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nniebaby
移民培训的目的是提高移民的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帮助移民上岗就业、增产增收,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移民工作目标,促进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移民培训应遵循“政府组织、移民自愿、市场导向、合同约束”的原则。坚持并完善移民培训与发展库区优势产业、与促进城镇移民上岗就业、与农村移民增产增收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与对口支援工作、与移民政策法规宣传相结合的思路。移民培训实行“市统一领导、区县为基础、分级管理、分级培训”的管理体制。市移民局为全市移民培训工作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全市移民培训规划编制、计划安排、资金筹措、监督指导、考核验收。各区县(自治县、市)移民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移民培训年度计划编制、组织管理、实施培训、建档办证等工作。移民培训对象包括本市区域内后靠安置的农村移民、城镇纯居民移民、淹没企业下岗职工、城集镇占地移民和市内外迁安置移民。其中应重点培训下列移民:(一)贫困移民;(二)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移民新增劳动力;(三)有一定文化程度适宜外出务工的农村移民;(四)城镇移民。各区县(自治县、市)移民局在组织移民参训时,要对参训人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参训者必须具备三峡移民身份。资格审查由乡、镇、街道办事处进行初审,区县(自治县、市)移民局审定。 鼓励各类学校和社会办学机构积极参与移民培训工作。择优选择一批教学设施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实训条件优良、训后就业率高的学校或培训机构作为移民劳动技能培训基地(培训点)。市和区县(自治县、市)两级培训基地(培训点)是移民培训的主要力量,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真正成为帮助移民学习技能、上岗就业、增收致富的主渠道。 移民培训基地(培训点)实行“优进劣出、动态管理”。市和区县(自治县、市)移民局每年对移民培训基地(培训点)开展移民培训工作的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凡违反移民培训政策、培训质量不高、一年内不开展移民劳动技能培训、不按规定使用移民培训资金的学校或培训单位,由市或区县(自治县、市)移民局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取消其移民培训基地(培训点)资格。 三峡移民劳动技能培训专家组是市政府聘请的移民培训咨询顾问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对移民劳动技能培训和移民就业工作提出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意见;对移民劳动技能培训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对移民培训考核结果进行审查;对移民就业、再就业、自主创业、劳动力转移进行指导,提高移民训后就业率。 移民劳动技能培训专家组成员实行聘任制,专家组成员要经常深入库区,调查研究移民培训情况,为移民培训工作建言献策。 各移民培训基地(培训点)每年应与移民局签订移民培训承训合同或协议,根据承训合同(协议)编制移民培训实施方案,培训实施方案按程序报市或区县(自治县、市)移民局审查同意后方可开班培训。各移民培训基地(培训点)不得擅自变更培训项目。 各区县(自治县、市)移民局和培训基地(培训点)应根据库区优势产业发展的需要、农村移民增产增收的要求、劳务市场用工的需求,合理安排培训项目,开设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培训课程,帮助农村移民发展种养殖业,促进农村移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促进城镇移民上岗就业和自主创业。 培训基地(培训点)应安排具备从业资质、责任心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移民培训工作。 坚持把移民培训质量放在首位。各培训基地(培训点)要加强教学管理,精选和编写适合的培训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认真组织教学,切实加强培训期间的教学管理。市和区县(自治县、市)移民局要对培训基地(培训点)的教师、教学计划、教案、教材、学时、教学方法等是否符合移民培训要求严格把关,对培训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按照批准的培训计划完成培训任务。 