、萧灼基萧灼基教授在国内学术界第一次从理论上提出和论证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所有权与使用权(经营权)分离的问题。提出了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问题。提出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所有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完善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结构;完善全民所有制的经营方式。萧灼基多年研究《资本论》,近年着重运用《资本论》理论研究社会主义经济问题。10、张五常张五常作为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理论主张在学术界引起广泛争议。其对国内股份转让、外汇转让、政府管制等发表了自己的独特看法。张五常在广州谈中国应对WTO挑战时,认为中国农业人口未来应降到25%……几乎他的每次公开言论都会引起一片哗然--当然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有张五常教授对自己夸张的评价赢得了很多眼球的作用。

上海首任经济师

351 评论(14)

相信自己我能

1,经济学怪才──张五常2,现代经济学理解最深刻——钱颖一3, 中小股民的代言人──朗咸平4,追求真理的经济学教授──林毅夫5,最低调的经济学大师──邹恒甫6,最讲实话的经济学家──吴敬琏7,中国产业经济学第一人──张维迎8,从国际视角研究中国——李稻葵9,言词能影响政府决策的经济学教授──厉以宁10,求学道路最坎坷——田国强

231 评论(9)

WeiXin呵呵呵

我知道哦  年龄:47 出生地:上海  公司总部:上海  主要公司:绿地集团  2003年6月25日,“首届上海房地产开发企业50强”评选揭晓,上海绿地集团以优异的成绩荣登榜首。在上海房地产行业,上海绿地已是一个值得信赖、值得拥有的品牌。立足上海、走向全国是绿地集团现在和未来的目标,上海绿地在南昌开发了滨江豪园与绿地山庄两个项目,其楼盘的品质与市场的独特运作思路,在南昌房地产业界引起震动。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上海绿地集团总裁张玉良先生。  成功来自实力与经验  凭借绿地集团在过去的10多年房地产开发经营,此次的评选可谓实至名归,作为公司的总裁,张玉良认为,能取得如此的佳绩,这也是意料中的事情,绿地集团的四大特点与三大基本做法奠定了绿地在房地产界的成功。  四大特点中一是以开发中低价房为主,为最广大的中低收入工薪阶层改善居住条件服务。在集团历年来所开发建设的300多万平方米住宅中,中低价房占到了95%。二是积极参与城市旧城区改造,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尤其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上海365万平方米危棚简屋为重点的旧区改造中,绿地集团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三是在开发建设住宅的同时,根据上海城市的发展战略和功能定位,适时适量地开发非住宅房地产产品,如商务楼、商场、酒店等。四是在立足上海的基础上,适时走向全国,壮大规模。2001年绿地集团赴江西南昌开发了两个大型房地产项目,2002年又在安徽合肥和吉林长春着手开发大型居住区。  房地产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绿地为何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绿地集团的三项基本做法具有特色,一是以市场为导向,深入研究市场趋势,贴近市场发展脉络,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战略决策、产品定位。二是建立起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并按照集团的发展战略对员工队伍进行不断优化,保证了集团决策层的各项重大决策能够有效实施。三是企业经济实力强,品牌形象好,在大规模连续滚动开发大型房地产项目的过程中能够运作自如,得心应手。使命驱使尽心与尽力张玉良谈到,绿地集团在十年来的房地产开发经营历程中,始终秉承“绿化城市、美化环境、造福人民”的宗旨,尤其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绿地集团在房地产市场疲软、前景不是很明朗的情况之下,冒着较大的经济风险,以社会效益为重,毅然投资改造了上海市长宁区周桥、范东和普陀区顺义村、同乐村等大面积的危棚简屋地区,为数万上海普通百姓造就全新的家。  在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同时,面对城市绿化的巨大缺乏,绿地集团毅然无偿投资,新建城市公共绿地,其中众多的是能够代表上海城市形象的作品:浦东陆家嘴中心绿地、外滩滨江绿化带、上海体育场环境绿化、延安西路、江苏路绿地广场绿化、南京西路街头绿地、虹桥机场停机坪草坪等。如今沿着上海的干道,每隔数分钟就能看到绿地集团的公园作品,这是绿地集团对1300万上海市民的责任,也是绿地十年如一日,“做一个有责任的发展商”的不懈追求。