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8

蜜桃红茶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健康管理师如何抓住减重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和斯蒂芬is

已采纳
肥胖的干预步骤肥胖的干预程序包括:筛查和确诊肥胖患者并确定管理级别、制定肥胖干预计划、执行干预计划、定时随访并进行效果评估。根据是否患有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将肥胖分为单纯性肥胖和重症肥胖,无内分泌疾病或找不出可能引起肥胖的特殊病因的肥胖症为单纯性肥胖。单纯性肥胖占肥胖症总人数的95%以上。单纯性肥胖执行常规管理干预方案,后者执行强化管理干预方案。方案的不同在于后者需要通过综合干预方法和措施达到多方面的干预目标,如控制血糖、体重、血压水平到正常范围,而前者只需要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肥胖的干预策略1.普通人群的群体预防1)定期监测,了解体重的变化趋势;2)健康教育,注意膳食平衡,防止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3)增加体力活动;4)传播健康的生活方式;5)有肥胖倾向的个体定期检查相关指标2.高危人群的选择性干预1)高危人群:肥胖家族史;肥胖相关疾病;膳食不平衡;体力活动少等2)目标:增加高危人群的知识和技能,以减少或消除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3)措施:改变高危人群的知识、态度、行为;健康教育:不良生活方式对肥胖的促进作用,平衡膳食,增加体力活动对预防肥胖的重要性;监测体重并管理。3.对肥胖症和伴有并发症患者的针对性干预1)预防体重的进一步增长,已有并发症的患者进行疾病管理;2)健康教育:提高对疾病危险性的认识和信心;短期减到“理想体重”不现实,5%~10%/年;需要长期坚持吃动平衡;3)举办讲座、胖友座谈会;4)创造减肥氛围;5)监测危险因素;6)自我监测和综合干预、定期随访。以上就是关于肥胖的干预步骤与干预策略的相关分享,希望对正在备考的考生有所帮助,更多考试资料、备考技巧相关内容,欢迎及时关注本平台!

健康管理师如何抓住减重

282 评论(14)

