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60

suibianlaidian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埃及帝国的经济师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aimanTong

已采纳
公元前三世纪的曼涅托,将从美尼斯开始至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止的埃及历史分为三十个(或三十一个)王朝,现在学者又在此基础上将上古埃及史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前王朝时期(金石并用时期,约公元前4500—3100年) 2、早王朝时期(1—2王朝,约公元前3100—2680年) 3、古王国时期(3—6王朝,约公元前2686—2181年) 4、第一中间期(7—10王朝,约公元前2181—2040年) 5、中王国时期(11—12王朝,约公元前2040—1786年) 6、第二中间期(13—17王朝,约公元前1786—1567年) 7、新王国时期(18—20王朝,约公元前1567—1085年) 8、后王朝时期(21—31王朝,约公元前1085—332年) 9、马其顿希腊人和罗马人统治时期(公元前332—公元642年) 从第1到第4时期,是奴隶制国家形成和统一王朝出现的时期,第5至第7时期是统一王国重建和帝国时期,第8至第9时期是埃及奴隶制国家衰落和陷于外族统治下的时期。前王朝时期 1.涅伽达文化Ⅰ时期:又称阿姆拉特时期,约公元前4000—前3500年,埃及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关系的萌芽。在属于这个时期的一些墓穴里发现的陶器上,刻有一些符号;各个墓中都有其自己的统一符号,这大概是其私有权的记号。在这个时期之末,涅伽达地方1610号墓中的一个黑顶陶罐上,发现了作为王权标志之一的红冠形象(以眼镜蛇作为其标志)。在属于涅伽达文化I时期与涅伽达文化Ⅱ时期之交的一个墓中(涅伽达1540号墓)发现的一块陶片上,画着一个象征王衔符号的荷鲁斯鹰神的形象(这也是王权的标志之一)。这说明王权也已萌芽。在狄奥斯波里?帕尔弗,还发现一段城墙的模型,这表明了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长,甚至战争的存在。 2.涅伽达文化Ⅱ时期:又称格尔塞时期,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在埃及,私有制逐步确立,阶级逐渐形成。从这时的墓葬情况可以看出,在一些地方,阶级分化十分激烈。在涅伽达和希拉康波里两地,发现了与普通人的十分简陋的墓极不相同的画墓。如希拉康波里的画墓,用砖坯砌成,在墓墙上有绘画,其内容是有关战争(水陆战)的场面,可能反映了墓主人(学者们认为可能是国王)生前的某些活动。从格伯林发现的一块纺织品残片上的绘画,也反映了阶级分化的情况。这块纺织品上画了一些船,一些人在划桨,还有一人端坐于其上,此人显系贵族。在蝎王权标头上,国王头戴象征王权的白冠(以鹰为其标志)、腰系牛尾,其形象比普通人高大得多。这时留下来的象牙板上有被捆着双手的战俘的形象,这些战俘将沦为奴隶。在蝎王权标头上,还有奴隶劳动的情景。此权标头上的旗帜上吊着的田凫,学者们认为是表示平民的表意符号。在涅伽达文化Ⅱ时期出现了文字,不过还很原始。 在涅伽达文化Ⅱ后期,随着私有制的确立和阶级的形成,在埃及出现了国家。这时的国家很小,人口也不多,埃及人称这种小国家为斯帕特,其象形文字符号为 ,表示一块灌溉渠道交织的土地。在当时的埃及,这样的小国家有若干个。在这些小国家里,有一个以政府机关、王宫、神庙为中心的城市,其象形文字符号为 。它表示城市建在交通要道上,由城墙围护起来,成为一个要塞。反映这个时期存在战争的雕刻和绘画不少,除了上面提到的画墓中的水陆战图外,还有阿拉克出土的象牙刀柄上的水陆战图、战场调色板等。这时,王权已经形成,象蝎王权标头上的蝎王,可能既是行政首脑,又是军事首领,并兼任祭司长,主持祭祀,领导农业,兴修水利。不过,这时埃及国家刚刚形成,贵族的势力必定还很强大,国王的权力大概还要受到贵族的约束,国王还不是专制君主。 在希拉康波里,发现了前王朝末期两个国王蝎王和卡王的文物。关于蝎王,在北方今开罗附近的图拉也发现了有他名字的文物。结合蝎王权标头上的图刻内容,学者们推测,他可能对北方进行过征伐,甚至可能控制了这个地区,这是最早的有关埃及统一的证据。早王朝时期 古埃及人以名为“米尼”(希腊语为米尼斯)的国王作为他们历史的正式开始,他们认为是这位国王统一了上埃及和下埃及。 向统一王朝的过渡实际上比古代埃及作家让我们认为的更加渐进。而且也没有与米尼斯同时代的记录。