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96

王小旭zx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经济师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猪行天下1212

已采纳
回答 亲,您好,您的问题小编已经看到。正在整理答案,打字需要时间,请您稍等一会哦。。。 您好,要素禀赋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的一种发展,一种完善。两者认为国际贸易与生产要素有密切关系。但是比较优势理论是建立在单个生产要素生产效率的国别比较基础之上的。而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的资源条件不同,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从而进一步解释了比较优势理论,使得比较优势理论更加完善和更加有说服力。希望小编的解答可以帮助到您,如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咨询小编。 提问 要素禀赋理论从哪些方面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发展 回答 您好,请稍等,小编进行整理。 您好,要素禀赋论以生产要素、要素密集度、要素密集型产品、要素禀赋、要素丰裕程度等概念表述和说明,掌握这些概念是理解要素禀赋论的关键。(一)生产要素和要素价格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加上企业家的管理才能为四要素,也有人把技术知识、经济信息也当作生产要素。要素价格(factor price)则是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例如,土地的租金,劳动的工资,资本的利息,管理的利润等。(二)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型产品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指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如果某要素投入比例大,称为该要素密集程度高。根据产品生产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生产要素种类不同,可把产品划分为不同种类的要素密集型产品(factor intensity commodity)。例如,生产小麦投入的土地占的比例最大,便称小麦为土地密集型产品;生产纺织品劳动所占的比例最大,则称之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电子计算机资本所占的比例最大,于是称为资本密集型产品,以此类推。在只有两种商品(X和Y)、两种要素(劳动和资本)的情况下,如果Y商品生产中使用的资本和劳动的比例大于X商品生产中的资本和劳动的比例,则称Y商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而称Ⅹ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三)要素禀赋和要素丰裕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是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则是指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衡量要素的丰裕程度有两种方法:一是以生产要素供给总量衡量,若一国某要素的供给比例大于别国的同种要素供给比例,则该国相对于别国而言,该要素丰裕;另一方法是以要素相对价格衡量,若一国某要素的相对价格——某要素的价格和别的要素价格的比率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相对价格,则该国该要素相对于别国丰裕。以总量法衡量的要素丰裕只考虑要素的供给,而以价格法衡量的要素丰裕考虑了要素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而较为科学。 要素禀赋论基于一系列简单的假设前提,主要包括以下十一个方面:1、假定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这一假设目的是为了便于用平面图说明理论。2、假定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即同种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这一假设主要是为了便于考察要素禀赋,从而考察要素价格在两国相对商品价格决定中的作用。3、假定X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4、假定两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规模经济利益不变。即增加某商品的资本和劳动使用量,将会使该产品产量以相同比例增加,意即单位生产成本不随着生产的增减而变化,因而没有规模经济利益。5、假定两国进行的是不完全专业化生产,即尽管是自由贸易,两国仍然继续生产两种产品,亦即无一国是小国。6、假定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若用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则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相同。7、在两国的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市场上,竞争是完全的。这是指市场上无人能够购买或出售大量商品或生产要素而影响市场价格。也指买卖双方都能掌握相等的交易资料。8、假定在各国内部,生产诸要素是能够自由转移的,但在各国间生产要素是不能自由转移的。这是指在一国内部,劳动和资本能够自由地从某些低收入地区、行业流向高收入地区、行业,直至各地区、各行业的同种要素报酬相同,这种流动才会停止。而在国际间,却缺乏这种流动性。所以,在没有贸易时,国际间的要素报酬差异始终存在。9、假定没有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这意味着生产专业化过程可持续到两国商品相对价格相等为止。10、所有资源被充分利用。11、贸易是平衡的。 (一)要素禀赋论的内容根据要素禀赋论,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简言之,劳动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反,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二)要素禀赋论的理论分析俄林认为,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而价格差异则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从而要素相对价格不同决定的,所以要素禀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俄林在分析、阐述要素禀赋论时是一环扣一环,层层深人,在逻辑上比较严谨。1、国家间的商品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没有运输费用的假设前提下,从价格较低的国家输出商品到价格较高的国家是有利的。2、国家间的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决定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在各国生产技术相同,因而生产函数相同的假设条件下,各国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决定了各国商品相对价格存在差异。3、国家间的要素相对供给不同决定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俄林认为,在要素的供求决定要素价格的关系中,要素供给是主要的。在各国要素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各国不同的要素禀赋对要素相对价格产生不同的影响:相对供给较充裕的要素的相对价格较低,而相对供给较稀缺的要素的相对价格较高。因此,国家间要素相对价格差异是由要素相对供给或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通过严密的分析,俄林得出了结论:一个国家生产和出口那些大量使用本国供给丰富的生产要素的产品,价格就低,因而有比较优势;相反,生产那些需大量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价格便贵,出口就不利。各国应尽可能利用供给丰富、价格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廉价产品输出,以交换别国价廉物美的商品。 三)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是俄林研究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而得出的著名结论。俄林认为,在开放经济中,国际间因生产要素自然禀赋不同而引起的生产要素价格差异将通过两条途径而逐步缩小,即要素价格将趋于均等。第一条途径是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它导致要素价格的直接均等化;第二条途径是商品的国际移动,它导致要素价格的间接均等化。国际贸易最终会使所有生产要素在所有地区都趋于相等。同时,俄林认为生产要素价格完全相同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只是一种趋势。希望小编的解答可以帮助到您,如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咨询小编。 更多6条 

经济师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

156 评论(15)

嘻哈寶萊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主张世界各国都应该分工生产成本费用绝对低廉的产品,以绝对的优势的产品的一部分换回自己生产成本绝对高的产品,形成国际分工而大卫李嘉图的相对优势论则认为应集中力量生产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交换,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核心原则是:两利取重,两害取轻.两个的相同点都是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实行国际分工但绝对优势论无法解释当一国的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时能否在国际贸易中获利而相对优势论则很好的解释了这点,所以相对优势论是绝对优势论的一个补充和发展..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的理论则是从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不同国家的生产诸要素的丰缺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一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主要包括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说..绝对优势论和相对优势论都只是静止的,凝固的去看待国际贸易,而且也只是抽象的提出了国际贸易分工形式

225 评论(14)

最爱贺曼熊

好的,给你答案:1.要素禀赋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的一种发展,一种完善。2.两者认为国际贸易与生产要素有密切关系。3.但是比较优势理论是建立在单个生产要素生产效率的国别比较基础之上的。4.而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5.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的资源条件不同,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从而进一步解释了比较优势理论,使得比较优势理论更加完善和更加有说服力。

142 评论(8)

丹枫在心

1、作用不同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广义要素禀赋理论是萨谬尔逊在H-O模型基础上推论出的结论,它是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反作用理论,即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2、核心思想不同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广义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在H-O模型基本假设下,如果两个国家都不是完全分工,自由贸易会导致两国同质的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与绝对收入。3、应用不同现实中,由于运输成本和一些贸易壁垒的存在,各国的商品价格难以达到一致,而要素价格的均等是以商品价格的均等为先决条件的。因此,国际间要素价格均等化在现实中一般难以完全实现。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比较优势理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广义要素禀赋理论

114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