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51

yyh心随我动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总经济师砀山人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浮云秋叶

已采纳
朱元璋

总经济师砀山人

217 评论(13)

阿菈VinU菟

方腊(?-1121):北宋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歙县人。出身贫苦,为反抗压迫,1120年10月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后迅速移师睦州,举行“漆园誓师”,痛斥黑暗朝政,改元“永乐”,自号“圣公”,建立农民政权。义军战火曾袭卷江浙皖赣六州52县,影响很大,1121年夏被俘遇害。《宋史》有传。 朱熹(1130-1200):南宋大学者,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集大成者。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号紫阳。婺源县人。1148年考中进士,曾任秘书修撰,定文阁待制等职。死后谥赠大师,封徽国公。仕途多坎坷,潜心治学。研究领域甚广,在哲学、经学、教育、音韵、文学、地理、考古、自然科学等方面都有伟大贡献,其思想体系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以“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著称。与程颢、程颐等共创的理学史称“程朱理学”,为继孔子之后在中国思想界影响七、八百年之久的正统官方哲学,远涉海外,影响世界;重视教育,创办书院,所撰《白鹿洞书院揭示》对后代教育事业影响深远;著述巨丰,其中《四书集注》58卷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圣典”;常以“新安朱熹”署名著述,讲学于徽州,从其弟子者众,“朱子之学”也就构成了“新安理学”的开山之学,并进而构成徽州文化的理性内核。《朱史》有传。 程大位:(1533-1606):明代著名数学家,珠算大师。字汝思。屯溪区人。少年经商,中年弃商归里,专心著书。有感于商务往来中珠算的传统筹码计数法的不便,1592年著成《算法统宗》17卷及1598年的简明本《算法要》4卷,详述了传统的珠算规则,确立了算盘用法,完善了珠算口诀;搜集了古代流传的595道难题并记载了解题方法,堪称中国16-17世纪数学领域集大成的著作。明末,日本人毛利重能将《算法统宗》译成日文,开日本“和算”之先河;之后,又流传朝鲜、东南亚和欧洲,成为东方古代数学的名著,影响极大。 张小泉:(生卒年代不详):明末清初著名制剪工匠。黟县人。明崇祯年间,张小泉带领儿子前往杭州开设“张大隆”剪刀铺,并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嵌钢制剪技术、产品很快畅销全国,后为防假冒,以“张小泉”作为店名。“张小泉”剪刀在乾隆年间被列为贡品,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二等奖,新中国三次全国评比均获第一名。 胡光墉(1823-1885):清代著名徽商。字雪岩。绩溪县人。早年在杭州经营钱庄,后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依靠湘军势力在全国广设当铺和银号,成为富甲江南的特大官商,红极一时的“红顶商人”。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为发掘中国药学遗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詹天佑(1861-1919):近代著名铁路工程专家、中国铁路事业的创始人。字春诚。婺源县人。早年家贫,后获岳父资助赴欧洲留学。1905-1909年,主持建造了中国第一条自已设计自已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创造了不少施工新法,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铁路工程专家,奠定中国铁路事业基础。 黄宾虹(1865—1955):现代著名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字相存,别号虹庐。歙县人。是现代中国画坛上成就卓著的一代宗师,为“新安画派”的现代代表。早年山水画重在师法古代大师,中年以后重在师法自然,70岁后又画风大变。作品深厚华滋,意境深远,精于墨法,善用焦墨与浓墨,与齐白石并存称为“北齐南黄”。在美术理论上,总结出“平、留、圆、重、变”五字笔法和“浓、淡、泼、焦、积、宿”七字墨法,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精通诗词。有《黄山画家源流考》、《古画微》、《画学通论》等多种著述和绘画作品传世。 胡适(1891-1962):现代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字适之,绩溪县人。出身徽商之家,1910年留学美国,1915年成为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杜威的学生,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学识渊博,曾拥有三十多个博士头衔;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会议》,揭开中国现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第一面;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并撰写现代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1919年,接替陈独秀主编《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实用主义方法论,在全国影响极大;提出过“全盘西化“论点;抗战期间曾出使过美国,代表蒋介石签订《中美互助条约》。政治上追随国民党,学术上是一代宗师,著述甚丰,治学方法上具徽派朴学遗风。 陶行知(1891-1946):著名教育家。原名文浚。乳名和尚,曾改名知行,再改名行知。歙县人。1927年创办南京晓庄师范,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后又相继创办浙江省湘湖师范,江苏淮安新安小学、山海工学团,并支持新安小学生组成新安旅行团。“一二九”运动后,与沈钧儒等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联合会,任联全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1946年与李公仆、史良等在重庆创办大学,任校长。后回上海从事反内战、反独裁民主运动,1946年7月25日因劳累过度,患脑溢血逝世,毛泽东称赞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尊称他为“万世师表”。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诗歌集》等。 戴震(1723-1777):清代大学者,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徽派朴学的创建及领袖 人物。字东原。屯溪人。徽商出身,1762年曾中举人,后六次考进士,因皆思想与程朱理学不符未中。曾参加《四库全书》修纂,授翰林院庶吉上。学识渊博,在哲学、天文、历算、历史、地理、经学、训话、音韵等领域均有重大贡献,为一代通儒和宗师,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其哲学思想是程朱理学之后反理学的启蒙思潮的重要代表;朴学思想是作为了在中国学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乾嘉学派中的皖派领袖人物,并由之开创徽派朴学。著作甚丰,主要著作有《原善》、《孟子字义疏证》、《仪礼考正》、《考工图记》、《古历考》、《水地记》、《勾股割圜记》等50余种。《清史稿》有传。 李鸿章(1823.2.15-1901.11.7),本名章桐,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东乡(今肥东县)磨店人。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有《李文忠公全集》。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叙》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清代安徽全椒人。吴敬梓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年五十四岁。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雍正十三年,(公元一七三五年)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贤两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后卒于客中。敬梓生平最恶举业,所著《儒林外史》五十五回,(一本作五十六回,又一本作六十回,均非原本)专写熬中于此者之真相,幽默诙谐,读之捧腹。又有《诗说》七卷,《文木山房集》五卷,诗七卷,《中国小说史略》并传于世。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142 评论(9)