我是你的大白

15招不知不觉让你减重   15招不知不觉让你减重。几乎没有人想让自己是个胖胖的人,所以大部分都会行动起来去减肥,减重也是有不少的招数的。我已经为大家搜集和整理好了15招不知不觉让你减重的相关信息,一起来看看吧。   15招不知不觉让你减重1    1、饮食控制比运动重要   饮食和运动必须双管齐下,这是老生常谈。但一旦吃了太多,想靠运动减重,「效果远比不上饮食控制,」万芳医院刘灿宏医师指出,即使在跑步机上把自己累得半死,却依旧大吃大喝,体重并不会下降。   通常在减重初期,都是建议先降低食物摄取量;到了中期体重减少一些了再加入运动,增加基础代谢率;到了减重後期,则必须长期靠饮食与运动双管齐下来管理体重,避免复胖。换句话说,根源仍是在「吃」,少吃,多动,才能让身材维持苗条。    2、别节食而该管理饮食,吃想吃而非该吃的   在潜意识里,身体会想吃「慰藉食物(comfort foods)」,不必放弃慰藉食物,因为它们会让人生变得更有乐趣。而且,这些慰藉食物并非都是糖果、爆米花、洋芋片这类放纵食物,其中有些其实非常健康,譬如牛排、牛肉面,或者巷口的水煎包,它们既能饱足身体,也能安抚心灵,唤回某些情感连结。   英国神经语言学家保罗.麦肯纳(Paul Mckenna)在《瘦的秘密》大力鼓吹「减重黄金法则」,开宗明义点出,「吃你想吃的,而不是应该吃的。」   麦肯纳强调,在没有罪恶感、并且不会变胖的情况下,吃真正想吃的东西,让饮食行为变得愉悦,并且乐在其中,「最好的方法是,你根本不觉得自己正在节食。」这正是法国女人最擅长的一招:绝不放弃慰藉食物,但少吃一点,达到满足就停止,而不是「巧克力吃到死」。   作家吴仁麟每周固定光顾台北东区一家冰淇淋店,每次都是吃同样口味──中份草莓香蕉圆舞曲,再配上干贝熊QQ软糖,吴仁麟坦承对冰淇淋有情感依赖,「不吃反而觉得空虚。」这样吃法并没有让他腰围变粗,吃完也没有罪恶感,因为他保持规律运动,有进有出。    3、有意识地吃,避免不知不觉吃太多   漫不经心与漫无目的是饮食大忌,在用餐前先计划好吃什么,吃多少,才不会到处乱吃,或者不小心吃过头。   减重或增胖都是渐进或不知不觉的,没有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体重突然增加数公斤,只有在某天穿不下某件衣服时,才惊觉身材怎么走样,这种「不知不觉」,正是体重的杀手。   吃东西时不要一边打电脑、看电视、看报纸,会让你分心,不知道究竟吃进去多少,而是要老老实实坐在餐桌旁边,「把注意力放在食物,才能充分体会吃的过程,」美国营养专家珍波莉丝(Dr。 Melina Jampolis)提醒,除非味觉被满足了,一般人才会停止进食。    4、「真饿」了才吃   一旦饥饿感来袭,先弄清楚到底是真饿,还是假饿?高欣农营养师提醒,一定要问自己:「究竟是真的饿,还是嘴巴馋?」   专家提供一个简单的辨识方法:生理上的饥饿是逐渐形成的,通常发生在用餐过後3个小时以上。譬如肚子咕噜咕噜地叫,喝水可以暂时抵销这种情况,一旦吃饱後饥饿感就消失,吃完了感到心满意足。   情感上的饥饿是突然产生的,不定时会发作。譬如「突然想吃冰淇淋、巧克力」的念头,即使喝了一整杯水或者吃了一堆东西之後仍然存在,一旦你真得吃完了可能会有「吃了不该吃」的罪恶感。   人们想吃零食,多半不是因为饿,而是想到一种情境,例如「拿包***来边吃边看电视」。如果我们不随便摆放零食,较易中断这种情境。    5、先发制食欲   万一还不到用餐时间却饿了,该怎么办?如果真的想吃:   1、选择高纤维食物,譬如青苹果、大蕃茄、蒟蒻、芭乐。经常在餐桌上摆水果,而不是零食。   2、刷牙,改变口腔味道,帮助减低食欲。   3、嚼口香糖。   也可以设定一个「饥饿量表」,从1~10设定饥饿的程度,依照饥饿量表进食,6~7是最佳进食指标。进食的份量约7~8分饱,一般少吃10~20%身体不会有感觉。    6、化整为零   从超市、大卖场买回的大包装食物,不要整包拿着吃,而是拆开分装成若干小包装,或者用较小的容器、盛装较少的份量,每次只吃固定的「配额」。   