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枫2007
与英文版《金刚经》合影。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治家
52岁的刘楚钿,视力已大不如从前,从5岁开始学刺绣的她,天天与针线打交道,但今年却再没捏过针线。“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如果不戴老花镜,根本无法下针,现在不得不慢慢退出一生钟爱的刺绣。”刘楚钿有些遗憾地说,而更让她忧心忡忡的是,随着年纪大的绣工陆续淡出,潮绣真的后继乏人了。
刘楚钿:女,1965年3月生,珠海市潮绣工艺师、师从潮绣大师林智成。为了唤醒世人对潮绣的关注,她曾先后花了14年绣出60米长中文版和84米长英文版《金刚经》,她是潮绣重要传承人之一,十年如一日的执着专注于日渐式微的潮绣。
刘楚钿绣的屏风。
一个“W”就要绣半小时
刘楚钿自幼受家庭熏陶,5岁起跟着母亲和姑婶们学刺绣,后跟随当代著名潮绣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智成先生学艺。
2003年,眼见潮绣日渐式微,为了唤醒世人对潮绣这一传统工艺的关注,她决定用潮绣技艺绣一幅“老外能看懂”的佛经。为此,刘楚钿整整花了四年时间,每天在自家窗前的绣榻上平均工作近10个小时,最终一幅长达84米、宽0.33米的英文版《金刚经》呈现于世人的面前,这也是迄今世界最长英文《金刚经》作品。
刘楚钿说,她根本不懂英文,甚至原来连英文字母都不认识。她专门找来英文版《金刚经》后,还专程将稿件送到北京佛教协会校对。她说在绣英文时,最怕的是绣字母W,因为花体W字母面积大、花样多,绣一个W字母起码需要半个小时,一天自己最多只能绣30个字母。
刘楚钿的英文版《金刚经》绣在了一种叫做双宫绸的丝绸布料上,可以保存上千年。在这种布料上刺绣难度比别的布料大得多,稍有疏忽,整张作品就会报废。“我用双宫绸,一是想证明自己的功力,二是要证明潮绣不输给蜀绣、湘绣和苏绣。”
工作中的刘楚钿。
6000多篆体字绣了10年
在英文版《金刚经》刺绣问世之前,刘楚钿已花了十年时间潜心绣了一幅长60米、0.33米宽的中文版《金刚经》丝绸缎子。作品问世之后,让众多书法大家和刺绣技师惊叹的是,该作品同时包含鸾凤形、麒麟形等32种篆体书法。
刘楚钿说,《金刚经》丝绸缎子完工后非常壮观,一部6000多字的《金刚经》用了鸾凤形、麒麟形、蝌蚪形等32种篆体书法,每个字针脚细密,象形写意,惟妙惟肖。
“最难的是绣鸾凤、麒麟、蟠龙这些吉祥动物,印版时小得都看不清,但却要绣得栩栩如生。”一个普通的中文字要绣上250针至1000针,而麒麟形等复杂的篆体文字,几乎每个字都在2500针以上,一天下来也绣不了几个字。
从1993年开始整整十年,刘楚钿几乎每天从早上8点一直绣到晚上11点多,最终中英文版两幅作品均成功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我想我是海啊
潮剧 中文拼音:chao ju 英文:Teochew opera、Chiu-chow opera ; 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广东三大剧种之一,有“南国奇葩”的美誉,以优美动听的唱腔音乐及独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极富地方特色的戏曲而享誉海内外。潮剧是潮州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同时也是联络世界各地潮州人之间情谊的重要纽带,因此,她是具有明显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作为潮州人,我们有义务去保护本土传统文化,因为,那是体现一个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代表!