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丹5678
蟾蜍[解释]1.两栖动物,身体表面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能分泌黏液,吃昆虫、蜗牛等小动物,对农作物有益。通称癞哈蟆或疥蛤蟆。 2.传说月亮里面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代诗文里常用来指月亮。蟾蜍,别名癞蛤蟆、癞刺。分大蟾蜍中华亚种和黑眶蟾蜍两种。从它身上刮下的蟾酥和脱下的蟾衣是我国紧缺的药材。 蟾蜍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从春末至秋末,白天多潜伏在草丛和农作物间,或在住宅四周及旱地的石块下、土洞中,黄昏时常在路旁、草地上爬行觅食。行动缓慢笨拙,不善于跳跃、游泳,只能作匍匐爬行。蟾蜍是无尾目、蟾蜍科动物的总称。最常见的蟾蜍是大蟾蜍,俗称癞蛤蟆。皮肤粗糙,背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这是皮脂腺。其中最大的一对是位于头侧鼓膜上方的耳后腺。这些腺体分泌的白色毒液,是制作蟾酥的原料。蟾蜍一般是指蟾蜍科的300多种蟾蜍,它们分属26个属。主要分布在除了澳大利亚、马达加斯国、玻利尼西亚和两极以外的世界各地区。白天,大蟾蜍多隐蔽在阴暗的地方,如石下、土洞内或草丛中。傍晚,在池塘、沟沿、河岸、田边、菜园、路边或房屋周围等处活动,尤其雨后常集中于干燥地方捕食各种害虫。大蟾蜍冬季多潜伏在水底淤泥里或烂草里,也有在陆上泥土里越冬的。青蛙的蝌蚪颜色较浅、尾较长;蟾蜍的蝌蚪颜色较深、尾较短。青蛙卵与蟾蜍卵的区别是:青蛙的卵堆成块状,蟾蜍的卵排成串状。蟾蜍实际上是蛙类的一种,所以从科学的角度看,所有的蟾蜍都是蛙,但不是所有的蛙都是蟾蜍。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皇母娘娘开蟠桃会,邀请了各路神仙。蟾蜍仙也在被邀之列。蟾蜍仙在皇母娘娘的后花园内恰遇鹅仙女,被其美丽所倾倒,大动凡心。遭鹅仙呵斥并状告至皇母娘娘处。皇母娘娘大怒,随手将常娥月宫中献来的月精盆砸向蟾蜍仙。罚其下界为蟾蜍(癞蛤蟆),那月精盆化作一道金光侵入癞蛤蟆体内。皇母又悔其月精盆失手砸出,失却了一件宝物,令癞蛤蟆磨难结束后完壁归赵,方可重列仙班,并命雷神监督。相关:青蛙蟾蜍,俗称癞蛤蟆,在动物分类学上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蟾蜍科。本科现已有25个属300种左右,我国目前已知有2个属17个种和亚种,其中中华大蟾蜍分布最广,几乎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但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野生资源急剧减少,人工养殖蟾蜍已势在必行。 蟾蜍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经济动物。其全身是宝,蟾酥、干蟾、蟾衣、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均为名贵药材。 蟾蜍的耳后腺、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的干燥品叫蟾酥,是珍贵的中药材,内含多种生物成分,有解毒、消肿、止痛、强心利尿、抗癌、麻醉、抗辐射等功效,可治疗心力衰歇、口腔炎、咽喉炎、咽喉肿痛、皮肤癌等。目前德国已将蟾酥制剂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日本以蟾酥为原料生产“救生丹”。我国著名的六神丸、梅花点舌丹、一粒牙痛丸、心宝、华蟾素注射液等50余种中成药中都有蟾酥成分。 蟾蜍除去内脏的干燥尸体为干蟾皮,性寒、味苦,可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咽喉肿痛、痈肿疗毒等症。近年来用于多种癌肿或配合化疗、放疗治癌,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减轻副作用,改善血象。 蟾衣是蟾蜍自然脱下的角质衣膜,对慢性肝病、多种癌症、慢性气管炎、腹水、疗毒疮痈等有较好的疗效。 此外,蟾蜍的头、舌、肝、胆均可入药;同时蟾蜍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还是营养丰富的保健佳肴。 不要小看癞蛤蟆 夏在民间曾经流传过刘海戏金蟾的神话故事。相传憨厚的刘海在仙人的指点下,得到一枚金光夺日的金钱。后来刘海就用这枚金钱戏出了井里的金蟾,得到了幸福。这说明人们渴望得到它,蟾是幸福的象征。不论是神话中的蟾,还是现实生活中的蟾,都确确实实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为人类作了很多好事。蟾蜍,又叫癞蛤蟆、大疥毒。这种动物是被人们所看不起,不少人认为蟾蜍是低能儿。它容颜丑陋,不时地在田埂道边钻来爬去。尽管人们不理解它,但它还是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蟾蜍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据科学家们观察研究,在消灭农作物害虫方面,它要胜过漂亮的青蛙,它一夜吃掉的害虫,要比青蛙多好几倍。