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13

多啦X梦521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殡葬行业从业资格证考试题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天地为凭

已采纳

我是上海摆渡人的一名一线员工,这题我会。从事殡葬行业是种怎样的体验?其实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我的答案是——平平无奇。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老殡葬人来说,做这行的感受能用八个字简单概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句话基本可以完美套用在任何一个场景。我入行前和大家一样,对殡葬行业最大的印象就是“工资很高”,毕竟小道消息满天飞,今天这家一条龙一单赚了3w8,明天那个殡仪馆值夜班一天1600......我身边也有“慕名而来”的面试者,结果光速被现实教育。为什么这么说?我给大家浅算一笔账:殡仪馆人员的平均工资是6-8k,殡葬服务公司的一线员工在左右,乍一听不算低?但殡葬从业者的工作性质是24小时待命的全年无休,遇上过亡高峰在医院和殡仪馆连轴转是常态,期间还要和各种突发状况“斗智斗勇”。死亡是随时随地会发生的事,他们不可能挑时间走,我们不能因任何理由去挑客,死者为大,这是殡葬从业者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标准。就这样高强度的体力+脑力双重劳动,放在上海这个人力最贵的城市,我们挣的是辛苦费。我不管老一条龙的“高薪”,但大部分殡葬人的实际付出远高于收到的这份工资;图为摆渡人白事管家李辰彤参与《三悦有了新工作》宣传拍摄第二点就是工作情况吧,如今殡葬行业能吸引不少年轻人入行,为啥?因为他们普遍认为“做殡葬不用和活人打交道,是社恐福音”......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虽然殡葬行业本质上是为“逝者”提供服务,但是亲朋好友和逝者之间的情感纽带并不会因为他的离开就消失,如何做一场既能体面圆满送走逝者、又能对亲朋好友起到精神抚慰的好葬礼就尤为重要。在整个3-5天的治丧流程中,一线殡葬人必须时刻保持和丧家的沟通,只有详细了解逝者的生平、丧家对葬礼规格的诉求、乃至这个家庭需要的帮助,才能真正做好一场逝者和生者都满意的殡葬服务,哪怕是专业技能岗的遗体整容师,同样需要与家属沟通,按照需求为逝者修复遗容。所以殡葬不是只和死人打交道的行业,和活人打交道恰恰也是殡葬服务的重中之重;也会有听到人说:“和家属沟通算什么难事,不就了解下需求嘛”,的确,走马观花似的沟通当然不难,真正沟通的成本和难度在于“千人千面”,每一位逝者的背后都有完全不同的家庭结构和环境,今天张家五个子女对父亲的葬礼各有见解该听谁的?明天李家孤老过亡又该和哪个亲戚沟通?要做到让家家户户满意,不是靠程式化的你问我答就能做到的。再把这样的沟通强度乘以365天、覆盖全上海16个区,想必大家应该就能理解我为什么说殡葬是体力+脑力双重劳动了。在这里分享一位我司的“传奇”生命策划师小曹,96年生的他已经在殡葬行业摸爬滚打5年了。他从进公司的第一天到现在,只有和他对象订婚那天请了半天的假,并且仪式一结束又立马回归工作。他要么是在和家属沟通,要么就是在去和家属沟通的路上,不管是深夜还是凌晨打电话给他,永远都在5秒内接通,30分钟内到目的地。这样的工作强度却是我司一线殡葬人的日常,身体力行的辟谣了网上说殡葬行业非常清闲的言论,工作太累的时候大家也会相互调侃退休养老吧,前一秒捧着茶杯说着,后一秒就穿上代表专业殡葬人的黑色制服风风火火的走了,因为此时正有家属手足无措地等待着我们的帮助,第一时间赶赴家属和逝者的身边是我们肩上的责任。你如果不信,我们非常欢迎你来跟着我们策划老师跑一天~在殡葬行业的这些年里,我最意外的一点是身边殡葬人对死亡的态度,大家一没有看破红尘大彻大悟、二没有面对死亡波澜不惊,究其原因就是看过了太多不一样的遗体、经历了各种死亡场景,才更容易体会到一个人的死对亲朋好友的影响有多大,说这是一场情感上的“地震”也不为过。死亡无法感同身受,但家属的悲伤我们看在眼里,那我们就尽己所能地给予他们实际的帮助和慰藉。其实工作外我们也只是一群有笑有泪的普通人,这份普通但不平凡的职业确实带给了我们很多不一样的体会。累吗?真的很累;难吗?怎么不难,但我们以生者不愿面对的死亡为开始,通过用心的殡葬服务让人生最后的告别变得体面,让更多家属由衷的感叹一句“亲人走得很圆满”,的确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殡葬真的是常人不想来,但值得更多人投身的行业。愿更多人懂得死亡的郑重和责任。

