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26

西由位门1
首页 > 英语培训 >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训心得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灵灵小乖乖

已采纳
第一次听到核心素养这个名词,是在一次培训课上,觉得很新奇。以前我一直都觉得英语学科主要是强调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现在作为一个英语老师,不仅仅是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关注“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这几个方面。学生能力的提高我们是可以看到的,而品格和品质确是无痕的。  我想到了最近上的一节公开课,是八年级上的第三单元“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Section B(1a—1e)。这个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是使学生掌握比较级的用法。而我上的这个课时是学生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对Section A的延伸与拓展。在第一次试上的时候,上到一半的时候我自己都觉得很无趣,只是为了知识点而上课,听课老师给我的评价是按部就班,而学生们的反应也是敷衍了事。这样的结果很让我头痛。  学习是什么?  教学又是什么?  对学生而言,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  对教师来说,课堂教学就是不断通过创新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师能否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关键因素。  我应该让我的学生们在我的课堂上由被动到主动,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修订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恩山教授曾经说过,“我们如果强调知识的话,大家都会重视知识,强调能力的话也会一窝蜂,这个时候提出这个话题,兼顾了知识和能力,具有导向性。”我恰恰就是犯了一个这样的错误,只强调了知识,却忽略了学生们的能力,还忘记了对学生们品格的塑造。我对我的课件进行了修改,原本的课堂引入是由我找一些形容词,然后带读,现在改成了以男女竞赛的形式进行Brainstorm,形成了一种竞争的氛围,通过这一改动,我发现学生们的潜力真的是无穷的,他们的表现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好,甚至是很多他们想到的词汇是我都没有想到的,我深刻地觉得老师的角色真的应该由领导者变为引领者。同样让人觉得兴奋的环节是生词呈现的环节,在以前的Presentation,我是出现一张图片,然后学生读生词三遍,往往是第一张图片的声音最大,慢慢地越往后声音越小,这个环节是上课的第二个环节,学生们好像就已经失去了热情和对新知识的渴望,这直接影响了我下面环节的发挥。我想这群十三四岁的孩子们个个热情似火,我怎么能这样扼制他们的灵性呢?我鼓励孩子们以表演的形式来诠释新单词,比如词组“be good at”,有个男孩就说“I am good at music.”我还邀请他为我们唱了一段英文歌,得到了大家的热烈鼓掌;还有个词组“make sb laugh”,班上一个很会搞笑的同学表演了这个词组,结果每个同学都哈哈大笑。这节课还是刚刚开始,却好像已经到了高潮。这个改变不仅是调动了学生们的热情,也是对我的鼓励,所谓教学相长,应该就是这样吧。作为一个老师,不应该仅仅是解惑,这个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是比较级,鼓励学生们学会使用形容词描述朋友。我通过学生们和他们的同桌比,和他们的朋友比,进而加强知识点的用法,但是这节课不应该仅仅是这样,我觉得我不仅应该教会孩子们去形容他们的朋友们,而且还应该教会他们如何选择朋友,并且知道朋友的重要性。我与同学们分享了一首诗:  Thank you for comforting me when Im sad  Loving me when Im mad  Picking me up when Im down  Thank you for being my friend and being around  Teaching me the meaning of love  Encouraging me when I need a shove  But most of all thank you forLoving me for who I am  求小组分角色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们好像懂得了珍惜朋友珍惜友谊。  一节课究竟应该是怎样才算好?我还在学习的道路上,虽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新时代的老师已经不能仅仅是传授知识这么简单了,应从简单粗暴的传授知识向学生渴望主动获取知识转变,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所谓润物细无声。一个具有良好性格特征的人更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幸福的人。而“核心素养”这一理念就是我们的引路灯,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不会迷失方向,勇往直前。  核心素养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认可,核心素养直接与学生的综合能力挂钩,所以,广大教育者要不断改进教学思路和方法,深挖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时刻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做充足的准备。在教学中,英语教师要时刻将学生放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将学生的思维释放出来;同时,将文本中富有意义的内容与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并注意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性,让学生在文本中寻到生活的影子,并在生活中加强对文本的记忆和理解,达到生活与文本的相互联系和统一。总之,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能力,让学生的整体素质有质的飞跃。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训心得

139 评论(12)

无锡小呆

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深化英语课程改革的重大之举,正确的培养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还有助于促进心智品格的发展。  一、什么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等;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文化意识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能理解并尊重文化差异。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二、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及方法(一)尊重语言的双向性,鼓励学生进行交流。语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流,因此老师特别要注意输出的过程。1.老师实用恰当的课堂用语。教师用好课堂用语,无形之中就给学创设了一种语言学习的环境。2.多鼓励学生开口交流,消除他们学习英语口语学习的胆怯情绪,帮助形成敢说、爱说的英语学习局面。3.利用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质,让他们多看国外电影,模仿经典片段并进行交流展示。也可以给学生录音让学生听自己的发音,对比音源不断纠正自己的发音。4.创设有利于口语交流的情境,延伸课堂教学。可以根据课本提供的场景,也可以设计一些比较实用的场景,让学生多接触不同场景之下,口语交流的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的交流活动。(二)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在当下的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极其重要,即在使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时,第一思维是用英语,而并非先用母语理解再进行思维的转化。1.利用课相关图片,创设语言情境,引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对图片兴趣要远高于文字的兴趣。从这个现状出发,教师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可以增加看图说话的环节,鼓励学生尽量用英语描绘自己看到的图片,不管最终描述的正确与否这都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能力,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思维的创造性充分展现。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比赛心理,充分挖掘我们的英语教材,扩展教材内容,细化活动步骤,在不同阶段抛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听取他们的思维成果。同时给机会让学生提问题,不管是什么角度什么方向,只要源于实际都应给予肯定。提出问题之后大家一起商议解决,只要是正确的解决思路都应该充分展示,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适当增加课外阅读,助推学生核心素养养成小学课堂中,教材是主要的教学用书,虽然可以满足教学进度,但远远难以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核心素养。除此之外,由于课本内容的限制,有些文章并不完整。不完整的文章对学生的理解而言,是较大的阻碍,不利于对学生英语理解能力的锻炼。因此,要想做好课堂英语教学,有必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大学生阅读量。英语对孩子们来说,毕竟是第二语言,从行文方式到行文措辞都有一定的陌生感,在教学中加入课外阅读环节,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完整的作品传达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三)将文化熏陶融入课堂教学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是学好一门外语的必要元素,了解学习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理解和尊重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才能更好地达到国际间互相了解和信息交流的目的。1.从细节出发,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文化的差异。如国外的聊天习惯性谈论天气而不谈论年级或者吃饭与否。以及称赞、道歉、感谢的方式,让学生在切实的知识点对国外文化有更进一步的理解。2.对比国内外的节假日学习不同的国外文化。由于跟生活的贴近度,学生对这个话题有很浓厚的兴趣,比如国外特有的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都是非常好的文化素材,对此进行适当的补充扩展,能很好的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国外文化。(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立足自主学习的起点。根据小学生自身特点,自主学习宜限定时间、给定明确的学习目标,问题的设置难易适中。所以这就要求教师立足于自己班上学生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群体的学生提出有阶梯意义的问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这样会更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2.展示自主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教师的态度要以激励为主。我们作为教师要知道,每个学生的思维都是独一无二,这才是思维的独特性,也是思维能有创造性的先天条件。尊重不同学生的情感、思维、兴趣、爱好,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看法。3.设置科学的自主学习奖评机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成就感和满足感,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运用科学的奖评机制,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能够极大的激励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

120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