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78

tingting2171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经济师看房价是投机品吗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电风扇啊电风扇

已采纳
因为不断上涨的价格,会像个黑洞一样不断吸取着新创造的财富,不仅严重影响商品经济发展,还给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后患。

经济师看房价是投机品吗

99 评论(8)

fantienan002

这说明他对于房地产这个行业是非常了解的,而且也能够客观评价,大家也能够从中学到很多。

96 评论(14)

菩小帅傲娇脸

这个问题分析起来真的很麻烦,所以推荐你看一本书,看过以后你会有一个比较独特的见解。 郎咸平的“谁来拯救中国经济” 这本书中有独特的分析房地产的视角,相当的不错,可以当当参考,地王是如何炼成的,为什么房地产对中国GDP的贡献值那么大,政府大量钢筋混凝土工程的目的和后果。我最近在做房地产消费者行为的调研,这本书看了几遍了,相当不错。

119 评论(8)

小燕子an

投机性商品,就是投机品。举例说,当楼市的房价波动主要遵循的是博傻理论追涨杀跌的规律时,此时楼市中的住房主要是作为投机品存在的。住房作为投机品时,房价则主要取决于人们的心理预期了。

216 评论(14)

小白兔256

房价上涨不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而是经济增长的障碍,因此,试图通过推动房价上涨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想法是十分危险的第一,房价上涨过快首先会压迫居民的生活。当房价上涨幅度处在人们可承受的范围时,它能刺激人们从事生产劳动和增加储蓄的积极性。但是,当房价迅速上涨、从而超出人们可承受的范围时,它就会打击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储蓄的积极性。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居民为了住上一定水平(包括房屋的面积和质量)的房屋,对于中老年购房者来说就需要拿出一生积蓄(存量),对于年轻人来说则需要透支未来收入(流量)。不管发生其中的何种行为,它们都将直接或者间接地引起购房者对非房屋商品之需求的减少,从而导致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和其它非房屋经济部门增长乏力。也就是说,房价上涨过快既会影响人们的居住水平,又会挤出人们对其它非住宅商品的消费,因而,从长期来看,对于经济增长必定会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房价增长过快会导致全社会商务成本提高。由房价上涨过快引起的社会商务成本提高主要是由以下两方面力量造成的:其一,是劳动者为抵消房价上涨所带来的生活质量下降,迟早会提出增加工资的要求,这自然会导致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其二,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土地费用支出会随房价上涨而增加,因为房价上涨同时也会刺激土地价格上涨。在这两股力量作用下,企业就会因为成本增长过快而出现利润减少和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的趋势,而这又会进一步引起投资衰竭和经济增长的停滞。 第三,房价过快上涨会造成土地资源的低度利用。房价过快上涨首先会引起房产投资增加,而房产投资增加势必需要更多的土地投入,这又会刺激土地价格过快上涨。伴随土地价格过快上涨而来的肯定不是土地的有效利用,而是土地的囤积,结果,土地作为基本生产要素不仅没有被有效利用,反而出现了大量闲置,土地拥有者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等待土地价格的进一步上涨,以便高价而沽,赚取更大土地溢价。所以,试图通过价格机制来保证稀缺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纯粹是一种幻想。随著土地价格上涨,房价会进一步上涨,于是房价和地价的轮番上涨就有可能造成房地产泡沫,诱发经济和金融危机。 第四,房价过快上涨会使房屋由消费品演变为投资品和投机品。在房价稳定的情况下,对房屋投资无利可图。但是,房价一旦出现过快上涨势头,它的投资与投机价值就会凸现,从而导致大量投资性或投机性需求。所谓投资性需求,就是指购房者购买房屋不是为了自己居住,而是为了将其作为资产保值与增值的手段;所谓投机性需求,就是指购房者通过购买房屋来博取短期差价,俗称炒楼花。两者区别在于其购买行为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很显然,房产投资具有相对长期的特征,而房产投机必定是一种短期行为。房产投资、特别是投机势必会导致很高的房产空置率,这不仅会导致土地与房产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而且还会吸引大量现金流量集中于房地产部门,进而引起金融部门流动性下降和全社会金融风险增加。不仅如此,随著大量现金流量被用于房产投资和投机,土地和房产价格就会发生与实际需求毫无关系的自我加强式的上涨,最终导致房地产泡沫而使经济增长陷入困境。 第五,房价过快增长还会加剧社会财富分配和占有的两极分化。这一机理可简要描述如下:在房价过快增长的情况下,低收入阶层不仅没有能力购买可以增值的房产,反而会因为房价上涨过快而更加贫困;另一方面,那些具有房产投资甚至是投机能力的人,则可以通过对房产的投资和投机而获得房产价格上涨的溢价;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发展趋势无疑会加剧社会不同阶层之间财富分配和占有上的巨大差距,进而引起社会资产拥有的两极分化。社会财富和资产拥有的两极分化不仅会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而且还会造成内需下降,从而使经济增长缺乏足够动力。 从以上几个效应来看,房价上涨不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而是经济增长的障碍,因此,试图通过推动房价上涨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想法是十分危险的。

