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71

绰号昵称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德国的一级造价师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eddinglily

已采纳
姓名:巴拉克(Michael Ballack) 国籍:德国 出生日期:1976年9月26日 场上位置:前卫 身高:189cm 体重:80kg 现效力俱乐部:拜仁慕尼黑 曾效力俱乐部:卓尼特斯 凯泽斯劳滕 勒沃库森 正值当打之年的巴拉克是目前拜仁队和德国国家队中绝对的核心球员。他能否上场对比赛的进程影响很大,经过两届大赛之后,巴拉克已成为现今德国足球的旗手。他在2002年世界杯上的表现有目共睹,如果不是因停赛缺席了同巴西队的决赛,巴拉克也许会率领德国队创造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世界杯巴拉克将成为东道主能否笑到最后的最关键人物。 作为中场球员,巴拉克前插得分能力在当今足坛首屈一指,远射和抢点头球是他的两大得分利器。近两年为德国国家队所踢的24场比赛中,巴拉克令人惊叹地攻入15球。尽管05年末拜仁方面决定放弃与巴拉克续约使他陷入转会传言中,但05-06赛季目前为止巴拉克依然保持着平均两场进一球的高入球效率,状态未受任何影响。 职业生涯统计表 赛季 俱乐部 出场 进球 1995/96 开姆尼茨 15 0 1996/97 开姆尼茨 34 10 1997/98 凯泽斯劳滕 16 0 1998/99 凯泽斯劳滕 30 4 1999/00 勒沃库森 23 3 2000/01 勒沃库森 27 7 2001/02 勒沃库森 29 17 2002/03 拜仁慕尼黑 26 10 2003/04 拜仁慕尼黑 28 7 2004/05 拜仁慕尼黑 27 13 国家队出场纪录 比赛日期 对阵情况 出场时间 进球 2003-09-06 冰岛 0-0 德国 90 - 2003-09-10 德国 2-1 苏格兰 90 1 2003-10-11 德国 3-0 冰岛 90 1 2003-11-15 德国 0-3 法国 90 - 2004-03-31 德国 3-0 比利时 84 1 2004-05-27 德国 7-0 马耳他 90 4 2004-06-02 瑞士 0-2 德国 87 - 2004-06-06 德国 0-2 匈牙利 90 - 2004-06-15 德国 1-1 荷兰 90 - 2004-06-19 拉脱维亚 0-0 德国 90 - 2004-06-23 捷克 2-1 德国 90 - 2004-08-18 奥地利 1-3 德国 90 - 2004-09-08 德国 1-1 巴西 90 - 2004-10-09 伊朗 0-2 德国 90 - 2004-11-17 德国 3-0 喀麦隆 90 - 2004-12-16 日本 0-3 德国 90 - 2004-12-19 韩国 3-1 德国 90 - 2005-03-26 斯洛文尼亚 0-1 德国 90 - 2005-06-04 北爱尔兰 1-4 德国 73 - 2005-06-08 德国 2-2 俄罗斯 90 - 2005-06-15 德国 4-3 澳大利亚 90 1 2005-06-18 德国 3-0 突尼斯 90 1 2005-06-25 德国 2-3 巴西 90 1 2005-06-29 德国 4-3 墨西哥 90 1 2005-08-17 荷兰 2-2 德国 90 - 2005-09-03 斯洛伐克 2-0 德国 90 - 2005-09-07 德国 4-2 南非 90 - 2005-11-12 法国 0-0 德国 90 - 总计 28场 2494 11

德国的一级造价师

125 评论(12)

