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elababy今
一、动作 在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有它的作用、目的、和结果,这就是动作的三大要素 二、注意力集中 人在生活中,除了睡觉外,他的注意力是不停的,时刻集中在一定的对 象上的。那么,影视演员在银幕上的注意力集中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答案是:它是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表演对象上的一门技巧,银幕上或舞台上的注意力多为有目的的注意。演员要强迫自己注意力集中,一方面要和实际生活一样,同时吸引你的注意力集中的对象必须是明确的。所以,一个演员要养成一种自然的注意力集中的习惯。演员需要有注意的对象,对象越有吸引力,就越有力量控制演员的注意力。演员在排练过程中,有时会被私心杂念所干扰或被外界各种现象所吸引,离开了注意的对象,将会出现肌肉紧张,慌乱等现象。演员运用“注意力集中的技术”,假借于想象虚构,给自己提供根据,并对对象加以改造,使之有吸引力,就能把内部和外部的注意力集中到注意对象上,从而排除私心杂念及外界干扰。 三、肌肉松弛练习 肉松弛是演员消除肌肉紧张的技术。肌肉的多余紧张对演员的自我感觉起着有害影响,会破坏正确的创作,妨碍对角色的内心体验及外部体现。 一个演员如果没有很好的印象,容易犯有莫不开和精神及肌肉紧张的现象,这对表演艺术有极大的影响,例如:一个人平时行动很随便,但一站到镜头前,便总觉得手脚多余,没地方放,不知干什么好,这些现象都是肌肉紧张所致。一个演员为了表情逼真,必须尽力想办法肌肉肉松弛下来,尤其是面部肌肉。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肌肉松弛下来呢? 只有当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种现象上的时候,肌肉才会松弛适度,动作才会自然。 演员在表演空间里,精神应该集中,肌肉应该解放,把精力很合适地消耗于动作中,有意识地锻炼肌肉松弛,有意识地锻炼和控制自己的肌肉松弛和紧张,达到能够自由运用肌肉的状态。在这种情形下的各个形体器官才能富有表现力,才能表达角色的内心体验,自由地流露出内在的情感,达到预期的创作效果。 四、想象力与创作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的,演员要是没有想象 力会是什么样子呢 想象:是演员内部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补充,启发演员内在创作的基础。演员在镜头前处理一个动作或一件事情,都必须利用“想象”。但“想象”是不能“假设的”。 五:真实感与信念 真实感与信念是使演员对剧情所虚构的一切特有真情实感并真诚相信的技术。真实感与信念互为作用,同时存在,而没有二者,就不会有体验和创作。 有信念和真实感,戏才能感人,才能把观众带到剧情中去,如果演员对注意对象的信念不够,对对象的态度不对,就不能产生信念和真实感。 六、情绪记忆 情绪的记忆也可以说是“情感的记忆”或者是“激情的记忆”。演员可以调动来帮助自己创作角色的,对过去体验过的感情和激情的记忆。情绪记忆在演员创作中不仅非常重要,而且也是演员内心创作的最好的和唯一材料,通过运用情绪记忆的技术演员可以回想起同角色在某种规定情绪中相类似的情感和激情,这样,对演员体验角色,同时还可以用情绪记忆的活生生的材料加心补充使体验具有魅力和感染力,使演员的创作丰富而完整。 情绪演员自己产生的,导演和其他部门是帮助演员产生情绪的,而演员就根据导演所指示的方法,和其他条件,学会在镜头前能看见能听见,进入环境,产生出角色所需要的正确 情绪来 七、交流 交流就是有对象的表演。交流就是与他人的思想的动作、情绪的互相给予与接受。进而言之,是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与对手之间的思想感情、意志、愿望、动作等的相互传递、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交流主要有:1、与对方演员之间的直接交流;2、自我交流,即是演员理智与感情的斗争或两种不同思想的斗争所形成的交流;3、与不存在的或想象的对象交流,即演员与自己头脑中想象对象的交流;4、与集体对象的交流,即在群众场面中演员同其他众多演员的交流或剧中与观众的间接交流。 