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08

kanyuan820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高级经济师历史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阿拉丁摸神灯

已采纳
1、彭大翼彭大翼(1552年-1643年),字云举,又字一鹤,南直隶通州吕四(现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港镇)人。自幼即好读书,不到20岁便成为秀才。后屡试不中,时人称其“冠军诸生二十有余年,竟不得一登贤书”。明嘉靖年间任广西梧州通判,又任云南沾益州知州。晚年辞归,闭门著述。焦竑称其“一鹤彭先生,琅琊之魁,垒标淮海之箐英。学富青箱,名高珠斗。”凌儒称“海门彭公,幼负颖质,博览自喜,上窥结绳,下穷掌故”。著有《山堂肆考》228卷、《一鹤斋稿》、《明时席珍》等。清乾隆时,《山堂肆考》收入《钦定四库全书》。2、李磐硕清代名士,吕四人。是李芸晖之子。光绪16年参加殿试,高中二甲18名进士,官拜外务部主事。后因父丧守孝,遂辞官。晚年协助晚清状元张謇,创办实业与教育。3、陶桂林著名建筑大师,吕四人。是中国最早掌握钢筋混凝土技术的建筑营造商。南京中山陵、上海国际饭店等著名建筑都是出自其手,曾被选为亚太建筑业联合会会长一职。4、李芸晖清代名士,吕四人。字草堂。学识过人,胸襟宽大,被晚清名人范当世誉为“有李白杜甫之胸襟”。晚年看破仕途,辞官归隐,在乡间创办书院,疏通河道,造福乡里。1900年病逝,被朝廷追封为“中宪大夫”。5、崔桐(明代通州海门籍大臣)崔桐一家世代为官,曾祖父崔璜是余东场的万户侯。祖父崔润做过湖广、郴州同知。父亲崔昆系翰林苑编修,成化二年(1466)任过浙江天台县丞。崔桐子崔有继恩荫入监,任钱塘知县。崔家治家极严,崔桐天资聪颖,年轻时即以“奇童”闻名乡里。九岁,他就能写出一手好文章。明正德十一年(1516),他参加乡试获第一名。次年(1517),殿试又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时年三十九岁。

高级经济师历史

185 评论(14)

无痕之音

最著名的是四圣: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科圣----张衡;商圣----范蠡。三国时期的名人最多,刘秀 刘玄 马殿甲 阴丽华 邓禹 吴汉 马成 岑彭 贾复 杜茂 任光 马武 刘隆 陈俊 诸葛亮 李严 黄忠 文聘 邓芝 邓艾 许攸 张衡 张仲景 张释之 范蠡 百里奚 范晔 庾信 庾信 岑参 岑文本 张巡 左雄 铁铉 庞振坤 彭雪枫

240 评论(11)

定州人民

徐志摩

82 评论(8)

KingkonG19870210

刘秀 刘玄 马殿甲 阴丽华 邓禹 吴汉 马成 岑彭 贾复 杜茂 任光 马武 刘隆 陈俊 诸葛亮 李严 黄忠 文聘 邓芝 邓艾 许攸 张衡 张仲景 张释之 范蠡 百里奚 范晔 庾信 庾信 岑参 岑文本 张巡 左雄 铁铉 庞振坤 彭雪枫参考资料:

104 评论(10)

