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05

孤星马哥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世说新语翻译资格证考试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滴水无香2005

已采纳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德行第一一陈仲举礼贤「译文」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二鄙吝复生「译文」周子居(周乘)经常说:" 我只要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黄宪),粗俗贪婪的念头就又萌生了。"三汪汪如万顷之陂「译文」郭林宗(郭泰)到了汝南,拜访袁奉高(袁阆),车不停驶,马不驻足,就告辞了;到黄叔度(黄宪)那里,却住了整整两天。有人问他原委,郭林宗说:" 叔度犹如汪洋之水,澄不清,搅不浊,他的气度很宽广,实在让人难测呀。"四身登龙门「译文」李元礼(李膺)风度高雅,品德高尚,自视甚高。以弘扬儒教,正定天下是非为己任。后辈的读书人到了李元礼家,受到他的接待,就认为自己登龙门了。五李元礼赞贤「译文」李元礼曾经赞扬荀淑、钟浩二人说:" 荀淑见识卓越,别人很难超过。钟浩道德高尚,足以为人师表。"六真人东行「译文」陈太丘(陈寔)去拜访荀淑,因为家里穷,雇不起仆人,就让大儿子元方赶着车,二儿子季方手持节杖在后面跟着,孙子长文年岁还小,也坐在车里。到了荀淑那里,荀淑让三儿子叔慈到门口迎接,六儿子慈明敬酒,其余六个儿子上菜,孙子文若还小,就坐在爷爷膝前。当时太史就向皇帝上奏说:" 道德高尚的人已经向东去了。"七泰山桂树「译文」有客人问陈季方(陈谌):" 您的父亲太丘先生,有何功德而负天下盛名?"季方回答说:" 我爸爸就像生在泰山角落的桂树,上有万仞高峰,下有万丈深渊;上承甘露浸湿,下被渊泉滋润。这时候桂树哪知道泰山有多高,渊泉有多深呢!所以我不知道我爸爸有什么功德。"八难为兄弟「译文」陈元方(陈纪)的儿子长文才华出众,他和叔叔陈季方(陈谌)的儿子孝先各自评论自己父亲的功德,一时争执不下,就到爷爷陈太丘那里问讯,请求公断。太丘先生说:" 元方是哥哥,但难说胜过弟弟;季方是弟弟,也难说不如哥哥。"九舍生取义。「译文」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友人,却遇上胡人攻打这里。朋友对荀巨伯说:" 我今天可能没救了,你快点离开吧!" 荀巨伯说:" 我远道来看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这种弃义求生的事,哪里是我荀巨伯做的出的!" 胡人攻进城内,对荀巨伯说:"大军来到,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 荀巨伯答道:" 我朋友有病,我不忍丢下他一个人。我愿用我的生命换取他的生命。" 胡人听罢互相说道:" 我们这些无义之人,攻进的是有道之国啊。" 于是就撤兵离去了。这座城池得以保全。十不失雍熙「译文」华歆和晚辈相处很严肃。即使在家中,也仪态庄重,犹如朝见皇帝那样讲求规矩。陈元方兄弟却极随和,两家之间并没有因性格不同而失和。十一割席分座「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十二形骸之外「译文」王朗常常推崇华歆的见识和气度。华歆腊日那天曾召集子侄们宴饮,王朗也学着华歆那样做。有人把这事儿说给张华听,张华说:" 王朗学华歆,学的都是外表的东西,所以王朗和华歆的距离就更远了。"十三急不相弃「译文」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 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 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十四王祥事母「译文」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很谨慎,家中有一棵李树,结的果子很好,后母就让王祥一直看着它。