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40

BOBO薄荷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吴书才焊工证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飞毛腿0615

已采纳
没有。曹操确实是曾经两次和陶谦交战,但并未随意屠杀百姓。后汉书夸大事实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曹操当时手底下的军队大部分是收编自黄巾军,这些人流寇出身,战斗力强却不好约束,所以大概会侵扰百姓,但这绝非曹操之故。就像陶谦手底下的将士见财起意杀了曹操父亲,有的史书直接记载是陶谦做的。无怪乎吕思勉先生曾说班固不配写历史。“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能写出这样的诗句的英雄,我必须为他辩诬。说起屠城,当初董卓在长安才叫屠城,蔡文姬的诗里直言“车前悬男头,车后载妇女”,可见西凉羌军的野蛮残暴。历代统治者不太喜欢曹操这人,以至于民间也对他产生了极大的误解,竟将他与司马懿这等奸诈之辈相提并论,实在是讽刺。我国开国领袖就极为推崇曹操,“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到一个地方,他还会考证一下,“这是曹操来过的地方”。

吴书才焊工证

278 评论(15)

snowmemory098

曹操屠过城,而且不止一次,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徐州大屠杀。徐州大屠杀在《后汉书·刘虞公公孙瓒陶谦列传》中有记载。公元193年,曹操父曹嵩在徐州被害,曹操由此迁怒陶谦。曹操攻徐州是东汉末年军阀曹操对徐州牧陶谦的讨伐性入侵,尽管陶谦在此事上是否有罪存疑,曹操仍然认定他有责。此次入侵于193年和194年分为两波,曹操每次都攻取大量城镇并杀死大量百姓以为惩罚,两次入侵共造成,十万百姓遇难。扩展资料:曹操的屠城事实上是一种斗争策略,这也是整个曹操集团在早期军事行动中的传统,这一点有很多旁证,“诸将皆以为豨已降,当送诣太祖,禁曰:“诸君不知公常令乎!围而后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节也。”(译文:诸将都认为豨人已经投降,当送到曹操那里,于禁说:“你们不知道吗!被围以后投降的人不赦免。奉行法律行为,这是事实上的原则。)显然,“围而后降者不赦”,这是在曹操早期军事行动中的“常令”,至于它的目的,程昱说这是一种威慑。当然,到了统一北方的后期,这种情况已有了很大改观,程昱已辨析了这种政策必将改变的原因。例如,围壶关时,曹仁就拒绝了曹操破城后“尽坑之”的命令。曹操曾经多次屠城,不止屠徐州一次。可见记载的有,初平四年东征陶谦时屠彭城、傅阳、取虑、睢陵、夏丘;兴平二年屠雍丘;建安三年在征吕布的战事中屠彭城;建安九年击败袁尚后屠雍城;建安十二年北征时屠柳城;建安二十年西征时屠河池。另由部将执行的,有建安二十年夏侯渊屠兴国、枹罕及建安二十四年曹仁屠宛城。这些屠城,基本上都可以认为发生了大规模杀戮,其中陶谦一案最为著名,也最为铁案凿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州大屠杀

121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