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小萝卜
愚溪诗序》文末,柳宗元写道:“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人教版教参对“寂寥”的翻译是“寂寞清静”,对“莫我知”的翻译是“没有谁能了解我”。前者,似是而非,但没有人提出质疑;后者,也值得再深入一步:“我的什么”没有人了解呢?教参所附刘国盈的《<愚溪诗序>赏析》认为:“清净寂寞,是没有谁能够了解我的,这并不是在宣扬与世无争的出世思想,而仍然是在抒发内心深处的愤世嫉俗的不平之情!”。依据这样的分析,大致可以把上面的翻译补充为“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的(愤懑、苦闷)”,其他赏析文章亦多有相似见解。对此笔者以为需要商榷。 首先,我们探讨一下“寂寥”的意味。《辞海》对“寂寥”的解释是“谓无声无形之状……后多用为寂静之意”。《老子》第二十五章“象元”较早使用了“寂寥”:“有状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王弼《老子注》解释为:“寂寥,无形体也。无物匹之,故曰‘独立’也。返化终始,不失其常,故曰‘不改’也。”初唐道士成玄英疏解《道德经》曰:“寂,无声也。寥,无形也。独立,无待对也。不改,无变迁也。言道体窈冥,形声斯绝。”又曰:“大道者何也?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生之源,其大无外,其微无内,浩旷无端,杳冥无对。至幽靡察而大明垂光,至静无心而品物有方。混漠无形,寂寥无声。” 在这些描述中,“寂寥”很明显关涉“道”的体悟和阐释。“道”,这个万物之母,是圆满自足、浑然一体、形而上的和谐体,是无声无形、似有似无的冥冥中的存在。它有着无限的完满、无限的整全,所以无法用语言文字指称,难以描述,不可捉摸。自然,体悟形而上的“道”也是与抱朴、虚静、恬淡联系在一起的。可见本初的“寂寥”是融会在混沌、朴真又不乏玄奥的道家语境中的,其中并没有“寂寞”所隐含的失落、清冷和怅然。因而把“寂寥”翻译成“寂寞清静”是不妥帖的,这样的误读也为下面把“莫我知”错解为“没有谁能了解我(的愤懑、苦闷)”埋下了种子。窃以为把“寂寥”翻译成“寂静、虚空”,庶几更接近作者的原意。 其次,我们结合文末的语境对“寂寥而莫我知”作一考察。“永贞革新”失败带给柳宗元的是漫长而无望的贬谪,是肝肠寸断的哀怨。而孤高的灵魂也不允许柳宗元在污浊的现实中同流合污。那么,如何在沉重的忧患中获得解脱呢?容颜憔悴的柳宗元最终从老庄哲学中汲取了生存的智慧:回归真朴,在与自然的冥合中抛却杂念、超脱世俗,求得生命的自由与欢悦。文末的“茫然”“昏然”、“不违”“同归”、“超鸿蒙”“希夷”,化用了老庄的语言描述自己体道的心境,书写的正是他忘情于愚溪的心态——飞翔于《庄子·逍遥游》中“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中“至人”的境界。事实上,在文章中愚溪与作者的关系是渐行渐近的:由“见辱于余”到“适类于余”,再到“相得于余”,至文末达到最高点——“相融于余”,愚溪与愚人已经愚作一团!这里,达到了一种化境,进入了超越状态。若在这样表达形神俱忘的语境里揳入“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的愤懑、苦闷)”,情调是不和谐的,简直是方枘圆凿。 再次,结合柳宗元写作风格的变化来审视“寂寥而莫我知”。柳宗元被贬谪的原因是“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在贬谪之后,他“自持其身”,生活态度有很大改变。他笃信佛教,在空山梵呗、晨钟暮鼓的氛围中,接受了佛理关于感情不可过分外露的主张,“澹然寓言说,悟悦心自足”。所以诗文作品中含蓄、隽永的倾向愈加显著,即便是《愚溪诗序》这样的不平而鸣之作,就其整体风格而言也依然是曲折而委婉。文章中虽蕴涵浓重的“寂寞”,但这种情绪并不是外显的,尤其没有在文末浮露地外显。明乎此,我们就更能体会文章的个中三昧:故作旷达,强作欢颜;表层浮着淡淡的喜悦,内里则是凄神寒骨。柳子厚本人也远未达到“至人”境界,他四十几岁就英年早逝于荒凉的柳州。《愚溪诗序》是环境压迫下悲苦的个体生命绽放的奇葩,是寻求超旷时独特的审美情趣酿造的醇酒。 值得一说的是,我在课堂上讲解“莫我知”的时候,为学生设计了一道翻译选择题: A(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的苦闷)。 B(寂静虚空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的怡然)。 结果两个班级一百多名学生没有一个人选择A选项。 基于此,笔者认为《愚溪诗序》文末“寂寥而莫我知也”应该翻译为:“寂静虚空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与自然冥合的怡然与安乐)。”
chengongsc
[释义]
(形)独自一人,孤单。
[构成]