一天突然风雨大作,王祥抱着李树哭泣不已。王祥曾在床上睡觉,后母进来躲在暗处想砍死他,恰好王祥起来撒尿,后母只是砍到被子上,没杀成王祥。王祥回来后,得知后母为此事遗憾,就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处死。后母于是感动醒悟了,从此像关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关爱王祥。十五嗣宗谨慎「译文」晋文王(司马昭)称赞阮籍极其谨慎,每次和他聊天,说的都是玄虚高远的事情,从不评判人物。十六未见喜愠「译文」浚王戎说:" 我和嵇康相处二十年,也没见过他有喜怒的表情。"十七王戎死孝「译文」王戎、和峤同时遭遇大丧。王和二人都以孝著称,此时王戎瘦得皮包骨头,几乎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峤则哀号哭泣,一切都合乎丧葬的礼仪。晋武帝(司马炎)对刘仲雄(刘毅)说:" 你常去看望王戎和峤吗?我听说和峤悲伤过度,这让人很担心。" 刘仲雄回答道:" 和峤虽然极尽礼数,但精神元气并没有受损;王戎虽然没拘守礼法,却因为哀伤过度已经形销骨立了。所以我认为和峤是尽孝道而不毁生,王戎却是以死去尽孝道。陛下您不必去担心和峤,而应该去为王戎担心呀。"十八裴公施惠「译文」梁王、赵王都是皇帝的近亲,煊赫一时。裴令公(裴楷)每年都向这二王索要几百万租钱,来救济自己家中的穷亲戚。有人嘲笑他:" 怎么能靠乞讨来施恩惠呢?" 裴令公说:" 消损富足的,补充不足的,这正是天道啊。"十九德掩其言「译文」悲伤过度而危及生命,古人认为这是不合孝道的。「译文」王安丰(王戎)丧母后,他的尽孝之情超过了平常人。裴令公(裴楷)去他那里吊唁后回来说:" 如果悲痛可以伤及人的生命,那么浚冲(王戎)一定会遭到以孝伤生的指责"二十一不受赙仪「译文」刘道真(刘宝)曾因犯事而服劳役。扶风王司马骏用五百匹布将他赎出,并任命他为从事中郎。这在当时被传为美谈。二十三任放为达「译文」郗公(郗鉴)在永嘉丧乱时,避居乡下,很穷困,甚至要挨饿。乡里人尊敬郗公的名望德行,就轮流给他做饭吃。郗公带着侄子郗迈和外甥周翼一起去吃饭。乡里人叹道:" 大家都饥饿困乏,因为您的贤德,所以我们要共同帮助您,如果再加上两个孩子,恐怕就不能一同养活了。" 从此郗公就一个人去吃饭,把饭含在两颊旁,回来后吐给俩孩子吃。两个孩子活了下来,一同南渡过江。郗公去世时,周翼任剡县令,他辞职回家,在郗公灵床前铺了草垫,为郗公守丧,一共三年。二十五顾荣施炙「译文」顾荣在洛阳时,曾应人之邀去赴宴。席间他发现,做烤肉的人流露出想吃烤肉的神色,于是就停了下来,把自己的那份给了他。同座的人讥笑他,顾荣道:" 哪有一天到晚烤肉的人,却不知道烤肉的味道呢?" 后来遭遇永嘉之乱,大家纷纷渡江避难,每次遇到危急,总有一人帮助自己,顾荣问他缘故,原来正是那个接受烤肉的人。二十六奴价倍婢⑥百里奚:春秋时虞国大夫,晋献公灭虞国时俘虏了他,让他作为秦穆公夫人的陪嫁仆人。百里奚途中逃跑,至宛被楚人俘获。秦穆公闻知他的才华,用五张黑羊皮将其赎回,委以国政,后人称他为" 五羖大夫".羖((g ǔ):黑色公羊。「译文」祖光禄(祖纳)少年丧父,家境贫寒。他为人十分孝顺,常常自己做饭给他母亲吃。王平北(王乂)听到他的名声,就送给他两个婢女,继而任命他为中郎。有人讥讽祖纳说:" 你也就值两个婢女。" 祖纳说:" 百里奚难道比五张黑羊皮还便宜吗?"二十七周镇船漏「译文」周镇被罢临川郡守一职,返回京都。船停泊在清溪渚,周镇还没上岸,丞相王导来看他。当时是夏季,突降暴雨,船很窄小,又漏得很厉害,几乎连坐的地方都没有。王导说:" 胡威的清廉,也不过如此!马上向朝廷进呈,任命周镇为吴兴郡守"二十八邓攸买妾「译文」邓攸避难的时候,为了保全弟弟的孩子,在路上舍弃了自己的儿子。渡江以后,娶了一妾,邓攸很宠爱。一年后,邓攸问她的来历,妾陈说自己是江北人,遭遇战乱逃亡于此。待追忆父母的姓名时,邓攸发现此妾竟是他的外甥女。邓攸一向有道德操守,言行高洁,听了此事后,邓攸悔恨终生,从此不再纳妾了。二十九长豫谨慎「译文」王长豫(王悦)为人谨慎谦和,对双亲也很孝顺。