96 评论(8)

Lizzy520520

在这两年全国各地房地产价格普遍上涨中,开发商一直是受益群体。但是,房价居高位后,他们的处境就有些微妙,行为开始怪异。  一方面,城市土地和房屋建设的许多资源还掌握在政府及其官员手上,经过七八年的发展,许多开发商与当地政府官员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再加其工作团队的不断专业化,开发商事实上已成为区域商品住房开发的垄断者。  另一方面,房价高位也引起金融部门的关注,他们的前期开发资金越来越难以获得。后期的出售一旦遇到房价下跌或销售不畅,将损失惨重。因此,在违反商业道德和法律的前提下,一些开发商用各种方法来刺激销售。比如要求公司员工及其亲戚预购房屋,制造房屋畅销假象;将商品房不断倒手,制造当地商品房销售景气度高的气氛;还有就是密谋分阶段抬价,各个待售楼盘轮番提价,最后每家开发商都“无奈”地将房价一起抬到一个新高位。  最近新华社一篇文章称,南京某新城区开发商大量囤房炒房的现象很普遍,各类违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当地两个楼盘联手上调房价,每平方米一夜间增长了1000元,也促使周边房价竞相攀高。房价上涨要追溯到“温州炒房团”行为。“温州炒房团”一词在2004年在媒体上出现。自90年代后期,温州这个城市就逐步进入公众视野。温州人以商人的雄心和团结,在中国掀起一次又一次有争议的商业活动。从2001年开始,温州人浩浩荡荡进入杭州、上海等地,置下一栋栋商品房。一些来自内地的工人专职替温州人排队购房赚薪水,成为许多沿海城市人当年常见的情景。  虽然上海市很快地出台遏止楼市炒号炒楼的措施,但温州人的行为还是打开了潘多拉之盒。当时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温州人的炒房的资金量还不足以影响整个中国的房市,但会触发后续资金,包括国际游资的进入,从而快速抬高房地产价格。看来,这是很有先见之明的。以往商品房完全是个人消费品,今天已演变为一种投资,甚至投机品。  至迟在2006年初,中国的口岸检查部门发现了一个异常现象,实际货物进出口价格远小于最终的结算价格。这里面裹着大量非贸易目的资金进入中国。这些资金都流向何处呢?中国人民银行的报告认为,外资在内地房地产市场中所占的比重已达到15%。截至2006年11月,境外房地产基金对内地20个房地产项目投入了16亿1300万美元。而仲量联行的报告认为,2006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交易额达到了90亿美元,增幅高达69%;其中,来自于海外全球基金的投资比例便高达60%,增幅约55%。除此之外,大量的直接投资,包括香港的地产商资金,进入内地房地产。对于中国土地资源的配置,许多人可能会惊讶于以下事实:一方面是各城市的商品房住宅用地的拍卖价不断攀高,另一方面是大量土地以零地价给企业使用,加上税收优惠,土地其实是负价卖出的。为何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就在于前者拍卖的土地出让金可以纳入地方政府的预算外收入,而发展工业产生的增值不仅可以增加GDP为官员政绩加砖,同时工业带来的税收也会提升地方政府财力。  因此,在考虑土地资源的配置方面,官员考虑的是政绩,而非代表百姓利益。这就不难发现为何房地产降温措施没有奏效,反而是越调控价格越高。  房价下跌、地价下降,地方政府的利益直接受损,因此与地方政府利益有损的廉租房迟迟不见大动静。新加坡的组屋制度,中国称之为廉租房。中国学者及官员的考察报告汗牛充栋。较大量的廉租房不仅可解决一部分人的住房,降低商业房地产的需要,而且还会迫使当前房价有所回落。但如前所述,地方政府利益有可能受损。

251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