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39

新月之垣
首页 > 英语培训 > 学科定位英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汤糖躺烫湯

已采纳

GPS即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美国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经近10年我国测绘等部门的使用表明,GPS以全天候、高精度、 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赢得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信赖,并成功地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运载工具导航和管制、地壳运动监测、工程变形监测、资源勘察、地球动力学等多种学科,从而给测绘领域带来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美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是在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采纳了子午仪系统的成功经验。和子午仪系统一样,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接收机三大部分组成。

GPS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用途:

(1)陆地应用,主要包括车辆导航、景点导游、应急反应、高精度时频对比、大气物理观测、地球物理资源勘探、工程测量、变形监测、地壳运动监测、市政规划控制等;

(2)海洋应用,包括远洋船只最佳航程航线测定、船只实时调度与导航、海洋救援、海洋探宝、水文地质测量以及海洋油井平台定位、海平面升降监测等;

(3)航空航天应用,飞机导航、航空遥感姿态控制、低轨卫星定轨导弹制导、航空救援和载人航天器防护探测等。

GPS卫星接收机种类很多,根据型号分为测地型、全站型、定时型、手持型、集成型;根据用途分为车载式、载式、机载式、星载式、弹载式。

目前美国 GPS 系统提供P码和C/A码两种定位服务,P码提供精确定位服务(PPS),C/A码提供标准定位服务(SPS),分别供军用和民用。对于民用定位服务-SPS,它提供的定位精度为:SA=OFF时,精度小于40米;SA=ON时,精度小于100米。

学科定位英文

357 评论(12)

陌陌上阡

gps全称英文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意思是:全球定位系统。

gps是一种以人造地球卫星为基础的高精度无线电导航的定位系统,由覆盖全球的24颗卫星组成。它在全球任何地方以及近地空间都能够提供准确的地理位置、车行速度及精确的时间信息。是卫星通信技术在导航领域的应用典范,它极大地提高了地球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世界四大导航:

1、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由24颗卫星组成,分布在6条交点互隔60度的轨道面上,精度约为10米,军民两用,正在试验第二代卫星系统;

2、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由24颗卫星组成,精度在10米左右,军民两用,设计2009年底服务范围拓展到全球;

3、欧洲“伽利略”系统。由30颗卫星组成,定位误差不超过1米,主要为民用。2005年首颗试验卫星已成功发射。预计2008年前开通定位服务;

4、中国“北斗”系统。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北斗一号”精确度在10米之内,而“北斗二号”可以精确到“厘米”之内。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139 评论(8)

Dark大先生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是一种以人造地球卫星为基础的高精度无线电导航的定位系统,它在全球任何地方以及近地空间都能够提供准确的地理位置、车行速度及精确的时间信息。GPS自问世以来,就以其高精度、全天候、全球覆盖、方便灵活吸引了众多用户。GPS不仅是汽车的守护神,同时也是物流行业管理的智多星。

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GPS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继汽车市场后的第二大主要消费群体。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防部为了给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进行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开始研制“导航卫星定时和测距全球定位系统”,简称全球定位系统。

1973年,美国国防部开始设计、试验。

1989年2月4日,第一颗GPS卫星发射成功,到1993年底建成了实用的GPS网,即(21+3GPS)星座,并开始投入商业运营。

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3月,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已经布设完成。

基本原理

GPS接收器根据从多个GPS卫星接收到的数据来计算自己的位置和时间。每颗卫星都会准确记录其位置和时间,并将该数据发送到接收器。

卫星携带非常稳定的原子钟,原子钟与地面钟同步。每天在地面上保持的任何时间偏差都将得到纠正。同样,卫星位置也非常精确。GPS接收器也有时钟,但它们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较差。

由于无线电波的速度是恒定的,并且与卫星速度无关,因此卫星发射信号与接收器接收信号之间的时间延迟与卫星到接收器的距离成正比。接收器必须至少有四颗卫星才能计算出四个未知量(三个位置坐标和与卫星时间的时钟偏差)。

每个GPS卫星连续广播信号(带有调制的载波),该信号包括:

接收者已知的伪随机码(一和零的序列)。通过时间对齐代码的接收方生成版本和接收方测量版本,可以在接收器时钟时间刻度中找到代码序列中定义点(称为历元)的到达时间(TOA)