tobyzhao520

2016年世界十大最高建筑排名:1/10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迪拜塔地点:阿联酋迪拜市设计师:美国芝加哥公司的阿德里安·史密斯造价:15亿美元总高度:828米(2716.53英尺)建筑层数:162层,连同地下共有169层2/10世界第二高楼:上海中心大厦地点:中国上海市设计师:美国Gensler建筑设计事务所造价:148亿人民币元总高度:632米建筑层数:建筑主体为118层,建筑层数128层(地上118层、5层裙楼和5层地下室)3/10世界第三高楼:麦加皇家钟塔饭店地点:沙特阿拉伯王国麦加市设计师:德国和瑞士的工程师共同设计造价:8亿美元总高度:601米建筑层数:95层4/10世界第四高楼:台北101摩天大楼地点:中国台北市设计师:李祖原造价:580亿元新台币总高度:509米建筑层数:106层(地上101层,地下5层)5/10世界第五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地点:中国上海市设计师:KPF建筑师事务所造价:73亿人民币总高度:492米建筑层数:104层(地上101层、地下3层)6/10世界第六高楼:香港环球贸易广场地点:中国香港设计师:KPF建筑师事务所造价:约200亿元人民币总高度:490米建筑层数:118层7/10世界第七高楼:石油双塔(别名:双子塔)地点:马来西亚吉隆坡市设计师:西萨佩里建筑事务所造价:20亿马币总高度:452米建筑层数:88层8/10世界第八高楼:紫峰大厦地点:中国南京市设计师:美国SOM设计事务所造价:约40亿人民币总高度:450米建筑层数:89层,地下3层9/10世界第九高楼:韦莱集团大厦(西尔斯大厦)地点:美国伊利诺州芝加哥市设计师:SOM建筑设计事务所建筑师布鲁斯·格雷厄姆(Bruce Graham)和结构工程师法兹勒汗(Fazlur Khan)造价:39亿美元总高度:443米建筑层数:110层,地下3层10/10世界第十高楼: 京基100地点:中国深圳市设计师:TFP和ARUP联合设计造价:近50亿元总高度:441.8米建筑层数:100层

230 评论(10)

晓柚崽崽!

最出名的就是英国,其次是香港

121 评论(15)