尽管如此,学者们现在认为,这位传说中的米尼斯也许是那尔迈。在那尔迈调色板(Narmer Palette)上,描绘他在仪式上身着皇家盛装,成为埃及统一的象征。公元前3世纪埃及牧师曼涅托绘出了米尼斯之后埃及法老的世系表,将其分为30个王朝。这一体系沿用至今。 在早王国时期的约公元前3150年,第一位法老巩固了他在下埃及的统治,定都孟斐斯。在那里他们可以控制富庶的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和劳动力,以及利益丰厚的通往黎凡特的商路。法老们不断膨胀的权力和财富反映在他们精心制作的石室坟墓和考究的埋葬仪式,这些用于歌颂死后被神化了的法老。法老们建立了强大的王权以使他们对国家土地、劳动力、资源的控制合法化,而这些对古代埃及文明的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 1.埃及第一王朝:公元前3200年~2850年。从美尼斯到卡,共有八位法老。 2.埃及第二王朝:公元前2850~2686年。从霍特普司克摩伊(Hotepseknemoui)到卡斯克摩,共有六位法老古王国时期 古埃及雕像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古王国时期建筑、艺术、科技取得惊人进步的基础,而完善的中央政府使这些成为可能。在“维齐尔”(Vizier)的指导下,国家官员征税、协调水利工程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征用农夫进行建筑工程,建立司法系统维护和平与秩序。 富裕和稳定的经济保证了财政的盈余,使国家有能力主持建设纪念性质的巨型工程和让皇家工场委托制作杰出的艺术品。乔塞尔、胡夫和他的子孙们修建的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和法老们的权力)令人难忘的象征。 中央政府重要性的上升随之而来的是被法老承认土地拥有权并供养的官吏和书吏阶层。法老也会将土地用于修建陵寝或赠与地方神庙以保证死后对自己的崇拜。这样的五个世纪的封建统治逐渐削弱了法老的经济实力,到古王国后期,法老已经无力维持庞大的中央机构。 法老的权力下降了,地方统治者随即开始挑战法老的权威。再加上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前2150年的严重干旱,最终导致国家陷入被称为“第一中间期”的长达140多年的饥饿和动荡之中。 1.埃及第三王朝:公元前2686~前2613年。从纳特里克特—吉塞(Neteriknet-Djeser)到胡尼(Houni),共有五位国王。焦瑟统治时代是权力和胜利的开始,此时出现了以沙卡拉的阶梯金字塔建筑群为代表的恢宏壮观的石头建筑。该建筑群的设计师、作家兼学者的伊姆荷泰普成为史书上首批出现的伟人之一。这一时代是强而有力的中央集权君主制得以发展的时期,君主坐于孟斐斯,分派各省总督统治全国。 2.埃及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前2494年。从斯内夫卢(Snefrou)到斯克普斯卡夫(Skepseskaf),共有六或七位法老。从金字塔的雄伟程度来判断,斯奈夫鲁、胡夫和哈尔夫的统治时期为这个时代的顶峰。在达夏尔,梅顿和基萨修筑的金字塔显示出王朝的治国有方、经济繁荣。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2345年。从乌斯卡夫(Ouser)到乌纳斯(Ounas),共有九位法老。最著名的是萨胡蕾(Sahoure)和吉德卡雷—伊塞西(Djedkare-Isesi)。 3.埃及第五王朝:“太阳崇拜意识”迅速发展,在沙卡拉的乌尼斯金字塔墙上刻著著名的金字塔铭文。第六王朝:公元前2345~前2181年。从泰蒂(Teti)一世到女王尼托克里斯(Nitocris),共七位国王包括佩比一世和活了上百岁的佩比(Pepi)二世。 4.埃及第六王朝:虽然第六王朝文治武攻显赫一时,曾组织过远至非洲南端的军商远征,但一些省督不断膨胀的权力使中央集权的孟斐斯备受威胁,而引发了内乱。第一过渡时期 第一过渡时期(公元前2181~前1991年),古王国后期中央政府崩溃后,政府已经无法维护经济稳定。地方统治者无法依靠国王帮助及时化解危机,接着发生的食品短缺和政治辩论升级为饥荒和小规模内战。尽管存在难题,但地方统治者不再对法老进贡,而利用新获的独立维护各省的繁荣。一旦掌握了自己的资源,各省经济上变得更加富足 - 社会各阶层的更大更好的墓葬证明了这个事实。在这次创作力爆发之际,各省的艺术家继承和调整了古王国时期服务于王权的文化主旨,书吏们发展和丰富了文学的风格,表现出这一时期的创造力和乐观。 从对法老的效忠中解脱后,地方统治者开始互相争夺领土和权力。到公元前2160年,耶拉孔波利斯(Hierakonpolis)的统治者统一了下埃及,而底比斯的因提夫家族统一了上埃及。