殡葬行业从业资格证考试题

240 评论(12)

天晴小姐8755

从事殡葬行业是种怎样的体验?其实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我的答案是——平平无奇。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老殡葬人来说,做这行的感受能用八个字简单概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句话基本可以完美套用在任何一个场景。我入行前和大家一样,对殡葬行业最大的印象就是“工资很高”,毕竟小道消息满天飞,今天这家一条龙一单赚了3w8,明天那个殡仪馆值夜班一天1600......我身边也有“慕名而来”的面试者,结果光速被现实教育。为什么这么说?我给大家浅算一笔账:殡仪馆人员的平均工资是6-8k,殡葬服务公司的一线员工在左右,乍一听不算低?但殡葬从业者的工作性质是24小时待命的全年无休,遇上过亡高峰在医院和殡仪馆连轴转是常态,期间还要和各种突发状况“斗智斗勇”。死亡是随时随地会发生的事,他们不可能挑时间走,我们不能因任何理由去挑客,死者为大,这是殡葬从业者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标准。就这样高强度的体力+脑力双重劳动,放在上海这个人力最贵的城市,我们挣的是辛苦费。我不管老一条龙的“高薪”,但大部分殡葬人的实际付出远高于收到的这份工资;图为摆渡人白事管家李辰彤参与《三悦有了新工作》宣传拍摄第二点就是工作情况吧,如今殡葬行业能吸引不少年轻人入行,为啥?因为他们普遍认为“做殡葬不用和活人打交道,是社恐福音”......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虽然殡葬行业本质上是为“逝者”提供服务,但是亲朋好友和逝者之间的情感纽带并不会因为他的离开就消失,如何做一场既能体面圆满送走逝者、又能对亲朋好友起到精神抚慰的好葬礼就尤为重要。在整个3-5天的治丧流程中,一线殡葬人必须时刻保持和丧家的沟通,只有详细了解逝者的生平、丧家对葬礼规格的诉求、乃至这个家庭需要的帮助,才能真正做好一场逝者和生者都满意的殡葬服务,哪怕是专业技能岗的遗体整容师,同样需要与家属沟通,按照需求为逝者修复遗容。所以殡葬不是只和死人打交道的行业,和活人打交道恰恰也是殡葬服务的重中之重;也会有听到人说:“和家属沟通算什么难事,不就了解下需求嘛”,的确,走马观花似的沟通当然不难,真正沟通的成本和难度在于“千人千面”,每一位逝者的背后都有完全不同的家庭结构和环境,今天张家五个子女对父亲的葬礼各有见解该听谁的?明天李家孤老过亡又该和哪个亲戚沟通?要做到让家家户户满意,不是靠程式化的你问我答就能做到的。再把这样的沟通强度乘以365天、覆盖全上海16个区,想必大家应该就能理解我为什么说殡葬是体力+脑力双重劳动了。在这里分享一位我司的“传奇”生命策划师小曹,96年生的他已经在殡葬行业摸爬滚打5年了。他从进公司的第一天到现在,只有和他对象订婚那天请了半天的假,并且仪式一结束又立马回归工作。他要么是在和家属沟通,要么就是在去和家属沟通的路上,不管是深夜还是凌晨打电话给他,永远都在5秒内接通,30分钟内到目的地。这样的工作强度却是我司一线殡葬人的日常,身体力行的辟谣了网上说殡葬行业非常清闲的言论,工作太累的时候大家也会相互调侃退休养老吧,前一秒捧着茶杯说着,后一秒就穿上代表专业殡葬人的黑色制服风风火火的走了,因为此时正有家属手足无措地等待着我们的帮助,第一时间赶赴家属和逝者的身边是我们肩上的责任。你如果不信,我们非常欢迎你来跟着我们策划老师跑一天~在殡葬行业的这些年里,我最意外的一点是身边殡葬人对死亡的态度,大家一没有看破红尘大彻大悟、二没有面对死亡波澜不惊,究其原因就是看过了太多不一样的遗体、经历了各种死亡场景,才更容易体会到一个人的死对亲朋好友的影响有多大,说这是一场情感上的“地震”也不为过。死亡无法感同身受,但家属的悲伤我们看在眼里,那我们就尽己所能地给予他们实际的帮助和慰藉。其实工作外我们也只是一群有笑有泪的普通人,这份普通但不平凡的职业确实带给了我们很多不一样的体会。累吗?真的很累;难吗?怎么不难,但我们以生者不愿面对的死亡为开始,通过用心的殡葬服务让人生最后的告别变得体面,让更多家属由衷的感叹一句“亲人走得很圆满”,的确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殡葬真的是常人不想来,但值得更多人投身的行业。愿更多人懂得死亡的郑重和责任。