众多的上海市民追随绿地买房置业,并将“绿地”列为上海首批房地产著名商标,这是购房者对绿地这些不懈奉献者的无比信任。  扩张缘于做大、做强  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在房地产业也经历了十余年,绿地集团司这十几年在房地产业开发的楼盘情况怎么样呢?张玉良谈到,作为国家建设部批准的房地产开发一级资质企业,绿地集团拥有强大的市场调研和设计开发实力,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对产品结构、房型设计及配套环境进行调整和创新。十年来,集团开发了大量知名热销的楼盘。诸如“虹桥新城”、“圣约瀚名邸”、“上海春天”、“虹桥大仕馆”、“世纪同乐”、“绿地名人坊”、“柏仕晶舍”、“巴黎时尚”、“感性达利”、“格林威治”等。累计开发土地总量近500公顷,平均每年竣工面积达50万平方米,施工面积100万平方米,竣工住宅总面积至今已接近600万平方米。绿地集团2003年下半年开发的楼盘“康桥老街”、“帝庭”、“莫耐印象”也即将与广大市民见面亮相。  绿地集团于2001年开始积极向外地进行战略性拓展,在江西南昌开发了符合当地人文环境的高品位住宅区“滨江豪园”及“上海绿地山庄”;在安徽合肥开发了“合肥绿地上海城”。这些楼盘不仅延伸了绿地房产以文化塑造楼盘的企业精神,也把海派建筑艺术融入当地。  独具慧眼进军新南昌  2001年绿地集团进军南昌房地产市场,当时南昌房地产还处在刚起步阶段,而绿地开发的“滨江豪园”所处的区域又是在红谷滩,当时的红谷滩可以说是众多开发商观望不敢贸然进入的地块,而绿地集团以前瞻的眼光率先在红谷滩开发楼盘,而且其定位于高档住宅,由此红谷滩引来了众多的开发商跟进,如今红谷滩的地产已进入了全面开发阶段。在红谷滩的开发成功使绿地对南昌的信心倍增。  为什么绿地集团当时会选择进入南昌开发房地产呢?张玉良认为,南昌是一个省会城市,也是一个历史名城,自古以来南昌始终占据了一个较为重要的位置。如果用评判的眼光看南昌今后的发展,那么会发现在中国今后十年的大发展进程中,南昌的地位将十分重要。  首先,南昌在中国的四大沿海经济区构架中,南昌很明显的处于这几大经济板块的联结枢纽位置,经济区间贸易、合作将会推动南昌物流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  其次,南昌是长三角经济区向整个长江流域推进过程的重镇所在,它的政治地位、地理因素以及所拥有的基础资源将使其成为长三角经济延伸的枢纽。长三角向内陆的推进将推动产业输出,尤其是房地产业、现代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等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产业。  最后,南昌的城市规划将推动它的发展,根据规划,南昌2010年中心城城市人口规模将达到300万,城市建设区面积将达到300平方公里,这对房地产的发展非常有利。  至于首站会选择在红谷滩开发,张玉良称,那是因为红谷滩新区是南昌市政府大力拓展的新兴区域,作为南昌未来的行政中心,红谷滩将规划为行政、办公和居住为主,与江南名楼滕王阁、风景秀美的抚河公园隔江相望,地理资源优越。在世界上,临江居住是许多人的梦想,香港的维多利亚、英国的泰晤士河畔、法国的塞纳左岸、德国的莱茵河都是富人的聚居区,定位为南昌中心的红谷滩正处于临江地带,是定义滨江高尚住宅区的真正要素。  高档楼盘确保高品质  绿地进驻南昌,推出的滨江豪园、绿地山庄都是南昌的高档物业,什么样的物业才真正称得上高档的物业呢?  张玉良称,作为高档住宅,它最大的亲和力在于从不要求主人去适应一个特定的空间,而是适应主人的方式、个人习惯甚至情趣爱好,它的每一个设计细节都与主人的生活丝丝入扣,甚至处处想在主人前面。拿滨江豪园来说,为了确保高质量,采用全国先进的施工技艺进行操作,在南昌创建无渗漏住宅,采用高成本的深入地层基岩下3米的旋喷灌注桩和群桩群柱的桩基方式,以及全钢筋水泥剪力墙墙体,从根本上解决房屋渗水、墙面裂缝等烦心问题。除了拥有优良的建筑质量,滨江豪园更以完善的配套营造社区浓郁的人文底蕴。英法意德四国原味文化的园林景观,将国际闻名的时尚与经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为了使生活更加便捷,滨江豪园采用了先进的指纹门锁系统以及独家引进不停车遥感车辆管理系统,从每一个细节上都让业主感受到令人无限倾慕的高贵身份和帝豪般的王者尊荣。  而绿地山庄,是绿地在奉献给南昌人民的第二个作品,着力开发的总计40万平方米的现代与古典相交融的湖景山地别墅项目。绿地山庄景观设计由澳大利亚的著名景观大师担纲,建筑设计由中房设计院设计。每幢别墅有64根柱子支撑,确保了高质量。在别墅的外围,投入上千万资金兴建道路,使住户迅速抵达住所,满足现代生活快节奏的需要。为了将别墅的生活状态展现给南昌市民,不惜投入巨资先建房后发售,直到小区完全落成了才发售,没有实力与魄力,谁也不敢这样做。  绿地集团南昌轨迹:  2001年,上海绿地集团江西申昌置业有限公司成立;  2001年,绿地滨江豪园动工;2002年4月,上海绿地集团与江西广播电视艺术幼儿园正式签约,双方就广电艺术幼儿园落户南昌红谷滩达成了具体的合作协议;  2002年6月,上海绿地集团投资建设的“上海绿地山庄”别墅开工;  2002年6月,上海绿地集团捐款300万元,设立南昌市“绿地再就业基金”。(据《信息日报》)

278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