一条消息,其中包含代码时间段的传输时间(TOT)(以GPS时间标度为单位)和当时的卫星位置

从概念上讲,接收器测量四个卫星信号的TOA(根据其自己的时钟)。接收器从TOA和TOT形成四个飞行时间(TOF)值,这些值(给定光速)大约等于卫星接收器的距离,再加上接收器与GPS卫星之间的时间差乘以光速,称为伪距。然后,接收器根据四个TOF计算其三维位置和时钟偏差。

在实践中,接收器位置(在以地球中心为原点的三维笛卡尔坐标中)和接收器时钟相对于GPS时间的偏移是同时使用导航方程式处理TOF来计算的。

相对于椭球地球模型,接收器的以地球为中心的解决方案位置通常转换为纬度,经度和高度。然后,可以将高度进一步转换为相对于大地水准面的高度,该高度实质上是平均海平面。这些坐标可以例如在运动地图显示器上显示,或者由诸如车辆引导系统的某些其他系统记录或使用。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全球定位系统

275 评论(15)

长安三太子

以英语学科建设促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浅谈

论文关键词:英语 学科建设 高职院校 学风建设

论文摘要: 推进学风建设是高校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必须一手抓学科建设、一手抓学风建设,两手都要硬。如何以学科建设促进学风建设是摆在众多高职院校面前的重要问题。以英语学科建设促进校园学风建设的关键在于英语学科的定位、英语教学考评体系的改革、发挥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以及英语教师的作用等方面。 学风,顾名思义就是治学读书、学习做人的风气,包括学生学习、生活、纪律等多个方面,反映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优良的学风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质量的重要内涵,体现了学校的办学观念和理念,体现了学校的校风和理念,体现了学校的历史积淀和教学传统,也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管理水平。扎实的学科建设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龙头,而良好的学风则是基础。“惟源清,方流清;惟风正,才学正。”没有一流的学风,就不会有一流的学科。英语学科是每所高校都必须开设的,因此它的学科定位就不能是简单的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英语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发挥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一、英语学科的重新定位 在目前英语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大多过于强调它的工具性,也就是作为语言的交际作用,而忽视它的人文性,也就是通过英语传播先进文化、拓展思维方式、重塑人格结构。这种教学目标使英语教师无法完成英语的另外一个重要职能——育人。人文主义教育价值观认为,教育应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核心和目的。因此,英语学科的培养目标不仅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更应突出其育人的中心职能。而在市场经济运作模式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似乎夸大了经济价值观而淡化了人本主义教育价值观,把教育的主体——“人”放在了次要或被忽视的位置,而把目光主要放在培养社会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上。 我国的职业教育一直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绝大多数高职学生都是别无选择才上了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英语水平普遍较差。鉴于高职教育的定位、英语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英语水平,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应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放在首位,把培养学生的英语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力放在第二位。这既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目标相一致,又符合学生因自身英语水平的限制,通过高职阶段英语学习难以达到运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的水平的现状。而一些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在了解异域文化、理解异域思维、提高人文素质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运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的能力。 把高职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上,可以使学生在对英语语言了解和英语国家文化了解的同时,通过英语学习与中国文化对比,更好地汲取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英国著名学者汤因比在《展望21世纪》一书中说道:“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和墨家的仁爱、兼爱思想学说是医治现代社会文明病的良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也用“东学西渐”的理念来论述中国文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作为青年人,大学生既是西方国家“文化渗透”的对象,又是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承担者,理应在英语学习中加强母 语文 化的积淀。把英语仅仅当做交际工具是无法实现这些目标的,只有通过对英语学科的重新定位,才能使它重新回到教育人、培养人的正常轨道上,才能更好地搞好学科建设,进而推动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 二、发挥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学生是学校学风建设的主体。由于自身英语底子差、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以及学习纪律松懈等原因,高职院校部分学生产生了消极、懈怠乃至厌学情绪,形成了不良学风。学生对英语学科的态度大致分为以下三类:一是英语基础差,听说读写都很困难,有明显的`厌学情绪;二是有一定的基础,但学习动力不足、成绩不够理想,这部分学生大多希望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以提高成绩;三是基础较好,但是受到学校学风及英语学习环境的影响,听说读写能力发展较慢,很多学生迫切需要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英语教师应尽力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热爱。 针对这些问题,班委会、团支部、学生党员就要发挥良好的正面模范带头作用。辅导员和各院系必须重视基层班级的建设,规范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从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学习方法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形成“主动、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学习风气。教师要以提高四级英语考试通过率、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英语竞赛活动并力争获奖为突破口,使学生的特长与个性得到引导和发展,进而转化为奋发努力和求实刻苦的学习动力,形成人人有更高奋斗目标,学习上崇尚学习、热爱学习、好学上进,不断进取,团队上互帮互助、鞭策后进、共同成才的优良学风。 三、科学的考评体系在学风建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现行的英语学科考试模式也是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自主学习,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重要原因。在大多数高职院校,英语考核都采取书面形式,这就导致部分学生抱有侥幸心理,在期末考试前要求教师划范围、给答案等。这无疑会对学校学风建设造成不良的影响,长此以往,学生会认为教师划考试范围是应该的,教师让抄也是应该的,甚至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思想:教师给不及格就是和自己过不去。因此改革考试制度成为迫切的需要。要改变以期末总结性考试和闭卷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采用口试、测试、课程实践报告、课程设计等方法。在课堂上连续记录学生表现,增加期中考试,使学生在动态过程中连贯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摒 弃仅仅依靠考前“突击”就能取得不错成绩的错误思想。在常规教学活动中要把教学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紧密联系,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完成中等长度的论文、报告等,把课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讨、共同提高。要完善学习小组机制,纳入考核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分工,并且使程度较好的同学起到“帮、扶、带”的作用。 四、英语教师的作用 在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教师队伍的师德、学术道德建设是核心,有了一支献身教育、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才能在育人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因此在以英语学科建设推动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过程中,英语教师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131 评论(15)

