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96

元力觉醒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健康管理师基本知识5章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Nicole6996

已采纳
第五章: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基本知识考点一、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三种: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考点二、常用指标一、发病指标:一)发病率定义: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发病率的分子为新发病例数,新病例是指观察期间发生某病的患者,有时一个人在观察期间内可能多次发生同种疾病,可分别计算为几个新病例。分母中所规定的暴露人口也称危险人口,是指在观察期间内观察地区的人群中有可能发生所要观察的疾病的人,才能作为分母;对那些不可能患该病的人,如研究传染病的发病率时,已获得免疫者不应包括在分母之中。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暴露人口数不易获得,一般使用年平均人口数。二)患病率定义:患病率是指在特定时间点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和旧病例的人数总共所占的比例。患病率=(特定时间点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式中,K=100%、1000‰、10000/万或 100000/10 万。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1.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点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而不管这些病例的发病时间;发病率的分子为一定时期暴露人群中新发生的病例数;2.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是一种静态指标,其本质上是一种比例,不是一种真正的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单位时间内的疾病频率和强度,为动态指标,是一种真正的率。二、死亡指标:一)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死亡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死亡率=(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k式中,k=100000 或 10 万。死于所有原因的死亡率是一种未经调整的死亡率,称为粗死亡率。按疾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种族等分类计算的死亡率称为死亡专率。二)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病死率与死亡率不同,病死率并非真正的率,只是一个比值。病死率=(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确诊的某病病例数)x100%某病病死率=(该病死亡率/该病发病率)×100%病死率通常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如各种急性传染病、脑卒中、心肌梗死及肿瘤等,以衡量疾病对人生命威胁的程度。病死率受疾病严重程度和医疗水平的影响,同时也与能否被早期诊断、诊断水平及病原体的毒力有关。在不同场合下病死率的分母是不同的,如计算住院患者中某病的病死率,分母为该病患者的住院人数;如计算某种急性传染病的病死率,其分母为该病流行时的发病人数。三)生存率又称存活率,是指患某种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患者)经 n 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的比例。n 年生存率=(随访满 n 年的某病存活病例数/随访满 n 年的 该病病例数)x100%生存率常用于评价某些慢性病如癌症、心血管病等病程长、病情较重、致死性强的疾病的远期疗效。应用该指标时,应确定随访开始日期和截止时间。开始日期一般为确诊日期、出院日期或手术日期;截止时间可以是 1 年、3 年、5 年、10 年,即计算 1 年、3 年、5 年或 10 年的生存率。三、相对危险度一)相对危险度(RR)或率比是指暴露组发病率(Ie)与非暴露组发病率(I0)之比,它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计算公式:RR=Ie/I0RR=1,表明暴露与疾病无联系;RR<1 表明存在负联系(提示暴露是保护因子);反之 RR>1 时,表明两者存在正联系(提示暴露是危险因子)。比值越大,联系越强。二)比值比(OR)又称优势比、交叉乘积比。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与RR 相同,OR 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较无暴露者高的程度。若能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则 OR 值接近甚至等于 RR 值:1)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很低;2)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代表性好。四、归因危险度(人群公共卫生意义)一)归因危险度定义:是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它反映发病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计算公式:AR= Ie - I0 = I0(RR-1)AR 的意义:表示暴露者中完全由某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二)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定义:是指暴露人群中由暴露因素引起的发病在所有发病中所占的百分比。计算公式:AR%=[(Ie-I0)/ Ie]×100%三)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定义:表示全人群中由暴露引起的 发病在全部发病中的比例。PAR%=[(It-I0)/ It)] ×100%式中,It 为全人群发病率。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不仅考虑了暴露因素的而且与某因素在人群中的暴露率(P0)有关。其公共卫生学意义是:完全控制该暴露因素后人群中某病发病(或死亡)率可能下降的程度。以上就是关于2020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章节考点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更多健康管理师考试时间节点、备考技巧等,欢迎及时在环球青藤网站查看!

健康管理师基本知识5章

222 评论(13)

chocolate宸

健康管理师考试分为理论知识考试、专业能力考核及综合评审。均采用闭卷考试方式,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考试合格者通过鉴定,取得证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健康管理师二级考试大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健康管理师介绍  掌握以下知识点:  指导、培训与研究的概念  第二章 健康管理概论  掌握以下知识点:  健康管理科学基础  灾难性病伤管理概念  灾难性病伤管理特点  残疾管理概念  残疾管理目标  综合的群体健康管理  第三章 健康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  掌握以下知识点:  健康风险评估结果的表示与解释  健康风险评估在个人健康指导上的应用  健康风险评估在人群管理上的应用  健康风险评估与临床诊断的关系  科学使用健康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  健康风险评估的优点和局限性  第五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掌握以下知识点:  大众传播概念  大众传播特点  传播媒介选择原则  宣传技巧  讯息表达形式的设计  社区需求评估  明确优先项目与确定计划目标  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  第六章 健康管理服务与营销  掌握以下知识点:  如何获得客户满意度  健康管理经验的关键性  健康管理服务的四点特征  人群健康管理概念  人群健康管理对象  人群健康管理目标领域  第七章 生命伦理学基本原则  掌握以下知识点:  医患关系的特点  第九章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  掌握以下知识点: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应激与疾病  药源性疾病  合理用药  第十章 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掌握以下知识点:  加强三级卫生保健服务  加强基层卫生保健服务  卫生监督  第十一章 初级(基本)卫生保健  掌握以下知识点:  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区别与联系  第十二章 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基本知识  掌握以下知识点:  统计学基本概念 资料类型、工作步骤  第十三章 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掌握以下知识点: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类型  高血压筛检方案  糖尿病筛检方案  肥胖的筛检方案  COPD筛检方法  宫颈癌筛检方法  乳腺癌筛检方法  第十四章 循证医学  掌握以下知识点:  循证医学的`概念  循证保健的概念  循证实践的概念  检索文献寻找证据  严格评价证据  如何做到循证  第十五章 中医药学基础  掌握以下知识点:  四诊  第十六章 医学信息学基础  掌握以下知识点:  计算机发展史  数据处理与数据管理  医学信息学发展趋势  电子病历  健康档案管理  健康信息的共享与发展  第十七章 营养与食品卫生  掌握以下知识点:  供给能量的营养素有那些及其提供的能量  平衡膳食宝塔  中国成年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膳食营养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情况  第十八章 身体活动  掌握以下知识点:  肌肉量和耐力的测量和指标  人群身体活动指导  身体活动影像健康的科学证据  个体身体活动干预  第十九章 心理健康  掌握以下知识点:  人格与心身疾病  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手段  第二十章 疾病管理  掌握以下知识点:  疾病管理的要素  疾病管理对象的分类方法  疾病管理病种的确定  疾病管理的过程  疾病管理的评价体系

93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