吹吹再吹

后梁太祖 朱温(852-912),汉族,唐朝宋州砀(音当)山(今安徽砀山)人,唐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十月二十一日出生于砀山午沟里。最初曾参加黄巢起义军,后来降唐,被唐僖宗赐名全忠,在称帝建立后梁时,又改名为晃,取如日之光的意思,庙号太祖。 朱温幼时,随母在萧县刘崇家当佣工。后参加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随军入长安。唐中和二年(882)正月,黄巢以朱温为同州(今陕西大荔)防御使。同年九月朱温叛变,降于唐河中节度使(今山西永济西)王重荣,僖宗任命朱温为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赐名全忠。次年,改宣武军节度使(今河南开封),加东北面都招讨使。四年,全忠与李克用等联兵镇压黄巢起义军。以后十余年间,同年,宰相崔胤召全忠入关,杀死劫迁昭宗的宦官,送昭宗出城。昭宗还长安后,全忠尽诛宦官,废神策军,从此昭宗为全忠全权控制,成为傀儡。天佑元年(904),全忠迫昭宗迁都洛阳,随即遣人杀之,立其子(哀帝)。后又贬杀宰相独孤损等朝官三十余人。 四年,朱全忠废李代唐称帝,改名晃,是为后梁太祖。都开封(后曾一度迁都洛阳),国号梁,史称后梁。改元开平。也由此掀开了五代十国的篇章。 朱温在称帝前,对农业生产就比较重视,曾任张全义为河南尹,以恢复洛阳地区的生产。开平二年(908),令诸州灭蝗以利农桑。三年,他与据有太原的沙陀贵族李克用、李存勖父子连年征战,损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物,逐渐丧失军事上的优势。他生性残暴,滥行诛戮。晚年,因皇位继承人未定,皇室内部矛盾尖锐。干化二年(912),为次子朱友珪所杀。黄巢最初参加了王仙芝起义,后来王仙芝战死,黄巢便成为起义首领,率领起义军南征北战。 当时的唐朝皇帝唐僖宗继位不久,是一个地道的昏君。喜欢声色犬马,擅长斗鸡打,特别是打球技艺超群,自以为是球场上的状元。他昏庸到让人以打球来赌西川节度使的地步,他还与亲王斗鹅,一只鹅赌资高达五十万钱。有一次,在京城地区发生蝗灾,地方官报告说:“这些蝗虫不吃皇家庄稼,都吓得抱着荆棘自尽了。”而唐僖宗对这些谎言却深信不疑,对民间疾苦、旱涝灾害不闻不问。王仙芝、黄巢起义爆发后,虽知道调兵镇压,但是终归无法阻止祖宗传下来的江山社稷走向覆灭。 黄巢是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世代贩盐为生,喜好击剑骑射。早年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中举,王仙芝起义军攻克曹州时,黄巢聚众响应。起义军在中原取得重大胜利后震动了唐朝廷,唐朝廷又重新调兵镇压。起义军则分兵对抗,攻占了今湖北、河南、安徽的一些地区,唐朝廷极为恐慌,害怕江南漕运被起义军掌握,断了江南粮食的来源。于是使人招降王仙芝。王仙芝经不起诱惑,竟欲投降,遭到将士反对。黄巢知道后痛斥王仙芝,还将他痛打一顿,破坏了唐朝廷的诱降阴谋。 后来,黄巢起义军打到宋州(今河南商丘市),大败唐军,朱温也就在这一年参加了黄巢起义军,追随黄巢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最终成为黄巢手下的一员大将。 