丞相(王导)见到长子长豫就高兴,见到次子敬豫(王恬)就生气。长豫和父亲谈话,总是以缜密谨慎为本。丞相回尚书台,每次要走的时候,长豫都父亲送到车上,他还经常和曹夫人一起整理箱子。长豫去世后,丞相回尚书台,上车后一直哭到尚书台门口;曹夫人整理箱子时,望着箱子就想到长豫,竟不忍打开。三十不宜议论「译文」桓长侍(桓彝)听人议论深公(竺法深),就说:" 深公素有美名,前辈高人也推举赞扬过他,他又是我先人的好友,所以我看不应该议论他。"三十一不卖的卢「译文」庾公(庾亮)骑的马里有一匹的卢凶马,有人让他卖掉。庾公说:" 我卖它就有人买它,那样也会伤害它的主人,难道因为对自己不安全,可就以嫁祸他人吗?从前孙叔敖为了后人杀了两条蛇,古人传为美谈,我效仿他,不也算是通达事理吗!"三十二阮裕焚车「译文」阮光禄(阮裕)在剡县的时候,曾有一辆好马车,凡来借的人没有不借的。有一个人要安葬他妈妈,心里很想借车,但没敢开口。阮光禄后来听说了这事儿,感叹道:" 我有车,却让人不敢来借,还要这车子有什么用?" 于是就把车给烧了。三十三老翁可念「译文」谢奕任剡县令时,有一个老头犯了法,谢奕就让他喝烈酒来惩罚他,老头都已经喝得大醉了,还不让停。太傅谢安当时七八岁,穿着青布裤,在哥哥谢奕的身边坐着,劝道:" 哥哥,老头很可怜,你怎么能这样做!" 谢奕神色平和下来,说道:" 你是想放了他吗?" 于是就把老头放了。三十四备四时之气「译文」谢太傅(谢安)十分看重褚季野,常常称道褚季野虽然不说话,可春夏秋冬的冷暖炎凉都装在胸中。三十五莫得淫祀「译文」刘尹(刘惔)在丹阳时,临终弥留之际,听到祠堂有人在击鼓舞蹈,祭祀神灵,正言厉色道:" 不要滥行祭祀!" 下人请求杀了驾车的牛祭神,刘真长(刘惔)答道:" 我也像孔丘那样祈祷很久了,有什么用?不要再做这些麻烦事了。"三十六我常自教儿「译文」谢公(谢安)夫人教育孩子,一次她问太傅:" 怎么从来没见到你教育孩子?" 谢公回答道:" 我总是用身教来教育孩子。"三十七以鼠损人晋简文为抚军时①,所坐床上,尘不听拂②,见鼠行迹,视以为佳。有参军见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杀之③,抚军意色不说。门下起弹④,教⑤曰:" 鼠被害,尚不能忘怀,今复以鼠损人,无乃不可乎?⑥"「注释」①晋简文:晋简文帝司马昱。司马昱为晋元帝少子,封会嵇王,后任抚军将军。②床:坐榻。听:听任,允许。③手板:官吏上朝或谒见上司时拿的笏板。批杀:打死。④门下:属下官吏。起弹:进行弹劾。⑤教:诸侯言曰教。简文帝时任会嵇王,抚军将军,故有此说。⑥无乃:恐怕,表委婉语气。「译文」简文帝(司马昱)在任抚军将军的时候,他坐的床榻上,尘土不让拂拭,见上面有老鼠的行迹,心里还挺高兴。有个参军看到老鼠白天乱跑,就用手板打死了老鼠,简文帝很不高兴。下属要弹劾参军,简文帝告诫说:" 老鼠给打死了我们都不能忘怀,现在又因为老鼠来惩戒人,这样怕是不好吧。"三十八范宣受绢范宣年八岁①,后园挑菜②,误伤指,大啼。人问:" 痛邪?" 答曰:" 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③,是以啼耳。" 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④,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 人宁可使妇无裈(巾军)邪⑤?" 范笑而受之。「注释」①范宣:字宣子,晋时人。少好学,家贫,躬耕不仕,以讲论为业。②挑:挖。③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孝经》中说:"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④韩豫章:韩伯,字康伯,曾任豫章太守。⑤巾军(k ūn ):裤子。「译文」范宣八岁的时候,在后园挖菜,不小心伤了手指头,就大哭起来。有人问他:" 疼吗?" 范宣回答:" 不是疼,是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不敢伤毁,所以才哭啊。" 范宣简朴廉洁,豫章太守韩伯曾送给他一百匹绢,他不接受。减到五十匹还是不接受。