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4

激排爱畅想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取得幼师资格证的考试试题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吃吃吃货小两口

已采纳

一、自主考试地区考生笔试内容:

1、教育学;

2、教育心理学。

二、国家统考地区考生笔试内容:

1、综合素质;

2、保教知识与能力。

具体内容如下:

1、学前教育原理;

2、学前健康教育 (生、心理);

3、学前社会教育;

4、学前语言教育;

5、学前科学教育 (数学与自然);

6、学前艺术教育(音乐。美术);

7、幼儿园教育纲要解读;

8、幼儿园一日教师工作流程;

9、幼儿园一日游戏活动;

10、幼儿园教师班级计划制定;

11、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计划;

12、幼儿园教师与家长工作;

13、教师文明用语及端庄行为;

14、蒙特梭利教育及其运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幼师资格证

取得幼师资格证的考试试题

175 评论(12)

六月她妈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试题举例如下:1、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以引起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测验法D.实验室实验法2、幼儿看见同伴欺负别人会生气,看见同伴帮助别人会赞同,这种体验是()A.理智感B.道德感C.美感D.自主感3、幼儿如果能够认识到他们的性别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说明他已经具有()A.性别倾向性B.性别差异性C.性别独特性D.性别恒常性4、让脸上抹有红点的婴儿站在镜子前,观察其行为表现,这个实验测试的是婴儿哪方面的发展?()A.自我意识B.防御意识C.性别意识D.道德意识5、个体认识到他人的心理状态,并由此对其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推测和解释的能力称为()A.元认知B.道德认知C.心理理论D.认知理论6、儿童最早玩的游戏类型是()A.练习游戏B.规则游戏C.象征性游戏D.建构游戏7、实施幼儿园德育最基本的途径是()A.教学活动B.亲子活动C.阅读活动D.日常生活8、《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规定托幼园所工作人员接受健康检查的频率是()A.每月一次B.半年一次C.每年一次D.三年一次9、从科学知识取向转向儿童经验取向的代表性教育著作是()A.《理想国》B.《爱弥儿》C.《大教学论》D.《林哈德与葛笃德》……幼儿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有《综合素质》和《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题型有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等。感觉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建议自己下去查查资料

254 评论(9)

我爱微辣

幼师资格证笔试考两门科目:《综合素质》和《保教知识与能力》。报考幼师资格证必须要有幼儿师范学校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综合素质》中职业理念知识占比15%,教育法律法规知识占比10%,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知识占比15%,文化素养知识占比12%,基本能力知识占比48%。

《保教知识与能力》中学前教育原理知识占比31%,学前儿童发展知识占比33%,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知识占比36%。

幼师资格证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考生通过抽题、备课、试讲等环节,完成面试。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试卷真题案例

中小学课程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答:中小学课程的发展目标可以分为三个维度:①知识与技能,这一点不做过多的解释了, 就是字面意思;②过程与方法,学习讲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固定的知识技巧当然值得学习,但更重要的是知识获取的过程和方法,这会使我们终身受益;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健康的情感和正常的价值观无疑也是教育的重中之重。美国的课程专家舒伯特认为,我们可以对课程目标进行分类,分为: 1. 普遍性目标取向,譬如我国常常提及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②行为目标取向,就是指课程往往需要最终转化为学生的某种行为;国生成性目标取向,也就是指过程特别重要;④表现性目标取向,即学生的自我个性十分重要。

具体回到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6个。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过去,我们的课程常常关心”知识本身”的传授。"填鸭式教学”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句,用来形容教育中注重却也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革后强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要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以往的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也就是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以学科为中心而不是以受教育者为中心),而且科目过多又缺乏整合。新的课程结构体现了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既包含了对于学科本身的阐述,也涵盖了与社会现实的内容融合,也会根据课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课程内容与授课方式,实现学生能力在学科知识上和动手能力上的均衡发展。“历史与政治””品德与社会”等综合性课程的设立,让学生学会融合多个学科知识。将丰富的选修课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方向,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能力分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课程。

(3)将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密切联系起来。改变过往课程内容中老旧的、与时代脱节的内容,尝试将课程内容与最新的时代脉搏相联系。前段时间,一位数学老师以游戏《王者荣耀》中的游戏人物后裔”为背景出了一套考题,引发了社会的热议。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我还记得在我读书的年代,几乎每-篇语文课后的最后-道练习题都是“请背诵全文”,令人哭笑不得。现在的课本里则出现了很多创造性的、能够培养学生发散性思考和创新性思维的学习方式,比如“改写”“续写”等。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考试及评价机制是教育的实际指挥棒,也只有建立了配套的素质教育考试制度,才能让素质教育的理念做实、做好、 做优。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以往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不同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大不相同,最适合的课程体系,也是应该有所不同的。

315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