影视演员的表演中,经常运用与想象对象交流的技术,演员要用具有内心根据的虚构把所体验到的思想情感与对手相互交流,要感觉到在言语交流和无言交流时彼此之间形成的内在联系,如果使体验和情感合乎逻辑而有顺序地联系起来,就会发展成为一种交流的力量。交流有外部的形体的交流过程,还有更重要的内部的精神的交流过程。如不能做到从内部交流到外部交流,也可用一些手法从外部达到内部,先激起交流过程,然后激起情感。 由于电影表演的特性,掌握言语交流有其特有的方式:1、与对手处于同一画面中,可以直接交流,交流双方被分切在单独的画面中,演员要与想象的对手交流;2、在自我交流时,人物处于画面中,独自与画面是同步的,人物处于画面外,独自与画面是对位的;3、常以旁白和解说的方式,与想象的观众交流;4、后期配音阶段,演员面对画面中人物的表演,要重新唤起人物的内心感受,使角色的言语交流与画面融合。 八、假使 假使是指演员艺术想象的虚构。是在表演创作中的开端,它能把演员从现实生活中上升到艺术创作的境界。它能推动演员的想象,唤起演员的情感和情绪记忆,能使演员设身处地地生活于角色的规定情境之中,从而使内部和外部动作正常地、有机地、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所以它是演员内心创作的推动力和刺激物。普通的“假使”只能引起有意识而连贯的想象;引起逻辑的层次和动作;“有魔力假使”却能单独地在一刹间反射式地激起动作。 九、规定情境 规定情境是角色展开行动的依据和条件,它制约着角色行性的性质,样式和航速的心理活动。同生活里一样,影视剧中脱离规定情境的动作是不存在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都是在一定的规定情境中进行的。同样的动作,一旦改变了规定情境,则必然使人物动作的方式和心理活动发生相应的变化。 演员要从剧本的情节、事件、人物关系及台词中去挖掘和丰富角色的规定情境,展开想象,真实地生活于规定的情境中,从规定情境中出发去完成角色的行动任务,激起内心逼真的情感和有机思维。 十、适应 适应:演员在表演中与对手交流进彼此作出各种不同反映并影响对手的技术。 适应能力和作用有多种多样,而每一个演员都有自己独特的适应方式。 适应的产生一般可分为两个步骤。1、选择适应;2、完全适应。适应在生活中通常是下意识完成的,但在当众创作时,下意识的适应只是在情感自然高潮的瞬间自行产生出来的。通过排练往往能寻找到准确的适应,当然有时也会在实拍过程中产生即兴的适应。 十一、单位与任务 为了分析剧本和掌握人物的行动线,将整个剧本或角色按其一定内容划分若干段即为一个单位。演员在准备角色过程中,为了要求有比较细致的发挥,需要把大单位一步步分割为小单位,直到这些细小的单位能反映出所有典型的细节。在创作时,则要把时间有机地造成最大单位,形成动作的“航线”使演员不致失去整体感。 任务是指每个单位中所含有的一个创作任务,即角色要做什么的意向、欲求。在各种情境中,要达到生活的某一目标都会有若干障碍,每一种障碍都产生克服这种障碍的任务和动作,找到单位中的任务,是为了推动演员去执行任务,积极动作。从单位中引出任务的心理技术是给单位想出一个最能说明其内在实质的名称并用动词来规定单位中的任务。 十二、速度节奏 速度是属于时间性的,用时间来表现动作或语言的快慢。节奏则是精神的兴奋与松弛。 有人说节奏和速度是一个东西,这是错误的。速度是根据人的精神和脉搏,心脏跳动快慢而确定的。节奏是随着对对方的认识所产生的态度而改变的。 十三、逻辑与顺序 逻辑与顺序不论在内部或外部的创作工作中都有重大意义。它常常是推动其他元素进行工作的依据。动作和情感的逻辑与顺序是我们目前正在研究的重要创作元素之一。 如何在我们这门艺术中运用逻辑与顺序呢? 生活中除了个别越出常规的情况外,人们的思想行为都具有逻辑与顺序,但是在舞台和镜头前动作,由于并非出自天性需要,往往会失去逻辑与顺序,流于虚假,因此演中就要经常在生活中进行观察,注意动作构成的细节及其逻辑与顺序,通过反复训练及艺术实践获得牢固的记忆。在创作时就能够按逻辑与顺序选出小动作的构成符合逻辑与顺序的大动作,形成动作线。只有这样,演员心灵里就能产生真实感和信念。而电影拍摄的非连续性,使电影演员掌握不断的动作线显得尤为重要。正是由于最细小的形体动作有助于创作真实,并且会自然而然地引起情感本身的生活,所以演员可以通过形体动作的逻辑与顺序去激起相应的情感的逻辑与顺序,即从外部动作入手,掌握角色的思想行为逻辑,掌握最高任务和贯串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
linsisty-Q
影视表演的考试内容是什么?