因提夫家族不断在北方扩张势力,南北朝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约公元前2055年,底比斯军在门图荷太普二世率领下击败了耶拉孔波利斯统治者。埃及的再次统一,开创了经济和文化复兴的新时期。 1.埃及第七王朝:只统治了七十天。 2.埃及第八王朝:公元前2181~前2130年。共有八到二十七位法老,但名字无文献可查。 3.埃及第九王朝:第九王朝由赫拉克利奥坡里斯的19王组成,统治了409年。 4.埃及第十王朝:北方公元前2130~前2040年。共有六位法老,有三位名叫凯蒂。 5.埃及第十一王朝:南方公元前2130~前2040年。共有三位法老。中王国时期 中王国时期(公元前1991~前1786年),中王国的法老们恢复了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刺激了艺术、文学和纪念性建筑工程的复苏。第十一王朝的门图荷太普二世和他的继承者们从底比斯统治全国。约公元前1985年,维齐尔出生的第十二王朝建立者阿蒙涅姆赫特一世将首都迁往法尤姆绿洲的伊塔威(Itjtawy)。 在那里,第十二王朝的法老们实行了富有远见的垦荒和灌溉计划以增加这一地区的农业产量。此外,对努比亚的再征服获取的领土中富产石料和黄金,人民被驱使在三角洲东部修建防御建筑,称为“大公墙”(Walls-of-the-Ruler),用于抵御外族入侵。 拥有可靠的军队、政治稳定和丰富的农矿业财富,国家的人口、艺术和宗教繁荣起来。与大力推崇神灵的古王国形成鲜明对比,中王国时期经历了一种被称为“民主化”(Democratization)的“个人的虔诚”的增长,依据这种信仰据说所有人都能支配一个灵魂并能在死后陪伴神灵。 中王国文学的特点是诡辩的主题和自信而雄辩的人物风格。浮雕和肖像雕塑艺术精湛,细节上尽善尽美,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 中王国的最后一位有为之主,阿蒙涅姆赫特三世,允许亚洲移民进入三角洲地区以为他的采矿业和水利工程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但这些充满雄心的水利工程和采矿活动,与他统治后期尼罗河泛滥不足联系起来,透支了经济,加速了国家衰落,最终在公元前14世纪和公元前13世纪进入“第二中间期”。这次衰落期间,外来的亚洲移民开始控制三角洲地区,甚至建立了希克索斯王朝 1.埃及第十一王朝末期:公元前2060~前2000年。三位蒙图霍特普法老,第一位在公元前约2040年统一埃及。第十二王朝:公元前2000~前1786年。七位法老名阿门埃玛特(Amenhemat)或塞索斯特里斯,最后一位统治者是女王塞贝克内菲卢雷(Sebekneferoure)。 如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稳定总是和动乱是互相交替。各省分权势力和其他历史上至今仍然不明的势力,毁灭了从第十二王朝传续下来的底比斯政权,埃及分裂成许多的诸侯国。 2.埃及第十二王朝: 3.埃及第十三王朝:公元前1786~前1674年。约有四十位法老,其中有几位名叫塞贝霍特普。一些法老同时在法老的北部、中部、南部统治。从公元前1730年开始,这些国王只不过是西克索法老的封臣。 4.埃及第十四王朝:第二中间期和希克索斯王朝 (公元前1786~前1567年) 约公元前1650年,中王国衰落,居住于三角洲东部城市阿瓦瑞斯(Avaris)的亚洲移民随之夺取了这一地区并逼迫中央政府迁往底比斯。在那里,法老们成了附庸,称臣纳贡。希克索斯们(即“外来统治者”)效仿埃及统治模式,也将自己描绘为法老,把埃及要素融入到他们的青铜时代文明中。 南迁后,底比斯的国王们发现自己被夹在北方的希克索斯王朝和它的努比亚盟友-南方的古什之间,100多年在沉闷和不作为中度过。到公元前1555年,底比斯的军队终于强大到可以挑战希克索斯王朝。冲突持续了30多年,法老陶二世和卡摩斯最终打败了努比亚人。卡摩斯的继任,雅赫摩斯一世成功地在一系列战役中让希克索斯王朝永久地退出埃及的历史舞台。之后的新王国时期,军队成了优先考虑的核心问题,法老们籍此扩张埃及的疆界,维护他们在近东的优势。 1.埃及第十五王朝 2.埃及第十六王朝:公元前1674~前1567年。第十六王朝被称为“小西索克”王朝,只存于三角洲东部。“大西索克”王朝有五位法老,包括一位基安(Khyan)和两位阿拉比(Apopi)。 3.埃及第十七王朝:公元前1674~前1567年。十位法老统治底比斯及周围地区。他们是西索克的封臣。最后三位法老塔阿(Taa)一世、二世和卡莫西斯(Kamosis),开始和北方的西索克人斗争。