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41

咩~咩~羊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二级造价师要求的经验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睡神熊猫

已采纳
报名条件: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行,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以申请参加二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报考级别为“考全科”)。1、具有工程造价专业大学专科(或高等职业教育)学历,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2年;具有土木建筑、水利、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财经商贸大类大学专科(或高等职业教育)学历,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3年。2、具有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1年;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门类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2年。3、具有其他专业相应学历学位的人员,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年限相应增加1年。证书价值:市场需求量大:2016年国务院取消造价员考试,使得造价工程师刚性需求增加,市场缺口加大,众多从事建设工程领域的公司,纷纷以高薪酬,高福利争夺造价工程师这一高级人才。相关政策加持:在造价师改革后,政策明确提出:从事工程建设活动的各单位,必须在其岗位配备造价工程师,且一个造价工程师只能在一个单位使用,使得造价工程师更加紧缺。升职加薪快:专业技术人员取得二级造价师职业资格,则认定其具备助理工程师职称,是申报高一级职称的必要条件。证书与职称挂钩,拥有二级造价师证书人员将重点培养,升职加薪远快于无证人员。二级造价工程师才开考一年,人才非常的稀缺,前两年考试难度不会很大,想考想考二级造价工程师的同学千万别犹豫了,这么好的机会不是每年都有,早一年考下来,早一年受益。

二级造价师要求的经验

314 评论(13)

卢卡与凯丽

二级造价师考试相对于一级要简单一些,因为二级造价师的考试的科目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相对一级造价师考试科目要少一些。

131 评论(13)

好心坏丫头

二级造价工程师考试报考条件有学历及从事造价工程业务工作年限时长2个要求,具体如下:(一) 具有工程造价专业大学专科(或高等职业教育)学历,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2年;具有土木建筑、水利、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财经商贸大类大学专科(或高等职业教育)学历,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3年。(二) 具有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1年;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门类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2年。(三) 具有其他专业相应学历或学位的人员,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年限相应增加1年。————粤建职校

234 评论(9)

团子888888

如果是施工员想转考造价证书,首先要看看自己符不符合二级造价工程师的报考条件,因为二造报考需要满足工作年限的要求。二级造价工程师报考条件:(一)具备工程造价专业大学专科(或高等职业教育)学历,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2年;具备土木建筑、水利、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财经商贸大类大学专科(或高等职业教育)学历,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3年。(二)具备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1年;具备工学、管理学、经济学门类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2年。(三)具备其他专业相应学历或学位的人员,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年限相应增加1年。施工和造价虽然都属于建筑领域,但是两者的差别还是比较大,造价更偏向于“算”,是一类技术专业要求比较高的行业,同样的,二级造价工程师的考察内容也大部分与工程造价行业所需要的各种知识相关,如果没有造价相关行业经验和理论基础的话,考试还是相对比较有难度。当然,造价和施工领域的建造师证书考试内容也有部分相通的地方,施工转考造价比完全零基础备考造价有更大的优势,同时,二造的难度也比较低,还是有很大几率通过的。

198 评论(12)

PK从来没赢过

1、制定有条理的备考计划考注册造价师注定是一项需要恒心和毅力的工作,一定要做好对枯燥的学习坚持到底的准备。将备考计划拆成详细的时间表,可以帮助自己清晰任务量、把握复习进度,从容复习。2、全面研读教材把书从厚读薄不要将希望全部放在划重点范围和考前押题上!经验表明,要想顺利通过考试,不能放松对教材的全面研读。尤其是公共课,最难啃的案例分析就是在这门课的基础上,考核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全面研读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与系统把握教材的精髓,做好每一章节的要点笔记,能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系统认知,考试时才会游刃有余。3、抓住重点反复练习针对薄弱环节各个击破刷题是考试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尤其是想攻克题量大且烧脑的案例分析一门,必须在复习时多做题,配合历年真题力图把每个知识点“吃透”。花时间训练,通过练习、模拟,可以有效评估自己的复习效果和答题速度,更有针对性地调整复习计划。举一反三、巩固提高。

359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