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baby8893
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公共选择学派最有影响、最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公共选择学派的创始人与领袖,被称为“公共选择之父”。布坎南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1919年10月2日,布坎南生于田纳西州的穆尔弗里(Murfreesboro)的一个农民家庭。1948年,他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69—1983年,布坎南担任了弗吉尼亚工业学院公共选择研究中心主任,并被授予荣誉教授称号。之后,布坎南和他的研究中心一起迁到了位于弗吉尼亚费尔法克斯城的乔治治梅森大学。1986年12月10日,布坎南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达到了他一生辉煌成就的顶点。布坎南一生学术建树良多,其中公共选择理论是他最为突出的贡献之一。在布坎南等公共选择学派的开创者们之前,经济行为和政治行为被认为是分开和遵循不同规律的社会行为,而布坎南打通了这种界限。布坎南继承并极大地发展了他的精神导师维克赛尔对公共选择理论的三大构成要素的研究:一是方法论的个体主义,二是经济人假设,三是把行为政治作为交换行为来看。布坎南与戈登登塔洛克共同创立了公共选择理论,该理论初次提出了“经济人”假设。针对以往学者在分析市场决策时认为所有的经济个体都是“经济人”,都在追求自己的私利,而在研究政治决策时却假设政治行为人是无私的。对这一相互矛盾的结论,布坎南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在经济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消费者(需求者)和厂商(供给者),在政治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选民、利益集团(需求者)和政治家、官员(供给者)。在经济市场上,人们通过货币选票来选择能给其带来最大满足的私人物品;在政治市场上,人们通过政治选票来选择能给其带来最大利益的政治家、政策法案和法律制度。布坎南指出,作为同样在市场上活动的同一个人很难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上根据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动机进行活动,即在经济市场上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在政治市场上则是利他主义的,自觉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同一个人在两种场合受不同的动机支配并追求不同的目标,是不可理解的,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布坎南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把40年来人们用以检查市场经济的缺陷和不足的方法,原封不动地用来研究国家和公共经济的一切部门”,从而把人的行为的两个方面重新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或理论模式,成功地将经济学分析方法运用到政治领域,把政治舞台理解为政治市场,把选民、利益集团、官僚和政
shiyeyouyou
赫伯特·西蒙。该句出自赫伯特·西蒙的著作《管理行为》,描述决策制定过程的一部著作,并没有提出很多的解决决策问题的方法。但正是这种“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使得西蒙教授在1978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正是这部著作奠定了他的决策理论的基本论点及其基本结构。该书不仅提出了有限理性假说,而且初步涉及了对管理人特征的描述。因而在管理思想的发展中占有长期重要的地位。该书创作1943年,西蒙以《管理行为》为学位论文在芝加哥大学取得了政治学博士学位,并在此后的时间里担任美国伊利诺伊斯理工大学政治学教授。1947年,这篇博士论文以同名出版,该书包含十一章,核心问题是探讨组织中的决策制定。此书出版前,经济人假设理论模型正占居统领地位,有限理性仅仅被作为一种“残余”或“偏离”的学说,甚至不足以称为经济人假设的旁注。此外,人类的决策过程在研究范式上并没有进入到实证研究阶段,人们如何做决定,或做决定的过程中实际上经历了什么,种种问题并没有在现实层面上得到充分解答。西蒙的这篇论文正是从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出发,探讨了现实中对理性的种种约束,为有限理性学说正名。
水手特洛伊
这种假设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Smith)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根源于经济诱因,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就是为了取得经济报酬。为此,需要用金钱与权力、组织机构的操纵和控制,使员工服从与为此效力。这种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再经19世纪合理主义的影响而形成是雪恩 在《组织心理学》中提出。此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D.M.McGregor)在他所著《企业的人性面》一书中,提出了两种对立的管理理论,其中,X理论就对“经济人”假设的概括。其基本观点如下:(一)多数人十分懒惰,他们总想方设法逃避工作。(二)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甘心情愿受别人指导。(三)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的方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四)多数人十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需要,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励他们工作。(五)人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于上述设想的人;另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担当管理的责任。
优质职业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