智慧女神美美

一、虎式重型坦克(德语:Panzerkampfwagen Tiger Ausführung E (Sd.Kfz. 181),中文:虎式坦克/虎I坦克/六号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所使用的坦克。  1、简介:  虎式坦克是二战中最著名、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坦克之一。从1942年下半年服役起至1945年德国投降为止,一直活跃于战场第一线,德军乘员之间称其为“无敌坦克”。虎式坦克在战争中击毁了大量的敌军坦克和其它装备,在对手心中树立了不可战胜的神话、留下了威力巨大的深刻印象。这使它成为所有盟军坦克危险的对手,凡是在战斗中能够击毁或击伤虎式坦克致其被遗弃的盟军坦克,人们都会尊称其为驯虎者。  2、技术特点:  火力  (1)火炮:  虎式坦克配备的88毫米KwK36L/56坦克炮(L/56指炮管长度为口径的56倍)由克虏伯公司研发并生产,炮塔有一个圆型的底部。主炮的支撑及发射机制则发展自德国著名的88高射炮,其Flak 18 L/56衍生型被用作虎I坦克的主炮,虎Ⅱ坦克88毫米Kwk43L/71型主炮,也是出自该系列高射炮(Flak 41 L/71)。是二战时杀伤效率最高的几款坦克炮之一,德国人还为它配置了极为精确的卡尔·蔡司TFZ 9b 瞄准器,精准度惊人。在一次试射时,坦克在1200码的距离外开火,而连续5发落在一个16英吋×18英吋的目标上。  (2)弹药:  该炮可装载四种型号弹药:PzGr.39 弹道穿甲爆破弹、PzGr.40亚口径钨芯穿甲弹和HI. Gr.39型高爆弹、Sprgr.39曳光榴弹。而虎I坦克曾在大于1600米的距离外打中敌军的坦克,不过这作用并不太大,因为在二战中的战争距离是远比1600米近的。在战争前期,虎式坦克能有效在战斗距离击穿盟军坦克的正面装甲,但到了二战后期苏军T-34/85、SU-100、IS-2、ISU-122/152,美军M10狼獾、M36杰克逊、M26潘兴,英军的谢尔曼“萤火虫”坦克先后投入战场,虎式对付盟军的部分坦克已力不从心,在1000-1500米外距离无法有效的打击他们。  (3)装甲:  虎式坦克的车体前方装甲有102毫米厚,炮塔正前方炮盾装甲厚达135~150毫米(有资料称可能是间隙装甲),相较之下同时期的IV号坦克(G型)车身前方只有80毫米厚的装甲而炮塔正前方的装甲也只有50毫米厚,而虎I坦克的两侧和背面也有82毫米厚的装甲。这样的厚度能够在正常交战距离抵挡绝大部分炮弹,尤其是来自正面的炮弹。  虎式坦克使用的是镍合金钢装甲,这是德国在二战质量最好的装甲钢,虎式其装甲生产采用冷轧锻造工艺而非铸造。相对于铸造钢,冷轧锻造钢的强度特性高出不少,其致密程度大约提高在6%左右。虽然虎式坦克的生产商在44年向军队建议:为节省工时,加快坦克生产速度,就必须改为铸造钢工艺,陆军经过慎重考虑,以必须保证装甲质量为理由,否决了这一建议。相比“黑豹”,虎式坦克在攻击性作战中综合防御能力更强。  虎式坦克大部分的装甲是垂直与其它结构相连接的,并采用了咬合连接形式,使其获得了良好的结构性能。同时咬合的装甲块之间都采用了焊接(而不是铆接),焊缝质量很高,但焊接的车身和炮塔也大大增加了虎式的重量。  (4)机动性:  虎式坦克的设计概念不同于德国早年大部份坦克,在此之前的设计强调机动性、防护和火力三方面的平衡。虽然德国早期的坦克火力以及防护性能往往不及其它对手,然而战术上的优势抵销这些不利条件。但虎式坦克的设计呈现出不同的设计理念,着重提升火力和装甲,适度牺牲机动性。事实上,虎I的机动性并非是没有提高,而是和之前的Ⅲ号、Ⅳ号相同(虎式采用了更大为先进的发动机和传动系统),也就是仍然拥有德国中型坦克的机动性,虽然比不上M4和T-34等中型坦克(包括战争后期的M26潘兴,因为在朝鲜战争时被重新分为中型坦克)。  (5)动力系统:  虎式坦克的引擎最初是设计使用一具21公升12汽缸迈巴赫HL210 P30汽油引擎650匹马力(实际测为641匹,478千瓦),虽然是一具好引擎,它提供的动力不敷使用,这很快被升级了到HL230 P45 23公升700匹马力(实际测为690匹,515千瓦),其最大时速可达38km/h。