并列式:孤+独
[例句]
他很孤独。(作谓语)
[同义]
孤单、孑然
近义词
孤单、寥寂、寂寥、寂寞、孤苦、伶仃、孤傲、孤立、单独、独立、零丁、孑立、独处
反义词
热闹
英文翻译
1.lonely; lonesome; single; reclusive; solitary
◎ 孤独 gūdú
[lonely people] 幼而无父和老而无子的人
百姓有不理(不合理)者如豪(同“毫”)末,则虽孤独鳏寡必不加焉。——《荀子·王霸》
◎ 孤独 gūdú
(1) [isolated;lonely]∶孤立无所依附
小车站孤独地隐在树林里。——《筑路》
(2) [alone]∶独自一个人;孤单
老汉拄着拐棍,背着草筐,整天孤独地踯躅在田野上。——《为了周的嘱托……》
(3) [friendless;lonely]∶不合群;不喜欢跟人来往
他性情孤独,几乎没有什么朋友
(1).幼而无父和老而无子。《礼记·王制》:“恤孤独,以逮不足。”《管子·四时》:“论孤独,恤长老。” 汉 荀悦 《汉纪·景帝纪》:“高年者人所尊敬,鳏寡孤独者人所哀怜也。” 宋 叶适 《徐公墓志铭》:“今鳏寡孤独夜宿煖堂寒苦,而僦钱无所得。”
(2).孤立无援,孤单无助。《晏子春秋·谏下二》:“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灭国下》:“ 鲁 大国, 幽 之会 庄公 不往, 戎 人乃窥兵於 济 西,由见 鲁 孤独而莫之救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 邛都县 下有一老姥,家贫,孤独。” 宋 曾巩 《谢杜相公书》:“以孤独之身,抱不测之疾,茕茕路隅。” 邹韬奋 《萍踪寄语》一:“最伟大的莫过于大众的力量,只须朝这方向努力,不会感到孤独。”
(3).只身独处;孤单寂寞。 汉 徐干 《中论·法象》:“人性之所简也,存乎幽微;人情之所忽也,存乎孤独。夫幽微者,显之原也;孤独者,见之端也。是故君子敬孤独而慎幽微。” 宋 苏舜钦 《送韩三子华还家》诗:“早寄别后篇,微吟慰孤独。” 明 李贽 《又与周友山书》:“我既无眷属之乐,又无朋友之乐,茕然孤独。”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虽然 虎妞 能替他招待,可是他忽然感到自家的孤独,没有个老伴儿,只有个女儿,而且长得象个男子。”
1、儿孙不在身边,老奶奶感到很孤独。
2、王大妈的儿女都在外地,一个人很孤独。
3、她天生耽于幻想,多愁善感,惧怕孤独。
4、她虽表面嘻嘻哈哈,内心却很孤独。
5、他一个人失魂落魄地走着,孤独而又无助。
6、这幅画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孤独无依的愁思。
7、古人说的"大同世界"就包括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的意思。
8、虽然他很孤独,但是有永恒的音乐为伴。
9、虽然多年来一个人生活,但他并不感到孤独。
10、不过恐怕我这只是从印度一个农村发出的嗯孤独的呼唤。
11、让那些鳏寡孤独之人皆有所养,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12、这里虽然只有我一个人,但我并不觉得孤独。
13、孤独的时候,我们感觉自己犹如身处一所地狱般监狱。
14、他喜欢孤独,是故一生四海为家,行无定踪。
15、在任何一个社会,鳏寡孤独的人应该得到社会给予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16、一天,小红生病了,她很孤独,他自言自语地说“生病一点都不好,好孤独哦!”。
17、我爱上每一个孤独的日子,可总是有万语千言辗转反侧。
18、如今生活好了,村里无论黄发垂髫,还是鳏寡孤独,都安居乐业,过上了幸福生活。
19、原本以为长假会是多彩的,然而却十分孤独。
20、因为我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态,所以我不会觉得孤独。
21、梦想注定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
22、想着远方的情人,忆及花前月下,她感到孤独寂寞,不免暗自心伤。
23、一种孤独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
24、孤独是漂泊中的粗茶淡饭,平坦无奇却不可剥离。
25、我曲高和寡,有时候真感到孤独呵。
26、并不是每个政府都关心鳏寡孤独,因为立场不一样。
27、因为我害怕孤独,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时候,心会蓦然的失落,孤独与惆怅便向四周蔓延开来。
28、有些人把感情当游戏,玩弄于别人的感情,这种人就是玩火自焚,最终将慢慢走向孤独,受到人们的抛弃。
29、只有一望无际的森林,才能创造出大地的翠绿和娇美;而孤独的树木,只好任狂风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