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哼郭Eva
大大的蚂蚁啊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 ★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闵恩泽; ★党的理论传播者:方永刚; ★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的河南工人:谢延信; ★香港教育界的传奇夫妻:钟期荣、胡鸿烈; ★用爱心唤醒英雄的妻子:罗映珍; ★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牺牲的空军飞行员:李剑英 ; ★被称为湖南张海迪的残疾人:李丽; ★坚守医德的医生:陈晓兰; ★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孟祥斌。 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民族脊梁 这位科技界巨擘,历经艰难于1955年回到祖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他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颁奖词】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2、闵恩泽: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天地英雄 上世纪60年代,闵恩泽为中国自主开发了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也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闵恩泽进入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把催化剂科学技术扩展到了应用于生物质资源的加工利用。2001年起,他指导的生物柴油生产和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 【颁奖词】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3、胡鸿烈 钟期荣:散尽家产培养人才-------树人立德 这是两位均已89岁高龄的老人,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 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1953年学成回香港后,一直是执业律师。因感于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1971年他们出资创办树仁学院,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两人创立树仁学院,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至5亿元。 【颁奖词】 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4、李剑英:16秒内的选择是牺牲-------义无反顾 2006年,李剑英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此时,飞机高度194米,跳伞就能保住生命。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7个自然村。如果跳伞后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16秒的时间内,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壮烈牺牲。 【颁奖词】 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5、孟祥斌:年轻军人舍己救人------践行** 2007年11月30日,孟祥斌带着妻子和女儿到金华市区购物。在经过通济桥时,一名轻生女青年从10多米高的桥上跳下,孟祥斌一边冲向桥边,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跳水救人。10分钟后,前来救援的摩托艇渐渐靠近了他们,孟祥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的手中,自己却沉入水中,28岁的年轻生命陨落了。 【颁奖词】 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6、李丽:用轮椅画出爱心轨迹-------心灵强者 李丽在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 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 【颁奖词】 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5年时间,温暖8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7、方永刚:生命保持在冲锋姿态------人生如炬 入伍20多年来,方永刚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被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2006年11月,方永刚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他从医院回到学院,坚持为学生上完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 【颁奖词】 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8、陈晓兰:无私无畏坚守医德-------大医医心 陈晓兰曾是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近年来她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超过20种,其中8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查处。 在与假劣医疗器械10年的斗争中,为了取得一手证据,陈晓兰曾假扮病人,冒着危险“以身试针”。 【颁奖词】 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得多。 9、谢延信:侍奉亡妻家人33年------有信延信 55岁的谢延信是河南焦作的一名普通工人。1973年,刘延信(后改姓为谢)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第二年7月,谢兰娥去世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此后,刘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贞与孝心,成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1979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 【颁奖词】 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10、罗映珍:用爱唤醒“沉睡”丈夫真爱无疆 2005年10月1日,罗映珍和在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当民警的丈夫罗金勇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罗金勇与3名毒贩殊死搏斗,身受重伤,成了“植物人”。从那以后,罗映珍每天守候在丈夫身旁,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现在,罗金勇已从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状态中苏醒过来。 【颁奖词】 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 ●集体奖:“嫦娥一号”研发团队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仅30岁。副总指挥34岁,副总设计师37岁,总体主任设计师36岁。这是一群航天才俊,3年多来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007年11月7日,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准度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的那一刻,举国欢庆、全民振奋,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
