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29

豆丫丫星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造价师信息价调差公式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馋嘴鱼了乐

已采纳
按实调整法(即抽样调整法):此法是工程项目所在地材料的实际采购价(甲、乙双方核定后)按相应材料定额预算价格和定额含量,抽料抽量进行调整计算价差的一种方法。按下列公式进行,某种材料单价价差=该种材料实际价格(或加权平均价格)-定额中的该种材料价格。综合系数调差法:此法是直接采用当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测算的综合调差系数调整工程材料价差的一种,计算公式为:某种材料调差系数=Σ×K1(各种材料价差)K2,式中K1——各种材料费占工程材料的比重,K2——各类工程材料占直接费的比重,单位工程材料价差调整金额=综合价差系数×预算定额直接费。扩展资料:注意事项:结算期信息价>中标期信息价×(1+风险系数%),价差=结算期信息价-中标期信息价×(1+风险系数%)。结算期信息价<中标期信息价×(1-风险系数%),价差=结算期信息价-中标期信息价×(1-风险系数%)。中标期信息价×(1-风险系数%)≤结算期信息价≤中标期信息价×(1+风险系数%),价差=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程材料价差审计

造价师信息价调差公式

92 评论(13)

匪号叶小二

在工程实践中,建设工程材料价差调整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按实调整法(即抽样调整法)  此法是工程项目所在地材料的实际采购价(甲、乙双方核定后)按相应材料定额 预算价格和定额含量,抽料抽量进行调整计算价差的一种方法。按下列公式进行 :  某种材料单价价差=该种材料实际价格(或加权平均价格)-定额中的该种材料价格  注:工程材料实际价格的确定  ①参照当地造价管理部门定期发布的全部材料信息价格  ②建设单位指定或施工单位采购经建设单位认可,由材料供应部门提供的实际价格某种材料加权平均价=∑Xi×Ji÷∑Xi (i=1 到 n)  式中Xi——材料不同渠道采购供应的数量  Ji——材料不同渠道采购供应的价格  某种材料价差调整额=该种材料在工程中合计耗用量×材料单价价差  按实调差的优点是补差准确,计算合理,实事求是。由于建筑工程材料存在品种多、渠道广、规格全、数量大的特点,若全部采用抽量调差,则费时费力,繁琐复杂。  2.综合系数调差法:此法是直接采用当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测算的综合调差系数 调整工程材料价差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  某种材料调差系数=∑×K1(各种材料价差)K2  式中:K1——各种材料费占工程材料的比重  K2——各类工程材料占直接费的比重  单位工程材料价差调整金额=综合价差系数×预算定额直接费  综合系数调差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易行。但这种方法过于依赖造价管理部门对综合系数的测量工作。实际中,常常会因项目选取的代表性,材料品种价格 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短期价格波动的关系导致工程造价计算误差。  3.按实调整与综合系数相结合。  据统计,在材料费中三材价值占68%左右,而数目众多的地方材料及其它材料仅占 材料费32%。而事实上,对子目中分布面广的材料全面抽量,也无必要。在有些地 方,根据数理统计的A、B、C分类法原理,抓住主要矛盾,对A类材料重点控制, 对B、C类材料作次要处理,即对三材或主材(即A类材料)进行抽量调整,其他材 料(即B、C类材料)用辅材系数进行调整,从而克服了以上两种方法的缺点,有 效地提高工程造价准确性,将预算编制人员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4.价格指数调整法:它是按照当地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当期建筑材料价格或价差 指数逐一调整工程材料价差的方法。这种方法属于抽量补差,计算量大且复杂, 常需造价管理部门付出较多的人力和时间。具体做法是先测算当地各种建材的预 算价格和市场价格,然后进行综合整理定期公布各种建材的价格指数和价差指数 。  计算公式为:某种材料的价格指数=该种材料当期预算价÷该种材料定额中的取定价  某种材料的价差指数=该种材料的价格指数-1  价格指数调整办法的优点是能及时反映建材价格的变化,准确性好,适应建筑工 程动态管理。  上述四种调差办法,在实际工作运用中经常遇到,这就要求我们预算编制人员能 熟练掌握并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不论是在何处工作,收集哪个地方资料,都应 尽快了解、适应、熟悉当地的编制习惯与方法,坚持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128 评论(13)

看i哦飞机

1.拟建项目主厂房投资=工艺设备投资×(1+∑Ki)2.拟建项目工程费与工程建设其他费=拟建项目主厂房投资×(1+∑Ki)3.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其中:基本预备费=工程费与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率涨价预备费P=∑It[(1+f)t一1] (其中:It=静态投资 f=上涨率)4.静态投资=工程费与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5.投资方向调节税=(静态投资+涨价预备费)*投资方向调节税率6.建设期贷款利息=∑(年初累计借款+本年新增借款/2)*贷款利率7.固定资产总投资=建设投资+预备费+投资方向调节税+贷款利息8.拟建项目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9.用扩大指标估算法估算流动资金:流动资金=拟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率10.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年计息次数)*年计息次数-111.用分项详细估算法估算流动资金: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其中:流动资产=应收(预付)帐款+现金+存货应收帐款=产成品+年经营成本/年周转次数现金=(年工资福利+年其他费)/年周转次数存货=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在产品+产成品 流动负债=应付帐款+外购原材料燃料+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费/年周转次数在产品=(年工资福利费+年其它制造费+年外购原材料燃料费+年修理费)/年周转次数12.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税率13.所得税:(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总成本)*所得税率14.年折旧费=(固定资产原值-残值)÷折旧年限=(固定资产总额-无形资产)(1-残值率)÷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总额应包括利息)15.固定资产余值=年折旧费*(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营运期)+残值16.动态投资回收期=(累计折现净现金流量出现正值的年份-1)+(出现正值年份累计折现净现金流量绝对值/出现正值年份当年折现净现金流量)17.FIRR=i1+(i2-i1)×[FNPV1÷(FNPV1+|FVPN2|)]18.总成本费用=经营成本+固定资产折旧费+维简费+摊销费+利息19.等额本金偿还:税后利润+折旧费+摊销费≤该年应还本金 未分配利润=全部税后利润 (不计盈余公积金和应付利润) 税后利润+折旧费+摊销费>该年应还本金 未分配利润=(该年应还本金+上年亏损)-折旧费-摊销费费盈余公积金=(税后利润-上年亏损)*10%税后利润=该年利润总额-(该年利润总额-上年度亏损)所得税率应付利润=税后利润-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

263 评论(14)

喵喵小猫咪

市场价-定额价所得即为价差,负数调减,正数调增。

163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