迈巴赫引擎为直列式汽缸,汽缸间角度约为60°,惯性启动器安置在右侧,也可穿过坦克后部的洞口透过链条驱动,引擎可透过车顶的舱口吊起。  二、豹式坦克(官方名称: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 Sd.Kfz. 171),中文:黑豹坦克、豹式坦克)  1、简介: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投入使用的一款中型坦克,它主要于1943年中期至1945年的欧洲战场服役。它原本被打算用作为对抗苏联T-34坦克的武器,及取代Ⅲ型坦克和Ⅳ型坦克,并与它们和虎式坦克一同作战,直至战争结束。而它亦被认定为二战中最出色的坦克,并与苏联的T-34/85齐名。有的说法还称它为主战坦克的先驱。在1944年之前它被称为五号坦克豹式,并被陆军部编号为Sd. Kfz. 171。在1944年2月27日,希特勒下令它改称“豹式坦克”。  2、设计特点:  (1)基本设计:  豹式坦克采用的是德国最常见的坦克设计,并部分借鉴了苏联坦克设计上的思路,采用55°倾斜式装甲,增加来袭炮弹产生跳弹的可能,而且增加了装甲水平方向的厚度再加上对弹头施加的杠杆力,大大加强了其防护性能使得它不易被射穿,。因而坦克的重量由预计的35吨增加至43吨,装甲系统中,斜甲采用了同质钢板,经过焊接及锁扣后变得更为坚固。最初生产的豹式坦克只有一块60毫米的斜甲,但不久就加厚至80毫米,而豹式D型以后的型号更把炮塔装甲加强至110毫米的上限,以保护炮塔的前端。而坦克两侧更加上了5毫米厚的裙板,以保护坦克不受敌人反坦克步枪或反坦克火箭筒的损害。  豹式坦克借鉴了苏联坦克设计上的思路,此外较宽的履带以及较大的路轮也大幅改善了在松软地面上的机动性。  豹式坦克的乘员由五个人来担任:驾驶员、通讯员、炮手、装填手及车长。  (2)动力系统:  豹式坦克安装了一个可以提供700匹马力,以齿轮箱及掌控系统驱动的迈巴赫HL230P30 V-12汽油发动机,这种发动机一般被认为可以承受连续行进2000公里的负荷。为了把发动机的故障减到最少,开发人员特意安装调速器以把发动机的转数下调至每分钟2500转。此外,调速器的安装也使得豹式行进的速度由55千米/小时下降至46千米/小时。  行进速度为46千米/小时,悬挂系统由前方的驱动齿轮、后方的诱导轮和八个涂上橡胶的钢轮所组成。豹式坦克在每个减震臂中添上两支扭力杆,越野性能良好但造价昂贵且很费时。  悬吊系统由前方的驱动扣链齿轮、后方的导轮和八个涂上橡胶的钢轮所组成,它更在每个震臂中添上两支扭力棒作为其悬吊系统的另外部份。因此,豹式的造价十分昂贵且很费时,但也因此获得了良好的越野性能。  控制系统以ZF公司设计的7档AK 7-200同步齿合齿轮箱及MAN出产,以控制杆驾驭的单轴条掌控系统组成。其掌控系统允许以一个固定的轴条来驱动每个齿轮箱。当齿轮愈大,转动的半径就会愈大。如果其半径比要求中大,那么掌舵用的刹车系统就可用来收紧齿轮的转动,但是这个部件的寿命也不过行进150公里。因为在战争期间,德国缺乏制造齿轮的机器,而生产该部件的机器也缺乏必须的齿轮,才导致了豹式坦克的最大弱点就是其最终的驾驶部件。  (3)武器装备:  豹式坦克的主炮为莱茵金属生产的75毫米半自动KwK42 L70火炮,携带79发炮弹(G型为82发)。这款主炮使用了三种不同的弹药:APCBC、HE和APCR三款,以作为供应弹药短缺。75毫米口径火炮在当时并不算是大口径的火炮,但是豹式的主炮却是二战中最具威力的坦克炮之一。其特长炮管和强大的推动力,更为其提供了高速的发炮能力。此外,由于坦克上的瞄准器敏感度较低,这使得豹式坦克能够更容易击中敌人。加上此火炮的贯穿能力比88毫米KwK36 L56火炮为高,令豹式坦克成为了战场上的杀人机器。而且,在战争后期,德国空军失去制空权后,一些坦克也装上了一支MG42机枪,安装于炮塔上,有助于扫除步兵及防空用途。