提琴小13
核电真正走进电力市场,把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建成以核电为主,集环保型的常规电力、金融、保险、高科技和实业于一体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持续赢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国际一流企业,真正进入世界500强。中广核集团掌门人王禹民全方位展望核电发展前景。 王禹民小语: 关于核:核本身是一种能源,但广义上也是一种需求。 关于人生: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 关于自己:希望在员工心目中,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大家只是分工不同。 关于女儿:希望她的思想永远是自由的,能够始终以自己的眼光看待外界的一切事物。 关于人才:需要的人就是人才。 关于网球:喜欢它,因为它让我感到天是蓝色的、球是自由的、人是平等的。 关于企业:不是越大越好,而是根据自己的能力,稳步推进,做精做强做好。 关于中广核:努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持续赢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国际一流企业,真正进入世界500强。 中广核集团公司员工对他们的董事长王禹民的评价大同小异,概括起来只有一个词:OPEN(开明)。他的自我评价也是一个词:EVERYMAN(普通人)。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出身的王禹民,并不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核电相去甚远,“从广义的电力这个角度来看,水、核、煤、油、气都是一种电力资源。水、煤、油、气可以发电,原子核同样也可以发电�。从电力系统最基层干起的他,最终选择了核电,“我搞过煤电,也管理过水电、风电,在辽宁工作期间还做过核电前期工作,但当时未能实现这个愿望。中广核给了我一个机会,弥补了我在核电领域的空白,使我此生不再有遗憾。这里是我圆梦的地方,我与核电有缘分”。 核是一种能源什么是核?“我理解,核本身是一种能源,但从广义上来看也是一种需求。核的用途十分广泛。核电人的使命,就是要尽可能地开发核能有益于人类生活的一面。核能可以用于国防,更应该作为一种安全、清洁、经济、可靠的能源为人类造福,而这也正是人们钟情于它的本质原因。� 在中央直接管理的196家企业中,中广核集团的7项财务指标均位居前列,优于其他公司。因为它从诞生的那一天就是高起步,在管理上与法国电力公司(EDF)、香港中华电力公司等国际大公司接轨,在与法国同类核电机组的评比中多次夺冠。 虽然核电现在仅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不到2%,但王禹民纵论国际国内形势,认为核电前景非常广阔。 从国际环境看,在能源危机和环保压力下,美、俄、日等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纷纷把核电作为今后能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积极准备建造或开发新的核电机组。到2002年底,全世界在运行中的438座核电机组的发电量占全球总发电量的16.1%,总装机容量3.5亿千瓦;有32座核电机组正在建设,还有33座已列入发展计划。从我国能源结构看,我国能源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分布不均,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电力供应负荷集中,但水电资源和煤炭资源缺乏、环保要求高,在这些地区发展核电,是解决能源供应的有效途径。另外,我国电源结构不尽合理,电源装机容量中火电比例过大(达四分之三左右),大量使用煤炭,造成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效率低,运输量大。以煤电为主的电源结构必须调整。预计到2030年,国内煤电的比例将由现在的76%下降到58%。水电到2020年基本已经开发完了,而且水电不可调节的这个固有缺陷,也证明水电资源并不是取之不竭的。因此,核电是当前世界上除水电外唯一技术成熟又可大规模提供电力的清洁能源,是减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最有效途径,在电力结构调整、保证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将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内现有核电站安全运行已超过20堆年,“九五�开工建设的核电机组进展顺利,将在未来3年内全部陆续建成并投入商业运行。“尽快选择一种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我最看好核能!� 遵守游戏规则致力于发展中国核电事业的中广核集团,从80年代大亚湾核电站的白手起家到今天三核、四核的呼之欲出,都是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确定的“以核养核、滚动发展�这一方针的结果。这个方针的提出,不仅是国家当时对核电的一种特殊扶持政策,更重要的是为核电的发展确立了一种可行的机制,那就是“借贷建设,售电还钱�。 然而,核电滚动到今天,在全新的电力市场环境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王禹民对此并不讳言,“滚动发展战略必须注入新的内涵�。他认为,国家正在组织研究核电发展的战略部署,出现了三个值得重视的倾向。 第一个倾向,国家正在把核电纳入国家能源总体规划之中。长期以来,我国没有制定核电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缺乏对于核电发展规模、布局、反应堆类型、设计、制造、管理体制和机制、人员培训和资金筹措等具体部署,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探索,只是解决了有无问题,远远谈不上持续发展。换句话说,核电仍然游离于国家的整个电力体制之外。党的十六大之后,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完成了国家2020年核电专题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要达到3600万-40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9.23亿千瓦)的4%。“这是在过去任何一个五年计划中都不曾有过的,因此,这是一个重新认识核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战略地位的重大转斩点,核电面临着从未有过的良好发展机遇。� 第二个倾向,由各种堆型、多种容量的建设转向“采用先进技术、统一技术路线、适度发展核电�。引进先进的核电技术,通过消化、吸收,进行技术改进,批量化建设自主设计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其中包括一、二级核设备的制造本土化,做到安全、经济、适用、可靠和相对先进,大力促进我国核电工业的规模发展。之所以强调“相对先进�,是因为技术发展是无止境的,目标是可以分步达到的。实质上,批量发展是核电降低造价的最关键环节。王禹民对此一语中的:“降低造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电价,核电才能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阶段,人们才能真正认识到核电是一种能源,而且是一种安全、清洁、可靠的能源,从而就可以从根本上消除人们对核的恐惧感。� 第三个倾向,由各自为阵、分散进行项目建设的组织体系转向在国务院核电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的全国一盘棋的领导体制。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批准核电发展的规划、计划、技术方向和路线、实施体制改革和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措施,对核电的发展进行规范、监督和检查。