癞蛤蟆平时栖息在小河池塘的岸边草丛内或石块间,白天藏匿在洞穴中不活动,清晨或夜间爬出来捕食。它捕食的对象是蜗牛、蛞蝓、蚂蚁、蝗虫和蟋蟀等。癫蛤蟆喜欢在早晨和黄昏或暴雨过后,出现在道旁或草地上。如被人们用脚碰一下,它会立即装死躺着一动不动。它的皮肤较厚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和散失的作用,所以能长久居住在陆地上面不到水里去。每当冬季到来,它便潜入烂泥内,用发达的后肢掘土,在洞穴内冬眠。癞蛤蟆行动笨拙瞒跚,不善游泳。由于后肢较短,只能做小距离的、一般不超过20厘米的跳动。癞蛤蟆在入药方面也比青蛙高出一筹。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记有癫蛤蟆的性味、归经和主治等方面内容。多少年来,人们采集癞哈蟆耳下腺及皮肤腺分泌物,晾干制成蟾酥。蟾酥是我国的传统名贵药材之一,是六神丸、梅花点舌丹、一粒珠等31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我国生产的蟾酥在国际布场上声望极高,每年出口5000多斤,可换得外汇500万美元。常见的蟾蜍,只不过拳头大小。可是在南美热带地区,却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癞蛤蟆,最大个体长约25厘米,为蟾中之王。蟾王不仅体型大,胃口也特别好,它常活动在成片的甘蔗田里,捕食各种害虫。固此,世界上许多产糖地区都把它请去与甘蔗的敌害作战,并取得了良好成绩。蟾王的足迹遍及西印度群岛、夏威夷群岛、菲律宾群岛、新几内亚、澳大利亚以及其他热带地区。每年为人类保护着相当十亿美元的财富。一只雌蟾王每年产卵38000枚左右,是两栖动物中产卵最多的一种。但有趣的是,它的蝌蚪却很小,仅1厘米长。蟾王不仅能巧妙地捕食各种害虫,也能很好地保护自己。它满身的疙瘩能分泌出一种有毒的液体,凡吃它的动物,一口咬上,马上产生火辣辣的的伤感觉,不得不将它吐出来。民间传说月中有蟾蜍,故把月宫唤作蟾宫。诗人写道:“鲛室影寒珠有泪,蟾宫风散桂飘香”。月亮上是否有蟾,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人能登月,这个谜自然被揭开了。
黑白配late
可以入药的:蟾蜍(toad) 蛤蟆há má别名癞蛤蟆、癞刺。分大蟾蜍中华亚种和黑眶蟾蜍两种。从它身上刮下的蟾酥和脱下的蟾衣是我国紧缺的药材。拼音名 Chán Chú别名 苦蠪(《别录》),蟾(《药性论》),虾蟆(《本草衍义》),蚵蚾(《全婴方论》),癞虾蟆、石蚌(《本草蒙筌》),癞格宝(《贵州民间方药集》),癞巴子、癞蛤蟆(《吉林中药手册》),癞蛤蚆(《药材资料汇编》),蚧蛤蟆、蚧巴子(《山东中草药手册》)。来源 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全体。夏、秋捕捉。捕得后,先采去蟾酥,然后将蟾蜍杀死,直接晒干(东北、华北);或杀死后除去内脏将体腔撑开晒干(华东、中南、华南)。这种干燥蟾蜍,商品称为"干蟾",除去内脏的商品习称"干蟾皮"。癞蛤蟆在入药方面也比青蛙高出一筹。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记有癫蛤蟆的性味、归经和主治等方面内容。多少年来,人们采集癞哈蟆耳下腺及皮肤腺分泌物,晾干制成蟾酥。蟾酥是我国的传统名贵药材之一,是六神丸、梅花点舌丹、一粒珠等31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我国生产的蟾酥在国际布场上声望极高,每年出口5000多斤,可换得外汇500万美元。蟾酥 蟾酥[拼音名] Chán Sū[英文名] VENENUM BUFONIS[别名] 蛤蟆酥、蛤蟆浆、癞蛤蟆酥[来源]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 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 或黑眶蟾蜍 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 的干燥分泌物,多于夏、秋二季捕捉蟾蜍,洗净,挤取耳后腺及皮肤腺的白色浆液,加工,干燥。[产地分布]主产河北、山东、四川,湖南,江苏,浙江等省。[药材特征]呈扁圆形团块状或片状。棕褐色或红棕色。团块状质坚,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片状质脆,易碎,断面红棕色,半透明,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功能主治]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用于痈疽疔疮,咽喉肿痛,中暑吐泻,腹痛神昏,手术麻醉等。【英文名】 VENENUM BUFONIS【别名】蛤蟆酥、蛤蟆浆、癞蛤蟆酥【来源】本品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 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干燥分泌物。多于夏、秋二季捕捉蟾蜍,洗净,挤取耳后腺及皮肤腺的白色浆液,加工,干燥。【制法】 蟾酥粉:取蟾酥,捣碎,加白酒浸渍,时常搅动至呈稠膏状,干燥,粉碎。每10kg蟾酥,用白酒20kg。【性状】本品呈扁圆形团块状或片状。棕褐色或红棕色。