132 评论(10)

芦苇薇薇

金刚大战翼手龙的场面特效部门为“金刚”制作了一个大型机器人1976年,重拍版《金刚》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金刚”演化史众所周知,《金刚》是一部重拍片。在电影史上,正式命名为《金刚》的作品已有三部,除了眼下最新的一部,还有1933年和1976年版两部。除此之外,还有大量以“金刚”为题材的电影,但基本都属于外传、别传的性质。在《金刚》的正统家族中,两部旧版影片也都曾引起巨大轰动,它们不仅是热门大片《金刚》的前身,同样也是电影工业发展的重要历史坐标。一个电影奇迹的诞生 ★1933年版 三位传奇创造者 《金刚》的诞生要从它的三位经历传奇的创造者说起。 1920年,来自佛罗里达的梅里安·库伯参加美国空军并被派往欧洲参战,在波兰他结识了与他同龄的战友恩斯特·舍德萨克,两人从此成为一生的挚友与合作伙伴。1922年,爱斯基摩人题材的纪录片《北方纳努克》大获成功,退伍后的库伯和舍德萨克受到启发,前往亚洲拍摄具有探险色彩的纪录片。 1925年,他们合作完成了《牧草》,影片记录下伊朗游牧民族翻越雪山的迁徙行动。两年之后,他们又深入泰国丛林,拍摄了纪录片《象》,展现当地土著和大象之间的一场争斗。日后,《金刚》里那位专拍冒险片的制作人卡尔·丹汉便是库伯和舍德萨克这段经历的缩影。 随后,库伯和舍德萨克转向剧情片创作,在《金刚》之前,他们就已经拍摄了《四片羽毛》、《最危险游戏》等多部作品。曾赴非洲探险的库伯很早就对大猩猩产生了兴趣,1926年有人在印尼捕捉到科莫多巨蜥并运回美国展览的新闻,启发了他编写《金刚》剧本的灵感。 但这个设想却未能立即实现,直到他遇到电影特效专家威利斯·奥布莱恩,才有了实施拍摄计划的技术基础。奥布莱恩堪称好莱坞电影特效的鼻祖级人物,早在1915年,他就拍摄了短片《恐龙和失去的一环》,他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微缩模型和定格摄影技术,像1925年的科幻片经典《失落的世界》便是他担任技术导演的代表作。 阴差阳错的合作 1931年,当时好莱坞八大公司之一的雷电华(RKO)公司原本邀请奥布莱恩拍摄《造物》,描写一队遭遇海难的水手登上一座遍地恐龙的孤岛的故事。由于资金和剧本的问题,开机不久的《造物》就被迫搁浅,反倒促成了奥布莱恩同库伯、舍德萨克之间的合作。1931年10月,雷电华投资的《金刚》正式开机,库伯和舍德萨克担任导演、制片,奥布莱恩负责视觉特效,来自加拿大的女星菲瑞出演女主角,这部惊世之作就这样投入了拍摄。 尽管银幕上呈现的大猩猩“金刚”身高将近20英尺(约合6米),但实际用于拍摄的微缩模型却只有18英寸(约合45厘米)高。在《金刚》中,无论金刚还是恐龙的主要镜头都由微缩模型完成,奥布莱恩采用定格摄影的方式拍摄特效场面———摄影机每拍一帧(电影胶片一般为每秒24帧),都要让金刚和恐龙的模型轻微调整动作,以使最终成片达到流畅完整的放映效果。金刚的模型由金属骨架结构附着橡胶制作,身上的皮毛采用的是兔皮。除了微缩模型,奥布莱恩还设计制作了用于特写镜头的等比例的头部和手部模型,于是金刚手握女主角和吃人的镜头也就更加真实可信。为了节省开销,《金刚》剧组采用了《最危险游戏》的丛林布景以及《造物》的部分道具。库伯和舍德萨克也亲自上阵,在影片中扮演了射杀金刚的飞行员。除了重重困难,拍摄期间也传来好消息,库伯和舍德萨克的前一部冒险惊悚片《最危险游戏》票房大卖,这也增加了几位主创的信心。 大萧条时期的神话 因为特效摄影与后期合成的工作量巨大,《金刚》直到1933年2月才制作完成,影片共耗资金67万美元。1933年3月2日,《金刚》在纽约的两家影院开始上映,在四天时间里,票房就已接近9万美元(当时的电影票价为15美分一张),一举创下新的票房纪录。1933年4月,《金刚》的巨额票房彻底拯救了濒临破产的雷电华公司,一时成为好莱坞的佳话。《金刚》首轮上映在美国本土就取得了170万美元的票房收益,在大萧条时期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在今天看来,1933年版的《金刚》尽管技术上已经明显落后,其创造性的剧情和强大想象力却依然叫人敬佩。 一次吃力不讨好的革新 ★1976年版 上世纪70年代初,好莱坞就传出了重拍《金刚》的风声。还没等最早提出设想的环球公司实施筹备工作,意大利著名制片人迪诺·德·劳伦提斯就宣布与派拉蒙合作拍摄新版《金刚》,环球公司的计划被迫搁浅,直到去年才最终实现。 与1933年的老版本相比,劳伦提斯制作的新版《金刚》,在剧本上就有不少变化,时间背景被设定为现代,电影剧组被改成石油勘探队。 主要角色的身份也有所改变,女主角多安是遭遇海难的神经质女子,杰克变成了古生物学家,电影制作人卡尔则变成惟利是图的石油商人弗莱德。金刚在骷髅岛上没有大战恐龙,最终爬上的也不再是纽约帝国大厦,而是世贸中心“双塔”(“9·11”事件中被摧毁的著名建筑)。 新版《金刚》的导演人选曾考虑过罗曼·波兰斯基和萨姆·派金柏,但最终确认的是刚刚拍完卖座大片《火烧摩天大楼》的英国导演约翰·吉尔勒明。男主角杰克由崭露头角的小生杰夫·布里奇斯扮演,而女主角则起用了当时还毫无表演经验的模特杰茜卡·兰格。 新版《金刚》于1976年1月开拍,当年8月杀青,拍摄期间保持了每天12小时以上的工作强度。影片由意大利人卡洛·拉姆波蒂(后来此人因《异形》和《E.T.》两度摘得奥斯卡奖)负责特效工作,按照他的设想,特效部门制作了一个40英尺(约合12米)高的大型机器人,以扮演金刚。 事实证明,这个造价不菲的机器人并不成功,只拍摄了几个镜头就被搁置一旁。金刚改由特效化妆师瑞克·巴克设计制作了一套由硅胶和马鬃制成的“猩猩装”,并由他本人亲自扮演。为了表现出金刚的动作和神态细节,特效部门还为大猩猩制作了大型的机械手臂和双腿,巴克同时准备了七种不同表情的金刚面具,以供不同场景使用。 《金刚》于1976年12月在美国首映,尽管票房成绩不错,却恶评如潮,被认为失去了原作中自由的神采和想象力。1986年,劳伦提斯组建原班人马拍摄了续集《金刚还活着》,则根本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转载自--新浪网

348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