影视表演专业考试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初试、复试、三试。
1、初试
简单自我介绍,报 一下考号、身高、来自哪里等(声音要响亮,吐字一定要清楚)
台词——自己准备的小说,散文或者寓言……(小小说或者散文好说点,最好三分钟左右,讲述亲情、爱情、友情的最好)
表演——也许是命题,也许是规定情境,一组人一起做
2、复试
简单的自我介绍,和初试差不多,注意声音响亮清晰。
声乐——唱自己准备的一首歌(考声乐主要听你的声音和音准,唱错词了也没关系)
形体——跳一段自己准备的舞蹈,自己准备伴奏,什么都不会跳的,就做广播操好了(如果是专业学舞蹈的,最好选一开始就有些技巧的,让老师一看就知道是专业的。)
表演——集体小品,老师会把人分成几组,然后出题,出去准备五分钟左右(小品的题目并不难,就要看和你一起考的同学了,快点想,早点说,你就可以主动了……不管你演得好不好,千万别背台……老师看不到你,再怎么演都白搭。
3、三试
到了三试,就应该放松地去考了,发挥出你的潜质。记得带上紧身衣和紧身裤,舞蹈鞋。
形体——先会放段音乐让你放松。老师会出规定动作,跟着学,只教几遍(。听音乐排队走路,做些简单的动作,很简单的,自信点就行了。
台词——考的时候,老师要求把最好的一段拿出来说,发声吐字,自信……老师会出些现场的题给你做,(没什么可怕的,老师只是想仔细的听听你的声音,所以,认真地照着老师的话去做就行。)
表演——这次时间会长点,命题小品、规定情境、即兴小品都有可能,每次考的都不同(如果编剧能力还行的话,最好编一些特别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那种。演小品时要认真,千万别笑场,别背台,声音一定要响亮,让老师听清楚。)
口试——很简单的聊天,老师会问你一些常识性问题,别紧张,实事求是的回答就好了。
体检——不会很难,不过绝对绝对不能有纹 身哦。
wanguofang
影视编导专业的考试内容和要求2017
影视编导的专业方向是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电视编导方向、电视节目制作方向)、戏剧影视文学、摄影数字媒体艺导演。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影视编导的考试内容,一起看看吧!