团块状者质坚,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片状者质脆,易碎,断面红棕色,半透明。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鉴别】(1) 本品断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2) 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5ml ,浸泡 1小时,滤过,滤液加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固体少量,滴加硫酸数滴,即显蓝紫色。(3) 取本品粉末0.1g,加氯仿5ml ,浸泡1 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醋酐少量使溶解,滴加硫酸,初显蓝紫色,渐变为蓝绿色。(4) 取本品粉末0.2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置10ml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蟾酥对照药材0.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脂蟾毒配基及华蟾酥毒基对照品,加乙醇分别制成每1ml 含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4 种溶液各10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氯仿-丙酮(4:3:3)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一个绿色及一个红色斑点。【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B)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0.5%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50:50)(用磷酸调节PH值为3.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6nm;柱温40℃。理论板数按华蟾酥毒基峰、脂蟾毒配基峰计算应分别不低于4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经五氧化二磷减压干燥24小时的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对照品各10mg,分别置100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量取5ml,各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各50μg)。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细粉约25mg[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附录Ⅸ H 第三法)],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甲醇2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两种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华蟾酥毒基(C26H34O6)和脂蟾毒配基(C24H32O4)的总量不得少于6.0%。【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心经。【功能主治】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用于痈疽疔疮,咽喉肿痛,中暑神昏,腹痛吐泻。【用法用量】 0.015~0.03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注意】孕妇慎用。【贮藏】置干燥处,防潮。【摘录】《中国药典》【药理作用】1.强心作用:蟾毒配基类和蟾蜍毒素类化合物均有强心作用,但蟾毒配基类化合物作用更为明显,其化学结构与强心作用有一定的关系。对猫离体心脏乳头肌标本,蟾毒灵及日蟾毒它灵的强心作用的最低有效浓度为10(-8)g/ml;脂蟾毒配基、华蟾毒精的强心作用的最低有效浓度为10(-7)g/ml。华蟾毒与化蟾毒精的作用相似,以适宜浓度灌注蛙心,可使其停止于收缩期,给麻醉猫、狗静脉注射引起心博减慢,收缩振幅变大,心律不整,继而心动过速而死亡;在麻醉狗所得的心电图呈现P-R间期延长、心室率变慢、异性节律、期外收缩、束枝传导阻滞、T波变平或倒置,继而室性心动过速,室性纤维而死亡;认为蟾毒配基对心脏的作用系通过迷走神经中枢或末梢,并可直接作用于心肌,与洋地黄相比,可能因无糖基存在,蟾毒配基与蟾毒的强心作用较弱并缺乏持久性,因此无积蓄作用,亦有报告精氨酸能延长其强心作用。六神丸的强心作用提示,它能加强心肌功能,随着剂量的变化而呈现反向转向的调节效应,对改善局部组织和修复是有益的。实验证明,蟾毒配基及蟾毒的强心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大心肌收缩力,增加心博出量,减低心率,消除水肿与呼吸道困难。