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丫夏夏
参加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都知道,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都会考到教学设计,即教案书写。很多学生对此都无从下手,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准备一篇完整的教案,就成了困扰学生的一大难题。所以今天安徽华图教师就为大家分享: 教师资格证如何快速写好教案?教师资格证如何快速写好教案?一、20分钟的时间如何分配一、20分钟的时间如何分配在这20分钟内,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前5分钟:快速阅读题目,找到解题的思路。接下来,用10分钟的时间,抓主线,列框架。最后5分钟找出里面的不恰当的地方,同时把教案填充完整。二、快速读题,确定教学目标,找出教材重难点。二、快速读题,确定教学目标,找出教材重难点。要想快速的确定教学目标,找出教材的重难点,那么就需要考生对教材内容十分熟悉,我们知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讲的就是老师备课的重要性。我们只有对教材非常熟悉,研究过教材,知道哪些知识是重难点、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环节如何设计更好,在考试时,才会看到试题,快速找到讲课思路。因此要想快速写出教案,我们就必须在正式考试之前,对教材进行认真梳理。平时练习的时候,考生可以练习针对自己的学科找重难点,然后与优秀教案对照看一下自己是否有遗漏的重难点,有了这些准备之后,我们还要练习计时。逐渐缩短找重难点的时间,并提高准确性。三、确定教学内容,写出教案三、确定教学内容,写出教案通过上面一步,我们知道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环节设计的大致思路。那么我们接下来的10分钟就可以抓主要内容,写出教案。一个完整的教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 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又包括 导入、新授、巩固、小结、作业。 考生在准备教案的时候,要在心中有个大致的框架。明确环节的先后顺序,做到不缺少环节,不颠倒环节的顺序。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导入、新授、巩固、小结、作业。首先是导入,导入的设置要新颖,因为导入环节是上课之初。我们要利用导入环节,尽量吸引注意力。如果我们能够成功吸引注意力,那么我们就向成功迈出了很大的一步。其次是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活动的设计一定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一定要设计互动环节,而且至少应该有两处。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表现自己,以此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少写教师说什么的话,一定要多写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因为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在作业布置上,要注意作业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切忌布置那些机械性的作业。最后小编祝愿大家都能顺利地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
麻辣土豆56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怎么写?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
◎正确说出全文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北方农民、哨兵所具有的团结、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植物,以及自己喜欢它的哪一种品格,互动两轮,顺势引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谈谈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
2.请学生简述文章中主要写了哪些对象。
(杨树;人)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1.朗读课文1-6自然段,请用一个词概括杨树的特点。
(不平凡)
2.同桌合作,文中描写了杨树哪些不平凡?
(生长的环境:单调;形态:力争上游)
3.朗读课文7-9自然段,说说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哪些特点?
(生命力强;质朴、坚强、力求上进)
4.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从树过渡到人的?
(象征的手法)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白杨树和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相似性,为什么此处不是比喻而是象征?比喻和象征有何区别?
(比喻:喻体通常为具象的,两者是特征上的相似;象征通常是用具象象征抽象的特点,两者所体现的品格品质相似。)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请学生再次回想下自己喜欢的植物,使用象征手法写一段200-300字的短文,下次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文写自1940年,茅盾曾经的文字多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为主角,此篇热情地歌颂了抗战中的士兵百姓。《白杨礼赞》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结合这段创作背景,学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茅盾写作对象及写作风格的改变。
优质职业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