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已逝
暖洋洋的心2006
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扣除的基础上的研究和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的资产,150%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
福建不吃辣
1971年11月15日,英特尔公司发布世界上首枚微处理器芯片Intel 4004,该芯片上集成了两千个晶体管,处理能力相当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这颗微处理器的总设计师就是特德·霍夫(Ted Hoff),他因发明了微处理器,被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有影响的科学家之一”。 霍夫1937年出生在美国纽约州的曼彻斯特。1968年,几个月的英特尔公司向社会广揽人才,霍夫被聘为它的第12名雇员。霍夫由于在大学里突出的工作业绩,备受英特尔总裁诺伊斯的青睐。1969年,霍夫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能否以一种微型的通用计算机芯片取代ETI设想中的计算器芯片?这是一个以前从来做过的事情。霍夫在英特尔公司逢人就谈自己的思路和初步设想。但公司内大部分人对此并不感兴趣,当时人们心目中计算机肯定应该是一个大型设备。 他以PDP-8为基础勾画出了他心目中的通用芯片的雏形:加大芯片的集成度,使功能亦随之增强;芯片的输入信号构成对集成电路的一系列指令,输出信号则送出数据或用以控制其它的芯片。在设计中霍夫充分实践了图林和冯·诺伊曼的存储程序的思想,该芯片若安装上输入、输出设备及存储器,就能控制从存储器中读出指令并执行之,也就是说它具有可编程性,而可编程性决定了其具有通用性。若将完成某单一功能(如计算器)的程序永久地储存到存储器中,让微处理机只运行该程序,则该微处理机就成为用户所希望的单功能机。 1971年,霍夫与他的同事完成了第一个可供使用的微处理器,编号为4004,第一个“4”代表此芯片是客户订购的产品编号,后一个“4”代表此芯片是英特尔公司制作的第四个订制芯片。这种数字代号却延用至今。霍夫终于如愿以偿,他在世界第一个微处理器上,集成了2000多个晶体管,发明了世界第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4004,在电子计算机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4004芯片基本具备了微处理器的特点,用它来做计算器,改变了传统计算器的形象。采用4004芯片后,再配用一块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移位寄存器,再加上键盘和数码管,就构成了一台完整的微型计算机。 英特尔公司在推出了4004之后,经过应用实践,不断推陈出新,1973年正式推出了8位微处理器8008及其改进型号8080。这种芯片大约集成了4800个晶体管,运算速度比4004快20倍。它就是后来被用于世界第一台微电脑“牛郎星”上的芯片。Intel 4004的出现宣告了集成电子产品的一个新纪元。之后微处理器的迅速发展,是霍夫始料未及的。微处理器之父霍夫的开创性工作是永远不应该被人忘记的。
lee是个小吃货
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简称PLC,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费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上的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就产品而言,也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而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期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为了便于区分,费农把这些国家依次分成创新国(一般为最发达国家)、一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即介绍期(或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优质职业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