胖蟹爪爪

蒋锡培 性别: 男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63年4月 学历: 硕士研究生 专业: 毕业院校: 行业: 制造业 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江苏远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中共十六大代表。 高中毕业后,他当过钟表匠,办过仪表厂。 1990年2月,27岁的蒋锡培筹资180万元(出资比例占总出资额的80%),带领28名青年好友,创办了范道电工塑料厂(远东集团前身)。 经过12年的发展,远东集团已成为拥有12亿元资产、年销售25亿元的大型股份制企业,涉及电线电缆、新材料、医药、投资、证券、管理咨询等领域。核心企业为无锡远东电缆厂。 1992年,远东审时度势,毅然将私营企业改制为乡办集体企业,为企业赢得了当时极为可贵的发展环境。 1995年,远东又及时将企业改造为股份合作制,使企业保持了活力。 1997年,为了解决企业资金瓶颈、实现市场扩张,远东与中国华能集团等四家大型国有企业合资组建了被称为双赢模式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2001年,远东实施第四次改制,将公司彻底改造成规范的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在制度上保证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科技部十大杰出跨世纪科技人才、中国乡镇企业十大新闻人物、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成功的企业家多有相似的经历。今年42岁的江苏远东集团总裁蒋锡培,是当年高考落榜后走上创业之路的。 靠一条信息闯出了生路 上个世纪80年代初,蒋锡培高考名落孙山,父母希望他复读,继续考大学。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年轻人对财富的渴望,让从小性格刚强好胜的蒋锡培早早踏入社会。 他跟随二哥去杭州学修钟表,最大目标是赚够5万元。蒋锡培是农民的儿子,自然有着深厚的农民情结。今年初秋的一个傍晚,在江苏省宜兴市远东集团办公大楼里,蒋锡培笑着说:“这5万元钱,我当时是这样考虑的:回家造两间房子,剩余的放在银行里面存定期,每年吃利息,一年花销就差不多了,用不着再去努力奋斗了。” 蒋锡培的第一桶金就是靠修钟表赚来的。 然而,当他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赚到了5万元钱,顺利实现他当初定下的“最大目标”时,他的自信和创业的“野心”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 1986年,蒋锡培开始自己做老板。他选择了熟悉的钟表行业,创办了一家为大钟表厂生产零配件的仪器仪表厂。 多年的从业经验并没有为他经营企业提供更多的借鉴。一年后,企业因管理不善亏损100多万元,蒋锡培的第一次创业宣告失败。 100万元在那个年代是常人不敢想像的天文数字。就在他遭受创业的第一次大挫折时,有人送给他一件礼物。他在某电缆厂工作的大哥向他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上海和江苏的电线电缆市场需求量巨大且销售价格日益增长。因破产负债30多万元的蒋锡培很快向朋友借了10万元在宜兴开设了一家经销部,开始了他与电线电缆的“情缘”。 1990年,对于蒋锡培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在积累了3年销售电线电缆的经验后,一家由他控股、注册资金180万元的家族作坊式企业“范道电工塑料厂”成立。他要从卖电缆,转到做电缆。“范道电工塑料厂”,就是如今远东集团的前身。这个主要生产照明用电线的小作坊,成立当年即实现销售收入462万元,第二年达到1800多万元,1992年,厂子的销售额惊人地做到了5000万元。一家中型企业规模渐显。 四次改制迈出了四大步 蒋锡培日夜谋算着更大更快的发展,而四次改制则是他不同发展时期的点睛之笔。 蒋锡培创建的远东集团是实打实的私营企业,走的是适应市场发展规律的路子。企业发展很快,可在当时的环境下,私企在贷款、营销等方面局限性较大,尤其是在用人机制上受到制约。1992年初,蒋锡培接受所在乡党委建议,果断地改制为乡办企业,主动戴上了“红帽子”。从民营到集体,远东赢得了较好的发展环境,也为人才引进扫除了障碍。 1995年,针对乡办集体企业在运行中出现的产权不明晰、职责不明确等弊端,远东集团开始探索资本运营的新途径。蒋锡培决心进行股份制改造。公司采取定额认购和自愿认购的方式,1995年成功募集了1350万元内部员工股,以及100万元集体股。1996年内部员工股增资扩股到4500万元,从而把每个员工都捆到了“目标共识、责任共负、风险共担、效益共享”的企业共同体之中。如果说第一次改制解决远大发展的外部环境问题,那么这一次改制则是激发远东发展的内在活力。 两次成功的改制,给远东带来了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生产设备的更新。但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市场、资金问题又成为制约远东发展的“瓶颈”。 改变这种状况的惟一途径,仍然是坚持改革,建立新的市场机制,走规模效益之路。1996年,蒋锡培先后9次上北京,寻找国家电力系统重点企业中的合作伙伴。 经过多次实地考察论证和审计评估,1997年4月,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等四大国企与远东集团在北京正式签约,成立江苏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此次合作,远东将原有员工股中的一部分股权转让给四大国有企业,企业由股份制改为混合型经济。与国有电力巨头联姻,使远东站在了巨人肩上,从而在更高平台上发展。 混合型经济模式的运行给远东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但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要素的重新组合,合资各方都需要根据国家方针政策和市场形势作出新的战略规划。2002年,蒋锡培开始回购国有和集体股权,改组远东集团,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成立了新的江苏远东集团有限公司。 经过12年的发展,远东又回归到了民营企业。四次改制,蒋锡培都找准了激发企业活力的突破口,最大限度地适应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远东由此走上发展的快车道。2004年销售额是50亿元,2005年预计销售将超过70亿元。 当初赚足5万元就准备洗手不干的蒋锡培,成了闻名一方的亿万富翁。 创业成功要诀有三 面对记者如何取得创业成功的提问,蒋锡培笑着说,第一个就是市场。我们做企业,无论做哪一方面,必须把产品卖得掉。不光卖得掉,卖掉后,钱收不回来也不行。另外,收得回来,还要有比较好的效益,不能赔本。 第二个是技术,你的技术是不是最先进的,你做的产品能不能引领并进一步拓展市场,为用户带来更大的利益,这点非常重要。一个新技术不光要好,而且价格要低,性价比决定了产品的前途。 第三个就是管理。现在管理到了精细化的地步了,管理一定要适合各自的企业。我们有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很多优秀的营销管理人才都在外面,靠一个老总或者说几个人来管理是很难的。我赋予他们的权力非常大,他们对老总直接负责,对全国的经营进行监督,使得企业更加规范、有效、健康。 听着蒋锡培轻柔的无锡口音,记者突然走神。如果25年前蒋锡培考上了大学,分进了机关做了干部,还会有今天的远东吗?如果蒋锡培赚足了5万元,洗手上岸,存银行吃利息,还会有今天的远东吗?如果他听不到或者对那条电缆信息麻木,还会有今天的远东吗? 历史不可复制。从蒋锡培身上,或许最应该学习的就是永不满足的精神。