另外,千万不要在肚子饿的时候上超市或大卖场购物,而是吃饱以後再去,事前预先写好购物清单,以免看这个想吃、看那个也流口水,不是吃过头,就是买了过量的食物。    7、吃多少,才拿多少   在自助式餐厅用餐,通常也是挑战食欲的最大考验,多数人都是清光盘子里所有的食物,直到衣服都撑不下了,只好松开皮带钮扣。   一个简单原则:吃多少,才拿多少,「用你的胃吃,而不是用眼睛吃,」营养专家珍波莉丝提醒,吃的速度放慢一点,并且不要全部吃光。   一般人都谨记父母告诫「不要浪费,非洲饥民没有东西可吃」,麦肯纳解围说,「不浪费固然是一种美德,但即使你吃光盘子里所有的食物,也没有办法拯救非洲饥民,那是两回事。」   在你开始吃之前,盘子里的东西要比你想吃的数量再少20%。汪辛克的研究发现,大部份人可少吃两成而不自觉。有一个好方法:使用小一点的精致餐具与瘦一点的杯子。    8、把食物移开视线   降低食物的能见度,不必随时拿蛋糕、巧克力考验自制力,一旦看不见,就比较容易记不得。研究食物上瘾与肥胖关系的心理学者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沙其特(Stanley Schachter)发现,食物愈是不方便取得,愈不容易吃到,就会愈吃愈少。   所以一般人吃剥壳虾仁、蟹肉,会比带壳虾子、螃蟹份量多。如果需要排很长的队伍才能取得食物,也会降低食欲。万一实在没有办法移开食物,譬如某家蛋糕、冰淇淋店,就乾脆绕道避开,眼不见为净。    9、三餐定时定量   又是老生常谈,但的确有利多理论,可以保持身体的饮食节奏,维持荷尔蒙浓度的稳定,才不会精神不济或情绪不稳。进餐顺序:先喝汤,再吃青菜、饭、肉。   选择肉类食物的优先顺序为:鱼、鸡鸭、猪牛羊。烹煮食物的方式依序为:清蒸、水煮、炖卤、烧烤,尽量不吃油炸。花生、瓜子、腰果等高热量食物浅嚐即止。    10、做个人饮食日志   林口长庚精神科医师姚怡君分析,一般人在决定吃东西时,大都只是依照习惯模式或者当下的冲动,并非经过理性的选择。如果一个人下定决心改变吃东西的行为模式,重新建立习惯,做饮食日志是一个有效的追踪方法。   姚怡君通常建议病人至少做一个月的饮食日志,好处是,了解自己的饮食习惯,包括吃的内容、份量、场合、时间,根据这份日志再重做组合分配。譬如,碳水化合物尽可能安排在中午以前吃掉;晚餐在睡前4小时吃完;水果、蔬菜摄取量平均分配在三餐等。    11、用预算控制食量   若是担心自己吃太多,从管理荷包下手也是一个有效方法。   CNN曾经报导一个真实的例子。受到不景气冲击,美国农业部担心很多低收入家庭负担不起高昂的伙食费,特别推出一个SNAP膳食计划,让民众在有限的预算内仍能维持营养均衡。   CNN驻纽奥良特派员高乐伯斯(Sean Callebs)决定亲身体验这项计划的可行性,利用每个月仅有的176美元(约6100元新台币)购买食物。平均一天6、28美元的伙食费,以前只够高乐伯斯买一份超级汉堡速食,现在只好用来采买一些基本食材,譬如谷类、鸡蛋、鸡肉、蔬菜、水果等,舍弃零食与一向爱不离手的健怡可乐。   刚开始的前10天,高乐伯斯十分不能适应,甚至觉得自己过得很悲惨,但到了後来便渐入佳境,他根本忘了健怡可乐这件事。他的同伴故意买了可乐回来考验他,「你可以在半夜把它喝掉。」但他碰都不碰。   自从开始改变饮食习惯,高伯乐斯发现腰围减少了好几寸,裤带变松了,意外达到瘦身效果。另外,困扰他很久的胃酸逆流毛病,竟也不药而愈。他甚至连价值观也改变了,「我不但丢弃垃圾食物,也不再崇尚名牌,过得很踏实。」他很满意目前的状况,打算继续保持这种饮食方式,「我会黏着不放。」    12、重复是致胜关键   关於减重,大家都期待戏剧性的结局。美国有一个创下高收视率的《终极减肥者》电视节目,参赛者短短几个月内甩掉20~30公斤以上的肥肉。《时代杂志》事後追踪,这些「减重冠军」回到现实生活,不但复胖,而且比以前更重。   事实证明,维持体重比瘦下来更难,那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自我承诺。