潮剧开场吉祥戏——十仙庆寿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潮州白字(顶头白字)、潮曲,主要流行于潮汕地区,是用潮州话演唱的一 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潮剧在国内主要流布在广东东部、福建闽南漳州地区的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及平和县等,广泛流行于香港、东南亚、上海、以及西方许多国家和地区,泰国曾经是潮剧在全球的发展中心,现还有泰语潮剧,凡有潮州人的地方就有潮剧。潮剧经常在庙会上演出,表示于对“老爷”(指 神明)的尊敬,老百姓也喜爱在非常热闹的氛围下观看,使节日气氛更加浓重,因此,潮剧要比其它剧种更具浓郁的民俗色彩。宋元南戏的分支潮剧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是一个已有4 4 0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主要吸收了弋阳、昆曲、梆子、皮黄等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语、潮州音乐、潮州歌册、潮绣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潮剧名家指专门从事潮剧表演多年,得到群众认可,有一定著述的潮剧演员。而不是喜欢潮剧久了,年纪高了就可以成为名家的。 洪妙(男老旦) 秦梦、邱红、陈华、陈楚蕙(女文武小生,香港)、陈学希(小生) 陈文炎、陈光耀、陈丽玉、蔡锦坤、方展荣(丑生)、 范泽华(花旦)、 郭石梅、李有存、李义鹏(-(丑)-生) 芦吟词、黄玉斗、黄瑞英、孙小华(花旦) 、吴清城(小生) 吴丽君、谢大月、谢吟、许云波、姚璇秋、杨其国、叶清发(小生)、张长城(男老生)、张桂坤、郑小霞(花旦) 郑健英(花旦) 郑仕鹏潮剧的国家一级演员1、方展荣2、姚璇秋 3、郑健英4、郑舜英5、张怡凰6、蔡明辉7、陈学希8、林初发 9、詹少君10、刘小丽11、吴奕敏12、唐龙通13、林柔佳艺术特点行当生 :潮剧里的武生小生、老生、武生、丑生(花生;三花生) 旦: 青衣(乌衫)、闺门旦(蓝衫)、衫裙旦、彩罗衣旦(花旦)、乌毛、白毛(老旦)、武旦 净:文净、武净、丑乌面 丑:官袍丑、项衫丑、踢鞋丑、武丑、裘头丑、长衫丑、褛衣丑、老丑、小丑、女丑 潮剧行当齐全,生、旦、净、丑各有应工的首本戏,表演细腻生动,身段做工既有严谨的程式规范,又富于写意性,注重技巧的发挥,其中丑行和花旦的表演艺术尤为丰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地方色彩。 潮剧的角色很多。明代为生、旦、贴、外、丑、末、净七行。而且每一种还有不同类型。俗语用“四生、八旦、十六老阿兄”来形容一个演员阵容齐全的标准。四生:小生、老生、花(丑)生。武生;八旦:乌衫旦、闺门旦、彩罗衣旦、武旦、刀马旦、老旦、丑旦(女丑)。“老阿兄”是指在剧中扮演各种杂角。 从表演上来看,潮剧的角色行当中以生、旦、丑最具地方特色。生旦戏《扫窗会》被誉为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的典型代表;潮剧丑角分为十类,其中项衫丑的扇子功蜚声南北,为世所称。老丑戏《柴房会》中,丑角的溜梯功为潮剧所独有,在戏曲界享有盛誉。 潮剧在过去一直实行童伶制,小生、青衣、花旦均由儿童艺人担任,这些艺人长大后,声音改变,即被淘汰,这一体制严重阻碍潮剧艺术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童伶制,并在各方面锐意改革,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演员,使潮剧这一古老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潮剧著名演员有:谢大目、卢吟词、谢吟、杨其国、陈华、黄玉斗、洪妙、郭石梅、蔡锦坤、李有存、方展荣、姚璇秋、范泽华、吴丽君、张长城、黄瑞英、黄盛典、叶清发、刘小丽、张怡凰、吴奕敏、许笑娜、郑舜英、李玉兰、吴玲儿、郑健英、孙小华、王少瑜、林初发、黄映伟等等。