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字哈烦躁
且看《畴人传》编者阮元的总结: 阮元把中国古代天学起源,追溯到上古,认为“羲和常仪之伦,乃占天之元始,算事之厥初也”;又说颛顼术乃羲和、周公遗法,行用至汉初,为后世步算家所宗;汉初承用秦法,至武帝太初改法,而其术不传,后人不明。阮元认为三统即太初,并作了进一步的解释,这也是清代流行的观点。阮元还认为太初历的真正作者为落下闳、邓平,司马迁作为太史令只是首先正式提出改法之议而已。对三统历,阮元亦作了相应的评价,同时指出其缺点:“惟述统母之生,多傅会易卦钟律,案以算理,实多未然”。此不信易数之观点,亦为清多数学者所有。东汉刘洪乾象术,首次引进月行迟疾。阮元对此评价极高。曰:“洪创始迟疾阴阳二术,后来术家莫不遵用,其为功步算大矣”,并把它与西法比较。东汉时多次发生历争,对此,阮元亦有评述,主张以是否“效于今”来评价历术之优劣。三国时,魏杨伟造景初术,有所创新。随后东晋虞喜发现岁差;后秦姜岌以月食测太阳位置,认识到大气对观测结果的影响;北凉赵首次冲破十九年七闰的限制,提出600年221闰的新闰法。阮氏均特别指出并给予肯定。刘宋何承天元嘉历,阮元认为其胜过前代历术者有三个方面,并特别指出了何承天调日法对后世的影响:“由唐迄宋,演撰家皆墨守其说,而不敢变易。可谓卓然名家矣”。祖冲之大明历首次把岁差引进历法,阮元评价说:“毅然不顾世俗之惊,著为成法,非频年测候深有得于心者不能也”,给予充分肯定。他对祖暅之测景验气求日高地中之术及北极的测定,张子信发现日、五大行星的不均匀性运动,都给予高度评价。隋刘焯皇极历首次引进二次差内插法求日月运动是历法史上的一大进步,阮元曰:“唐麟德、大衍号称名术,而皆为写皇极旧法。盖自何承天、祖冲之以来,未有能过之者”。李淳风麟德历在观测基础上又有所进步,运算亦有所创新,稍后之大衍术,体例完备,阮元均作了相应的评价。然清人已认识到实测乃历法之基础,故阮元对僧一行的批评亦毫不留情:“推本易象,终为傅合,昔人谓一行窜入于易以眩众,是乃千古定论也”,这与前面言刘歆同出一辙。此外,阮元对边冈崇元术情有独钟,认为其法为后人所宗,即授时历平立定三差,亦从中得益,由是加精。关于这一点,陈美东先生曾特意指出[37]。宋历十八改,惟姚舜辅纪元术、杨忠辅统天术有所创造,余不足论。阮元亦认识到这点。他说:“步算之道 ,当先测景验气,虑圭表之难成,而徒换易子母,庶几验天,不亦难乎”。对姚舜辅创始之功给予肯定。杨忠辅统天术,阮元认为乃授时历之源,并列出了几个理由。至于言统天“虚立上元策法之数,盖积习相沿,不欲骤更以骇世俗耳”,更是一语中的。中国传统历法在元授时历达到顶峰。对此,阮元解释道:“推步之要,测与算二者而已。简仪、仰仪、景符、窥几之制,前此言测候者未之及也;垛叠招差勾股弧矢之法,前此算造者弗能也”。接着又说:“先之以精测,继之以密算,上考下求,若应准绳,垂四百年,可谓集古法之大成,为将来之典要者矣。自三统以来为术者七十余家,莫之伦比也。”短短数语,指出了授时历的历史地位及密于前世历法的原因,今人亦不能易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