315 评论(9)

阿拉朱旺

殡葬礼仪师证书国家认可吗?殡葬礼仪师证书是国家单位出具的,使用范围为全国各地,因此,国家是认可的。报考流程第一,在网上找一家可以报考殡葬礼仪师的单位,联系机构中的报考老师,根据老师发放的报名表填写自己的个人信息,上交需要的材料。第二,殡葬礼仪师一共分三等级,不管考生报考哪个等级,都是需要进行课程培训的,因此,报名后,报考单位都会有培训课程发给考生,大家按照规定完成课程,就可以参加最终的等级考试了。第三,按时参加殡葬礼仪师等级考试,考试过后,可以向报考单位老师询问通过情况。如果通过,报考单位会帮忙申领证书发放到考生手上;如果一次没过,可以免费进行一次补考。报考条件(1)有过相关工作经历或有过殡葬礼仪正规培训的人员;(2)高级职业学院毕业生。(3)熟悉殡葬礼仪,并有相关经验的人员。报考时间任意时间都可以报考殡葬礼仪师证书,这个时间是没有限制的,报名到开始考试中间还有一定的时间,大家可以挑自己闲暇时进行报考。直接V.搜公号:尚信考培服务,免费领取考试试题及考证费用补贴,方便快捷!知识拓展通过生死观教育,引导人们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殡葬场馆不仅要发挥抚慰哀伤、化 解悲痛的功能,还应当发挥教育人们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功能,警示人们远离危险、减少悲剧的发生。每一个生者还应该明白,世界万事万物,唯有生命最为珍贵,没有生命也就没有了一切,失去生命,就失去自我,失去生活的权利。一棵小草,一只蝼蚁,都维系着一条小小的生命。因此,我们不仅应该善待自己、珍惜自己的生命,更应该善待他人,对他人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敬畏之心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根本。漫漫人生路,坎坷前行中,人的心中总有一些东西是亵渎不得的,这就是敬畏。“敬”与“畏” 很像一条大河两边的河堤,这边是敬,那边是畏。如果河的堤坝足够高,不管河流多么波涛汹涌,都不会泛滥成灾。一旦敬畏的河堤不在了,或者变低了,欲望的河流自然就会奔腾泛滥,带来无数灾祸。现实生活中的假酒、假药、地沟油、黑心棉、毒跑道、豆腐渣工程,等等,都是缺乏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所结出的恶果。所以,通过殡葬载体所进行的生死教育、生命教育对于培养人们形成一种健康与恬淡的生活态度,看淡金钱、地位、名利,看重精神、品质、素养,缓解生活压力,引领人们回归生活本真,展现人性之美具有重要价值

