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87

辣椒0908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健康管理师王陇德主编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林子夕silva

已采纳
健康管理师考试涉及两个部分 :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教材可以选择国家卫健委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指定的新版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教材。希望回答能够帮助你你也可以追问

健康管理师王陇德主编

251 评论(8)

玲玲--00

健康管理师考试需要考: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这两科。并且考试形式采用人机对话,具体考试时间和考试题型请看下图:健康管理师考试科目及答题方式希望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119 评论(12)

小C爱点dian评ping

父母有糖尿病一定会遗传给孩子吗   父母有糖尿病一定会遗传给孩子吗,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孩子是最重要的,宝宝的智力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是很多孩子的发展目标,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下面跟大家分享父母有糖尿病一定会遗传给孩子吗。   父母有糖尿病一定会遗传给孩子吗1    糖尿病的遗传概率有多高呢?   其实在《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上并没有找到相应的数据,搜索到的.台湾医生林嘉宏的《糖尿病医师的自疗笔记》里面关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相应的数据。    1型糖尿病:   1、如果孩子的爸爸患有1型糖尿病,而且一直依赖胰岛素或者是他在青少年时期就确诊为糖尿病,那么遗传概率就是5.88%。   2、但如果是孩子的妈妈患有1型糖尿病,而且生孩子的时候还不满25岁,遗传概率只有4%。   3、如果妈妈是满25岁以后才生的孩子,遗传概率就会降低到1%。   4、然而,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1型糖尿病,遗传概率将提高到25%。    2型糖尿病:   1、父母一方有糖尿病,孩子生下来的发病率为40%;   2、父母双方都有糖尿病,孩子的发病率为60%;   3、同卵双胞胎,如果其中一个有糖尿病,另外一个孩子的发病率高达90%;    其它糖尿病:   (数据来自于邢小燕的《不同类型糖尿病与遗传,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LADA-成人隐匿性免疫性糖尿病   目前,关于LADA的遗传学机制研究非常初步。仅有的信息是LADA相关的遗传基因既包括1型糖尿病相关的HLA基因,也包含2型糖尿病的部分易感基因。   MODY-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   MODY是一种单基因糖尿病,家系呈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常见于25岁前发病,且表现为胰岛素分泌缺陷。   MODY糖尿病也是存在遗传性的。MODY糖尿病通常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在家系中遗传,不同基因引起的MODY外显率有一定差异但通常外显率较高。当一位MODY患者与健康人婚配时,子女有50%的几率遗传到他/她的基因突变,导致子女患有MODY糖尿病。   父母有糖尿病一定会遗传给孩子吗2    1型糖尿病遗传概率比2型糖尿病高吗?   相信有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1型糖尿病遗传概率会比2型糖尿病高。   其实,这是个误区!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遗传概率要比1型糖尿病大。   先看看《中国1型糖尿病诊断指南》中相关内容:   上面的数据虽然并不完全等同于遗传率,但是从某种角度说明了1型糖尿病的遗传因素占比相对于2型糖尿病的低。   再看看别的数据:(内容引自《健康管理师》,主编:王陇德。)   中国人2型糖尿病的遗传度为51.2%-73.8%,一般高于60%;而1型糖尿病的遗传度为44.4%-53.7%,低于60%。可见两型的遗传是各自独立的,2型糖尿病具有更强的遗传倾向。   乍看数据,是不是背脊发凉,有必要解释一下遗传度这个词语。它是指在多基因疾病形成过程中,遗传因素的贡献大小。遗传度越大,说明遗传因素的贡献越大,遗传度越小,遗传因素的贡献越小。取个栗子:如果一种疾病完全由遗传因素所决定,遗传度就是100%;如果一种疾病完全由环境因素所决定,遗传度就是0。

294 评论(8)

CamillaGao

您好,健康管理师,有级别的,在本校是可以报呢

187 评论(10)