剧目潮剧传统剧目相当丰富,已发掘出一千三百多个,大致分为以下二类: 一类是来自宋元南戏和元明杂剧,传奇如《琵琶记》、《荆钗记》、《拜月亭》、《白兔记》、以及《高文举珍珠记》、《何文秀玉钗记》、《绣繻记》、《破窑记》、《跃鲤记》、《蕉帕记》、《渔家乐》、《玉簪记》等。这类剧目的主要“关目”与古本大多相同,文词典雅,乐器古朴,做工精细。其中如《琵琶记》的《奏皇门》、《拒父》、《描容》、《上路》、《认相》,《拜月亭》的《姐妹拜月》,《白兔记》的《井边会》、《回书》、《磨房会》,《高文举珍珠记》的《扫窗会》,《蕉帕记》的《闹钗》,《跃鲤记》的《芦林会》,《渔家乐》的《刺梁冀》,《玉簪记》的《妙嫦追舟》等,为潮剧舞台经常上演的锦出艳段。潮州书坊还刊行木刻唱本,一直流传于国内外潮人居住的地方。 另一类是取材于地方民间传说或以当地实事编撰的剧目,如《荔镜记》、《苏六娘》、《金花女》,以及《龙井渡头》、《陈太爷选婿》、《李子长》、《换偶记》、《剪月容》、《柴房会》、《蓉娘》等,这类剧目戏文雅俗共赏,情节曲折有趣,富于地方色彩,其中如《荔镜记》的《陈三磨镜》、《益春藏书》,《苏六娘》的《桃花过渡》、《杨子良讨亲》,《金花女》的《南山相会》等,更是家喻户晓,老少咸宜,并分别成为潮剧生、旦、丑的传统应工戏、教材戏。 中国辛亥革命(公元一九一一年)和“五四”运动前后,潮剧盛行“文明戏”(即当时的现代戏)曾上演过《林则徐》、《人道》、《姐妹花》、《空谷兰》等许多剧目,也是潮剧丰富的传统剧目的一部份。 现存早期潮剧剧本有明代宣德七年(1432年)的手抄本《刘希必金钗记》。潮剧也能结合时代需要,编演一些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剧目,如抗日战争期间,反映抗战时事的剧目大批出现,著名的有《卢沟桥纪实》、《韩复榘伏法记》等,对鼓舞群众投身抗日战争起到积极作用。 回顾五六十年代潮剧旺盛时期,主要得益于一批艺术基础较好的优秀名演员,如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姚璇秋扮演的成名作《扫窗会》中的王金真,《苏六娘》中的苏六娘和《辞郎洲》中的陈璧娘;洪妙扮演的《杨令婆辩本》中的佘太君;张长城在《闹开封》中扮演的王佐;朱楚珍扮演的诰命夫人;吴丽君在《井边会》中扮演的李三娘;还有范泽华、肖南英、谢素真、叶清发、陈瑜等都是潮汕地区家喻户晓的优秀名演员,深受海内外潮剧观众的好评。七十年代至现在的方展荣、吴玲儿在《柴房会》中扮演李老三、莫二娘;黄盛典在《沙家浜》、《包公赔情》、《回书》中扮演的郭建光、包拯、刘智远;陈秦梦在《袁崇焕》中扮演袁崇焕;蔡明晖在《春草闯堂》中扮演春草;陈学希在《张春郎削发》中扮演张春郎和最近上省文艺展演的新编古装潮剧《葫芦庙》中扮演的贾雨村;还有潮剧金嗓子的郑健英和方展荣在现代潮剧《老兵回乡》扮演的男女主角,以及潮剧新秀张怡凰在《烟花女与状元郎》中扮演的李亚仙;刘小丽在《大义巾帼》中扮演的柴夫人;郑舜英在《莫愁女》中扮演的莫愁;陈幸希在《刺梁骥》中扮演的万家春等都给潮剧观众留下难忘的良好印象。潮剧专业电台揭阳戏曲综艺之声揭阳广播电视台戏曲综艺之声,FM106.5兆赫,专门传播潮剧的节目有《有戏大家唱》、《1065大戏台》、《老师面对面》 、《潮韵传情》、《舞台人生》等。[1]潮州戏曲频道潮州广播电视台《今夜有戏》、《名家教戏》、《梨园大戏台》、《明星面对面》等。知名主持群众熟悉的戏曲主持有郑 勇、孙丽薇、小土哥、汪 洋、秋英、思敏等。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