在日本它主要作为呼吸兴奋剂用于临床,而在我国以兴奋呼吸、升压药物用于临床。它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不是反射性的,而是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的结果,多数认为蟾毒配基能加强心肌收缩力是由于蟾毒配基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Na+-K+-ATP酶,从而使心肌细胞内的Na+浓度相对增高,钙离子则通过 Na+-Ca2+交换而进入心肌细胞、结果使心肌收缩力加大。亦有实验证明,蟾酥能增加人体单核白细胞的环磷腺苷的水平,而由于环磷腺甙的增加,提高心肌磷酸化酶激酶的活性,在磷酸化酶激酶的作用下,使无活性的磷酸化酶b转变成有活性的磷酸化酶a,因此促进糖元分解,促使产生更多的ATP,ATP作为心肌收缩的原动力,使心肌充分发挥作用。2.对Na+、K+ -ATP酶抑制作用:蟾蜍皮肤分泌液对Na+、K+ -ATP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这是由于Na+ K+ -ATP酶位于细胞膜上,Na+在膜内侧与酶结合,促进酶与ATP反应、使酶在膜内侧磷酸化,这时酶产生构象变化,与钠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外侧;磷酸化的酶对Na+亲和力降低,而对K+亲和力增高,因而在膜外侧释放Na+,而与K+结合:K+与磷酸化的酶结合后,促进酶的脱磷酸化,因而酶的构象又产生变化,与K+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内侧,使K+在膜内侧被释放。这样,在Na+、K+、Mg2+的参与下,Na+被排出,K+被带入细胞,其反应可以表示如下:ATP+酶 Na+、Mg2+酶-p+ADP;酶-P+H2O K+、Mg2+ 酶+Pi而蟾蜍皮肤的分泌液对Na+、K+ -ATP酶的作用在于酶的磷酸化中间物(酶-P),其分泌液中的蟾毒配基或蟾蜍毒素类化合物与K+竞争性与酶-P结合,而酶-P与蟾毒配基或蟾蜍毒素结合后,不再与K+结合,因而使酶-P稳定,不易水解,使Na+、K+ -ATP酶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其活性受到抑制。用蟾毒配基和蟾蜍毒素对肠鼠的Na+、K+ -ATP 酶的抑制作用进行了实验。此外,除强心作用外,蟾酥的表面麻醉作用的机理也可能与它们抑制Na+、K+ -ATP酶有关。3.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蟾酥在短暂的降压之后引起血压升高,实验证明,短暂降压作用是由于对迷走神经的兴奋,而升压作用则系直接作用于心肌。脂蟾毒配基、蟾毒灵及华蟾毒精等都具有显著的呼吸兴奋和升压等中枢兴奋作用,其中尤以脂蟾毒配基临床上已作为呼吸兴奋剂使用,商品名Respigon。脂蟾毒配基对小鼠的半数惊厥剂量(CD50)及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0.52mg/kg及20.80mg/kg(LD/CD=1.98),脂蟾毒配基的LD/CD值比其它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戊四氮及山梗菜碱等为大。脂蟾毒配基对病人的呼吸中抠及血管运动中枢有直接的兴奋作用,还有强心、升高血压,且作用迅速持久,临床上用于中毒、溺水、昏迷引起的呼吸衰竭、休克、呼吸困难及气逆等。4.升压作用:以前认为蟾酥的升压作用主要来自于蟾酥的强心作用,即对心脏的直接作用,现在认为蟾酥的升压作用主要来自于周围血管的收缩,部分来自它的强心作用。从蟾毒色胺静脉注射能提升血压,局部应用时对血管无收缩作用这一点来看,说明其作用是通过儿茶酚胺的释放来实现的。另有实验表明,蟾酥与山莨菪碱适当合用,血管阻力基本不变,血压仍然升高,同时才可使脉压变大。提示升压作用除血管因素外,还可能与每搏输出量有关。5.局麻作用:蟾酥及所含成分有局麻作用80%蟾酥醇提物有表面麻醉作用,在兔角膜及人舌试验,作用比狄卡因慢而持久,其中以蟾毒灵局麻作用最强,较可卡因大30-60倍,且无刺激作用,华蟾毒精及华蟾毒它灵约为蟾毒灵的1/6;日蟾毒它灵约为1/20。0.1-0.5%华蟾毒精溶液局部应用能引起舌头麻木;其局麻作用点可能为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器,对神经纤维作用很弱,不饱和内酯环的存在和C3位的羟基对局麻似是必需的。蟾酥水剂表面麻醉的最低有效浓度为0.5%,其麻醉时间比同浓度的狄卡因强1倍。局麻作用机理与肌细胞的缓慢除极和释放乙酰胆碱的机理有关。6.抗肿瘤与抗辐射作用:蟾毒内酯类物质对小鼠肉瘤180、兔BP瘤、子宫颈癌14、腹水型肝癌等均有抑制作用。在机体能抑制人的颧上下颌未分化癌、间皮癌、胃癌、脾肉瘤、肝瘤等肿瘤细胞的呼吸。延长患精原细胞瘤、腹水癌和肝癌小鼠的生存期,试管中对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据实验报告,华蟾素对动物移植性肿瘤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对小鼠肝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蟾酥能不同程度地防治化疗和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对已下降者应用蟾酥可回升,且不再下降。