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hie小蕉
韩建忠001
此前,“人力资源管理师”通常指的都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但自从但从2020年7月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正式退出了国考证书。自此,人力资源经济师作为仅剩的人力资源相关的国考证书,受到了越多越多HR的青睐。而它们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免费领取》》》最新经济师备考资料,助你一年过2科!1、两者在性质上有所不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经济师考试属于职称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考试,人社部颁发证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则属于职业技能等级考试,自2019年起改成由各省人社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认定及组织考试,该考试属于职业资格证书,一般在当地职业资格鉴定中心报考,属于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上岗证。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经济师证书是专业技术资格级别证书,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是从业证。2、两者在主要用途上有所不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经济师是一种专业技术职称,代表一种专业能力、级别,和会计师、工程师等一样,主要是方便事业单位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应岗位工资标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更多的可以理解为一种准入门槛,即承担此工作岗位所必须的资格证书,类似于会计的从业资格,是从事这个岗位必须的证书,没有这个证书不可以从事这个岗位。优质体验课开始报名了!详情直接戳》》》经济师限时特惠课程3、两者在级别划分与报考规则上有所不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经济师职称级别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正高级。其中,初级和中级为以考代评,可以跨级报考;高级是考试与评审相结合,需先取得中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经济师资格证书;正高级则仅限评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级别分为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必须逐级报考,不能跨级报考。注意: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师证书已更名为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但其效用与原来保持不变。以上就是与【经济师 和 人力资源师 有啥区别】相关的全部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经济师考试资讯,欢迎大家前往高顿教育经济师频道。
不一样@016
经济师负责本单位财产物资的统一管理,每年进行一次财产清查,健全保管、领用、维护、赔偿、报废、报损以及人员调动交接制度,保证账物相符。而人力资源师负责组织编制本单位资金的筹集计划和使用计划,同时负责组织实施。经济师主要考核能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是否具备工作人员应有的道德品质、是否具有做好本职工作的业务技能,以及必备的文化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而人力资源师主要考核出勤情况、学习成绩和工作态度,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效率等。
先锋之家
金融业的职业道德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金融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1、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每个金融人员所必备的职业道,也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要求每个金融人员都能够热爱自己的工作,具备良好的荣誉感、责任感,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开拓业务,不断提升业务水平。而面对金融全球化的趋势,金融人员就需要敢于创新,将各种职业思想落实在工作活动中。2、诚实守信。诚信是金融市场的基石,也是金融行业与金融人员的立足之本。诚信不仅是道德品质,而且是公民的道德义务。诚信在金融行业中就是必备道德,是金融行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一种形象、平牌、信誉。需要将诚信融入到金融行业的各个方面,使每个金融人员都能坚守诚实守信的品质,忠诚于自己的职业,不得出现欺诈行为。如果有人不能做到诚实守信,出现仿造凭据和拖欠款兑等现象,就将误入歧途,对自己的企业单位也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说诚信也就是企业创造经济收入的重要基础。3、廉洁自律。不贪污、不受贿,就是廉洁。能够对自己进行有效约束、控制,就是自律。廉洁自律也是金融人员应该必备的职业道德,是进行金融工作的行为准则。金融行业和金钱有着很深的接触,如果金融人员不具备廉洁自律的职业道德,就会经不住金钱的诱惑,逐渐走向贪污受贿的犯罪道路。由于金融人员会接触到大量的金钱,若没有廉洁自律的职业道德是不行的。所以,每个金融人员就需要坚持廉洁自律的品质,按照原则办事,培养自己的廉洁风尚,自觉抵制各种诱惑。要记住:一旦不能坚守廉洁自律的品质,那就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加强金融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所以,金融行业就需要重视金融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这样才有利于金融行业良好环境的创造,有利于金融行业良好形象地树立,从而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芒果pai
