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49

rachelkong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索洛余值经济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偶是透明哒

已采纳
50年代中期,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抄索洛提出(增长速度方程为百模型)Y=F(K,L,t)(1)假定存在着如下形式的度生产函数:Qt=Atf(Lt,Kt),式中:Qt为问t时期的总产出;Lt为t时期投入的劳动量;Kt为t时期投入的资答本量;At代表t时期的技术水平。

索洛余值经济师

321 评论(10)

哇小妹夫

全要素生产率(tfp)(即“索洛余值”)它包括:规模经济、效率改善及知识进展等项目。全要素生产率是指“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它一般的含义为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利用的效率。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生产率与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都贡献于经济的增长。从效率角度考察,生产率等同于一定时间内国民经济中产出与各种资源要素总投入的比值。从本质上讲,它反映的则是一个国家(地区)为了摆脱贫困、落后和发展经济在一定时期里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综合反映。 5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索洛(solow)提出了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特性的总量生产函数和增长方程,形成了现在通常所说的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含义,并把它归结为是由技术进步而产生的 全要素生产率等于产出增长率与资本增长率和劳动增长率加权之差

276 评论(13)

0密星猛龙0

关于经济增长,长期以来一直延续着资本与劳动两要素分析法。可是,到上世纪中叶前后,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却发现,在经济增长中,有一部分仅凭资本和劳动是无法解释的;索洛将之归结为科技进步的作用。这也就是有名的“索洛余值”。并且,后来人们发现,科技进步在其中的贡献越来越大。

245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