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37

美食家Kitty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出版资格证考试真题答案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胖哥high吃

已采纳

2018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即将开始啦!我在这里为考生们整理了2018年初级出版资格考试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到大家,想了解更多考试内容,请关注的及时更新哦。

2018年初级出版资格考试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10

1.标志着我工作正式启动的是()

A.信息采集

B.选题策划

C.选题决策

D.组稿

2.我学研究的范畴不包括()。

A.读者消费心理

B.读者结构

C.我风格

D.作者写作习惯

3.下列关于出版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载体的不同和技术的差异,不同的出版物对复制会有不同的要求

B.出版过程的三个阶段可视具体工作的需要作顺序调整

C.各类出版物的发行过程都需要有进货、储运、包装和结算等环节

D.不同类型的出版物的复制过程不同

4.认为我、复制、发行是构成出版的要素是因为( )

A.我、复制、发行三者的工作性质与目标相同

B.作品只有经过我、复制、发行才能被公众接受

C.从古至今,出版都是由我、印制、发行构成的

D.不经过我,不需要复制、发行就不构成出版行为

5.在我工作中,进行稿件加工的前提条件是()

A.签订出版合同

B.审稿

C.组稿

D.选题策划

6.在我过程中,整体设计是()

A.根据作者要求对作品物态的外观设计

B.出版物精神与物质生产的依据

C.发稿后校样处理前的重要环节

D.使出版物具有审美价值的重要环节

7.出版界所说的“作品”是指()

A.所有具有独创性并可以复制的智力成果

B.文字作品和计算机软件等

C.作者投寄的稿件

D.可以转化为出版物的作品

8.人类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

A.直立行走

B.语言的产生

C.刻契记事

D.文字的出现

9.纸张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出现的时间不晚于()。

A.南北朝时期

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

10.我国古代图书贸易产生的时间为()。

A.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先秦时期

D.南北朝时期

【参考答案】1-5 DDABBB,6-10 DDDBB

11.从()开始使用的简策,被公认为属于书籍的形制。

A.夏代中时期

B.商代中后期

C.周朝后期

D.战国时期

12.以下关于新闻出版总署的主要职责,错误的是()。

A.参与起草有关出版活动的法律法规

B.审批大型出版项目的投资预算

C.制定和实施出版行政部门的管理规章

13.一个决策者在作任何决策之前都必须()。

A.目标明确

B.明确问题

C.收集数据

D.找出原因

14.《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属于()。

A.国家法律

B.行政法规

C.部门规章

15.我国有关出版工作的最重要的基本行政法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B.《电子出版物管理条例》

C.《出版管理条例》

D.《期刊出版管理规定》

16.广义的“出版物市场”是指出版物()关系的总和。

A.商品交换

B.权利义务

C.买卖

D.转移

17.关于目标管理,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必须坚持“三审制”,不能下放选题的决策权和稿件的终审权

B.目标管理一般分为出版社、部门、个人或项目小组三个不同层次

C.我部门实行目标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个人承包”

18.我国出版行政管理的对象不包括()。

A.出版单位

B.印刷复制单位和制作单位

C.出版专业单位

D.发行单位

19.下列关于出版社经营目标的论述正确的是()。

A.不断扩大出书规模,获取经济利益是出版社经营的基本目标

B.出版社一般以单一利润指标确定为自己的经营目标

C.一个正确的目标有利于协调各部门高效率地工作

20.下列关于出版社的经营管理的论述正确的是()。

A.是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引下,以取得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B.出版社的经营管理与一般企业的经营管理相同

C.必须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D.为了取得经营活力,出版业必须以满足消费者各种需求为目标

【参考答案】11-15 BBCBC,16-20 CCACA

出版资格证考试真题答案

122 评论(15)

灰灰poppy

距离考试越来越近了,你准备好了考试了吗?我为你的考试准备了2019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精选题及答案(1),希望能帮助到你,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网站更新。

2019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精选题及答案(1)

1.关于图书选题策划,说法错误的是()。

A.设计图书主题时,要细分读者群体,研究特定群体读者的需求

B.要充分考虑选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C.要拟定编校流程环节

D.策划选题时要以比较充分的相关信息作为基础

2.在设计图书的篇幅时,一般不需要考虑()。

A.目标读者的闲暇时间

B.图书的生产成本

C.目标读者的购买力

D.图书的内容

3.选题计划的特点不包括()。

A.整体性

B.灵活性

C.稳定性

D.艺术性

4.关于我国审稿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初审、复审、终审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B.初审应由具有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我人员担任

