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66

yangguangsnow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经济师边际效用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张家阿婆

已采纳
去百度文库刷把 现在他们很多题库了,也可以来考试100刷题

经济师边际效用

168 评论(10)

香了哩个辣

在一个集贸市场里,刘小姐经营的水果店生意最好。人们都去她的店买水果,大多是回头客。旁边店里的王先生非常困惑:我的水果质量不比她的差,价格也和她的一样,服务态度也很好,为什么我的店生意没有她的好?  于是,王先生注意观察刘小姐的生意是怎么做的。过了一段时间,王先生终于发现了刘小姐经营的秘密。原来,刘小姐总是额外送顾客一些水果。比如,一位老大妈花了15元买了5斤苹果。刘小姐在给老大妈装袋子的时候,会从苹果筐里拿起一个苹果送给她。这样,老大妈就会觉得自己占了便宜,以后还会再来刘小姐的水果店。  在这个小故事中,刘小姐的经营秘诀看起来简简单单,其实,里面蕴涵着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她充分地利用了边际效用原理。  边际效用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物品都有用,人们消费物品后获得效用。每多消费一个单位量的物品,都能多获得一些额外效用,这些额外效用就叫做边际效用。刘小姐给顾客的那个额外苹果就是边际效用。  类似的,货币也具有边际效用。一定程度上,货币的边际效用可以认为是不变的,因为货币可以用来交换多种商品,货币的效用可以随时转化为其他种类商品的效用。再来回答你的问题,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数量的增加或其他因素的变化使得其边际效用递减,而一单位的货币的效用可以等价于你所缺少的,或者说是可以为你带来更大效用的商品,所以,可以看做当一种效用低的商品用来交换(通过货币媒介)一种效用更大的商品(而两种商品的价格却是一样的,就是说你要付出的成本是等价的)时,你肯定不愿意付出同样的成本。这个直观上就很好理解,但表述起来就比较费事。举个例子,一个饼一块钱,一瓶水一块钱,当你吃了几个饼以后,你已经不太饿了,但你很渴,而你只剩一块钱了,你是愿意拿这一块钱去买一瓶水呢还是再买一个饼?即使你还要买一个饼,你一定不愿意付出一块钱了。至于你最后的问题,前面说了,货币也是一种商品,消费货币带来的效用并不是直接体现出来,而是通过购买并消费其他商品间接体现出来的,也可以是做事货币效用的体现。

311 评论(14)

扭扭炒饭

很通俗的解释: 你去买早餐,一元钱一个小包子,你在买第一个的时候,觉得包子很好吃,这个包子带来的效用就很高,当你买第二个的时候,觉得还不错,相对的效用就小于第一个包子,那第二个一元钱的边际效应就小于第一个一元;当你买地三个的时候,你已经饱了,那这个包子带给你的感觉也许是吃多了的不舒适感,那其效用可能为负,也就是所第三个一元带来的效用为负。这就是所谓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意思。 而边际效用就是你在消费最后一单位是带来的效用,即满足感。而这是建立在西方经济学的效用论的基础上,既前提条件是我们认为效用是可以被准确感知并比较大小的。有时并不符合实际。

120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