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94

薄荷点点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中级资格证货币乘数考试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紫枫2007

已采纳

一、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有关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等金融基本知识,是否掌握分析不同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特性的方法,以及是否具有在有关金融市场上运用相应的金融工具进行投资的能力。考试内容(一)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概述金融市场的含义,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和主体,金融工具的类型和性质;金融市场的类型;金融市场的功能。(二)传统的金融市场及其工具货币市场及其构成,货币市场工具;资本市场及其构成,资本市场工具;外汇市场及其交易类型。(三)金融衍生品市场及其工具金融衍生品的概念与特征,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交易机制;金融远期,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信用衍生品;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演变。(四)我国的金融市场及其工具我国的金融市场及其发展;我国的货币市场及其工具;我国的资本市场及其工具,我国的投资基金市场及其工具;我国的外汇市场及其交易;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及其发展阶段。二、利率与金融资产定价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利率的含义与种类,利率风险结构与利率期限结构、利率决定理沧、金融资产定价理论,是否掌握计算现金流的现值与终埴、金融资产的各种收益率的方法,以及是否具有根据给定条件计算各类金融资产价格的能力。考试内容(一)利率的计算利率的含义与种类,单利、复利和连续复利;现值与终值。(二)利率决定理论利率的风险结构。利率的期限结构;古典利事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可贵资金理论。(三)收益率名义收益率,实际收益率;本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四)金融资产定价债券定价、股票定价的方法及理论价格的推算;有效市场理论的含义和类型,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及其假设条件,证券市场线和资本市场线的含义,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含义,系统风险的测度,期权定价模型的主要内容。(五)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三、金融机构与金融制度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金融机构的性质与类型,各类不同金融机构的特点,金融制度的相关知识,我国金融机构的类型、演变与功能,以及是否具有分析和把握金融机构和金融制度发展趋势的能力。考试内容(一)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的性质与职能;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金融机构类型及其代表性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存款性金融机构、投资性金融机构、契约性生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点及类型。(二)金融制度金融制度的含义和主要内容;中央银行制度,商业银行制度,政策性金融制度,金融监管制度。(三)我国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制度我国的金融中介机构及其制度安排;商业银行的特点及体系构成;政策性银行的特点及体系构成;证券机构、保险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农村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业务特点;各类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与运用、监管部门。我国的金融调控监管机构体系及其制度安排。四、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现代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是否掌握现代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方法,以及是否具有联系实际来把握、分析和判断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业务运行的能力。考试内容(一)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概述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含义与内容;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关系;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原则及其相互关系,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原则的发展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审慎经营原则。(二)商业银行经营商业银行经营的含义与内容;商业银行业务运营的传统模式与新型模式的内容及其区别,电子银行的含义、内容和优势;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含义,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商业银行负债的性质与内容,存款经营的基本内容和影响存款经营的因素,现金管理的内容;商业银行贷款经营的基本内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含义及业务种类,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经营观念变化,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经营观念变化,中间业务经营的基本内容。(三)商业银行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的含义;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及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理,资产管理的内容,负债管理的内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商业银行资本的定义与类型,"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演进与资本管理要求,我国的监管资本要求与管理,经济资本管理的内容;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与类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内容,"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发展与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含义和价值管理的内容,财务管理的目标、功能和原则,成本的含义与构成,成本管理所遵循的原则,利润的含义与构成、利润分配、增加利润的途径,财产管理的含义与内容,财务报告及其分析,绩效评价;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四)改善和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含义,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含义、基本特征和原则,建立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途径;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五、投资银行业务与经营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资本市场直接金融业务,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性质上的区别,是否掌握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以及是否具有把握和判断当前及今后全球和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趋势的能力。考试内容(一)投资银行概述资本市场、直接金融与投资银行含义;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区别;投资银行的功能。(二)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的主要类别;投资银行的证券发行和承销业务;投资银行的证券经纪业务;投资银行的并购业务;投资银行的自营证券投资和私募股权、风险投资;投资英航的资产管理业务。(三)金融危机中美国投资银行的变化及全球投资银行的发展趋势;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状况及趋势六、金融创新与发展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金融创新和发展的相关知识、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是否具有分析和把握实际金融工作中所涉及的相关业务、政策取向和发展动态的能力。考试内容(一)金融创新狭义和广义的金融创新的含义;金融创新的理论;金融创新的动因;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金融创新的影响。