就这样依次减半,他始终没有接受。韩伯后来和范宣同乘一辆车,在车里撕了两丈绢给范宣,说:" 难道要让老婆没有裤子穿吗?" 范宣才笑着接受了。三十九上章首过「译文」王子敬(王献之)病重,请道士来家消病祛灾,按道家要求,应忏悔自己的过失,道士问子敬:" 你历来有什么过失?" 子敬回答:" 我没觉得有什么别的事情,只记得和郗家离婚这件事儿。"四十不忘根本「译文」殷仲堪做荆州刺史后,正赶上水灾歉收,所以他吃饭常常只是五碗盘,再没有多余的菜肴了。如果饭粒掉在盘子或席子上,他就拣起来吃了。这样做虽然是要给人做表率,但也是他生性简朴使然。他常常对子弟们说:""不要因为我作了一州的刺史,就以为我会放弃平素的志向,现在我虽然地位变了,但我的志向不会改变。清贫是读书人的本分,怎么会因为地位高了就变了本呢!你们要记住这些话啊。"四十一殷觊弃官「译文」当初,桓南郡(桓玄)和杨广一同劝说殷荆州(殷仲堪),应该撤掉殷觊的南蛮校尉一职,以树立自己的权威。殷觊很快得知了他们的意图,就趁着行散的时候,迅速离开驻地,不再回来,里里外外没有人预先知道这件事。殷觊神态洒脱,就像古代楚国的子文,三罢令尹而无愠色,当时人们因此而赞扬他。四十二试守孝子「译文」王仆射(王愉)在荆州的时候,遭到殷仲堪、桓玄的驱逐,他逃到了豫章,生死未卜。儿子王绥在京都,听到此事后满脸忧伤,起居饮食都大不如从前。人们称他为" 试守孝子".四十三罗母焚裘「译文」桓南郡(桓玄)打败了殷荆州(殷仲堪),俘虏了殷的将领十几人,咨议参军罗企生也在其中。桓玄素来厚爱罗企生,要杀他时,先派人对罗企生说如果向桓宣道歉,就会免去死罪。罗企生回答道:" 我作为殷荆州的下属,现在殷荆州跑了,生死不明,我有什么脸面向桓公谢罪。" 已经到了刑场,桓玄又派人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罗企生答道:" 从前晋文王虽然杀了嵇康,但他的儿子嵇绍却成了晋国的忠臣。希望桓公能留我弟弟一条性命,服侍我的老母。" 桓玄答应了他的要求。赦免了他的弟弟。桓玄以前曾给罗企生的母亲胡氏送了一件养皮袍子,胡氏当时在豫章,得知儿子被杀的消息后,就把这件皮袍给烧了。四十四身无长物「译文」王恭从会嵇回来,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就对他说:" 你从东边回来,一定富裕这种东西,能不能给我一领?" 王恭没有回答。王大去后,王恭就把坐着的这张席子给王大送去了。自己没有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后来王大听说此事,就对王恭说:" 我本来以为你那里多呢,所以才要的。" 王恭回答:" 您不了解我,我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四十五纯孝之报⑤沪渎:水名,在上海东北。「译文」吴郡的陈遗,在家里十分孝顺父母,他妈妈喜欢吃锅巴,陈遗在任吴郡主薄的时候,总是带着一个袋子,每次煮饭,就把锅巴收集在口袋里,回家时送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攻打吴郡,袁府君(袁山松)当日带兵出征,,此时陈遗已经收集了好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就带上随军出发了。沪渎一仗,官军大败逃溃,跑到了山里,很多人都饿死了,惟独陈遗因为有锅巴得以活了下来。人们认为这是他笃行孝道的报答。四十六安国涕泪「译文」孔仆射(孔安国)作孝武帝的侍中时,很受器重。孝武帝去世时,孔仆射是太常卿,他身体一向瘦弱,穿着大孝的衣服,整日泪流不断,看见他的人都觉得他是个真孝子。四十七二吴之哭吴道助(吴坦之)、吴附子(吴隐之)兄弟住在丹阳郡公署的后面时,他们的母亲童夫人去世了。兄弟二人朝夕到母亲的灵前跪拜,一念及母亲,或者宾客吊唁时,二人便捶胸顿足,号啕大哭,悲痛欲绝,路人都为之落泪。韩康伯当时为丹阳尹,他母亲也住在郡署里面,每次听到吴家兄弟二人的哭声,就心里感伤,对韩康伯说:" 你以后如果作了选拔人才的官,一定要好好照顾这两个人。" 韩康伯也很欣赏二人。后来韩康伯果然作了吏部尚书,此时大哥吴道助已因悲伤过度身亡,小弟吴附子因此而富贵显达了。

