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51

Diana~蜜桃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常德市内审员资格证考试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的大BABY

已采纳

1、根据中国认证认可协会(CCAA)官网发布的《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准则》要求,结合自身学历、工作经历等信息,判断是否符合准则中的注册条件。

目前报考审核员对于学历和工作的要求为:

大专学历人员应在取得学历后至少有8年全职工作经验(其中6年专业工作经验),且应具备中级职称。

本科学历人员应在取得学历后至少有4年全职工作经验(其中2年专业工作经验)。

部分领域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等,必须有大学本科学历和对应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要求。

2、成为一名国家注册审核员,需要三步:

①参加并通过国家统一考试;

②入职执业机构注册成为实习审核员;

③积累实习经验,注册成为国家注册的正式审核员。

3、通过考试后,需要怎么做?

①考试合格后,需要应聘执业机构签约实习。

②根据国家政策文件要求,每一名审核员只能在一家认证机构执业,不可一人供职多家机构。所以执业机构的选择尤为重要。

山东世通国际认证有限公司自2003年成立以来,在过19年的发展壮大过程中,无时无刻不把审核员的培养列为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贯穿于世通认证管理的全过程。“免费培养国家注册审核员”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加入世通认证,您将迎来广阔的成长空间。欢迎咨询!

常德市内审员资格证考试

237 评论(12)

水瓶座A型

内审员资格证考方法:

国家内审员证书考试可以参加培训班或者网络培训班或者函授培训班经过系统的学习之后,参加内审考试合格后就可以获得内审员资格证书了。

如果想考一个内审员资格证书,首先要选择一个门类,内审员的类别有: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二合一、三合一、四合一、五合一、六合一、ISO/TS16949汽车质量管理等等很多。

报考内审员资格证条件

1、内审员不需要国家注册,没有硬性的条件。

2、国家注册管理体系内审员,一般称为外审员,属于资格名录内的认证人员,报考时无相应工作经验要求,但注册正式级别时有条件。

3、本科毕业可以直接参加考试,考试通过后,可以注册实习审核员,无工作经验要求。

4、当实习审核员期间能够完成相应审核经历,注册升级为正式审核员时,要求本科毕业后4年,其中专业经历2年。专业工作经历因领域不同有差别,如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要求的适宜的质量管理专业工作经历包括: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生产、技术、检测、质量管理、教学、科研及相关标准修订等工作经历。

内审员职业前景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简称,它是一个非政府性国际组织,由100多个国家组成,中国是成员国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为企业制订国际标准达成一致意见提供一种机制,制订的标准实质上是自愿性的,对于企业而言,通过认证不只意味自身在管理能力的提升,对客户而言也是信誉的保证。

内审员即企业内部审核员,是按照 ISO 认证规范要求对企业工作实行内部审核的人员,除了对于认证企业要求必须有内部审核员外,由于内审员熟知各项国际标准,内审员在企业内要监控几乎所有的工作流程和环节,因此在工作的同时也是对自身能力的检验与提升,由于内审员工作性质特殊经常要与企业中、高层领导接触,所以获得升职和发展的机会更多,更能实现自身的梦想。

337 评论(8)

凯凯妞妞

到CCAA认可的机构参加培训,结束后就是考试,开卷,很简单,我还没见过没培训完没拿到证的。

335 评论(15)

meimeimilly

寻找一家有相关培训资质的机构,一般大型的认证机构都有相关的培训资质。

在该机构的官网查询其本年度的培训计划、培训费用。

电话咨询该机构具体的培训安排以及如何报名、缴纳培训费用。

按照对方要求填写培训报名表、缴纳培训费用。

参加为期3天左右的培训,参加机构组织的一次内审员培训考试。考试合格后,机构发放一份内审员证书。

审核员证书的作用:

内审员是公司内部从事体系运行和管理的人员,只能在公司内部从事内审,内审员不实行国家注册制,只要参加内审员培训合格后就能发内审员证书。所以内审员资格证使用范围是企业内部。

内审员资格证一般在2-3天培训的最后1天现场进行考试。考试合格,一定周期内就可以获得内审员资格证。

ISO内审员人才的市场需求是巨大的。内审员人才在企业中会发挥控制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监控及制定工作流程、检验和反馈企业产品及服务的不足、提供持续改进的建议、监督及管理所有的工作流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ISO体系的学习,学员们可以掌握企业生存的要点、流程及运作的标准。

在企业中,内审员人才必不可少。例如:企业中层管理、办公室管理、行政管理、质量监查、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服务部门等。

208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