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综合知识
(一)考试目的: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常识和素养,是学习广播影视编导专业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设立涵盖文学、艺术等文化知识在内的综合知识考试,重点考查考生对中学语文教材所涉及的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今后学习和将来从事本专业所应具备的美术、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常识;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今后学习和将来从事本专业所应具备的广播电影电视基本常识。
(二)考试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
(三)考试要求:识记准确、表述清楚、卷面整洁。
(四)考核内容:
1.文学常识:了解中外文学史常识,包括各种文学体载的发展演变的历史,主要文学创作理论和流派;具有初步运用文学语言的能力。文学常识主要有:
①文学体裁知识(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各种文学体裁的定义、特性、属性、构成、分类等要素)。
②文学史知识(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发展的大体过程及其流派、作家、作品等)。
③文艺理论知识(包括各种创作方法和风格、流派、内容和形式的诸要素、文学批评的标准和文学鉴赏等)。
《诗经》、《楚辞》、《左传》、《史记》、“四书五经”、“三曹七子”、唐诗宋词、唐宋散文八大家、三言二拍、四大名著、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冰心、丁玲、田汉、钱钟书、茅盾文学奖、新时期文学写作流派更替(伤痕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新生代写作、80后写作)、希腊神话、荷马史诗、文艺复兴、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雨果、巴尔扎克、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海明威、卡夫卡、一千零一夜、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等。
2.艺术常识: 广播影视编导艺术是综合艺术,除了文学因素以外,还吸收了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等表现手段。因此对这些艺术形式的基本常识要有所了解。其中包括:
①音乐(声乐的分类、器乐的形式及其代表作、中外著名演唱家、演奏家、指挥家、作曲家、世界著名音乐作品、电影音乐等)。
②舞蹈(舞蹈的种类和特点、国内外著名舞蹈家及其作品、舞蹈常用术语等)。
③美术(绘画、书法、雕塑摄影等基本常识、代表人物、传世佳作)。
④戏剧(戏剧的种类及特点、戏剧的发展、中外著名剧作家及其代表作)。
民族乐器、西洋乐器、器乐演奏、美声、民族、通俗、原生态、交响乐、流行音乐、通俗音乐、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现代乐派、旋律、节奏(节拍)、调式、和声、聂耳、冼星海、陈钢、贺绿汀、华彦钧、雷振邦、王洛宾、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肖邦、威尔地、约翰施特劳斯、柴科夫斯基、现代舞、民间舞、芭蕾舞、文房四宝、书法五体、南宋四家、扬州八怪、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舫、顾宏中、张择端、齐白石、徐悲鸿、黄永玉、工笔画、写意画、印象派、米勒、罗丹、列宾、莫奈、梵高、毕加索、黄金分割、哥特式建筑、地方戏曲、悲剧、喜剧、京剧艺术、四大徽班、三一律、世界戏剧体系、古希腊悲剧、美国现代剧、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3.广播影视常识:喜欢并了解广播电影电视基础常识是学好这一专业的先决条件。尽管高中课本中对此涉及并不宽泛,但这依然是这一专业的考核点。广播影视常识主要包括:
①广播、电视、电影的传媒特性、艺术特征、构成要素、发展脉络。
②中外名片名栏目名演员名主持人等。
二、故事写作
(一)考试目的:叙事是广播电视媒体的一种主要功能,广播电视编导从业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叙事能力。该考试环节通过规定考生在限定条件下写一篇记叙文,考查考生的叙事能力;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今后学习和将来从事本专业的潜在素质和必须具备的写作能力。
(二)考试题型:作文题。在规定时间内闭卷完成作文,包括命题作文、续写作文和根据关键词作文等不同题型。
(三)考试要求:要求观点正确,中心明确;内容具有较强的原创性;设置人物和情节,具有较强的故事性;结构完整、合理,层次清楚;语言通顺,叙事流畅;卷面整洁;全文不少于1200字(如为续写,续写部分不少于1000字)。
(四)考核要点:故事的情节;故事讲述的种类与方法;故事的选材和构思。
三、影视作品分析
(一)考试目的:通过考生对影视作品的分析、评论和总结,考查考生对影视作品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考查考生对影视艺术常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今后学习和将来从事本专业所必须具备的写作能力。
(二)考试题型:作品分析题。播放一部影视作品或一档电视节目(约40分钟),考生观摩后,根据试卷要求写出一篇评析性文章或回答问题。
(三)考试要求:评析性文章属于议论文范畴。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文通意顺。切忌写成感想式的读后感、随笔、散文之类的文章。全文不少于1200字。
(四)考核要点:作品的题材、主题、结构,视听语言的解读、特色、不足。
优质职业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