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11

主君的太阳Soo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资格证考试语文专科知识点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SYMiracle

已采纳

全国统考,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考试内容:(一)学科知识1.了解国内外文学发展概况,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征,运用文学理论引领学生个性化地解读文学作品,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2.能够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运用分析文本的相关知识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解释推论、评价判断的能力。3.熟练掌握汉语言文字应用的基本知识,遵循高中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4.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熟悉写作教学的过程,能够指导学生分析写作目的、内容及要求,自主、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5.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能够根据学生需求,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6.正确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能够在教学中体现其倡导的基本理念,落实其规定的课程目标。7.熟悉现行通用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结构方式、选文特点,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使用教材。8.掌握阅读与写作教学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能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使用。9.了解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基本理念和模块设置,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流程。(二)教学设计1.能够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及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2.能够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3.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已有知识水平,诊断并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4.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5.能够把握所选教学内容及其特点,准确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6.能够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所选教学内容及学生语文学习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7.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教学环节。8.了解语文教学资源的多样性,能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合理开发、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9.能够设计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如读书报告会、书评交流会),引导学生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10.了解编制教学方案的基本规范与要求,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方案。(三)教学实施1.能够根据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2.能够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总结。3.能够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4.能够根据高中语文的不同课型(如讲读课、自读课、活动课),运用恰当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5.能够在阅读、写作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反馈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6.能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根据问题制定计划、搜集资料、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评价反思。7.善于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8.能够恰当选用教学媒体,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四)教学评价1.能够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形成性与终结性、定性与定量等不同类型的评价方式,恰当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2.能够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评价理念,发挥教学评价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等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3.能够根据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内容,选择和使用恰当的评价策略。4.能够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身语文学习的状况,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策略。5.能够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完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能力。

资格证考试语文专科知识点

267 评论(14)

美食家Kitty

您好,天星培训百度知道团队为您服务。 一、考试目标 1.运用语文学科知识的能力。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在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语文学科发展的大致趋势;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 2.语文教学设计能力。能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能准确表述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 3.语文教学实施能力。掌握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熟悉语文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能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动机、组织学习、总结提升;熟悉现代教育技术,能依据教学需要恰当选用教学媒体。 4.语文教学评价能力。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能够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评价理念为指导,针对学生实际,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1.了解国内外文学发展概况,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征,运用文学理论引领学生品味、鉴赏文学作品。2.能够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运用分析文本的相关知识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解释推论、评价判断的能力。3.熟练掌握汉语言基本知识(如词汇、语法、修辞),遵循初中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4.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熟悉写作教学的过程,能指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内容及要求,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5.正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能够在教学中体现其倡导的基本理念,落实其规定的课程目标。6.熟悉现行通用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结构方式、选文特点,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使用教材。7.掌握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教学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能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使用。(二)教学设计1.能够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及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2.能够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3.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已有知识水平,诊断并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4.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5.能够把握所选教学内容及其特点,准确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6.能够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所选教学内容及学生语文学习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7.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教学环节。8.了解语文教学资源的多样性,能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合理开发、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9.了解编制教学方案的基本规范与要求,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方案。(三)教学实施1.能够根据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2.能够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总结。3.能够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4.能够根据初中语文的不同课型(如讲读课、自读课、活动课),运用恰当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5.能够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反馈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6.能够帮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形成问题意识,指导学生根据问题制定计划、搜集资料、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评价反思。7.善于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8.能够恰当选用教学媒体,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四)教学评价1.能够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形成性与终结性、定性与定量等不同类型的评价方式,恰当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2.能够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评价理念,发挥教学评价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等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3.能够根据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内容,选择和使用恰当的评价方法。4.能够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身语文学习的状况,调整学习策略。5.能够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完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能力。如有其它疑问,欢迎向天星培训百度知道团队提问。祝您生活愉快。

158 评论(10)

狼人发生地

全国统考,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考试内容:(一)、学科知识。考取教师资格证,点击蓝字咨询机构(二)、教学设计。(三)、教学实施。(四)、教学评价。(一)学科知识1。了解国内外文学发展概况,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征,运用文学理论引领学生个性化地解读文学作品,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2。能够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运用分析文本的相关知识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解释推论、评价判断的能力。3。熟练掌握汉语言文字应用的基本知识,遵循高中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4。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熟悉写作教学的过程,能够指导学生分析写作目的、内容及要求,自主、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5。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能够根据学生需求,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6。正确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能够在教学中体现其倡导的基本理念,落实其规定的课程目标。7。熟悉现行通用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结构方式、选文特点,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使用教材。8。掌握阅读与写作教学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能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使用。9。了解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基本理念和模块设置,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流程。(二)教学设计1。能够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及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2。能够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3。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已有知识水平,诊断并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4。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5。能够把握所选教学内容及其特点,准确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6。能够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所选教学内容及学生语文学习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7。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教学环节。8。了解语文教学资源的多样性,能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合理开发、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9。能够设计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如读书报告会、书评交流会),引导学生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10。了解编制教学方案的基本规范与要求,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方案。(三)教学实施1。能够根据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2。能够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总结。3。能够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4。能够根据高中语文的不同课型(如讲读课、自读课、活动课),运用恰当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5。能够在阅读、写作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反馈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6。能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根据问题制定计划、搜集资料、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评价反思。7。善于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8。能够恰当选用教学媒体,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四)教学评价1。能够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形成性与终结性、定性与定量等不同类型的评价方式,恰当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2。能够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评价理念,发挥教学评价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等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3。能够根据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内容,选择和使用恰当的评价策略。4。能够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身语文学习的状况,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策略。5。能够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完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能力。考取教师资格证,点击蓝字咨询机构

324 评论(12)