世说新语翻译资格证考试

266 评论(12)

最爱串串香

陈元方十一岁那年,拜访袁公。袁公问他:贤君家住太丘,远近闻名,是因为什么原因呢?”远方答道:“家父在太丘,对待蛮狠之徒,以道理品德教化;对待弱势群体,以仁爱抚恤。日久天长,自然人人敬仰。”袁公又问道:“我以前做邺令(官职)时,也以此种方法行事。不知是令尊效法我,还是我效法令尊呢?”元方答道:“周公、孔子,生于不同时代,在为人处事上,相差无几。周公不曾模仿孔子,孔子也不曾模范周公。”我的对,希望能帮到你

339 评论(13)

巧儿妹妹

谢太傅为桓公司马①。桓诣谢,值谢梳头,遍取衣帻。桓公云:“何烦此!”因下共语至瞑②。既去,谓左右曰:“颇曾见如此人不?”【注释】①“谢太傅”句:谢安四十多岁时,仍隐居会稽。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他出任司马,他才离家赴任。②下:指下堂到谢安梳头的地方去。 【译文】太傅谢安出任桓温手下的司马。有一次,桓温到谢安那里去,正碰上谢安在梳头,谢安就匆忙去取衣服、头巾来穿戴。桓温说:“何必为这事麻烦!”便下堂去和他一直谈到晚。桓温出门后,问随从:“你们可曾见过这样的人吗?”

350 评论(8)

蘑菇Miranda

谢太傅(谢安)作桓公(桓温)的司马。桓温去看谢安,正赶上谢安在梳头,见桓温来了,急忙拿来衣裳和头巾。桓温说:" 何必拘泥这些礼数。" 于是就一起聊天,直到黄昏降临。桓温走后,他对左右的人说:" 可曾见过这样的人吗?"

161 评论(15)