(二)金融深化金融创新与金融深化的关系;金融深化的含义、原因和表现,金融抑制的含义和表现,金融管制政策的效果;金融自由化的含义、原因、条件、速度和时机、顺序和过程中的金融监管,放松管制;金融约束。(三)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金融深化同经济发展关系的模型。(四)我国的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我国金融改革的历程与主要内容,我国金融改革对金融创新的作用;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发展与创新,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我国金融交易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我国金融业务与工具的创新;制约我国金融创新的因素,我国金融创新的新发展。七、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货币需求、货币均衡等的知识,.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供给机制,以及是否具有运用这些知识分析我国的货币均衡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一)货币需求货币需求的含义;货币数量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的区别。(二)货币供给货币供给过程;货币层次的划分;多倍存款创造;货币乘数及其计算。(三)货币均衡货币均衡的含义;货币均衡的条件及标志;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八、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等经济现象的性质、成因与影响,是否掌握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一般对策,以及是否具有分析和把握国内外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运行态势和相关对策的能力。考试内容(一)通货膨胀概述通货膨胀的含义;通货膨胀的类型;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分析;通货膨胀成因的现实分析。(二)通货膨胀的治理通货膨胀治理的必要性;通货膨胀治理的需求政策、供给政策、收入政策和其他措施;我国的通货膨胀及其治理。(三)通货紧缩及其治理通货紧缩的含义与标志;通货紧缩的成因与危害;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主张;治理通货紧缩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其他措施。九、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金融宏观调控的知识,我国中央银行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以及是否具有分析、理解和判断中央银行在不同经济金融形势下将如何运用货币政策的能力。考试内容(一)中央银行概述中央银行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和途径,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央银行的业务。(二)货币政策体系金融宏观调控的含义、前提和类型,货币政策的含义、基本特征和类型,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构成要素、两个领域和三个阶段,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及其相互间的矛盾,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指标。(三)货币政策的实施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内容;货币政策的效应;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近年我国的金融宏观调控情况。十、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会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概念,是否掌握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危机管理、在金融危机管理中进行国际协调的方法,以及是否具有识别和判断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能够从事金融风险管理和金融危机管理的实际运作的能力。考试内容(一) 金融风险及其管理风险的含义与要素,金融风险的含义与要素;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和合规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和系统风险等各种不同类型的金融风险;内部控制及其要素,全面风险管理及其架构,金融风险管理的流程;信用风险管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投资风险等市场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法律风险与合规风险管理,国家风险管理;声誉风险管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的内容和要求;我国的金融风险管理。(二)金融危机及其管理金融危机的含义与类型;导致金融危机的内部性因素和外部性因素;金融危机管理中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构建,金融安全网的构建,金融危机管理的国际协调与合作。十一、金融监管及其协调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金融监管体系的架构和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是否掌握在金融监管中进行国内和国际协调的方法,以及是否具有认识和把握国内外金融监管的现实运作与发展态势的能力。考试内容(一)金融监管概述金融监管的含义、目标和基本原则;金融监管的理论;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阶段及各自的特征。(二)金融监管的框架和内容银行业监管的主要内容,银行业监管的基本方法;证券业监管的主要内容;保险业监管的主要内容。(三)金融监管的国内协调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分业监管制度下不同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四)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金融监管国际协调的背景、方式与机制;我国金融监管机构与他国、国际性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银行业的国际监管;证券业的国际监管;保险业的国际监管。十二、国际金融及其管理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汇率及其决定与变动的原理、汇率制度的知识、国际收支的知识、国际储备的知识、国际货币体系的知识、离岸金融市场及其结构、外汇管理与外债管理的知识,是否掌握国际收支不均衡的调节、国际储备管理、外汇与外债管理的方法,以及是否具有分析和判断汇率决定与变动、国际收支不均衡的调节、国际储备管理、外汇与外债管理的现实运行与发展规律的能力。考试内容(一)汇率汇率的概念;金本位制和纸币制度等不同货币制度下的汇率决定基础;官方汇率变动、市场汇率变动的形式,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汇率制度的含义与不同类型,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进与改革。(二)国际收支及其调节国际收支的含义,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均衡与不均衡的含义,国际收支不均衡的类型;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的必要性,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的宏观经济政策,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的微观政策措施,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中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兼顾;我国的国际收支不均衡及其调节。(三)国际储备及其管理国际储备的含义和构成;国际储备的功能;国际储备的总量管理和结构管理,外汇储备的管理模式;我国的国际储备及其管理。(四)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本位制的形成与崩溃,国际金本位制的内容与特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与特征;牙买加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牙买加体系的内容与特征;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与内容。(五)离岸金融市场离岸金融市场的含义,离岸金融中心的类型;欧洲货币市场的含义,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欧洲货币市场的构成;欧洲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业务,欧洲中长期信贷市场的业务,欧洲债券的含义,欧洲债券与外国债券的区别,欧洲债券市场的业务。(六)外汇管理与外债管理外汇管理的含义、目的与弊端;货币可兑换的含义与类型,经常项目可兑换的标准与内容,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含义、条件与顺序安排;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条件下的经常项目管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条件下的资本项目管理;外债与外债管理的概念,外债总量管理的核心要求、主要监测指标和国际通行警戒线,外债结构管理的核心要求和主要内容;我国的外债情况与外债管理制度。