207 评论(8)

洋洋捌月

一般情况下,普通人是可以去火葬场上班的。但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资质。首先,需要年满18岁,身体健康,无传染病等身体疾病,以及无重大犯罪记录。其次,需要具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例如殡葬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证等。不同地区的具体要求可能有所不同,可以向当地殡葬服务机构或者人力资源部门了解相关信息。对于想要从事殡葬行业的人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入行:培训班和学校:有一些培训机构和学校会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和培训证书,可以帮助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且有助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实习和兼职:可以在当地的殡葬服务机构进行实习或兼职,通过实际工作了解行业,积累经验,了解行业的工作流程和要求。自学和自我提升: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网上课程、视频教程等途径,自学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自我提升和实践来逐渐掌握相关的工作能力。总之,想要从事殡葬行业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和相关的职业资格,同时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积累经验和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行业的工作要求。

190 评论(11)

北京吃贷123

我是上海摆渡人的一名一线员工,这题我会。

从事殡葬行业是种怎样的体验?其实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我的答案是——平平无奇。

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老殡葬人来说,做这行的感受能用八个字简单概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句话基本可以完美套用在任何一个场景。

我入行前和大家一样,对殡葬行业最大的印象就是“工资很高”,毕竟小道消息满天飞,今天这家一条龙一单赚了3w8,明天那个殡仪馆值夜班一天1600......我身边也有“慕名而来”的面试者,结果光速被现实教育。为什么这么说?我给大家浅算一笔账:

殡仪馆人员的平均工资是6-8k,殡葬服务公司的一线员工在左右,乍一听不算低?但殡葬从业者的工作性质是24小时待命的全年无休,遇上过亡高峰在医院和殡仪馆连轴转是常态,期间还要和各种突发状况“斗智斗勇”。

死亡是随时随地会发生的事,他们不可能挑时间走,我们不能因任何理由去挑客,死者为大,这是殡葬从业者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标准。就这样高强度的体力+脑力双重劳动,放在上海这个人力最贵的城市,我们挣的是辛苦费。我不管老一条龙的“高薪”,但大部分殡葬人的实际付出远高于收到的这份工资;

图为摆渡人白事管家李辰彤参与《三悦有了新工作》宣传拍摄

第二点就是工作情况吧,如今殡葬行业能吸引不少年轻人入行,为啥?因为他们普遍认为“做殡葬不用和活人打交道,是社恐福音”......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虽然殡葬行业本质上是为“逝者”提供服务,但是亲朋好友和逝者之间的情感纽带并不会因为他的离开就消失,如何做一场既能体面圆满送走逝者、又能对亲朋好友起到精神抚慰的好葬礼就尤为重要。

在整个3-5天的治丧流程中,一线殡葬人必须时刻保持和丧家的沟通,只有详细了解逝者的生平、丧家对葬礼规格的诉求、乃至这个家庭需要的帮助,才能真正做好一场逝者和生者都满意的殡葬服务,哪怕是专业技能岗的遗体整容师,同样需要与家属沟通,按照需求为逝者修复遗容。所以殡葬不是只和死人打交道的行业,和活人打交道恰恰也是殡葬服务的重中之重;

也会有听到人说:“和家属沟通算什么难事,不就了解下需求嘛”,的确,走马观花似的沟通当然不难,真正沟通的成本和难度在于“千人千面”,每一位逝者的背后都有完全不同的家庭结构和环境,今天张家五个子女对父亲的葬礼各有见解该听谁的?明天李家孤老过亡又该和哪个亲戚沟通?要做到让家家户户满意,不是靠程式化的你问我答就能做到的。