新王国时期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67~前1085年),新王国的法老们通过维护边境安全和加强与邻国的外交确立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图特摩斯一世和他的孙子图特摩斯三世时的军事征服让埃及的势力扩张到叙利亚和努比亚,巩固了人民的忠诚,打通了急需的铜和木材的进口通道。 新王国的法老们推崇太阳神阿蒙(Amun),开始大兴土木,对它的崇拜的基点是卡纳克神庙。法老们还修建了一些纪念碑为自己的(现实的或虚幻的)成就增色。两位法老之间上台的是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她通过宣传使自己的权力诉求合法化, 她统治时期的特点是停止对外战争,派遣商业探险队联络庞特(Punt),开展与邻国的贸易;以及修建了位于卡纳克的典雅的停灵庙,一对巨型方尖石塔,一个小礼拜堂。尽管取得很大的成就,但在她死后,她的过继外甥图特摩斯三世大量毁掉刻有她名字和形象的塑像,希望抹去这位篡位的母后的统治痕迹。 约公元前1350年,阿蒙霍特普四世出人意料地登上王位,开始了一系列激进且无秩序的改革,威胁到新王国的稳定。他改名埃赫那顿(字面意思为“阿顿的仆人”或“阿顿光辉的灵魂”。),将以前不起眼的太阳神阿吞(Aten)吹捧为最高的神,禁止对其他神的崇拜,打击了僧侣集团的权势,还将首都迁往新城埃赫塔顿(Akhetaten,意为阿托恩的视线,即今天的阿马尔那(Amarna))。他对外国事务置若罔闻,全神贯注于他的新型宗教和艺术风格。在他死后,对阿托恩的崇拜很快被禁止,首都迁回了底比斯。后来的法老图坦卡蒙,伊特努特·阿伊,哈伦海布迅速抹去了阿孟和蒂四世的所有记载,这段短暂的时期被称为阿马尔那时代。 埃及金字塔第十八王朝结束于最后三位法老 - 图坦卡蒙、伊特努特·阿伊、哈伦海布,他们死后都没有后裔。18岁的拉美西斯二世,或称拉美西斯大帝,于公元前1279年继承王位,他是埃及历史上修建神庙、树立方尖石塔、生育子女最多的法老。 大胆的军事领袖,拉美西斯二世率军抵抗赫梯的入侵,双方在卡迭石战役中死伤惨重,最终在约公元前1258年缔结了有史以来第一份被记载的和约。埃及的财富让它成为侵略者,尤其是利比亚人和“海洋民族”(Sea People)垂涎的目标。起初军队还能抵御这些侵略,但埃及最终失去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外患在腐败、盗墓贼、动乱等内部问题辅助作用下急剧恶化。底比斯的阿蒙神殿(Precinct of Amun)大祭司们聚敛了大量土地和财富,他们势力的膨胀在第三中间期分裂了国家。 1.埃及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67~前1320年。从阿赫莫西斯(Ahmosis)到霍朗赫布,共有十四位君主,其中有四位图特摩斯,四位阿门诺菲斯。王后阿谢普苏特(Hatshepset)、阿肯纳吞(Akhenaton)和图坦卡蒙,都属于本王朝。 2.埃及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320~前1200年。九位拉美西斯王族法老,包括拉美西斯一世、二世和塞蒂一世、二世。 3.埃及第二十王朝:公元前1200~前1085年。十位君主,除了第一位名叫赛特纳克特(Sethnakht)之外,其余都叫拉美西斯。(Ramesess)第三中间期 第三中间期(公元前1085~前715年)。公元前1078年,拉美西斯十一世去世,斯蒙迪斯一世取得埃及北方的统治权。南方则在底比斯阿蒙神庙的大祭司的有效统治下,后者仅在名义上承认斯蒙迪斯的权威。这一时期,利比亚人已经在三角洲西部地区定居,移民的首领们开始逐步取得自治权。公元前945年,利比亚王子舍顺克一世控制了三角洲地区,建立了所谓“利比亚王朝”或“布巴斯提斯王朝”(布巴斯提斯是首都),即第二十一王朝,持续200多年。舍顺克也通过将自己的家族成员安置在重要僧侣位置上控制了埃及南方。利比亚统治腐朽的同时,它在三角洲地区的对手开始在利安托波力斯(Leontopolis)兴起,库施威胁于南。约公元前727年,库施国王皮耶侵入北方,占领了底比斯,并最终占领了三角洲地区。 到第三中间期结束时,埃及原本深远的影响力大打折扣。它的外国盟友沦为亚述的势力范围,到公元前700年两国间的战争终于不可避免。公元前671年到公元前667年,亚述人开始攻击埃及,遭遇塔哈尔卡和他的继任坦沃塔玛尼坚决抵抗,埃及赢得了几次胜利。但最终,亚述人将库施人赶回努比亚,占领孟斐斯,洗劫了底比斯神庙。 1.埃及第二十一王朝:公元前1085~前945年。在塔尼斯统治的有斯门代斯(Smendes),普苏赛奈斯一世和二世。在底比斯统治的有埃里霍斯(Herihor)和皮纳杰姆。 2.埃及第二十二王朝:这时期经济繁荣。 3.埃及第二十三王朝:统治了约300年。 4.埃及第二十四王朝:这时期文化繁盛,出现了埃及神话。 5.埃及第二十五王朝:统治了200年左右。