每天做一点,变成生活的一部份,不费什么力气,时间久了,自然会累积出惊人效果。真正的「胜利者」并不是抱回奖金的那一天,而是每天在生活里奋战不懈的「终极维持者」。    13、设定短、中、长期目标   减重最怕动机不够强。刘灿宏遇到第一次来门诊的病人,一定先开口问:「你是自愿来的,还是被别人逼来的?」如果是後者,成功率通常很低。动机愈主动且目标愈具体,譬如「年底要拍婚纱照」,成功率几乎可以达到100%。   订定目标不要好高骛远,譬如半年减10公斤,不如1个月减1公斤。万芳医院复健科林砚农医师指出,多数人减重像溜溜球,来来回回。一般正常人1个月减掉0、5~2公斤是合理范围,目标订在超过3公斤就很困难,而且不切实际。   至於是否需要天天站在磅秤上量体重,林砚农认为不必如此斤斤计较,因为体重随时上上下下,不是绝对可靠的指标,一个人在1天之内的体重就有可能相差1公斤,若是在1~2公斤内来来回回,不需要特别大惊小怪,只要心中知道目的地,并且一直航向那个目标,饮食行为就不会偏离。    14、强化正面思考   「乐观积极的人找方法,悲观消极的人找藉口,」林口长庚精神科医师姚怡君观察,个性差异的确会影响减重结果,减重不能只靠意志力,还得靠正面的想像力,不断地激励、强化自己的信念。   譬如,随时告诉自己,「我要成为一个苗条的人,」想像自己减重成功的模样,可以得到哪些好处──交到异性朋友、穿上漂亮的`衣服、找到更好的工作等,「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15、不过度自我苛责   偶尔失手是人之常情,有时难免偷懒,或者松懈,突然吃下太多冰淇淋、巧克力,这很自然会发生,不必苛责自己,跌倒了,再爬起来,只要继续照着原来的方式做下去,最怕自暴自弃。   法国女人偶尔也会误入歧途,但她们会立刻回到正轨,而不是自我放任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15招不知不觉让你减重2    减重的招数动作    1、椅子深蹲   注意事项:深蹲是每个健身人士都应该学会的动作,几乎能锻炼全身肌肉。因此不管是塑形还是减肥都要学会深蹲。这个深蹲与正常的深蹲区别是,后面放椅子,蹲下去的时候可以坐到椅子上,降低了难度。    2、上台阶提膝   注意事项:这个动作有一些难度,是身体的稳定性。在运动过程中要保持身体的稳定性,会消耗大量的热量。如果无法保持身体平衡,可以不用提膝,直接踩到凳子即可。    3、靠墙俯卧撑   注意事项:做俯卧撑的技巧主要注意的是双手的位置和双手的距离。双手要放在胸部两侧位置,手掌的距离约为肩宽的2倍。屈肘下放的时候,大臂与肩成一条直线,大臂与小臂垂直。    4、徒步波比跳   注意事项:波比跳是燃脂利器,但是正常的波比跳难度较大,因此可以从最基础的波比跳开始。    5、平板支撑   注意事项:平板支撑适合所有人,正确的平板支撑:肘关节在肩关节正下方。后脑勺、上背部、臀部和脚后跟在一条直线上。不要塌腰,不要松腹,臀部不要过度抬起。    6、双腿上抬   注意事项:双腿并拢,双腿始终离开垫子。吸气下放的时候双腿伸直,呼气抬起的时候双腿屈膝。   这就是体重大、运动基础差的人群的运动哦。隔天练一次,把动作模式学会,可以慢慢增加难度,或者尝试其他的动作哦~

212 评论(8)

无敌小肉

一周瘦10斤有可能可以通过节食能达到,但是对健康影响非常大,作为健康管理师,不建议这样做。从健康的角度来看,一个月瘦体重的3%-6%是比较合适,比如您有100斤,建议月减3-6斤就好了,减多了容易反弹。健康减肥食谱建议:早餐全麦面包、馒头或者小米粥;中午水煮青菜、鸡蛋和少量米饭;晚上,不吃米饭,只吃一些绿豆粥和低糖水果。这个食谱个人觉得是保证健康的情况下,达到最大限度的减肥效果了。食谱中尤其要注意减少米饭等主食,吃的主食太多很难减下来。这个食谱一周能减1~2斤是可以的。

196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