C.三个审级的人员必须充分沟通,达成一致意见

D.三审环节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工作不能由同一个人承担

5.关于复审,说法错误的是()。

A.只须有针对性地抽看部分稿件

B.要对初审意见进行审核

C.有权要求初审返工

D.要撰写复审意见,为终审提供决断依据

6.我加工整理中的润饰提高,其内容之一是()。

A.调整图表所占空间

B.梳理文字

C.编制目录

D.控制同级标题的数量

7.关于图书辅文,说法错误的是()。

A.辅文的数量与正文篇幅呈正比关系

B.辅文可以强化图书功能

C.辅文可以指导购买

D.辅文可以分别放在图书的不同位置

8.期刊不可或缺的要素是()。

A.由邮局发行

B.每期有一定数量的广告

C.以稳定的名称连续出版

D.开本比图书大,比报纸小

9.期刊的内容策划一般不包括()。

A.栏目设计

B.广告策划

C.专题策划

D.作品组配

10.关于期刊我对来稿的处理,说法错误的是()。

A.国家规定,从我部接到稿件之日起,3个月内应予以答复

B.具有时效性的稿件,我应在第一时间审读,给作者留下另行处理时间

C.因超过审稿期限未答复而造成作者一稿两投的,责任在期刊我部

D.稿件审读的处理意见包括采用、退修或退稿

【参考答案】

11.期刊的广告策略不包括()。

A.精心策划

B.巧分版面

C.增强创意

D.多多益善

12.书刊整体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使书刊具有更高的学术含量

B.使书刊具有最佳视觉效果

C.使书刊达到更好的编校质量

D.使书刊的篇幅与印张数比例符合要求

13.图书底封的必备项目不包括()。

A.中国标准书号

B.图书定价

C.中国标准书号的条码

D.责任我、装帧设计等责任人员名单

14.关于誊样工作,说法错误的是()。

A.誊样工作一般由责任我承担,责任校对复核检查

B.誊样在某次校样将退排版单位改样前进行

C.誊样时要把副样上的各种改动全部誊抄到正样上

D.如果校样改动过大而导致版面变动,誊样时就要精心调整版面

15.对社外校对工作的管理,做法错误的是()。

A.由具有出版专业高级技术职务的外校承担终校任务

B.由具有出版专业中级技术职务的外校承担二校任务

C.由具有出版专业初级技术职务的外校承担初校任务

D.实行计件付酬和质量量化考核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16.校对由电子原稿直接发排形成的校样,方式不当的是()。

A.校对员初校即进行通读

B.校对员只使用校对软件进行校对

C.校对员把电子原稿打印出纸质件,再据之校对

D.不使用校对软件而完全由人工校对

17.扫描图像时分辨率设置太高,会导致()。

A.图像变得粗糙

B.图像放大后模糊不清,有明显的“马赛克”现象

C.图像占用的存储空间过大,影响图像处理速度

D.图像边缘出现锯齿

18.在音像节目的审查评改中,我首先要对()进行审查评改。

A.待合成的音像素材

B.文字稿本

C.原版带(原版盘)

D.节目制作流程设计方案

19.制作录音制品用的节目大多采用()方式录制。

A.录音棚录音

B.远程录音

C.同步混录

D.现场实况录音

20.关于非连续型电子出版物,说法错误的是()。

A.非连续型电子出版物的制作可以委托给依法设立的制作单位

B.图书出版单位配合本版图书出版的非连续型电子出版物不得单独定价销售

C.仅载体、格式不同而内容相同的非连续型电子出版物应该使用相同的中国标准书号

D.非连续型电子出版物的发行可以通过传统渠道或网络渠道

【参考答案】

21.电子出版物制作工作不需()参与。

A.美术我

B.多媒体我

C.计算机程序员

D.局域网管理员

22.下列费用中,不应计入出版物生产期间费用的是()。

A.出版社参加图书博览会的支出

B.出版社中层干部集训的支出

C.出版社我人员的年终奖

D.出版社租赁书库的费用

23.输出出版物选题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不包括()。

A.作品内容的适用性

B.作品载体的适用性

C.作品翻译的适用性

D.作品形式的适用性

24.关于著作权贸易谈判,说法错误的是()。

A.谈判必须面对面进行

B.谈判往往遵循行业惯例

C.谈判前要做好专业准备工作

D.买方可采用避热就冷的谈判策略

235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