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90

蘑菇Miranda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也门首都经济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吃不饱的阿呜

已采纳
郑和七下西洋共计到过37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  1占城(今越南归仁以南)、  2爪哇、  3旧港、  4苏门答腊、  5阿鲁、  6那孤儿(以上均为今印度尼西亚)、  7真腊(今柬埔寨)、  8暹罗(今泰国)、  9满刺加、  10彭亨、  11急兰丹(以上均为今马来西亚)、  12浡泥(今文莱)、  13古里、  14柯枝、  15小葛兰(大葛兰)、  16沙里湾尼、  17加异勒、  18南渤里(又称南巫里)(以上均为今印度)、  19榜葛喇(今孟加拉)、  20苏禄(今菲律宾)、  21溜山(今马尔代夫)、  22锡兰山、  23别罗里(今斯里兰卡)、  24忽鲁漠斯(今伊朗)、  25祖法儿(今阿曼)、  26刺撒(今北也门)、  27阿丹(以上均为今也门)、  28天方(今沙特麦加)、  29木骨都束、  30竹步、  31卡喇哇(以上均为今索马里)、  32麻林(今肯尼亚)、  33比刺、  34孙刺(均为莫桑比克一带)。  此外,史书上还记载郑和及其副手的船队曾到过琐里(又称西洋琐里)、黎代、甘巴里。有文献上说郑和到过33个地方,也有说39个地方。究竟哪个数字更准确,目前没有统一说法。  上述地区如按现在的国家划分,则分别属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文莱、印度、孟加拉、伊朗、也门、北也门、阿曼、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莫桑比克和肯尼亚等17个国家。

也门首都经济师

249 评论(10)

shazidoumei

郑和下西洋到过的地方有:爪哇、苏门答腊、苏禄、 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  郑和下西洋与他国交往靠的主要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这支船队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成的,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很多外国学者称郑和船队是特混舰队。  郑和七次下西洋  【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从南京龙江港启航,经太仓出海,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  第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800人  【第二次下西洋】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出发,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锡兰山迎请佛牙,随船带回,永乐七年夏(1409年)回国。  第二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000人。  【第三次下西洋】  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从太仓刘家港启航,姚广孝、费信、马欢等人会同前往,到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回国途中访锡兰山,永乐九年六月十六(1411年7月6日)回国。  【第四次下西洋】  永乐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出发,随行有通译马欢,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航行东非麻林迪,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回国。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来中国进献“麒麟”(即长颈鹿)。  第四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670人。  【第五次下西洋】  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发,随行有蒲寿庚的后代蒲日和,途经泉州,到占城、爪哇,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年8月8日)回国。  【第六次下西洋】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发,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载“于镇东洋中,官舟遭大风,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毕,……风恬浪静”,中道返回,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9月2日)回国。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炽即位,以经济空虚,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动。  【第七次下西洋】  宝船从龙江关出水  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返航后,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  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

238 评论(12)

蓝天勒蓝天

明朝时期的阿丹国在在今亚丁湾西北岸一带,扼红海和印度洋出入口,为海陆交通要冲。阿丹国古时为宝石古时为宝石珍珠集散地,十五世纪前期便与中国互通使节、贸易。今之亚丁市位于亚丁湾一个突出的小半岛上。为也门民主队民共和国(南也门)首都。1990年5月,南、北也门合并为也门共和国,亚丁成为该国的“经济首都”。在古里之西,顺风二十二昼夜可至。永乐十四年遣使奉表贡方物。辞还,命郑和赍敕及彩币偕往赐之。自是,凡四入贡,天子亦厚加赐赉。宣德五年,海外诸番久缺贡,复命和赍敕宣谕。其王抹立克那思儿即遣使来贡。八年至京师。正统元年始还。自后,天朝不复通使,远番贡使亦不至。前世梁、隋、唐时,并有丹丹国,或言即其地。

139 评论(8)

呼啦啦呼嘞嘞

阿拉伯半岛上的一个国家

245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