蟾酥制剂具有类似肾上腺素作用,能增强机体对放疗和化疗的耐受力,对X线局部照射有保护作用,可能是本品抗肿瘤的重要机制之一。蟾毒配基的抗肿癌作用,以嚏根草甙元-3醋酸对大鼠W256抑制率达75%,但治疗指数低;利用美兰氏试管法与细胞呼吸器法,研究了蟾酥与蟾皮制剂对体外白血病细胞的作用,观察到能抑制糖酵解和细胞呼吸过程。另有报道从植物分离出与蟾毒内酯结构相似的强心甙和甙元对Hala-S3肿瘤细胞和乌本甙对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这种抗肿瘤作用认为是抑制Na+ -K+ -ATP酶使细胞内K浓度下降,从而不能维持核酸合成所必需的K浓度所致。有人通过溶血空斑形成细胞(PFC)试验,E-花环形成细胞(E-RFC)试验,聚集IgG抑制 E一RFC恢复试验以及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发现蟾酥制剂具有增高小鼠脾脏溶血空斑形成细胞(PFC)活性率,促进巨噬功能以及增高血清溶菌酶浓度等作用。此种增加B细胞作用,可能是蟾酥抗肿瘤的重要机制。蟾酥水溶性总成分,体外培养下对恶性神经胶质瘤细胞1μg/ml浓度时仍有抑制作用。10μg/ml浓度以上对中国金仓鼠恶性转化细胞系(BHLB4)有明显抑制作用。1μg/ml在初加入时对BHLB4细胞有抑制作用,但很快BHLB4细胞就适应生长。急性毒性试验 半数致死量为60.71mg,无刺激性,不溶血,亚急性毒性试验未见病变。认为本品可能通过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及肽类而起作用。本品优于全蟾酥及其脂溶性成分,安全无毒。在临床上对抗炎、抗结核、抗癌方面起到明显疗效,可代替全蟾酥。7.抗炎作用:蟾酥甾醇类物质能抑制血管通透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家兔,皮下注射蟾酥注射液9mg/kg能阻止病灶扩散,使周围红肿消退,抑菌效果明显、迅速,对一些抗生素不敏感或对抗生素已产生耐药性的化脓性疾患,本品亦有抑制效果。用甲醛液滤纸片法观察到蟾酥有抑制肉芽形成的效果,其皮下注射的半效抑制量(ID50)为159mg/kg,醋酸氢化可的松的ID50为35.7mg/kg 对受醋酸刺激的组织血管通透性亢进有抑制作用。强心配糖体可使血管收缩,故对烧伤及其它创伤,与抗感染药合用,可收到良好的抗炎效果。并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减少炎性渗出,有益于消除肿胀,是否与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而改善其功能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另据报告,蟾酥制剂能激活小鼠腹腔游走巨噬细胞,提高其吞噬能力,已知被激活的巨噬细胞和处理抗原,又能直接杀死细菌和抑制细菌生长。8.对平滑肌的作用:蟾酥能收缩冠状动脉血管,减少冠脉血流量,能兴奋肠管平滑肌,使其收缩振幅增大,频率加快,阿托平与吗啡可对抗此种作用;蟾毒精类(Bufagins)和水溶性吲哚胺类化合物能兴奋兔、豚鼠离体肠管和子宫平滑肌,用国产蟾酥制剂作抗炎试验时,曾使孕兔流产,蟾酥水提液对豚鼠在体和离体支气管均呈收缩作用,但蟾蜍季胺对狗支气管无影响。蟾蜍甙元能使横纹肌兴奋,蟾蜍灵能部分的桔抗镁离子的神经肌阻断作用,蟾蜍特尼定引起硅腹直肌收缩作用的强度,出现膜电位的改变,故为直接作用。9.对心肌缺血的影响:体外实验说明,蟾酥可使纤维蛋白原液的凝固时间延长,其抗凝血作用与尿激酶类似,可使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化,从而增加冠状动脉灌流量。蟾酥对血栓形成导致的冠状血管狭窄而引起的心肌梗塞等缺血性心脏障碍,能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增加心肌供氧。蟾酥制剂和毒毛旋花子甙K均能增进麻醉犬的心肌收缩力及作用时间,在给药早期,蟾酥组中各项参数上升率比毒K组明显提高,结果提示蟾酥对心肌具有双重正性变力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蟾酥对急性心肌缺血有一定保护作用,故可用于血栓诱发的缺血性心脏障碍的预防和治疗。10.抗病原微生物:实验报告甾醇类物质能抑制血管通透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家兔,皮下注射蟾酥注射液能阻止病灶扩散,使周围红肿消退,抑菌效果明显、迅速,对一些抗生素不敏感或对抗生素已产生耐药性的化脓性疾患,本品亦有抑制效果。用甲醛液滤纸片法观察到蟾酥有抑制肉芽形成的效果,对受醋酸刺激的组织血管通透性亢进有抑制作用。11.抗内毒素休克:以大剂量大肠杆菌内毒素粗制品注入狗静脉内造成内毒素休克。蟾酥与山莨菪碱均有一定的抗休克作用,二者合用(蟾山合液)可使疗效明显提高。蟾山合液的疗效可能系两者其同作用、从而较好地抑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减少纤维连结素消耗和改善血液流变性及红细胞膜功能。由表5可知,在内毒素注后1-6小时内三个实验组对动脉压均有较好的恢复作用;但至9小时后仅有蟾山合液组明显地高于盐水组(P<0.05)。