埃及帝国的经济师

204 评论(15)

我的臭熊熊

恕我直言兄弟,埃及最伟大的法老是美尼斯,他是古埃及的缔造者。无论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还是《影响世界的100帝王》,他的排名都是最靠前的。 在今天留下赫赫大名的上古时代帝王中,古埃及的美尼斯恐怕是年代最早的一个了。他是古埃及第一王朝的建立者,是古埃及国家统一的奠基者。古埃及是世界古国中的古国,而美尼斯正是站在这一切开端处的特殊人物。 作为一个王朝的开创者,作为一个统一国家的缔造者,美尼斯在北非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征服。一般地讲,美尼斯的鼎盛时期在公元前3100年前后,因为据史料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100 年,美尼斯征服了埃及,完成了埃及最初的统一大业,这无疑是美尼斯一生中最伟大的功绩。 美尼斯统一了上、下埃及之后,为稳固统治,他采取了较灵活的统治策略。由于下埃及较为富裕,下埃及的人民对于美尼斯的征服并非是没有怨言的,所以美尼斯作出了一些让步,以巩固国家的长治久安。在王国统一前,上埃及的统治者头戴白冠,以鹰为保护神,以白百合花为国家象征;下埃及的统治者则戴红冠,以蛇为保护神,以蜜蜂为国家象征。两个地区的这一差别使得美尼斯在实现统一后分别在上埃及、下埃及加冕,他宣称自己是“上下埃及之王”。自此,继任的国王在十余年间都沿用此王号,同时必须具有双重身份,经过两次加冕,举行两种不同的典礼。另外,美尼斯针对上埃及、下埃及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在上述两个地区分别设立了国库,实行各自独立的财政管理。同时,在美尼斯统治时期,上埃及、下埃及分别保留着自己的宗教中心,设立圣城。 美尼斯还是一位杰出的统治者,他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加强对下埃及的控制,最重要的就是在下埃及建立新都,将国家的政治、军事中心放在下埃及,以达到由上制下的目的。于是在尼罗河三角洲(今开罗附近)他创建了新都城——白城。后来白城改称为孟斐斯。孟斐斯又被称为吉加普特,其意为“普塔神之宫”,埃及的希腊文名称“埃及普托司”由此而来,这也是埃及国家名称的来源。 埃及是人类文明的四大发祥地之一,在极早的时期,埃及就已产生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埃及在人类文明史上所起的作用是永恒的,它最早点亮了世界文明之灯,在人类文明史上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349 评论(14)