黄巢起义给朱温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崭露才干的机会。第二年,起义军转入两浙地区,攻克杭州,后又进军福建,再克广州,此后又北伐,最终攻克东都洛阳,然后乘胜破潼关,攻入唐都城长安。在长安建“大齐”政权,这时的朱温已是东南面行营先锋使,驻守在东渭桥(今西安东北),并招降了唐夏州节度使诸葛爽。后来又奉命转战河南一带,攻占了邓州(今河南邓州),从而阻断了唐军由荆襄北攻起义军的道路,使“大齐”政权东南面局势稳定下来。朱温得胜回长安时,黄巢还亲自到灞上犒赏三军。接着,黄巢又调朱温到长安西面,抗击纠集起来的唐朝军队,朱温又获大胜,然后挥师击败了唐将李孝昌等军。不久,朱温受命任同州(今陕西大荔)防御使,并攻下了同州,经过短短的五年的南征北战,三十而立的朱三已经成了“大齐”政权的功臣,成为起义军中的一员大将,但是顺心的朱温很快又陷入了困境。[编辑本段]叛降唐朝 和朱温隔河对峙的唐朝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有精兵数万,他投降过起义军,在唐僖宗逃到蜀地后号召各地将领围攻起义军时又重新叛归唐朝。由于兵少,朱温几次战败,只得向黄巢求救,但书信总是被负责军务的孟楷拦阻扣压,再加上起义军内部混乱腐败,朱温一筹莫展。 谋士谢瞳趁机进言献策道:“黄巢起家于草莽之中,只是趁唐朝衰乱之时才得以占领长安,并不是凭借功业才德建立的王业,不值得您和他长期共事。现在唐朝天子在蜀,各路兵马又逐渐逼近长安,这说明唐朝气数未尽,还没被众人厌弃。将军您在外苦战立功,政权内部却为庸人所制约,这就是先前章邯背叛秦国而归楚的原因。” 朱温看谢瞳说的句句在理,正合自己的心意,为了生存,为了自己的前途,便杀掉监军使严实,率部投降了对面的王重荣。 唐僖宗在得到朱温归降的消息后,不禁大喜,兴奋地说:“这真是天赐我也!”他似乎看到了复兴祖业的希望之光。但万万没有想到,引进来的却是一只真正的“狼”。唐僖宗喜过之后,立即下诏任命朱温为左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还赐给朱温一个名字:全忠。但朱温并没有完全忠于他,忠于唐朝,就像原来没有忠于黄巢、忠于大齐一样,而是完完全全地叛了唐朝、灭了唐朝。[编辑本段]霸业成就 朱温当初参加黄巢起义,并非为了什么劳苦大众的幸福,更没有什么替天行道的思想,而仅仅是出于一种图富贵、出人头地的私心,为的是以后做官衣锦还乡,以此“回报”邻里对他的鄙视与轻蔑。在黄巢军中无法混下去时,为了生存为了富贵前途,他听从谋士谢瞳的计策背叛黄巢而投降了唐朝廷,在唐朝廷内朱温的官职步步高升,最后竟也做起了最高级的富贵梦:称帝。而且,一步步实施起来。 朱温投降唐朝廷后,唐朝廷任命朱温为汴州(今河南开封)刺史、宣武军节度使,但要等收复京城长安后才能去赴任。朱温便与各路唐军合围长安,和昔日并肩作战的兄弟军队兵戎相见。黄巢无法抵挡,只得退出长安,突围后向南转移,然后又奔向河南。黄巢在攻打蔡州(今河南汝南)时,唐蔡州节度使秦宗权投降,在黄巢死后,他取而代之,继续反唐。 这种朝秦暮楚、反复无常的叛变行为不仅唐末存在,五代中也是比比皆是。乱世之中,什么正义和良心都抛之脑后了,兄弟相杀,朋友反目,成了五代时期最黑暗的一面。 朱温乘胜追击黄巢军,一直打到汴州,此后,朱温便以汴州为他的根据地,汴州最后做了后梁的首都。 