根据家兔与狗内毒素休克实验,无论从动物存活率、存活时间、输液滴药后动脉血压维持程度以及股动脉血流速度来看,都是蟾山合液的疗效优于单纯蟾酥或单纯山莨菪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蟾酥对内毒素休克犬的血浆纤维素与总补体的含量有明显影响。发现内毒素休克犬存活时间与纤维素的基础水平具有非常显著意义,内毒素注射后10小时血浆纤维素,总补体含量均减少,其中血浆纤维素减少程度,与空白对照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1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动物实验证明,蟾酥制剂具有增高小鼠脾脏溶血空斑形成细胞(PFC)活性率,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以及增高血清溶菌酶浓度的作用。对细胞免疫皮试、巨噬细胞活力测定、玫瑰花结试验、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蟾酥水溶性总成分的单体分高及其免疫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有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蟾酥具有类似免疫或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可能在于整个机体功能的调节,表明本品抗结核机制似与通过细胞免疫调节有关。但血清免疫球蛋白G及M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性。13.镇咳作用:据动物实验,预先皮下注射蟾蜍色胺,对5-羟色胺喷雾引起的豚鼠气管痉挛有明显保护作用。对于蛋清致敏的豚鼠离体子宫或回肠,蟾蜍色胺有抗过敏作用。蟾酥煎剂对小白鼠二氧化硫所致的实验性咳嗽,有镇咳作用,但祛痰效果较差。14.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给实验性家兔IP蟾酥,盐水组注入前后微量分析试剂与标准均无明显改变(P>0.05),但蟾酥注入后较注入前差异具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最大聚集抑制率和聚集速度抑制率都是蟾酥组高于盐水组。这说明蟾酥对血小板聚集程度与速度均有抑制作用。国外有报道蟾酥能减轻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生,或许也与血小板聚集释放受到抑制有关。【中药化学成分】蟾酥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有1蟾蜍甾二烯类,蟾蜍甾二烯类化合物有游离型和结合型之区分,游离型称蟾毒甙元,至今已发现20多种,主要有:蟾毒灵活(bufalin),远华蟾毒精(telocinobufagin0,日本蟾毒它灵(gamabufotalin),蟾毒它灵(bufotalin),嚏根草甙元[(helleprigenin);蟾毒它里定(bufotalidin)],沙蟾毒精(arenobufagin),伪异沙蟾毒精(φ-bufarenogin),脂蟾毒甙元(resibufogenin),华蟾毒精(cinobufagin),华蟾毒它灵(cinobufotalin),羟基华蟾毒精(cinobufaginol),南美蟾毒精(marinobufagin),脂蟾毒精(resibufagin)。结合型又分蟾毒[如蟾毒灵-3-辛二酸精氨酸酯(蟾毒里毒)],蟾毒配基脂肪酸酯(如蟾毒灵-3-辛二酸氢酯)和蟾毒甙元硫酸酯(如蟾毒灵-3-硫酸酯)3种类型。从蟾酥中还能分离出日本蟾毒它灵-3-酸性辛二酸酯,沙蟾毒精-3-酸性辛二酸酯和脂蟾毒甙元-3-酸性丁二酸酯等部分水解产物。2.强心甾烯蟾毒类:有沙门甙元-3-辛二酸精氨酸酯,沙门甙元-3-瘐二酸精氨酸酯,沙门甙元-3-硫酸酯,沙门甙元-3-酸性辛二酸酯等。3.吲哚碱类,有5-羟色胺(serotonin),蟾蜍色胺(bufotenine),蟾酶施铵(bufotenidine),蟾蜍硫堇(bufothionine),脱氢晚蜍色胺(dehydrobufotenine)。4.甾醇类,有胆甾醇(cholesterol)7α羟基胆甾醇(7α-hydroxycholesterol),7β-羟基胆甾醇(7β-hydroxycholesterol),麦角甾醇(erg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等。5.其他,有多糖类、有机酸、氨基酸、肽类、肾上腺素(adrenaline)等。中文名称:蟾毒灵英文名称:BufalinStandardCAS: 465-21-4化学式:C24H34O4分子量:386.53来源:蟾酥药理作用:强心作用,具有镇痛、局部麻醉和诱发惊厥等作用毒性:蟾毒灵高、中剂量组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均表现为实验动物全身抽搐、部分实验动物出现强直现象;呼吸系统的表现为呼吸加快;心血管系统的表现为心动过速;此外还可见上眼睑下垂和眼球突出等症状,低剂量组个别动物出现上述表现且不明显。蟾毒灵近似的LK50为2.35mg/kg。心肌HE染色后镜下观察结果显示,蟾毒灵高剂量组炎细胞浸润较重、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胞质溶解、核碎裂并有出血和充血现象中剂量组有炎细胞浸润、心肌排列紊乱、心肌细胞和胞质红染及淤血现象;低剂量组可见心肌细胞红染、排列紊乱,但无明显的炎细胞浸润。并可导致心肌炎细胞浸润、充血等。结论:提示蟾毒灵具有一定的心肌毒性。华蟾毒精CAS 470-37-1别名Cinobufagin std分子式C26H34O6来源:蟾酥药理作用:抗肿瘤作用,强心作用,抗心律失常,镇痛作用,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天津的明