林麓是吃货

是胡夫,他是古埃及早期最强有力的法老之一,他发动了远征西奈半岛和努比亚的战争,并大获全胜,在记功铭文上被尊为“伟大的神”。由于时代过于久远,他的事迹留传下来的不多,但从他能役使如此多的民工为他建造金字塔来看,他的时代国力无疑是十分强大的。 后来他修建的金字塔。作为埃及金字塔群中最宏大的一个,胡夫金字塔花费了30年的时间,平均每年用工达10万,总共用了约230万块大小不等的石头,在那个机械不发达的时代,实在是个匪夷所思的奇迹。胡夫金字塔的神奇还不止于它的宏伟壮大,更离奇的是胡夫留下的咒语,至今仍在考验着科学家们的智慧。 我上初三刚学过的。。

233 评论(11)

贰格格的爹

拉姆西斯二世(Pharaoh Ramesses II)是古埃及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法老,在埃及,不少地方都有与拉姆西斯二世相关的古迹和雕像,其中最知名的当数位于开罗市中心的拉姆西斯二世雕像。 拉姆西斯二世是埃及第19王朝第三代国王,公元前1304年至1237年在位,是埃及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国王。拉姆西斯二世统治前期同叙利亚人和赫梯人发生战争,后期国家处于和平状态。这一时期是埃及帝国顶峰之一。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拉姆西斯二世就是《圣经》摩西出埃及记中的埃及法老。他生前为自己在尼罗河两岸建筑了大量神庙,许多保存至今。 拉姆西斯二世同时也是埃及最伟大的法老,他是个伟大的建筑师,也是个了不起的勇士。在他统治埃及的66年间总计生了100个小孩。拉姆西斯二世总共有8个正式的妻子,还有将近100个妾。他死于西元前1212年,享年90岁。 拉姆西斯二世的小孩中有12个比他短命,当他终于肯让出王位给他第13个儿子时,他已经是个糟老头了。 1881年拉姆西斯二世木乃伊在帝王谷(Deir el Bahri)被发现混在40个木乃伊中。将近100年后人们将他的木乃伊运往巴黎治疗时(因为被细菌感染),还特别给了他一本护照,护照的职业栏中填上:国王(已经死了)。 经X光检查拉姆西斯二世的木乃伊,发现他的鼻子中塞满了胡椒,推测是用来使他那漂亮的鹰勾鼻外型能够好好维护保存。另外还发现了他有腰骨关节炎,心脏病,口颚间也有脓肿。

358 评论(8)