一个未来合格的经济学家应当既是某一个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又具有计算机软件工程师、哲学家、历史学家、企业家、政治家和艺术家诸种才能的综合,还是实践终身学习的人。人类经济的繁荣和挑战需要大量这样合格的经济学家闲话经济学家童盛从20世纪某一时候起,经济学家成为一个十分引人关注的职业。有人曾预言,“骑士时代已经过去,来临的是经济学家的时代”。颇有影响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曾在早些时候说:“将来的经济学家,会赋予有限责任制度的无名的发明者像与瓦特、斯蒂芬森以及工业革命的其他先驱并驾齐驱 的地位。”但到了后来,该杂志却通过一个笑话来给予经济学家职业一个辛辣的讽刺。这个笑话大致是这样的:爱因斯坦在火车上碰到三个新西兰人。为了打发时间,他们聊了起来。为了能有针对性地聊天,爱因斯坦想要先了解一下他们的智商。第一个人回答说他的智商是190,爱因斯坦很高兴:“我们可以讨论原子物理学和我的一些理论观点。”第二个人回答说他的智商是150,爱因斯坦说:“我们可以讨论新西兰为追求世界和平所确立的核不扩散条约。”第三个人回答说他的智商是50,爱因斯坦稍作犹豫,然后问道:“你预计下个月的利率是多少?” 为什么经济学家作为一种职业,前后褒贬不一呢?经济学很像建筑学,难以重复试验。对一个建筑物有许多设计方案,在建筑完成之前很难判别哪一个设计方案合理,等建好了再评判往往就来不及了,因为“木已成舟”。在没有把一种政策方案付诸实践之前,任何一个经济政策方案都可能是对的。如果采用了错误的经济政策,后果是严重的和无法挽回的。所以有人把经济学家的对经济发展的危险说得很“深刻”,指出:“惟一比经济学家更危险的,是业余经济学家;而惟一比业余经济学家更危险的,是职业经济学家。” 尽管如此,人类的经济挑战是现实的和紧迫的,例如非洲的长期贫困,日本的十年停滞,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危机等。这些愈来愈需要经济学家作为一种对经济问题的专家来提供正确的解决办法。那么,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怎么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的经济学家? 对这个问题会有许多回答,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在讨论20世纪经济学大师凯恩斯的看法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拙见。凯恩斯在谈论他的老师艾尔弗雷德·马歇尔时提出了对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经济学家的要求: “经济学研究看起来并不要求那种出类拔萃的独特天赋。理智地说,与那些哲学和纯科学中的高深内容相比,经济学难道不是一个简单之极的学科吗?然而,优秀的,甚至是合格的经济学家却如凤毛麟角。一个简单的学科,而精通者寥寥!这种说法看似矛盾,但似乎能从这里得到解释:即一位经济学中的大师必须是诸种天赋的综合。他必须在各个方面都达到相当的水准,然后把这些很难捏合在一起的各种天分融为一体。在某种程度上,他必须既是数学家又是历史学家,同时还是政治家和哲学家。他必须能理会符号而又能诉诸言语。他必须在研究现在的同时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人类的天性与习俗没有哪些完全处于他的视野之外。他必须富有激情,追寻目标而又排除先入之见。他必须像艺术家那样远离尘世,又像政治家那样脚踏实地。” 应该说,凯恩斯对经济学家多种才能融合的要求有一定启发性。现在让我们看看经济学家所需具备的数学家成分。对21世纪经济学发展来说,凯恩斯这句话快要过时了。凯恩斯没有想到人类会发明计算机,带来一场技术革命,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将很快超过人脑的运算速度。同时,经济模型已经愈来愈复杂,比如,两个国家的国际经济学模型,根本没有指望求出一个封闭的解,证明公理也很困难;只有用计算机模拟才能解经济模型;计量经济学也愈来愈多地从数字模拟转向计算机模拟,否则难以算出估计值。在此情况下,数学家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今后的经济学,是经济学软件工程学,今后的经济学家,必须有计算机软件工程师的水平。 让我们看看哲学家成分。随着经济学科的专业化,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济学家们开始重视技巧甚于哲学内涵。没有哲学成分,经济学家的理论缺乏思想的深刻性和预见性。哲学预见性的一个胜利是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宇宙形成的星云学说,这个预见比真正发现星云早了许多年。例如,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和马克思对生产力的强调至今有深刻的影响力。 让我们看看历史学家成分。经济学家要有丰富的经验积累,然而人生短暂,懂得经济历史会加速经验的积累,避免重蹈覆辙,历史还将赋予经济学家深邃的洞察力。许多人深信,当前的主流经济学是正确的,前人的思想要么被视为已包含在当前的经济学知识中,要么就是错误的,因而忽视了经济学发展史;忽视了经济学作为带有科学属性的学科会不断发生科学革命,例如“凯恩斯革命”和古典经济学的复兴(新古典经济学)。 让我们看看政治家成分。经济学家与政治家是有区别的。经济学家必须以学问立身和顾及自己的信誉,学问要靠艰苦的研究,信誉要靠长期的积累。历史表明,经济学家通常做不了政治家,政治家多出于律师,因为经济学家不能像律师那样在多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找到微妙的平衡。其实,凯恩斯所欣赏的“像政治家那样脚踏实地”的品质在企业家中也可以找到,因为企业家必须务实,不能脱离市场环境,否则企业的产品就跟不上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而且,企业家还有创新能力,这是经济学家从事经济研究所必须的。 再谈谈艺术家成分。经济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特别体现在经济学的政策层面上。因为,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态都难以用一种经济模型来完全表达,好的经济政策也不是根据某一种模型单纯推出来的,而是一种综合经验、知识甚至灵感的对未来的正确判断。在执行经济政策中,怎样把握政策的时机和力度又是一种艺术。 但是,凯恩斯强调了综合性而忽视了专业性。经济学已经发展到有许多分支,在一个小的领域做专家就很难了,了解经济学的整体几乎不可能,必须有所专攻。对一个领域有深入研究,对其他领域了解就相对容易了,可能享有“一通百通”之经济规模。但经济生活往往是复杂的和系统的,过分专注于一个学术领域,在面对现实经济问题时,有受单一学科限制的风险。有人打过一个比方,如果一个屋子里有50个数学家在讨论一个数学难题,那么,这50个数学家往往会认同一个观点;如果一个屋子里有50个经济学家在讨论一个经济政策问题,那么,这50个经济学家往往会有50个观点。这就好比古代印度寓言中那六个盲人摸象一样,每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便自称认识了大象,结果六个人就有六种关于“大象长得像什么”的不同观点,并为此整日争吵不休。 即使一个经济学家既有专业性又有综合性,还是不够的。一个合格经济学家还要终身学习。萨缪尔逊曾说:“会说供给和需求的鹦鹉也是经济学家”,这种观点其实是可笑的。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的第一句话就是,“经济生活在永恒地变化,每个时代的经济学家都面临那个时代的挑战”。经济生活在变,经济规律也在变,经济知识就必须跟着变。例如,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资本账户危机不同于在此之前的经常性账户危机。所以,知识不是力量,学习才是力量。 综合上述,一个未来合格的经济学家应当既是某一个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又具有计算机软件工程师、哲学家、历史学家、企业家、政治家和艺术家诸种才能的综合,还是实践终身学习的人。人类经济的繁荣和挑战需要大量这样合格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就曾梦想有朝一日经济学家作为一种职业像牙医那样普通且令人尊重。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优质职业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