三峡工程的实践证明,这种领导体制是有效的、可行的。在这种领导体制之下,核电将纳入统一合理的产业架构和科学的管理体制之下,步入在一个总体政策(如税收和电价等)扶持之下的良性发展阶段,形成独立的、完整的(从设计、建设、制造到运行)体系和力量,从而会更快更好地实现批量化、国产化,进一步降低核电站的造价和电价,增强核电的竞争力,使核电成为化石和水能资源的最佳替代能源。王禹民认为,核电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回归到作为“电�的基本属性的正常状态,将其纳入国家的电力发展规划当中,这是核电的真正归宿。发展核电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们担心安全转移到如何降低造价、降低电价上来。核是一种能源,用核能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就要遵循什么样产品的市场游戏规则。 创新永不放弃在世人谈“核�色变的年代,大亚湾核电站以世界核电发达国家为师,在按国际标准建设我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的同时,也培养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核电人才队伍。“回首20年,我们走出了一条高起点起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逐步实现国产化的路子。� “对于集团的发展前景,我们早有策划,就是要高起点稳步发展。中广核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必须突出三点,即生产、基建和技术创新,呈三角型的稳定状态。我们要积极开展第三、第四代核电技术的跟踪和研究,准确地掌握国际上核电技术发展的新动态。我们的目标是:现有的运行机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入世界同类机组前1/10,其经济性与新建清洁火电相当;在建机组的主要指标名列国际前茅;到2020年,成为中国最优秀的核能发电公司,具备核电项目开发、建设和运营核心能力,并在世界核能发电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优秀电力集团。”王禹民对此充满信心,“事实上,我们有能力、有潜力做到这一点。岭澳核电站的建设,我们有几个指标在国际已经领先了,一号机组第一个燃料循环就创造了没有一次非计划停堆停机的世界纪录,这项纪录无人能够超越,而国际上的先进指标是6次。”王禹民总结取得这个成绩的原因有两条,一是我们的起点高,敢于接受、学习、吸收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二是我们在技术创新方面永不放弃,敢于在别人的基础上争先。“我们正在设计组织与国际接轨的AE公司(即掌握了从设计、招标、采购、施工监理、设备监造到运行期技术支持的整套核电技术的公司)。总有一天,我们要走出去,到更广阔的市场中谋求更大的发展!� 根据中广核集团的规划,通过岭东核电工程(即广三核)两台机组的建设,全面推进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设备制造本地化。通过技术转让,使国内设备制造单位掌握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设备制造技术,为后续机组实现全面设备制造本地化奠定基础。设备制造本地化率的目标是:一号机组50%左右,二号机组70%左右,工程总体设备制造本地化率超过60%。“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打造出中广核自己的品牌。要想使自己的命运不被别人主宰,核心技术就一定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对核电这种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人才密集的行业,要做到不出现致命的技术问题,就一定要储备解决技术疑难的力量,这是可持续发展对我们提出的客观要求。� 大树未必好乘凉毫不夸张地说,在许多人眼里,中广核就等于是大亚湾核电站,业绩辉煌,举世瞩目。“我并没觉得有压力。我的前两任领导,他们的历史功绩、工作精神都永刻于广核人的心中。但历史赋予我们每一个人的角色、使命是不一样的,我的压力不在于以前,而在于如何把中广核集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持续赢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国际一流企业。一个集团的真正实力并不在于它的规模有多大、眼前的利润有多高,而在于它是否具备这三种能力。� 王禹民说,他的目标是把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建成以核电为主,集环保型的常规电力、金融、保险、高科技和实业于一体的,具有以上三种能力的国际一流企业,真正进入世界500强。“目前,我们正在对大商业、房地产等行业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改造、收缩或退出,集中力量,大力发展核电,积极发展配套抽水蓄能项目,适度发展环保型火电项目,择机发展LNG等发电项目!� “根据规划,到2010年,集团要达到核电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常规电力400万千瓦,总资产由现在的560亿元上升到1500亿元;同时,各项经济指标名列国内同类企业的前列。目前,中广核集团在主业方面的基本态势是,嘴里吃着一个(岭东项目)、手里拿着一个(阳江项目)、眼里盯着一个(抽水蓄能项目)、脑子里想着一个(腰古项目),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我们是核电企业,其他行业并非我们的强项。而常规电力属于我们的配套产业,能够起到为核电主业服务,支撑核心产业的作用。整个中广核集团就是一个平台,各个产业都是平台当中的一个元件,最后大家要同舟共济,缺一不可。如果进入的产业与我们的主业相差太远,它的市场风险是主业所无力左右的,在主业的这棵大树下既乘不了凉,又不能给大树以滋润,因此这样的市场孤舟是我们所不需要的。相关产业和主业必须是一条产业链,这也是世界500强的一条定则。� “我的工作,用一句通俗的话讲,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跳高’,也就是在中广核以前的基础上,去完成一个相当长的、极具挑战性的、促进核电发展的一个历史过渡过程。因为创业是从无到有,守业是固步自封,而我是要去完成一个发展的过渡阶段,可以绕一个圈,也可以走一条线。我希望带领我的队伍、我的同志们,走得稳一点,发展得快一点,线性化地去实现这个过渡。这个过渡过程,或者我一个人走,或者两个人走,或者还需要更多的后来人走。大亚湾是一个点,到岭澳滚出了一条线,现在我们要为核电铺开一个面,拓展出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 走过去,前面是一个天。相信王禹民和他的同志们带领着他的队伍,会走得更稳、走得更快,达到更远的前方。核电,这个能源领域的“时代宠儿”,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王禹民小档案王禹民,1955年出生,工学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全国政协十届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华北电力大学、武汉大学兼职教授。 1994年至1998年任东北电管局(东北电力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副局长(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1998年至1999年任东北电管局(东北电力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副总经理)兼辽宁省电力局局长; 1999年至2001年任辽宁省电力局局长、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组书记、总经理; 2001年至2002年历任国家电力公司副总经济师,兼电网建设部主任、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自2002年1月份,任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同年7月至今,任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组书记。
优质职业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