以后,朱温又为解陈州(今河南淮阳)之围,和黄巢军作战大小四十余次,取得全胜。又与唐河东节度使的精锐骑兵合击黄巢军于郾城(今河南郾城),再败黄巢军于中牟(今河南中牟北)北面的王满渡,黄巢大将葛从周等归降朱温。因为追剿黄巢有功,朱温被加封为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使相,封沛郡侯,后又进封吴兴郡王,地位显赫。所谓使相是一种合称,使指的是节度使,相指的是宰相,而唐朝没有宰相这一官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职权就相当于宰相,所以朱温此时称为使相。 因为追剿黄巢而立功升官,又因为这个朱温结下死敌,对立交战直到他被儿子杀死,这个死敌就是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在王满渡朱温与李克用联合击败了黄巢军后,朱温邀请李克用到汴州休整军队。在一次宴会上,年轻气盛、恃才自傲仅二十八岁的李克用喝了些酒之后,说了一些对大他四岁的朱温有点不恭敬的话。 二虎相争必有一伤,朱温一怒之下就想除掉这个狂徒,那样也会在将来少一个对手。朱温在宴席上隐而不露,等李克用回到驿馆,便命人放火围攻。偏巧遇上狂风暴雨,李克用侥幸逃脱,几百名士兵却全部阵亡。这场雨大概是场雷阵雨,历史上常将这些自然现象附会某人,说有神人相助。其实,当时正是夏日多雷雨的季节,朱温趁乌云压城的黑夜动手,却没想到乌云也能带来雷雨和大风,救了李克用一命。 朱温成帝业得益于狡诈,但又受害于狡诈。杀李克用不成,反树立了一个日后最大的也是最近的一个敌人。最后,后梁就是灭在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之手,父仇子报,朱温的儿子败在了李克用的儿子手下。 在黄巢败亡之后,降将秦宗权继续反唐,但却到处骚扰残害百姓,还妄自称帝,并攻占了河南的许多地方,成为与朱温在中原较量的首要对手。朱温虽然兵少,却毫不示弱。一面派人到山东募兵壮大队伍,一面向兖州(今山东兖州)的朱瑾、郓州(近山东东平西北)的朱宣寻求支援。先后多次战胜秦宗权的骄纵部将,尤其是在汴州北面孝村一战取胜之后,秦宗权开始居于下风,并走向衰落,最后灭于朱温之手。 大敌已破,朱温又狡诈地对付小敌,甚至对曾经相助的朋友也不放过。因为西面秦宗权的威胁已除,朱温将目标对准了东边,他制造借口,诬陷帮他打败秦宗权的朱宣诱他的兵士背叛他,在书信中对朱宣横加指责,朱宣无法忍受他这种恩将仇报的行径,回信中也毫不相让。然后朱温便抓住这些他自己制造的把柄,令朱珍、葛从周袭击曹州(今山东曹县),击败朱瑾兄弟,两人仅以身免。 紧接着,朱温又将矛头指向了淮南地区。原先的淮南节度使高骈在争战中被杀,唐朝廷任命朱温兼淮南节度使、东南面招讨使,遭到了淮南实力派杨行密(即十国之一的吴国的创立者)的反对,也受到占有徐州(今江苏徐州)的时溥的抵制,朱温和他们的矛盾日益激化,但朱温还是先集中兵力解决了西面的秦宗权。 朱温被唐僖宗任命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负责对秦宗权的围攻。不久,唐僖宗病逝,其弟弟唐昭宗李哗继位。朱温此时并没有立即进攻处于劣势的秦宗权,而是四处扩张自己的势力。派人北上,拉拢魏博兵变的获胜者,建立起黄河以北东面的同盟者。