麝香 开放分类: 本草纲目、中草药、药材、鹿科、动物 药物名称:[概述]麝(shè)香为雄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的分泌物,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状,有特殊的香气,有苦味,可以制成香料,也可以入药。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外用能镇痛、消肿。简称“麝”。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原动物为麝。[原动物]麝 拉丁文学名:Moschus moschiferus L.别名:香麝、獐子、山驴子。当门子,脐香,麝脐香,四味臭,臭子,腊子,香脐子科属分类: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哺乳纲Mammalia、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e 林栖兽类。体形较小,体重8~13公斤,身长65~95厘米。被毛粗硬,曲折如波浪状,易折断。雌雄均无角。耳直立,上部圆形,眼圆大,吻端裸露,无眶下腺及跗腺。雄性的上犬齿特别发达,长而尖,露出唇外,向下微曲。雌的犬齿很细小,不露出唇外。四肢细长,后肢比前肢长,主蹄狭长,侧蹄显著。尾甚短。雄兽鼠蹊部有麝香腺,呈囊状,外部略隆起,香囊外毛短而细,稀疏,皮肤外露。麝毛色均匀,为深棕色,体背及体侧毛色较深,腹面毛色较浅。背部有不明显的肉桂色斑点,排列成四五纵行,腰部和臀部两侧斑点比较明显。嘴、两颊、耳背、肩膊、体侧至尾及四肢外侧毛色为棕灰杂以肉桂黄色的麻斑。额部毛色稍深,耳尖及耳背纯棕灰色,耳廓内侧白色,耳基部有土黄色斑点,下颌白色,颈部两侧毛色发白延至右肩膊呈两条白带纹,脸部毛色较浅,鼠蹊部呈浅棕灰色。毛色及斑点差异较大。有些个体斑纹少,隐约可见,有的则较明显,连成片断的黄色斑块。栖于多岩石或面积较大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很少在平坦的树林、平原、池沼或没有森林的山地。无固定的栖息地,多在荫蔽、干燥而温暖处休息。在早晨及黄昏活动,白天休息。平时雌雄独居,而雌兽常与幼兽在一起。能轻快敏捷地在险峻的悬崖峭壁和深雪地上走动,具攀登斜树的习惯,善于跳跃。视觉听觉灵敏,性懦怯。以松树、冷杉和雪松的嫩枝、叶子、地衣、苔藓、杂草及树枝嫩芽、野果等为食。在我国分布很广,东北地区的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三江平原等地,华北地区,西北的祁连山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东北、内蒙古、四川、新疆等地均有。[采制]一般在十月到翌年3月为狩猎时期,但以11月间猎得者质量较佳,此时它的分泌物浓厚。狩猎时通常用枪击、箭射、陷阱、绳套等方法。捕获后,将雄麝的脐部腺囊连皮割下,捡净皮毛等杂质,阴干,然后将毛剪短,即为整香,挖取内中香仁称散香。现四川马尔康饲养场试行了三种活麝取香的方法,有"捅槽取香"、"手术取香"及"等压法"等,取香后生长正常并能继续再生麝香,而且生长速度也较快。[炮制]整麝香:原药入药。[产地及销售习惯] 麝香是我国特产的一种名贵药材。主产于西藏自治区的喜马拉雅山、大雪山脉、沙鲁里山脉、宁静山脉、雀儿山脉等地,此外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自治州理县、松潘、茂汶羌族自治县,贵州、云南、广西之横断山脉、大瑶山、大苗山,甘肃、陕西之祁连山脉、岷山、秦岭山脉、贺兰山脉,安徽、湖北之大别山脉、潜山、霍山,内蒙古之阴山山脉,东北之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脉,河南伏牛山等山林地区都有生产。以康藏高原及四川阿坝草原为我国麝香之主要产地,销全国,并出口。现在四川已开始饲养,并且从活兽香囊中割取麝香,给麝香的生产开辟了新的途径。[化学成份]麝香经蒸汽蒸馏,约得暗棕色挥发油1.4 %,再经精制后得无色粘性油液,称为麝香酮(Muskone,C16H30O),具特异强烈的香气,是为本品的主要成分。此外含脂肪、树脂、蛋白质、无机盐类等。性状鉴别 1. 整麝香(毛香):呈球形、扁圆形或柿子形,直径3~7厘米。开口面略扁平,密生灰白色或棕褐色而细短的毛,呈旋涡状排列,中央的小孔(囊口)直径约2~3毫米;去毛后显棕褐色的革质皮,内膜极薄。背面(包藏在麝腹内的半部)为一层微皱缩而柔软的内皮,棕褐色略带紫色。囊内即为麝香仁。质柔软,微有弹性。有香气。 麝香与周围的位置以身干、色黄、香浓者为佳。2. 麝香仁:本品为麝香囊内所藏的散麝香。鲜时呈稠厚的黑褐色软膏状,干后为棕黄色粉末,并有大小不同的黑色块状颗粒,俗称当门子,并夹杂有细毛及内膜皮等。