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吞不動城
做好健康管理可以帮助个人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好疾病或慢病得预防,从而提高个人的生活品质;针对团体而言,在保证个人健康体质的基础上,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团体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针对社会而言,在个人和团体的健康发展就是中国社会前进的最大动力,是中国社会最大的财富。
四川创和
据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中风、肿瘤等慢性病导致了45.9%的全球疾病负担,中国达60%以上。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导致各种慢性 疾病的发生,从而导致了生命质量下降,同时昂贵的医疗费用也给个人、家庭、集体、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设想一下未来:人们的寿命将更长,同时健康的质量更高。每个人能够随时随地浏览个人健康计划网页或是听取医院专家提供的意见,或通过电子邮件接收与个人健康相关的新闻。比如自己胆固醇的状况、最新医疗研究成果、保健的一些技巧等等。 对企业而言,在健康管理上投资1元钱,在医疗费用上就可以减少8~9元。而健康人群只要拿出1%-5%的医疗费用用于健康投资、预防疾病,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企业医疗支出. 同理,国家的医疗支出对财政也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如果能够全面推广开健康管理的意识,切实落实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预防疾病于未然,控制主要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发生,居民健康少生病,国家减少了开支,那就真正实现双赢了
喝酒当喝汤
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中国人的健康情况正被慢性病所困扰,一组令人震惊的中国人健康大数据道出了一些隐没的真相,这其中也许有你有我也有他,而慢性病的发展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壮大起来,因为慢性病是由于健康危险因素长期积累、叠加并协同作用于人体的结果,有一个长期酝酿、渐进的过程,不容易被人察觉,而只要健康危险因素的作用持续存在,这种渐进的过程就不会停止;如何及早发现慢性病的诱因并找到慢性病的隐患,是遏制慢性病继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导致慢性病有遗传、行为、环境三大方面的危险因素,遗传因素多是不可控制的;环境因素(人口老龄化、城市化,水、空气、食品污染,职业性粉尘、化学及物理致癌物等)是社会因素,也是个人难以改变的;唯有行为危险因素是可干预可改变的,不当的生活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导致慢性病的主要因素,一点点的干预和改变就会有显著的干预效果;针对行为因素的干预和改变通过健康管理就能够轻松实现,健康观念和态度决定健康行为,健康行为决定是否能阻断慢性病形成的自然进程,人们不同的健康观念和态度,会把健康引向不同的结局。大量的国外资料证明,对生活方式进行行为干预是低投入、广收益的;如美国CDC评估资料显示,改变行为、降低危险因素可使:冠心病死亡率下降49%;减少吸烟,每年可减少40万人死于癌症、心脏病、肺病和中风等等,得出结论 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由此可见健康管理的价值和重要性。 健康管理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医疗技术,在健康保健、医疗的科学基础上,建立的一套完善、周密和个性化的服务程序,其目的在于通过维护健康、促进健康等方式帮助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及疾病人群建立有序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风险状态,远离疾病;而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则通过就医服务的安排,尽快地恢复健康。 健康管理不仅是一个概念,也是一种方法,更是一套完善、周密的服务程序,其目标在于使病人以及健康人群更好地恢复健康、维护健康、促进健康,并节约经费开支,大幅度降低医疗支出。 在我国,约有15%是健康人,15%的非健康人,70%的亚健康人, 而主动参与健康管理的不到5%,由于健康意识的相对薄弱,许多家庭每年应用于医疗的支出费用占家庭收入的30%以上,更有甚者因为医疗费用返贫却也无法挽救一个个生命。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达到同样健康标准所需的预防投入与治疗费、抢救费比例为1∶8.5∶100,即预防上多投入1元钱,治疗就可减支 8.5元,并节约100元抢救费。而通过健康管理和教育,能将医疗费用降低10%以上。 健康管理是以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与发展,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针对个体及群体进行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和水平,并对其生活方式相关的健康危险因素健康管理可以依据科学的生活方式,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以及进行干预的全过程管理的过程。指导人们主动有效地维护和把握健康,变被动治疗为主动预防;由被动治疗疾病促进健康, 向着主动预防疾病,保持和维护健康的观念转变。
优质职业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