又派大将葛从周北上救援被李克用围攻的张全义,建立黄河以北西面牵制对抗河东势力的同盟者。 北方之患稳定后,恰好唐昭宗为促使朱温早日解决秦宗权又加封他为检校侍中,朱温便顺水推舟,调集大兵强攻蔡州。城破之时,秦宗权被部将拘拿送给朱温。秦宗权被押到长安处死,朱温则进封东平郡王,并加检校太尉兼中书令。 秦宗权势力消灭后,西面之忧解除,朱温又回师向东,对付时溥和原先逃脱的朱瑾兄弟。朱温率兵攻克徐州,时溥及其家眷自焚于燕子楼。 第二年,多次取胜的朱温又与朱瑾兄弟大战,以火攻取胜,最后擒杀朱宣,朱瑾逃奔杨行密。 经过多年的征战,朱温扫清了一个个对手,完全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中原大地,超过李克用成为最大的地方势力。 从25岁参加黄巢起义军,到光化二年(公元899年)攻太原(今山西太原)、占榆次(今山西榆次)时47岁,朱温二十余年经营之后,羽翼丰满,野心开始膨胀,下一个目标他瞄上了皇帝宝座。 围攻凤翔 光化三年(900)十一月,宦官刘季述等幽禁唐昭宗,立太子李裕为帝。次年初,与朱温关系密切的宰相崔胤与护驾都头孙德昭等杀刘季述,昭宗复位,改年号为天复,进封朱温为东平王。此后,崔胤想借朱温之手杀宦官,而韩全诲等宦官则以凤翔(今属陕西)李茂贞、邠宁(今彬县、宁县)王行瑜等为外援。这年十月,崔胤矫诏令朱温带兵赴京师,朱温乘机率兵7 万由河中攻取同州、华州(今华县),兵临长安近郊。韩全诲等劫持昭宗到凤翔投靠李茂贞。朱温追到凤翔城下,要求迎还昭宗。韩全诲矫诏令朱温返镇。天复二年,朱温在一度返回河中之后再次围攻凤翔,多次击败李茂贞。前来救助李茂贞的鄜坊节度使李周彝也被拦截而归降朱温。 控制唐昭宗 凤翔被围日久,城中食尽,冻饿死者不可胜计。李茂贞无奈,于天复三年(903)正月杀韩全诲等 20 人,与朱温议和。朱温挟昭宗回长安,昭宗从此成了他的傀儡。昭宗也深知自己的境遇,他对朱温说:“宗庙社稷是卿再造,朕与戚属是卿再生。”因此他对朱温唯命是从。不久,朱温杀第五可范等宦官 700 多人。唐代中期以来长期专权的宦官势力受到了彻底的打击。朱温则被任命为守太尉、兼中书令、宣武等军节度使、诸道兵马副元帅,进爵为梁王,并加赐“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荣誉头衔和御制《杨柳词》5首。 然而朱温的目的是要取而代之。在任命他为诸道兵马副元帅之前商量正元帅的人选时,“崔胤请以辉王祚为之。上曰:‘濮王长’。胤承全忠密旨利祚冲幼,固请之。己卯,以祚为诸道兵马元帅”。天佑元年(904)正月,朱温再次表请迁都洛阳(今属河南),当昭宗“车驾至华州,民夹道呼万岁。上泣谓曰:‘勿呼万岁,朕不复为汝主矣!’”又对他的侍臣说:“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朱温把昭宗左右的小黄门、打毬供奉、内园小儿等200 余人全部缢杀而代之以他选来的形貌大小相似的亲信。“昭宗初不能辨,久而方察。自是昭宗左右前后皆梁人矣!” 建梁称帝 迁都洛阳后,朱温仍担心 38 岁的昭宗有朝一日利用李茂贞、李克用等东山再起,就令朱友恭、氏叔琮、蒋玄晖等杀昭宗,借皇后之命立13 岁的李柷为帝,是为昭宣帝。为了推卸罪责,他在事前带兵离开洛阳到河中前线去讨伐新附于李茂贞的杨崇本。事后他回到洛阳演了一出戏:“朱全忠闻朱友恭等弑昭宗,阳惊号哭,自投于地曰:‘奴辈负我,令我受恶名于万代!’