再把这样的沟通强度乘以365天、覆盖全上海16个区,想必大家应该就能理解我为什么说殡葬是体力+脑力双重劳动了。

在这里分享一位我司的“传奇”生命策划师小曹,96年生的他已经在殡葬行业摸爬滚打5年了。他从进公司的第一天到现在,只有和他对象订婚那天请了半天的假,并且仪式一结束又立马回归工作。他要么是在和家属沟通,要么就是在去和家属沟通的路上,不管是深夜还是凌晨打电话给他,永远都在5秒内接通,30分钟内到目的地。

这样的工作强度却是我司一线殡葬人的日常,身体力行的辟谣了网上说殡葬行业非常清闲的言论,工作太累的时候大家也会相互调侃退休养老吧,前一秒捧着茶杯说着,后一秒就穿上代表专业殡葬人的黑色制服风风火火的走了,因为此时正有家属手足无措地等待着我们的帮助,第一时间赶赴家属和逝者的身边是我们肩上的责任。你如果不信,我们非常欢迎你来跟着我们策划老师跑一天~

在殡葬行业的这些年里,我最意外的一点是身边殡葬人对死亡的态度,大家一没有看破红尘大彻大悟、二没有面对死亡波澜不惊,究其原因就是看过了太多不一样的遗体、经历了各种死亡场景,才更容易体会到一个人的死对亲朋好友的影响有多大,说这是一场情感上的“地震”也不为过。死亡无法感同身受,但家属的悲伤我们看在眼里,那我们就尽己所能地给予他们实际的帮助和慰藉。

其实工作外我们也只是一群有笑有泪的普通人,这份普通但不平凡的职业确实带给了我们很多不一样的体会。累吗?真的很累;难吗?怎么不难,但我们以生者不愿面对的死亡为开始,通过用心的殡葬服务让人生最后的告别变得体面,让更多家属由衷的感叹一句“亲人走得很圆满”,的确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

殡葬真的是常人不想来,但值得更多人投身的行业。

愿更多人懂得死亡的郑重和责任。

231 评论(12)

好吃鬼玲

殡葬行业一向被人们视作“不吉利”的行业,殡葬人员整天与逝者打交道,为逝者擦洗、换装、化妆,在人们封建保守的思想观念中那是充满晦气的职业,以至于殡葬人员在社会中找不到归属感,在爱情、友谊等情感领域中四处碰壁,被置于不被理解的境地。

其实殡葬行业是非常重要而又庄严的行业,殡葬师也是有着严谨工作态度、向上生活情怀的一群人,我们也有父母有家庭,也是积极阳光、乐观开朗的,从某种角度讲,见惯了生死离别,我们可能比其他行业的人们更深知生命的可贵。这样伟大而光荣的群体,却一直被社会以冷眼相待,实在是令人感慨。

殡葬人员工作艰辛困苦,我们需要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处理、抬回面目全非的尸体,在别人掩住口鼻表现出厌恶的神情时,我们冷静而专业,镇定从容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证过许多痛彻心扉的别离,从而将满心同情和惋惜化作柔情为每一位逝者整理仪容,送他们走最后一程。

三百六十行,行行皆平等。然而还是有许多人难以理解殡葬行业工作者的工作性质,对我们各种误解和苛刻,尽可能避之而不及。这归根结底是由于中国古代根深蒂固的对“生”与“死”的对立思想,鬼神的传说让人们几千年来不敢正视死亡,畏惧死亡。因此人们才会谈“死”色变,对殡葬行业误解颇深。我们呼唤社会对殡葬行业人员的印象改观,要给予我们殡葬行业人员以支持与理解,不要带有色眼镜去看待我们这个群体。殡葬人员不应被冷眼相待,值得人们的尊重。

171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