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99

蚊防四宝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经济师劳动力需求曲线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企9999

已采纳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雇用劳动的原则是:增加一单位的劳动投入所带来的收益等于名义工资,即W=P·MP(假设是完全竞争,边际收益等于P)。其中,MP代表边际产出。故W/P=MP。w=W/P=MP便是劳动的需求曲线——对应一个实际工资,就有一个使收益最大化的劳动雇用量L。 因为边际产出是递减的,所以劳动的需求曲线w=MP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实际工资率高时,劳动需求量小;实际工资率低时,劳动需求量大。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中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可以解释滞胀,如果某一冲击(如原材料价格上涨)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而总需求曲线位置不变,在新的均衡点,就会带来物价水平的上涨和总产量的下降,这就是滞胀现象。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中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可以解释经济萧条,如果社会总需求不足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而总供给曲线位置不变,在新的均衡点,就会带来物价水平和总产量的同时下降,这就是经济萧条现象。 你可以结合总供给-总需求曲线的图形来解答,这样就可以充实内容,主要思路就是以上论述。

经济师劳动力需求曲线

239 评论(15)

有多久没见你

劳动的需求来自厂商。劳动的需求价格决定于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由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所以,劳动的市场需求曲线是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段。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当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的总数量越来越多时,其新增加的最后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即边际效用)通常会呈现越来越少的现象(递减),称之边际效用递减法则。也叫做戈森第一法则。

212 评论(8)

fangfang19880923

劳动需求曲线是2020年公布的经济学名词。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劳动需求量与市场工资率之间的函数关系。一般来说,随着市场工资率的上升,劳动需求随之下降。应答时间:2021-06-2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322 评论(11)

zhouqian0825

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表现为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它指劳动供给曲线呈现出的劳动供给量随着工资上升先增加后逐渐减少的特征。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雇用劳动的原则是:增加一单位的劳动投入所带来的收益等于名义工资,即W=P·MP(假设是完全竞争,边际收益等于P)。其中,MP代表边际产出。故W/P=MP。w=W/P=MP便是劳动的需求曲线——对应一个实际工资,就有一个使收益最大化的劳动雇用量L。  因为边际产出是递减的,所以劳动的需求曲线w=MP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实际工资率高时,劳动需求量小;实际工资率低时,劳动需求量大。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中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可以解释滞胀,如果某一冲击(如原材料价格上涨)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而总需求曲线位置不变,在新的均衡点,就会带来物价水平的上涨和总产量的下降,这就是滞胀现象。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中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可以解释经济萧条,如果社会总需求不足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而总供给曲线位置不变,在新的均衡点,就会带来物价水平和总产量的同时下降,这就是经济萧条现象。

156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