311 评论(11)

Z黑暗中獨舞

代表著作:《民主胡同40条》(政治哲学类);《神功内幕》、《太乙宫黑幕》(社会纪实类);《司马白话》(散文随笔类)。1998年,受聘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续任北京交大、中国政法、西安交大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兼职教授。曾获“中国首届十大青年新锐人物”、“全国首届反伪科学特别贡献奖”、“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改革开放30年杰出社会人物”提名。1999年,美国《亚洲周刊》“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50人”之一。司马南既心性沉潜手不释卷,又个性张扬诙谐轻狂。崔永元笑他“有语言暴力倾向”,方舟子称“不必怀疑他的真诚”。他肆无忌惮跨界招摇,多年活跃在媒体上。上世纪末因揭穿神功大师而声名大噪,系公认的“反伪斗士”;新世纪变身“政治保守派”,著书立说捍卫“特色文化”的中国政治制度,猛烈地抨击西方“普世价值”,引发强烈争议。编年简历1974年,中学毕业乡下劳动,沈阳军区黑龙江建设兵团独立三团工作队员1977年,考入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系,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国家商业部教育司公务员。1983年,浙江工商大学中文教师、教务科副科长。1985年,《中国商报》新闻部副主任、总编室主任。1991年,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声像中心负责人、晋升高级经济师。1995年,《中国商贸》杂志(半月刊)主笔、出品人。1998年,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2000年,新闻评论员、主持人。2003年,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当选北京市区人大代表。

168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