肥胖卷的肥蛋卷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初中语文学科知识的重点有以下6个方面:1、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运用分析文本的相关知识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解释推论、评价判断的能力。2、熟练掌握汉语言基本知识(如词汇、语法、修辞),遵循初中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3、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熟悉写作教学的过程,能指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内容及要求,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4、正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能够在教学中体现其倡导的基本理念,落实其规定的课程目标。5、熟悉现行通用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结构方式、选文特点,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使用教材。 6、掌握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教学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能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使用。

183 评论(10)

妖精1208

2022年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即将在10月29日开始笔试考试,目前各位考生对于知识点内容的梳理和记忆进行的如何呢?我在本文中为大家带来的是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考试核心知识点整理,快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素质教育观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

1.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的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教师行为的转变

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师职业道德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法律法规(时间)

1985年,提出实施义务教育

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

1991年,《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

1993年,《教师法》颁布

1994年,《教师法》实施

1995年,《教育法》颁布

2006年,《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修订

2008年,城市义务教育免费

教育法律法规(权利义务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教育法 9】

2.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教育法 37】

3.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教育法 43】

4.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教师法 7】

文化素养(历史)

1.唐太宗: 军事才能卓越,助父统一中国;灭东 突厥、薛延陀、高昌、吐谷浑;扩充教育机构,笼络国家人才;精简政府机构,裁汰冗官、冗员;改革三省六部,朝廷政治清明;开创贞观之治。

2.三省:

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

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3.六部:

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

户部——负责财政、国库;

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

兵部——负责军事;

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

工部——负责工程建设。

文化素养(科技)

第二次科技革命

(1)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标志。

(2)莱特兄弟——飞机。

(3)西门子——电动机、发电机等。

(4)贝尔——电话。

(5)爱迪生——白炽灯、留声机。

(6)马可尼——无线电报。

(7)诺贝尔——安全炸药。

(8)普朗克——量子物理学。

(9)爱因斯坦——相对论。

(10)弗莱明——青霉素。

(11)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12)魏格纳——大陆漂移说。

(13)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巴氏消毒。

(14)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物质镭和钋——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

学家。

(15)伦琴——X 射线。

文化素养(文学)

(一)中国古代文学

1.诗歌

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风、雅、颂/赋、比、兴

2).《离骚》:作者是屈原/骚体诗

2.散文

1).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2).道家:老子-《道 德 经》(《老子》)/庄子—《南华真经》(庄子)

3).儒家:孔子/《论语》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行

4).墨家:墨子(墨翟)/《墨子》

5).法家:韩非子/《韩非子》/集儒、墨、道、法大成于一体

6).贾谊:《过秦论》/被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

7).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8).班固:《汉书》/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班固、扬雄、张衡

9).司马光:《资治通鉴》/《史记》并称为史学双璧

10)."三曹":曹操(被鲁迅称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曹丕/曹植

11).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师说》/《马说》

12).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永州八记》

13).欧阳修:《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

14)."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3.小说

1).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

2).明代四大奇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金瓶梅》

3).蒲松龄:《聊斋志异》

4).吴敬梓:《儒林外史》/《范进中举》

4.戏曲

1).关汉卿:《窦娥冤》/元曲四大家之一

2).郑光祖:元曲四大家之一/《倩女离魂》

3).白朴:元曲四大家之一/《墙头马上》

4).马致远:元曲四大家之一/《汉宫秋》《天净沙秋思》

5).王实甫:《西厢记》

6)汤显祖: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7)孔尚任:《桃花扇》/中国戏曲文学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二)中国近现代文学

1.鲁迅:《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且介亭杂文》

2.茅盾: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

3.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4.老舍: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

5.曹禺:《雷雨》

6.叶圣陶:教育家/《稻草人》-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儿童文学

7.冰心:儿童文学家/《繁星》《春水》《寄小读者》

8.郭沫若:《女神》/《屈原》

9.林语堂:《京华烟云》

10.陈忠实:《白鹿原》

11.钱钟书:《围城》

12.戴望舒:雨巷诗人

13.沈从文:《边城》

14.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15.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红高粱》

(三)世界文学

1.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皆大欢喜》

2.但丁:与莎士比亚、歌德并称为世界三大文学巨匠/《神曲》

3.雨果:《巴黎圣母院》

4.莫泊桑:与契诃夫、欧亨利并成为世界三大短片小说巨匠

5.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

6.普希金:俄国文学之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7.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复活》

8.契诃夫:《变色龙》《套中人》

9.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10.海明威:诺贝尔奖获得者/《老人与海》

10逻辑推理(朴素逻辑)

1.单纯对应问题

两类要素之间不涉及长短、高矮、大小等的比较,根据要求找其匹配关系,此类题一般采用代入排除法的方式直接作答。

2.顺序对应问题

①位置排序型:对若干对象进行直线排列,并且对其中某些对象的位置进行了限定,要求针对题干进行正确的排序。

②比较排序型:材料给出了部分对象之间的次序(高矮胖瘦或高低大小或时间先后等)信息作为约束,要求依据这些信息对题干所给对象进行排序。

11信息处理能力

处理能力:word之文本选取

对我区的内容进行我时,一定要遵循“先选后做”的原则。根据选取范围不同,选取方法也有所不同。如下表所示。

教师资格考试内容

笔试主要考查申请人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知识、科学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拟任教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知识和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申请幼儿园教师资格的,笔试还应考查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原理,保教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科目

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按学段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

教师资格考试科目通常涉及以下几种类型: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2个科目 :科目一为《综合素质》(幼儿园),科目二为《保教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2个科目 :科目一为《综合素质》(小学),科目二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初级中学和普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3个科目:

科目一均为《综合素质》(中学);科目二均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三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历史与社会、科学等15个学科。

普通高级中学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14个学科。

249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