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shan786
小妮子乖乖81
【导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资金的积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尤其是今年疫情的发生,人们的目光开始转向了自身的健康,对于健康的管理越来越重视了,对于平衡膳食、保健食品等等也是越来越关注了,所以它们也就成为了健康管理师考试的重要考点了,今天就带大家具体了解一下2020年健康管理师考试11月考点:食品保健。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内容如下:(掌握)推荐一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推荐二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推荐三 多吃蔬果、奶类、大豆推荐四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推荐五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推荐六 杜绝浪费,兴新食尚2.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1)位于最底层的是谷薯类食物,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2)蔬菜类和水果类居第二层,每天应分别摄入300~500g;(3)畜禽肉(日摄入40~75g)、水产品(日摄入40~75g)、蛋类(日摄入40~50g)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3层;(4)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坚果类,居第四层,每天应吃相当于液态奶300克的奶类及奶制品和25~35g的大豆及坚果类。(5)第5层塔顶是烹调油和食盐,推荐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g,每天 烹调油25~30g。(6)饮水(1500ml~1700ml)应少量多饮,要主动,不应感到口渴喝水;(7)建议成人每天进行累计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8)每天摄取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保健食品(一)定义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二)保健食品分类:1.营养补充剂:是以补充一种或多种人体所必须的营养素为目的,内容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尚未将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包括在内。申报这类保健品不必进行动物和人体功能实验。2.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三)保健食品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经必要的动物和(或)人群功能试验,证明其具有明确、稳定的保健作用;2.各种原料及其产品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3.配方的组成及用量必须具有科学依据,具有明确的功效成分,如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明确功能成分,应确定与保健功能有关的主要原料名称;4.标签、说明书及广告不得宣传疗效作用。关于2020年健康管理师考试11月考点:食品保健,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大家学会了没有,目前正是11月考试报名的时期,大家一定要抓紧时间,当然个人报考健康管理师不适合所有人,大家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机构进行考试报名。
崎岛莫奈子
顺应自然,天人相应--中国传统养生的基本理念 在传统医学的理论体系中,顺应自然是养生理念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养生保健,还是疾病的康复,所有的方法和机能,都体现着与自然相适应的特点,也充满辩证的观点。 (1)天人相应 中医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一切生命活动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必须随时随地与其保持和谐一致,这就是“天人相应”的思想。在养生实践中,必须遵循这一基本法则,才能取得良好的养生效果。而“改造自然”、“挑战自然”、“战天斗地”之类的思想和行为,在养生领域是不应提倡的。我们要适应季节、把握时间、顺从地理、适应社会,从而顺应自然,頣享天年。 (2)形神合一 形,是指人的整个形态结构,即肌肉、血脉、筋骨、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等组织器官,和气血津液等基本营养物质,是人的物质基础;神,指情志、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又指生命活动的全部外在表现,是人体功能的反映。这二者的辩证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神本于形而生,依附于形而存在,形为神之基,神为形之主。 形为基础:“形”是“神”的物质基础,中医的“五神”(神、魂、魄、志、意)、“五志”(怒、喜、思、忧、恐),分别由五脏(心、肝、脾、肺、肾)所生成。“神”需要大量的气血精微濡养。 神为统帅:人体起统帅和协调作用的是心神。生命活动表现出的整体特性、整体功能、整体行为、整体规律,都由神志管理、协调、统一。因此,养生时要以“养性”、“调神”为先。 形神共养:形神共养,即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和复健,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摄养和康复,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身体和精神都得到均衡统一的发展。 (3)动静互涵 阳动阴静:脏腑器官属阴,以静为特征,功能活动属阳,以动为特征。保持动静协调状态,才能使各器官充满活力,从而推迟各器官的衰老改变。 动静相济:大多数养生家提倡动静结合,以达到形神共养的效果。动静兼修,动静适宜,是中国传统养生的重要原则。 (4)协调平衡 协调人体自身的生理功能状态及其与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平衡机体各系统和组织器官间的正常功能,以及机体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 中和是养生康复的最高准则。中医所有理论的核心,是《内经》提出的“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即强调“中和”、协调平衡的观念也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人体的功能失调、对称失衡、状态失稳,是导致人体生理功能低下和早衰、疾病的重要原因。 祛邪是平衡协调的重要环节。中医非常重视“祛邪”,而养生更重视体内正气来祛除病邪,这实际上也是调节平衡思想的反映。 (5)正气为本 现代的养生观念,已经不再仅仅强调补充机体营养物质。真正的健康状态,应该是人体脏腑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正气为本,从中医的观念分析,就是充分发挥和加强脏腑功能,使精微生生不息,废物排泄有序,这才是抓住了养生的根本。只有扶正祛邪,扶正固本才能延年益寿。 传统养生的五大特点 精神养生 《黄帝内经》从医学角度首次提出精神保养可以防病,并依据四时之气的特点来调养精神。精神养生派认为,人的思、虑、智、志、意、魂等均由神所主。因而主张神气清静内守,不宜躁动妄耗;强调少私寡欲,抑目静耳,调摄神志,顺应四时,常练静功,则可抗衰延年,促进健康。 动形养生 《吕氏春秋》率先提倡动形养生,认为经常运动身体,可强身健体。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创编了“五禽戏体操”,作为练身强体之功法。 调气养生 气乃生命之根本和动力,具有“抗邪防病”的功效。气贵在运行不息、升降有常。调养元气之法包括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和七情,省言语;习吐纳、行导引等。 固精养生 通过固摄阴精,使之充盈内守,以达养生。强调节情欲以防阴精妄耗,倡导晚婚,通过调七情、少操劳,以保养阴精,固秘阳精,益寿延年。 食疗养生 唐代名医孙思邈为此派宗师,其主导思想是节制饮食,以食疗病,延年益寿。饮食宜清、淡、软、简;忌腻、厚、生冷、杂。邹铉提出:“凡老人有患,宜先以食治……此为养老之大法也。”认为食疗对人体具有调和阴阳、滋养脏俯、补益气血、调节情感等作用,为养生之本。 药饵养生 利用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以达到抗衰老的目的。其观点是以扶持为本,制方原则在于“中和”,认为老人药饵,只可用温平、顺气、补虚、中和之药,并应与食疗结合,一是温养肾气,二是健脾理气,即重在培养先天、后天之本。用药要根据四季气候和年龄阶段的不同特点,因人而异,未病先防,养脾气,填肾精。 上述养生之法各有所长,因此,养生抗衰延寿之本,应根据自身诸方面的条件,选择综合养生方法,方可奏效。 我也是别的地方找的 不知道可不可以
优质职业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