冷夜寒池

如今,糖尿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 健康 与生活的慢性病之一,国际糖尿病联合会于2015年发布的糖尿病图谱报告显示,每十一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患糖尿病,世界范围内相应有4.15亿人患病。 这样的数字让人们从懵懂无知变成了“谈糖色变”,但每年的患病人数依旧只增不减,无形之中,你的“不了解”早已成为了自己的“催命符”。规避糖尿病的四大误区,让你把“催命符”换成“免死牌”。 糖尿病是“突发”的慢性病? 现代人已开始有体检的意识与习惯,但是仍旧有许多糖尿病患者表示,一年前的体检结果并没有任何异常,过了几个月莫名其妙的就得了糖尿病,以致于很多人认为糖尿病是“突发”慢性病,其实不然,糖尿病并非是没有前期的。 糖尿病是因人体胰岛功能衰退而引发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等代谢紊乱的综合征,说白了,就是身体内对糖的代谢功能紊乱导致糖尿病,而 糖代谢紊乱 也被称为 糖尿病前期 ,只要在糖代谢紊乱期间进行控制饮食与改善生活习惯,是完全可以避免成为糖尿病患者的。 这个“潜伏期”实际上比很多人想象的要长很多,据国外统计,当糖尿病确诊时,糖代谢紊乱甚至可能存在了 5年之久 ,而如今每五个成人中,就有一个糖代谢异常者。 但这一时期的隐蔽性却很强,这一时期的血糖数值并不一定总是“超标”,所以很大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在做体检或自测时候,单次的血糖正常就认为自己的糖代谢是正常,进而误判自己的身体情况,而据调查显示,有 50% 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缺乏明显的临床病症而未被诊断。 所以,糖尿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就一定要有“长线”思维,需要 定期的监测 自己的糖代谢或者血糖的长期变化曲线是否稳定,从糖尿病的引发根源进行监测,才是最好的防治手段。 糖尿病只有“1型遗传”? 糖尿病分型一般分为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糖尿病、妊娠糖尿病 。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在我国最多,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而在传统认识中,认为只有1型糖尿病才会遗传,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主编的《 健康 管理师》所述——中国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遗传度为51.2%-73.8%,一般高于60%;而1型糖尿病的遗传度为44.4%-53.7%,可见两型的遗传是各自独立的,而 2型糖尿病具有更强的遗传倾向。 “需要提醒的是,2型糖尿病发病隐匿、且危害性大,很多患者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所以很容易被忽略。” 中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邢小燕表示,80%—85%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属于超重或肥胖,并且它与遗传有很大关系,所以 家族病史者、体重肥胖者 也是 糖尿病的高发人群 ,不仅要定期体检,更必须要做好日常的糖代谢监测。 糖尿病不痛不痒,不要命? “血糖高了就高了反正也没有什么症状,想吃就吃,想喝就喝”,这是很多糖尿病人的“切身感受”,但实际上,糖尿病本身确实不要命,真正的“杀手”是各种并发症,其对人体的危害十分严重。 糖尿病的并发症多达 100多种 ,是已知慢性病中并发症种类最多的疾病。糖尿病并发症分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其中,急性并发症包括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等;慢性并发症包括 视网膜病变 和 失明、糖尿病肾病 (严重的导致肾功能衰竭)、 糖尿病足 (严重的导致截肢)、 大血管病变 (严重的导致心肌梗死、脑血管病)等,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并发症,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都是极高。 通常情况下,患病10年后有 30%~40% 的人至少会出现一种并发症。在患糖尿病的人群中, 40%-50% 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病10年后发生视网膜病变,约有2%的患者在发病15年后完全失明,有 20% 的人最后要靠肾透析生活,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的几率是非糖尿病人的 2倍~3倍 ,神经病变患病率在糖尿病病程为5年、10年、20年后分别可达到 30%~40%、60%~70% 和 90% 。 据调查,全球每30秒就有一条腿因糖尿病足而截肢,而在我国,每年由于糖尿病导致的截肢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每年的截肢患者中约50%是糖尿病患者。 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光伟 强调说,糖尿病不痛不痒,但危害十分严重。但只要控制好血糖,糖尿病患者可以 终生带病生存 。因此,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强化血糖的 综合控制 ,进行血糖和糖代谢的 连续监测 ,是减少糖尿病病变和死亡发生风险的最有效措施。 糖尿病“不能吃甜”? “这个太甜你不能吃,那个太甜你不能吃”,这应该是糖尿病人平常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因为这点,许多糖尿病患者因为忌口的问题苦不堪言,“一刀切”的忌口,也是大部分人无法忍受甚至放弃控制的原因。 其实,甜度和血糖升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食物的甜度是一种味觉单位,而真正影响我们血糖的是 食物的升糖指数 ,而很多时候这两个数值并不是正相关的,比如罗汉果,其甜度是蔗糖的300倍,但升糖指数并不高。而相反的,没有什么甜味的油条其升糖指数为75,是口味较甜的樱桃的3倍多(樱桃升糖指数为22),哈密瓜的1倍多(哈密瓜升糖指数为41)。 所以说, 升糖指数 ,这种反映食物引起人体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标,才是 糖尿病人真正应该控制的 。但是每个人因为体质和代谢能力的不同,即便是同一种食物,不同人的升糖量也会不同,因此,通过餐后2小时的糖代谢曲线或者血糖数值变化来判断隐形的升糖指数,发现自身对不同食物的升糖情况,这样才能最大的减轻糖尿病及高危人群在“忌口”上的痛苦,也更容易配合控制。 为了让你在降糖的过程中少走弯路,BTV 养生 堂专栏,邀请到著名的营养专家左小霞主任,带你走进糖的家族,认识不同的糖,帮你逐步改变饮食习惯,合理减少糖的摄入,远离糖尿病的危害。 为了帮助你成为“控糖专家”,能打造出最适合自己的控糖、稳糖饮食,左小霞主任将20余年的临床控糖实践营养经验,加上几百期临床营养医生和超级大厨合作的 美食 节目精华,打磨成了本期精品课程——《解码血糖/降糖饮食疗法》,你只需每天学一课,就能在21天解码血糖,学会饮食控糖方法论。 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一刀切难免出问题,为了教会你吃,课程还会教你“私人定制”,根据自己的身高体重等基础数据,计算出自己的基础代谢和每餐热量,从选材到搭配到烹饪等关键技能一网打尽,给自己定制个性化食谱,并能避开误区,找对控糖点,将 美食 、营养、控糖完美结合。

178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