木易木每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德行第一一陈仲举礼贤1.陈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②,登车揽辔③,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④太守,至,便问徐孺子⑤所在,欲先看之。主薄⑥白:" 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⑦。" 陈曰:" 武王式商容之闾⑧,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注释」①陈仲举:陈蕃,字仲举,东汉末年人。与窦武等人谋除宦官不成,被害。②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言行成为当时人们的楷模。③登车揽辔:指为官上任。辔(p i ):马缰绳。④豫章:汉代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⑤徐孺子:豫章郡隐士。⑥主薄:掌管文书的官吏。⑦廨(xi ):官署。⑦武王式商容之闾:武王,周武王。式,同" 轼" ,车前作扶手的横木,此为动词,意思是乘车时双手扶轼,以示敬意。商容:殷商时期的贤哲,老子的老师。闾:里巷的门。「译文」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二鄙吝复生周子居①常云:" 吾时月不见黄叔度②,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③!"「注释」①周子居:周乘,字子居,东汉末年贤人。②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末年贤人。③鄙吝:粗鄙贪婪。已复:竟然。「译文」周子居(周乘)经常说:" 我只要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黄宪),粗俗贪婪的念头就又萌生了。"三汪汪如万顷之陂郭林宗①至汝南,造袁奉高②,车不停轨,鸾不辍轭③;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④。人问其故,林宗曰:" 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⑤,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⑥,难测量也。"「注释」①郭林宗:郭泰,字林宗,东汉末年太学生领袖。②造:拜访。袁奉高:袁阆,字奉高,东汉末年贤人。③车不停轨,鸾不辍轭:比喻停留的时间短暂。轨:车辙。鸾:鸾铃,此指马车。轭:套在牲口脖子上的器具。④弥日:整日。信宿:连住两夜。⑤汪汪:水深广的样子。陂(b ēi ):池塘。⑥器:器局,气度。「译文」郭林宗(郭泰)到了汝南,拜访袁奉高(袁阆),车不停驶,马不驻足,就告辞了;到黄叔度(黄宪)那里,却住了整整两天。有人问他原委,郭林宗说:" 叔度犹如汪洋之水,澄不清,搅不浊,他的气度很宽广,实在让人难测呀。"四身登龙门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①,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②。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③。「注释」①李元礼:李膺,字元礼,东汉名臣,被宦官杀害。风格秀整:风度品德高雅正派。高自标持:指在道德操守方面对自己期许很高。②名教:儒家礼教。③登龙门:喻身价提高。龙门: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和陕西韩城之间,黄河流此地,两岸峭壁耸立,水位落差大。传说鱼游到此处,能跳过去即可成龙。「译文」李元礼(李膺)风度高雅,品德高尚,自视甚高。以弘扬儒教,正定天下是非为己任。后辈的读书人到了李元礼家,受到他的接待,就认为自己登龙门了。五李元礼赞贤李元礼(李鹰)尝叹荀淑、钟浩①曰:" 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②。"「注释」①荀淑:字季和,东汉人。钟皓:字季明,东汉人,归隐后收徒达千人。②清识:高明的见识。尚:超越。至德:大德,高尚的品德。师:动词,指可为人师表。「译文」李元礼曾经赞扬荀淑、钟浩二人说:" 荀淑见识卓越,别人很难超过。钟浩道德高尚,足以为人师表。"六真人东行陈太丘诣荀朗陵①,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②,长文尚小③,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④,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奏:" 真人东行。"「注释」①陈太丘:陈寔(sh ),东汉人,曾作太丘长。荀朗陵:荀淑,曾任朗陵侯。②元方:陈寔长子陈纪字。将车:驾车。季方:陈寔次子陈谌字。③长文:陈群字,为陈纪子,陈寔孙。④叔慈:荀靖字,荀淑的儿子。慈明:荀爽字,荀淑的儿子。「译文」陈太丘(陈寔)去拜访荀淑,因为家里穷,雇不起仆人,就让大儿子元方赶着车,二儿子季方手持节杖在后面跟着,孙子长文年岁还小,也坐在车里。到了荀淑那里,荀淑让三儿子叔慈到门口迎接,六儿子慈明敬酒,其余六个儿子上菜,孙子文若还小,就坐在爷爷膝前。当时太史就向皇帝上奏说:" 道德高尚的人已经向东去了。"七泰山桂树客有问陈季方:" 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①?" 季方曰:" 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②,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③,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注释」①足下:对人的敬称,多用于同辈之间。家君:尊称别人的父亲,或者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荷:担负,承受。②阿(ē):山脚。③沾:浸润。「译文」有客人问陈季方(陈谌):" 您的父亲太丘先生,有何功德而负天下盛名?"季方回答说:" 我爸爸就像生在泰山角落的桂树,上有万仞高峰,下有万丈深渊;上承甘露浸湿,下被渊泉滋润。这时候桂树哪知道泰山有多高,渊泉有多深呢!所以我不知道我爸爸有什么功德。"