吃蛋糕的鱼

马上九月了,高考完的同学们,即将迎来精彩的大学生活。也许进入大学后,很多人会发现,学的专业跟想的完全不一样!也会抱怨现在流的泪,就是当初报志愿时脑袋进的水。“地理”就是这么一门经常被误解的学科,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地理这门学科。河北坝上草原,研究地理也有诗和远方。摄影:杨洁文科0r理科?我有点方现在很多地方高考政策越来越灵活了。但在高考改革前,考生们需要在除语文、数学和外语外的学科里,还要选读文科还是理科。理科生学物理、化学和生物,文科生学历史、政治和地理。其中,地理一直是一个谜之存在。因为当学了地理的文科生兴致勃勃地选择专业时,就会惊讶地发现地理学根本不招文科生!地理学专业的毕业生,拿的也是理学学位。这是怎么回事?正在拉样方的地理专业学生摄影:杨洁其实,这主要是为了平衡高考时的考试科目数量。首先,历史和政治确定是文科无疑,还差一门选啥呢?物理、化学和生物肯定不合适,那就只剩地理了。尤其高中的地理学科,有一半都是人文地理学,所以索性就把它归到文科了。不过,现在高考自由度高多了,真是想考地理专业同学的福音。地理学都学点啥?地理是个筐,啥都往里装。地理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既有自然科学的理性,也有人文科学的感性。大学的地理学院常常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等多个专业。举例来说,野外挖土的是搞自然的,蹲十字路口数车流量的是搞人文的,电脑面前编程的是搞地理信息的。在大学里,本科阶段的地理比较综合,便于同学们了解整个地学领域;研究生阶段的地理会细分为很多个专业,各专业之间的差异和物种之间的差异一样大,例如地图可视化、地域文化、城市规划、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检测等。土壤与植被间的关系,也是地理学研究的内容。摄影:杨洁可别以为地理学离我们很远,其实,生活处处皆可地理。为什么南方多吃稻米,北方多吃面粉?为什么同样纬度下,欧洲东部气候湿润,而中国东北却冻掉下巴?为什么夏季日照长,冬季日照短?等等,这些都与地理学有着密切关系。本期博物课堂,我们为大家请来了教育学博士杨洁老师,她曾参与过高中地理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对地理学的解读相当有经验,请她来为我们讲讲地理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感兴趣的朋友记得收听。主讲人介绍杨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博士后、高级编辑。人教版高中地理

192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