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05

bayueshisan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政府支出规模指标经济师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聪明的达人安

已采纳
1.经济绩效方面。财政支出讲求经济效益是由公共财政职能决定的,财政支出的资源配置职能是通过财政支出来分配资源,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财政支出的经济调控职能是通过财政政策来调节社会经济总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由于市场经济本身的缺陷,必须靠政府进行调控,但无论是总量调控,还是结构调控,都要服从于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反映财政支出经济效益的指标通常包括支出总量指标和支出结构指标,总量指标是绝对指标,反映财政资金在某个部门或项目上投入的总体规模,如某年科技支出总数。结构指标是相对指标,反映财政支出的结构状况,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某项财政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二是该项财政支出的内部结构,如行政运行占一般公共服务比重,办公费占商品和服务支出比重等。在政府绩效体系中,经济绩效是政府绩效的根本内涵和外在表现。  2.社会绩效方面。财政支出的社会效益往往是长期的、间接的,有时很难用货币来衡量和评价。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在实际运用中更多使用的是定性指标,它是反映财政支出比较集中在某个方面产生的社会影响,根据支出的不同性质具有不同方面的社会影响。如教育支出对全民素质的提高、社会风气的好转的影响;医疗卫生投入对提高全民医疗保健水平,满足基本医疗需要的影响;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影响等。社会效益还包括对社会政治、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3.生态环境绩效方面。财政支出的生态环境效益是指财政用于治理环境污染、整治国土、恢复生态平衡,保持人类生存环境方面的支出与所得的比较,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非货币化的效益。财政支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如政府投资兴建旅游景点、公园等;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某项公共支出项目对自然环境的净化或污染程度等;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如砍伐树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对野生动植物以及其他生态平衡的影响等。由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许多方面难以用精确的指标量化,只能运用统计数据尽可能量化指标,同时结合定性指标进行评价。  4.政治绩效方面。政治绩效主要体现在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方面的改进,通过制度创新改进决策机制和决策成本,实现公平与效率原则。包括行政管理体制、行政机构效率、政府职能及决策水平、人民群众对政府满意度等;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对全社会收入分配及就业的影响,对产业结构和布局的影响,科技成果在生产领域的应用程度,对自然资源的节约和开发利用等;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包括社会保障及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国防的影响,对教育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对人口、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等。

政府支出规模指标经济师

238 评论(9)

sunxiaoyan85

财政支出增长率它表示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 它表示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即所谓“同比”增长率。以△G%表示,△G%=△G/Gn-1=(Gn_Gn-1)/Gn-1财政支出增长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使财政支出水平提高。 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以MGP表示。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GDP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拓展资料趋势理论 财政支出增长似乎是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条规律。社会主义国家的支出比重在改革以前也呈现出扩张的趋势,改革时期之所以下降,是因为政府在摆脱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局面。一旦经济体制迈上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并达到一定阶段以后,上述下降趋势理应逆转,改革之初财政支出比重下降的趋势可能会在某一时期中止,转而趋于回升,达到适度水平则相对停滞。瓦格纳法则。瓦格纳法则指的是公共部门的相对增长,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 瓦格纳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所谓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这样,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的和法律的设施。所谓经济因素,则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这样也就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与调节工作增长理论 (一)20年来的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动情况从改革开放伊始,经济学家就注意到在我国财政运行中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不断下降、财政支出迅速膨胀的现象,财政收支差额带来的财政赤字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1986年政府出台了财政赤字不得再向中央银行透支的明确规定,这一规定在1994年《预算法》更加明确。财政赤字只有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而相继到来的偿债高峰又一次把财政推向危机的边缘,‘借新债还旧债”成了没有办法的选择。正是在这样的财政困境中,有人提出了提高‘两个比重”的主张,即提高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在总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而实际情况是,2001年财政支出总额为17453.28亿元,比1979年的1228.83亿元整整扩大了l4倍,正是建立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有些学者认为我国财政支出过度膨胀。财政支出总额绝对数的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财政支出的扩大,但仅仅根据财政支出绝对数量这个单一指标进行判断没有太大的说服力,因为从1978~1997年的通货膨胀就达~1j380%左右,所以还应该参照其他指标进行全面分析,参照经济运行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财政支出比率,可以反映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

111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