我就叫小猪

古埃及一直有欺负弱小民族的习惯,有了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自然不会闲置不用。所以原本是一场正义的自卫反击战,演变成了侵略战争。先是倾覆了喜克索斯人的老巢,之后顺势掠夺了附近的巴勒斯坦和叙利亚,随后又想起列祖列宗们一直惦记的努比亚来,结果刚刚休养生息了一二百年的努比亚又燃烽火。好容易盼到阿赫莫斯一世撒手归西,他的儿子阿蒙霍特普一世继承父志,还是不肯放过努比亚。一直打到第二瀑布附近没有过瘾,回师接着向西和利比亚又打了一仗。阿蒙霍特普一世把权杖交给了他的女婿图特摩斯一世,九泉之下他可能会为自己的正确选择拍案叫绝。他把努比亚这只“软柿子”捏出了水——一直打到第三瀑布南以后,他设立了努比亚总督,使对努比亚的占领彻底稳定下来。在北方,埃及的疆域推进到了叙利亚的北部,幼发拉底河的上游。光捏“软柿子”可不能算是英雄,不断的胜利膨胀了他的信心,他决定碰一碰西亚的军事强国,胡里特人建立的米坦尼王国。经过激烈的战斗,他证明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取提了最后的胜利。图特摩斯一世死后,图特摩斯二世登基,可惜这个孩子太短命了。他只当了8年的法老就死了,否则也一定是个勇猛的征服者。图特摩斯二世在一位王妃那儿留下了自己的骨血——图特摩斯三世。当时的图特摩斯三世连吃饭都要让人去喂,所以王位暂时由王后——也就是图特摩斯二世的同父异母姐姐海特西普苏特执掌。而这位王后实际也是名义上的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的亲姑姑,因为王室成员不允许与外人通婚,所以这种近乎乱伦的婚姻在古埃及也是被允许的。代理了几天法老以后,这个女人发现当法老也是件很好玩的事情,于是穿上了男人的衣服,戴上了假胡子自己加冕为王。为了名正言顺,她声称自己的生父是埃及的主神阿蒙,所以她应该接替王位。“女人当家,墙倒屋塌”,这话难免有性别歧视和嫌疑,可用在海特西普苏特这儿一点不假。海特西普苏特一上任就终止了对外军事进攻,然后专心致志地做起买卖来。除了做买卖她还收集奇花异草,并把收集来的奇花异草种到自己盖的祭庙前。事实证明了海特西普苏特只适合和花匠讨论园艺,她不是一块当国王的料。她在位仅仅十几年就让得到喘息的叙利亚人联合一些吃过埃及人亏的民族组成了反对埃及的军事联盟。幸亏她很及时地死了,否则埃及帝国还真的很麻烦。海特西普苏特死的时候正值壮年,所以有关她的死也有一些猜测。至于是政变以后被处死的呢,还是正常死亡,这已经永远地成为埃及历史上的千古之谜了。这个时候,早已经成年的图特摩斯三世才登上王位。他对他的后妈,或者说亲姑姑恨之入骨。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命令工匠把海特西普苏特的雕像从神庙里抬出来销毁,把海特西普苏特的名字从所有纪念性建筑上抹去。泄了私愤之后,他立刻征召将士准备去和反对埃及的叙利亚联盟决一死战。把图特摩斯三世称为“战争狂人”一点都不过分。他带着25000人一战就把以卡迭什为首的叙利亚联军打成了缩头乌龟,躲在美吉多城里再也不敢出来了。经过7个月的围城之战,攻占美吉多城以后他并没有班师回朝,而是一举打到了黎巴嫩山南麓。根据《图特摩斯三世年代记》,这位法老一生征战17次之多,其中最辉煌的战果是对米坦尼的胜利。据记载,为了渡过宽阔的幼发拉底河,他用牛车拉着提前造好的浮桥走了400公里,一战就把米坦尼军队打个落花流水。而米坦尼国王只身单骑在乱军丛中仓皇逃窜,图特摩斯三世没有抓到国王,倒把后宫三十多个佳丽一根绳子栓了回来。没看到把这些人处死或者释放的记载,很可能是赏赐给将士们做老婆了吧。米坦尼一战,使图特摩斯三世声威大震。附近的赫梯、亚述、巴比伦尼亚等国家纷纷写降书、递顺表,朝朝进贡,岁岁来朝,以求苟活。巴比伦尼亚的国王甚至权衡利弊,从自己的女儿中挑选了最最聪明、漂亮的一个,下嫁图特摩斯三世,以求达到舍车保帅的目的。这枚法老阿赫那吞的印章戒指呈马镫形,上面刻有法老阿赫那吞的的封号,还有一句不完整的赞美词:“全埃及都崇拜”。要说“和亲”这一招还真的管用,虽然女儿做的只是图特摩斯三世的偏房,但岳父的名份还是有的。自古以来,就没有女婿打老泰山的道理,再加上这位老泰山低眉顺目,还真的就保全了自己的国家和剩下的老婆孩子。图特摩斯三世在位时,拓展的埃及版图是最大的,可以说第18王朝是埃及帝国的巅峰时代。所以有人把图特摩斯三世称作古埃及的拿破仑。

291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