为保证移民培训质量,各培训班应按国家规定的培训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重点应加强实作训练,严格进行学员所学技能的考试考核,原则上应使受训移民达到初级及其以上劳动技能水平,取得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绿色证书”。参加职业学历教育培训的移民,还应取得职业教育学历证书。 建立和完善移民培训质量保证体系,确保移民培训目标的实现。移民培训质量保证体系主要包括:移民培训领导机构、专家组、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培训教材、实训设备、培训时间、考试考核、职业资格鉴定、部门协作、质量与效果评估等。 建立健全移民培训效果考核评价制度。以移民受训后是否提高了劳动技能,是否实现了增产增收,是否实现了农村移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否促进了城镇移民上岗就业等,作为移民培训效果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 定期对移民培训工作进行评估,提交评估报告,反映移民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培训质量、培训效果及存在问题,提出改进移民培训工作的咨询建议。 移民培训年度计划应以移民培训规划为依据,根据上级下达的年度计划,按照移民工作需要、移民搬迁安置任务进度和移民切块包干经费基数科学合理地编制移民培训项目经费计划。 各区县(自治县、市)移民局在每年9月底前,上报翌年移民培训计划建议方案,市移民局汇总平衡后,报三峡建委办公室审批。三峡建委办公室下达年度投资计划后,市移民局向各区县(自治县、市)移民局下达年度移民培训任务及投资控制规模。各区县(自治县、市)移民局按照年度移民培训任务及投资,上报移民培训项目投资计划建议方案。市移民局对区县(自治县、市)移民局上报的培训项目投资计划进行审批后下达年度移民培训计划。移民培训年度计划为指令性计划,当年计划应在当年完成。各区县(自治县、市)移民局必须按计划组织实施移民培训,不得无计划或超计划培训。培训计划大类间的变动、调整,需报经市移民局同意。移民培训资金是移民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按移民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专账管理、专项使用。要切实保证移民培训经费用于移民培训,让移民得到实惠,严禁将移民培训经费挪作它用,非移民不得使用移民培训资金。移民培训经费使用实行项目管理制。按培训移民类别、培训内容、培训人数分项目安排培训经费。超计划使用移民培训经费的不予追加。逐步改变由国家全额负担培训资金的形式,形成以国家补助、用工企业出资、移民培训基地(培训点)优惠、移民适当负担相结合的移民培训资金来源渠道,促进移民培训健康发展。 移民部门根据培训计划与承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承训机构根据培训合同和经考核验收的培训任务完成情况,向所在区县(自治县、市)移民局申请拨付培训经费。 在安排移民培训项目经费时,按比例配套安排移民培训工作经费。培训工作经费主要用于与移民培训有关的费用支出。培训工作经费不得挤占培训项目经费,非移民培训工作不得挤占移民培训工作经费。 高度重视信息化技术在移民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加快移民培训信息化建设步伐,创造移民通过信息化手段接受劳动技能培训的便利条件,积极探索移民网上教育培训的新模式。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移民培训实行科学管理。建设好三峡移民培训资源数据库、三峡移民培训数据库、三峡移民培训就业数据库。认真搞好移民培训资料录入,提高移民培训信息化管理水平。 移民培训实行月报制度。各区县(自治县、市)移民局每月25日向市移民局报送当月移民培训情况。 移民培训档案是指移民培训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和声像材料。移民培训档案分个人卷和综合卷。个人卷主要包括移民参训资格审查表、获得的技能等级证书、就业协议等;综合卷主要包括办班通知、教学计划(教案)、教材、学员花名册、培训合同或协议、劳务输出订单或用工(委培)协议、考试试卷、学员考试考核成绩、领导讲话等相关资料。 移民培训档案保存期限按移民档案管理有关规定执行。移民培训档案由区县(自治县、市)移民局建档并负责管理。市级培训基地的移民培训档案向市移民局移交。 移民培训工作实行专项目标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年度培训任务完成情况、培训质量、培训后增收致富效果、培训后上岗就业情况、培训档案、培训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等。 在移民培训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完不成移民培训任务、移民培训管理混乱、培训质量差的区县(自治县、市)移民局或培训基地(培训点),将给予通报批评。 贪污、挪用、挤占移民培训资金,在移民培训中弄虚作假的,由监察机关依法追究其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优质职业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