癸巳,至东都,伏梓宫恸哭流涕。又见帝自陈非己志。”随后,他杀朱友恭和氏叔琮以灭口。天佑二年(905)二月,朱温又杀李裕等昭宗九子于九曲池。六月,杀裴枢、独孤损等朝臣 30 余人,投尸于滑州(今滑县东)白马驿附近的黄河,说是要让这些自诩为“清流”的官员成为“浊流”。 朱温迫不及待地要废唐称帝,令唐宰相柳璨、枢密使蒋玄晖等加紧筹划。柳、蒋一则认为“魏晋以来,皆先封大国,加九锡殊礼,然后受禅,当次第行之”。再则认为“晋、燕、岐、蜀,皆吾勍敌,王遽受禅,彼心未服,不可不曲尽义理,然后取之”。因而建议朱温按部就班依例而行。天佑二年十一月,昭宣帝任命朱温为相国,总百揆,并进封魏王,以宣武等 21 道为魏国,兼备九锡之命。这本是柳璨等为朱温正式称帝铺设的一块跳板,可是朱温认为是柳璨等人有意拖延时日以待变,怒而不受此命,先后杀蒋玄晖、柳璨等人,进一步加快了夺权的步伐。 天佑四年(907)四月,朱温在表面上由唐宰相张文蔚率百官劝进之后,正式称帝,更名为朱晃,庙号太祖。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史称后梁。升汴州为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建为东都,而以唐东都洛阳为西都。废 17 岁的昭宣帝为济阴王,迁往曹州济阴囚禁。次年二月,将其杀害。[编辑本段]朱温之死 朱温的荒淫,行同禽兽,即使在封建帝王中也罕有其匹。朱温为黄巢同州刺史时,娶砀山富室女张氏为妻。张氏“贤明有礼”,朱温“深加礼异”, “每军谋国计,必先延访。或已出师,中途有所不可,张氏一介请旋,如期而至,其信重如此”。天佑元年张氏病死后,朱温开始“纵意声色,诸子虽在外,常征其妇入侍,帝往往乱之”。 乾化二年,“太祖兵败蓨县,道病,还洛,幸全义会节园避暑,留旬日,全义妻女皆迫淫之”。张全义之子愤极要手刃朱温,为张全义苦苦劝止。至于朱温的儿子们对朱温的乱伦,不仅毫无羞耻,竟然利用妻子争宠,博取欢心,争夺储位,真是旷古丑闻!养子“朱友文妇王氏色美,帝(朱温)尤宠之,虽未以友文为太子,帝意常属之”。朱温病重时,打算把朱友文从东都召来洛阳付以后事。其亲子“友珪妇亦朝 夕侍帝侧,知之,密告友珪曰:‘大家(指朱温)以传国宝付王氏怀往东都,吾属死无日矣!’”朱友珪随即利用他掌握的宫廷宿卫侍从及其亲信韩勍所部牙兵发动宫廷政变,“中夜斩关入”,“友珪仆夫冯廷谔刺帝腹,刃出于背。友珪自以败毡裹之,瘗于寝殿”。这样,朱温最后于乾化二年(912)六月被亲子友珪所害,终年 61 岁。

193 评论(10)

sherryaigigi

他是五代十国第一个朝代后梁的开国皇帝

299 评论(8)

MayQueen小乖

在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中,苏州籍是最多的。在我所熟知的大师中有三位,第一个是王淦昌,新中国“两弹一星”的突出贡献者;第二个是吴健雄,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第三个是贝聿铭,建筑大师,代表作品有香港中银大厦、法国卢浮宫前金字塔、纽约会议中心、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等等。

89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