中级资格证货币乘数考试

93 评论(10)

queenwendy

第七章。根据查询2014中级经济师考试教材目录可知,中级经济师货币乘数在第七章。货币乘数的基本公式为:货币乘数=1/(现金比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47 评论(15)

听风者三

361、 在我国货币供应量的统计中,M2是广义货币,包括M1加上: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财政存款。 362、 商业银行具有信用扩张的能力,但这一能力并不是无限的。一般来说,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要受到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提取现金数量;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因素的直接制约。 363、 货币的需求与供给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货币的均衡状况则是这两者对立统一的结果。货币均衡的特征有: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货币均衡是在不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364、 货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均衡是在货币的运动过程中实现的。由于货币运动过程中内在均衡机制的作用,利率上升会导致的现象有:公众增加在银行的存款;商业银行实际存款准备金率上升;货币乘数下降。 365、 在确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必要货币供应量时,还需要考虑物价的自然上涨因素。导致物价自然上涨的主要因素有:出现价格“剪刀差“时的价格调整;产品的更新换代;产品技术性能的提高。 366、 通货膨胀是价值符号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是货币不均衡的一种表现。属于通货膨胀表现形式的有:物价普遍持续上涨;人们普遍持币待购;计划经济条件下货币流通速度大幅减慢。 367、 过度的货币供给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而导致货币供给过度的具体原因又有很多方面,包括:过热的社会经济增长要求导致信用膨胀;银行自身的决策失误导致信用膨胀;财政赤字;赤字财政。 368、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应遵循: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原则。 369、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中的流动性原则通常的含义是:保有一定比例的现金资产或其他容易变现的资产;取得现款的能力。 370、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的主要思想就是变被动负债为主动负债,以借入资金的方法来保持银行流动性,内容主要包括:调整负债结构;开发新金融工具;国际市场融资;同业拆借。 371、 计算债券的投资名义收益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持有年数;面值;债券年利率;价差。 372、 金融市场效率是指金融市场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程度,包含的内容有:金融市场的资金需求者使用金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效产出的能力;金融市场以最低交易成本为资金需求者提供金融资源的能力。 373、 与股利贴现模型相比之下,市盈率模型具有的优点是:市盈率模型可以直接应用于不同收益水平的股票价格之间的比较;对于那些在某段时间内没有支付股息的股票,市盈率模型同样适用;市盈率模型同样需要对有关变量进行预测,但是所涉及的变量预测比月息帖现模型更为简单。 374、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是银行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属于商业资产业务的是:贴现;投资;贷款。 375、 货币市场的子市场主要有可:可转让定期在存单(CD)市场;同业拆借市场;股票市场,376、 下列有关资本市场的说法是正确的:一级市场是通过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金的市场;活跃的流通市场是发行市场得以存在的必要条件;投资基金具有专家理财的优势;场外交易市场也称柜台市场。 377、 以下有关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功能的关系,传统看法认为:金融中介可以从多方面降低使用金融市场的费用;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在金融产品的提供上是合作的;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导致了金融市场同金融中介是相互替代的关系。 378、 从中央银行的起源和大多数国家设立中央情况看,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大致出于的需要有:集中货币发行权;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对社会经济实行干预;管理金融业。 379、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对银行的业务;对政府的业务;发行的业务。 380、 以下选项支持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由有:政治家更关注的是短期利益;货币政策较多的受到政府意志的影响,便会带有较强的通货膨胀倾向;政治性商业周期理论。 381、 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与政府有密切的业务联系。中央银行对政府的业务包括:国库业务;办理国库券还本付息业务,国际储备业务。 382、 中国支付结算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银行帐户体系;支付结算工具体系;支付结算管理体系;支付清算系统。 383、 货币政策在对宏观经济领域发挥作用时,其目标是: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平衡目标收支;充分就业。 384、 中央银行在履行其基本职责时,能够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变量通常应符合:可控性;相关性;可测性。 385、 间接信用指导是中央银行通过间接的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道义劝告;窗口指导。 386、 中央银行是国家干预经济,调节全国货币流通与信用的金融管理机关,其活动的特征为: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以盈利为目的,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 387、 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必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以下属于中央银行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有: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 388、 存款准备金政策虽然是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定”之一,但各国的中央银行并不将其当做适时调整的经常性政策工具来使用同,原因很多,主要有:超额准备金是由商业银行控制的;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时滞长,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力度过强。 