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尐雪
初级经济师考试基础知识考点:计划职能 第二十四章 计划职能 一、计划工作概述 (一)计划工作的概念 考试内容:计划工作的概念(掌握) 概念:计划工作指制定计划,即提出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式方法。 (二)计划工作的任务(掌握) (1)“做什么”——What (2)“为什么做”——Why (3)“何时做”——When (4)“何地做”——Where (5)“由谁做”——Who (6)“怎么做”——How “做什么”、“为什么做”决定了组织能否“做正确的事”;而“何时做”、“何地做”、“由谁做”和“怎么做”则决定了组织能否“正确地做事”。 (三)计划的作用 考试内容:计划的作用 (1)计划是管理者指挥下属的依据; (2)计划是掌握主动、降低风险的手段; (3)计划是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的方法; (4)计划是管理者进行控制的准则。 (四)计划的类型 考试内容:计划的类型 1.按照不同的形式,计划可以分为宗旨、目标、战略、政策、规则、程序、规划和预算。 (1)宗旨:指社会对组织的基本要求,也是组织的目的或使命。 (2)目标:在宗旨指导下,对组织活动在一定时期要达到成果的具体规定。 (3)战略:为实现组织长远目标,根据组织面临的各种情况和条件而选择的发展方向和所确定的行动方针。 (4)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时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方针的明文规定。政策有指导性,只规定行动范围和界限。下级在执行政策时,有斟酌决定、自由处置的余地。 (5)规则:是在具体情况下,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下级在执行规则时,没有任何自由处置权力。 (6)程序:是处理那些重复发生的例行问题的标准方法和步骤。 (7)规划:是为了实施既定方针而制定的综合性计划。 (8)预算:是以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一种报告书。可称为“数字化”的计划。 2.根据计划制定者的层次和对工作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计划可以分为战略计划、战术计划与作业计划。 (1)战略计划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制定,是有关组织发展总体目标及其实施战略的计划。一般时间跨度长、覆盖范围广、内容概括、突出指导性。 (2)战术计划由组织的中层管理者制定。跨度短、覆盖范围较窄、内容具体、突出指令性。 (3)作业计划由组织的基层管理者制定。跨度短、覆盖范围窄、内容详细、突出操作性。 3.根据计划的时间界限,计划可以分为长期计划(5年以上、有方向性)、中期计划(1~5年,根据长期计划制定的,较具体)与短期计划(1年以内,根据中期计划制定的,更为具体、详细)。 4.根据计划的职能标准,计划可以分为业务计划、人事计划与财务计划。 (五)计划工作的'程序 考试内容:计划工作的程序 (1)分析当前情况; (2)确定组织目标; (3)拟定可选择方案; (4)评价可选择方案; (5)选定方案; (6)拟订派生方案; (7)行动部署; (8)编制预算。 二、决策 (一)决策及其特点 考试内容:决策及其特点 1.决策的概念 (1)狭义的决策:在若干可选择方案中进行抉择。 (2)广义的决策:为达到特定的目的,在对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多种方案,选择特定方案的过程。 2.决策的特点(多选题) 目的性、选择性、过程性、可行性、满意性 (二)决策的主要类型 考试内容:决策的主要类型 1.根据决策涉及的范围和时间,决策可以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2.根据决策主体的数量,决策可以分为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3.根据问题的重复程度,决策可以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1)程序化决策:指用一套固定的程序,对具有常规性、重复性的例行问题进行的决策。 (2)非程序化决策:指对很少出现、无先例可循的例外问题的决策。 4.根据决策条件的确定性,决策可以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三)决策的方法 考试内容:决策的方法 1.定性方法 (1)案例法(借鉴法) (2)德尔菲法(专家调查法) 采用匿名方式征询专家意见,进行决策。 (3)头脑风暴法(专家会议法),由奥斯本提出。 (4)电子会议法:专家会议法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 2.定量方法 (1)针对确定型决策有盈亏平衡分析法、线性规划法、投资效果分析法; (2)针对风险型决策有决策树法、期望收益法; (3)针对不确定型决策的有乐观决策法、悲观决策法、最小后悔值法等。 三、目标与战略 考试内容:组织目标的含义 组织目标是组织宗旨或目的的具体化,表明组织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组织发挥着多种作用。 (一)对目标的要求 考试内容:对目标的要求(掌握) 1.目标必须适应需要 2.目标必须是多样的 3.目标必须是可实现的 4.目标必须有明确的时间期限 5.目标必须是具体的 (二)目标管理 考试内容:目标管理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了目标管理(MBO)的思想。 1.目标管理的含义(掌握) 目标管理是组织的主管人员及其下属共同参与目标的制定,从而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以这些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依据,促使组织的每个成员自觉工作,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2.目标管理的特点 (1)实施“参与管理”; (2)建立“目标体系”; (3)强调“自我控制”; (4)注重“成果第一”。 3.实施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 (1)设置目标; (2)实现目标; (3)检查评价。 目标管理被认为是一种科学合理的现代管理方法,而不仅仅是计划或目标的设定方法。 (三)组织的主要战略 1.总体性战略:表明企业选择的总体势态。 总体性战略包括稳定战略、增长战略和收缩战略。 2.对策性战略:表明企业选择的具有针对性的重点发展方向。 对策性战略包括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 ;
畅吃无阻
【导读】农业经济专业是初级经济师实务考试的专业之一,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是国家关注的重点,也是国家推行政策的核心,所以农业经济专业必然会受到很多人的推崇,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2021初级经济师农业专业考点:现代农业,2021年考生一起来学习一下吧。现代农业的内涵所谓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劳动力就业、维护生态环境 等为主要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技术、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把产供销、贸工农相结合,由现代知识型农民和现代企业家共同经营的一体化、多功能、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新型农业。现代农业的基本特点是物质和能量开放式循环,从农业以外投放大量的能源和物质,因而加速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现代农业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与传统农业相对应的发达农业B.现代技术高度密集的农业C.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D.以政府调控为导向[答案]D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世界发达国家建设现代农业的三类道路选择:第一类,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发展劳动力节约型技术(如农业机械化),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第二类,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如日本和荷兰等,发展土地节约型技术(如精耕细作和作物品种改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要目标;第三类,土地、劳动力比较适中的国家,如法国和德国,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为主要目标。总结国内外现代农业经验,现代农业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农业技术的先导性:现代科学技术第二,农业要素的集约性:现代科技、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第三,农业功能的多元性:食品供给、农业环保、农业观光、文化传承第四,产业经营的一体性:生产、科研、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一体化第五,农业效益的综合性:经济效益、生产效益、社会效益第六,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例题·单选题】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如日本和荷兰等,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A.提高土地生产率 B.提高劳动生产率C.提高资源利用率 D.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并重[答案]A以上就是2021初级经济师农业专业考点:现代农业,还给大家准备了对应的练习题,另外,对于2021年考生,关于如何备考初级经济师考试,取得较好的成绩,这和大家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加油!
优质职业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