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野之弥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流程:
幼儿教师资格证笔试: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有《综合素质》和《保教知识与能力》。
《综合素质》中职业理念知识占15%,教育法律法规知识占10%,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知识占15%,文化素养知识占12%,基本能力知识占48%。
《保教知识与能力》中学前教育原理知识占31%等等,分为笔试和面试。
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
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项目主要包括职业认识、心理素质、仪表仪态、交流沟通、思维品质、了解幼儿、技能技巧、评价与反思等。
1.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备课(或活动设计)、试讲(或演示)、答辩(或陈述)等环节进行;
2.考生面试试讲过程须按照“讲课”形式进行,“说课”形式不予给分。
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流程
1.候考。考生持纸质面试准考证(手机拍成无效)、身份证件,按时到达考点,进入候考室候考;
2.抽题。考生按照安排从面试题库系统试题组中任选其中一道试题,幼儿园学段面试考生为二选一道试题,计算机打印出试题清单;
3.备课。考生进入备课室,根据试题清单撰写教案(或活动演示方案),备课时间20分钟(中职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面试备课时间50分钟);
4.回答规定问题。考生由工作人员引导进入指定面试室。考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2个规定问题,考生回答,时间5分钟;
5.试讲/演示。考生按照准备的教案(或活动演示方案)进行试讲(或演示),时间10分钟;
6.答辩。考官围绕考生试讲(或演示)内容和测试项目进行提问,考生答辩,时间5分钟;
7.评分。考官依据评分标准对考生面试表现进行综合评分,同时通过面试测评软件系统提交评分。
小不点儿淘气
【导读】在进行教师资格证面试的时候,结构化面试是最重要的环节,考官也会提出相关的问题,只有进行合理的回答,才能得到相应的分数,在进行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的时候,同样需要回答一些问题,今天给大家整理了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结构化真题之一:幼儿教师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养?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进行作答吧。
幼儿教师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1.综合概述
幼儿教师需具备一定的基本素养,这是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基础。所以,幼儿教师应具备多方面的基本素养。
2.具体阐述
(1)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执着的事业心。教师应该对幼儿教育工作特点有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坚定信念,保持一颗执着的事业心。
(2)科学文化素质和艺术活动素质。幼儿教师要博学多才,要擅长唱歌、跳舞、画画、折纸等各项艺术活动。
(3)具备学习和反思能力。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同时,要时刻进行反思,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
(4)具备创新能力。幼儿教师要善于从平时的工作中,发现潜藏的科学原理和新鲜事物,捕捉最新、最有开发价值的信息,发挥创新精神。
3.点题升华
我认为我已经具备了做一名幼儿教师所需的基本素养。因此,如果我有幸成为幼儿教师中的一员,我一定会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领路人。
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是我们进行面试的直接依据,所以我们需要把每年的考试真题融会贯通,在考前多多进行练习,相信在考前,一定能获得不一样的收获,祝大家考试顺利,加油!
五月mother
幼师资格证笔试考两门科目:《综合素质》和《保教知识与能力》。报考幼师资格证必须要有幼儿师范学校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综合素质》中职业理念知识占比15%,教育法律法规知识占比10%,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知识占比15%,文化素养知识占比12%,基本能力知识占比48%。
《保教知识与能力》中学前教育原理知识占比31%,学前儿童发展知识占比33%,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知识占比36%。
幼师资格证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考生通过抽题、备课、试讲等环节,完成面试。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试卷真题案例
中小学课程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答:中小学课程的发展目标可以分为三个维度:①知识与技能,这一点不做过多的解释了, 就是字面意思;②过程与方法,学习讲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固定的知识技巧当然值得学习,但更重要的是知识获取的过程和方法,这会使我们终身受益;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健康的情感和正常的价值观无疑也是教育的重中之重。美国的课程专家舒伯特认为,我们可以对课程目标进行分类,分为: 1. 普遍性目标取向,譬如我国常常提及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②行为目标取向,就是指课程往往需要最终转化为学生的某种行为;国生成性目标取向,也就是指过程特别重要;④表现性目标取向,即学生的自我个性十分重要。
具体回到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6个。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过去,我们的课程常常关心”知识本身”的传授。"填鸭式教学”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句,用来形容教育中注重却也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革后强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要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以往的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也就是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以学科为中心而不是以受教育者为中心),而且科目过多又缺乏整合。新的课程结构体现了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既包含了对于学科本身的阐述,也涵盖了与社会现实的内容融合,也会根据课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课程内容与授课方式,实现学生能力在学科知识上和动手能力上的均衡发展。“历史与政治””品德与社会”等综合性课程的设立,让学生学会融合多个学科知识。将丰富的选修课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方向,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能力分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课程。
(3)将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密切联系起来。改变过往课程内容中老旧的、与时代脱节的内容,尝试将课程内容与最新的时代脉搏相联系。前段时间,一位数学老师以游戏《王者荣耀》中的游戏人物后裔”为背景出了一套考题,引发了社会的热议。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我还记得在我读书的年代,几乎每-篇语文课后的最后-道练习题都是“请背诵全文”,令人哭笑不得。现在的课本里则出现了很多创造性的、能够培养学生发散性思考和创新性思维的学习方式,比如“改写”“续写”等。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考试及评价机制是教育的实际指挥棒,也只有建立了配套的素质教育考试制度,才能让素质教育的理念做实、做好、 做优。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以往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不同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大不相同,最适合的课程体系,也是应该有所不同的。
优质职业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