389、 各国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多寡及具体的内容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包括:流动中的通货;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 390、 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利率,通常是指短期的市场利率,中央银行能将短期市场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主要是因为: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准备金率或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改变资金供求关系,引导短期市场利率的变化。中央银行能够及时收集到各方面的资料对利率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短期市场利率的变化,会影响金融机构、企业、居民的资金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改变其行为,最终达到收紧或放松银根、抑制或刺激投资的目的。 391、 通常而言,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体系一般包括:利率;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和超额准备金。 392、 金融监管首先是从对银行监管开始的,这和银行的一些特性有关,包括:银行提供期限转换功能;银行在支付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银行具有信用创造功能;银行具有流动性创造功能。 393、 金融监管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有:市场失灵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 394、 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同,之所以需要金融监管,是因为:整个金融体系存在着负外部性;金融体系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一;金融机构是经营货币的特殊性企业。 395、 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目前仍实行分业监管体制,这是因为:实行分业经营体制;金融发展水平不高;金融监管能力不足。 396、 当前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特征主要有:独立于中央银行;分业监管。 397、 巴塞尔协议将风险资产权重分为0%、10%和20%、50%、100%。 398、 在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被你之为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的是:最低资本要求;监管*的监督检查;市场约束。 399、 在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巴塞尔委员会强化了各国金融监管*的职责,希望监管*担当的职责包括:全面监管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培育银行的内部信用评估系统;加快制度化进程。 400、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远期汇率的大小取决于:国内外利差;即期汇率水平。 401、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因素中导致货币升值的有:紧缩银根;国际收支顺差;通货膨胀率下降。 402、 属于经常帐户的项目有:劳务输出、对外投资收益汇入;涉外旅游收入。 403、 一国政府在调节国际收支顺差时,可以采取的政策措施有:在外汇市场买进外汇进行中和干预;实施扩张的货币政策;采取货币升值的措施。 404、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协定,成员国如接受第八条款规定的义务,则该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成员国,其货币将被视为可兑换货币。该条款主要内容包括:不得对经常性的国际交易的付款和资金转移施加限制;不得实施歧视性货币措施或复汇率措施。 405、 集中趋势的测试,主要包括:位置平均数;数值平均数。 406、 位置平均平均数包括:中位数;众数。 407、 数值平均数包括: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408、 加权算术平均数会受到下列因素影响:各组数值的大小;各组分布频数的多少;极端值。 409、 几何平均数的主要用途是:对比率、指数等进行平均;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410、 离散程度的测度,主要包括:极差;方差;离散系数;标准差。 411、 总体或分布中的标志值之差称为:极差;全距。 412、 反映数据离散程度的绝对值的指标有:极差;方差;标准差。 413、 将某一统计指标在各个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午后顺序编制形成的序列称为:时间序列;动态数列。 414、 构成时间序列的基本因素是:反映该现象一定时间条件下数量特征的指标值。 415、 按照其构成要素中统计指标值的表现形式,时间序列分为:绝对数时间序列;相对数时间序列;平均数时间序列。 416、 依据指标值的时间特点。绝对数时间序列分为:时期、时点序列。 417、 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指标有: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 418、 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指标有:发展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419、 根据各期指标值在计算动态分析指标时的作用来划分,发展水平可以为: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 420、 对时间序列中各时期发展水平计算的平均数称为: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动态平均数。

358 评论(11)

艺海秦声

我不清楚你的实际情况,我是09年通过的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大概复习了3天;10年中级统计师,复习了一周;中级会计师是考了一次,没有过。所以我的难度排序是经济师小于统计师小于会计师。不过我原本就是会计专业的,所以会觉得经济师和统计师都很简单,考的东西很多在学校时都学过的,稍微一看就好了。

351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