八难为兄弟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 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①。"「注释」①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是说兄弟二人才智不分高下。后世用" 元方季方" 、" 难兄难弟" 来赞扬兄弟才华俱佳。「译文」陈元方(陈纪)的儿子长文才华出众,他和叔叔陈季方(陈谌)的儿子孝先各自评论自己父亲的功德,一时争执不下,就到爷爷陈太丘那里问讯,请求公断。太丘先生说:" 元方是哥哥,但难说胜过弟弟;季方是弟弟,也难说不如哥哥。"九舍生取义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可去③!" 巨伯曰:" 远来相视④,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 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 友人有疾,不忍委去,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 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注释」①荀巨伯:东汉人。②胡贼:胡人,泛指西北少数民族。③可:应该。④相视:看望你。相,偏指一方。「译文」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友人,却遇上胡人攻打这里。朋友对荀巨伯说:" 我今天可能没救了,你快点离开吧!" 荀巨伯说:" 我远道来看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这种弃义求生的事,哪里是我荀巨伯做的出的!" 胡人攻进城内,对荀巨伯说:"大军来到,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 荀巨伯答道:" 我朋友有病,我不忍丢下他一个人。我愿用我的生命换取他的生命。" 胡人听罢互相说道:" 我们这些无义之人,攻进的是有道之国啊。" 于是就撤兵离去了。这座城池得以保全。十不失雍熙华歆遇子弟甚整①,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②;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③,而二门之里④,两不失雍熙之轨焉。⑤「注释」①华歆:字子鱼,东汉人,桓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遇:对待。整:严整,严肃。②闲室:私室,家中。朝典:朝廷拜见皇帝的礼仪典制。③恣:放纵。④二门:两家。⑤雍熙:和乐。「译文」华歆和晚辈相处很严肃。即使在家中,也仪态庄重,犹如朝见皇帝那样讲求规矩。陈元方兄弟却极随和,两家之间并没有因性格不同而失和。十一割席分座管宁①、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②,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③,曰:" 子非吾友也!"「注释」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时人,不仕而终。②轩冕:此单指车子。③宁割席分坐:后人以" 管宁割席" 、" 割席分坐" 喻朋友断交。「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十二形骸之外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①。歆腊日尝集子侄燕饮②,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③,张曰:" 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注释」①王朗:字景兴,汉末魏时人,儒雅博学,官至司徒。推:推崇。②腊日:年终祭祀的日子。燕饮:举行宴会饮酒,燕,同" 宴".③张华:字茂先,以博学著称,官至司空,被赵王司马伦杀害「译文」王朗常常推崇华歆的见识和气度。华歆腊日那天曾召集子侄们宴饮,王朗也学着华歆那样做。有人把这事儿说给张华听,张华说:" 王朗学华歆,学的都是外表的东西,所以王朗和华歆的距离就更远了。"十三急不相弃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译文」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 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 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十四王祥事母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①。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②,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注释」①王祥:字休征,魏晋时人,以孝著称。因侍奉母亲,很晚才出来做官。谨:谨慎,小心。②私起:起来小便。「译文」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很谨慎,家中有一棵李树,结的果子很好,后母就让王祥一直看着它。一天突然风雨大作,王祥抱着李树哭泣不已。王祥曾在床上睡觉,后母进来躲在暗处想砍死他,恰好王祥起来撒尿,后母只是砍到被子上,没杀成王祥。王祥回来后,得知后母为此事遗憾,就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处死。后母于是感动醒悟了,从此像关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关爱王祥。十五嗣宗谨慎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①,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②。「注释」①晋文王:司马昭,司马懿的二儿子。魏时任大将军,专揽朝政,死后谥" 文" ,因此称晋文王。阮嗣宗:阮籍,字嗣宗," 竹林七贤" 之一,好老庄,纵酒放达。②臧否:褒贬,评价。「译文」晋文王(司马昭)称赞阮籍极其谨慎,每次和他聊天,说的都是玄虚高远的事情,从不评判人物。

353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