香气浓烈,久闻则有骚臭气,味稍苦而微辣。以仁黑、粉末棕黄(俗称黑子黄香)香气浓烈、富油性者为佳。[效用][性味] 辛、温。[功用] 开窍,通经络,消肿止痛。[主治] 惊痈昏迷、中风痰厥、寒邪腹泻、痈疽肿毒、跌打损伤等症。[用量] 内服入丸散,随配方。外用无定量。[禁忌] 阴虚体弱及孕妇忌用。[附注]1.麝香为贵重药材,易掺假,中药界对于其真伪鉴别具有丰富经验,今择数则介绍如下:⑴手试弹性: 整麝香虽凝结坚固,但富于弹性,手捏微软,放手仍复原。检查有无异物及干燥程度时:可取麝香仁少许,置于手掌中用指磨擦,不脱色,搓即成团,揉捏即散,不粘手,并发出浓烈香气者为佳。⑵铁钎插探:以特制之铁钎插入囊内,体察有无异物抵触,若不挡针、涩针、子眼模糊、香气浓烈、并无先浓后淡情况,则为真品。⑶槽针抽验:以制有沟槽的钉子,由香囊的开口处插入,四方搅抽,取槽观察,有细绒白毛,粉末子痕清楚、无锐角、自然疏松、呈蝇蛆状叠附生成者为真香;颗粒不规则,有锐角,无绒毛,枯燥无光泽者为伪品。⑷火烧试验:取麝香粉少许,置于金属器皿上猛火加热,真者迸裂,香气浓烈四溢,燃烧后油点似珠,灰烬呈灰白色。若有植物性掺杂,加火即燃烧化烟而无香气油点,灰烬呈黑褐色;若系矿物性掺杂则无油点,灰烬呈赭红色;若有动物性掺杂,则加火起油泡如血块迸裂,无香气,而有焦臭气,灰呈紫红色或黑色。⑸水中试验:取麝香少许,放入盛有开水的碗中,不立即溶化,而水仍微黄、澄清,去水后仍清香不臭者为真。2.过去曾经发现有下列物质掺入麝香中:锁阳粉末、肝脏粉末、干燥血液、羊粪、淀粉、儿茶、铁末、砂土等。可用下列方法检识:⑴取粉末少许,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得显植物纤维及其他植物组织;否则为有锁阳或其他植物性物质或羊粪等掺杂之症。⑵取粉末少许加水煮片刻,过滤,滤液分为二份,分别加碘溶液及5%三氯化铁溶液,不得呈蓝色,蓝黑色或蓝绿色,否则为有淀粉、儿茶等掺杂之证。⑶取粉末少许入坩锅中烧之,真品的灰烬呈类白色;如显红色则为有干燥血液或肝脏粉末掺杂之症。⑷按药典方法进行灰分测定,真品的灰分不得超过8%,否则为有铁末、砂土等无机质掺杂之证。为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马麝M. sifanicus Przewalski或原麝M.moschiferusLinnaeus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主产四川、西藏、云南、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野生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猎取,猎取后,割取香囊,阴干,习称“毛壳麝香”,用时剖开香囊,除去囊壳,称麝香仁。人工驯养麝多用手术取香法,直接从香囊中取出麝香仁,阴干。本品应密闭,避光贮存。 【性味归经】 辛,温,归心、脾经。 【功效】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催产。 【应用】 1.用于闭证神昏。麝香辛温,气极香,走窜之性甚烈,有极强的开窍通闭醒神作用,为醒神回苏之要药,最宜闭证神昏,无论寒闭、热闭,用之皆效。治疗温病热陷心包,痰热蒙蔽心窍,小儿惊风及中风痰厥等热闭神昏,常配伍牛黄、冰片、朱砂等药,组成凉开之剂,如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牛黄抱龙丸等;用治中风卒昏,中恶胸腹满痛等寒浊或痰湿阻闭气机,蒙蔽神明之寒闭神昏,常配伍苏合香、檀香、安息香等药,组成温开之剂,如苏合香丸。 2.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本品辛香行散,有良好的活血散结,消肿止痛作用,内服,外用均有良效。用治疮疡肿毒,常与雄黄、乳香、没药同用,即醒消丸,或与牛黄、乳香、没药同用;用治咽喉肿痛,可与牛黄、蟾酥、珍珠等配伍,如六神丸。 3.用于血瘀经闭,徵瘕,心腹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等证。本品辛香,开通走窜,可行血中之瘀滞,开经络之壅遏,以通经散结止痛每周一次,2周一疗程,疗效满意;用治痹证疼痛,顽固不愈者,可与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等祛风湿药同用。 ?4.用于难产,死胎,胞衣不下。本品活血通经,有催生下胎之效。常与肉桂为散,如《张氏医通》香桂散;亦有以麝香与猪牙皂、天花粉同用,葱汁为丸.外用取效,如《河北医药集锦》堕胎丸。 此外,近代临床报导用人工麝香片口服或用人工麝香气雾剂治疗心绞痛,均取得良好效果:由麝香、猪牙皂、白芷等制成麝香心绞痛膏,分别敷于心前区痛处及心俞穴,24小时更换一次,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用麝香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白癜风,均有显效;用麝香埋藏或麝香注射液治疗肝癌及食道、胃、直肠等消化道肿瘤,可改善症状、增进饮食;对小儿麻痹症的瘫痪,亦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 入丸散,每次0.06~0.1g。外用适量。不宜入煎剂。 备述 1.《本经》“主辟恶气……温疟,蛊毒、痫至,去三虫。” 《别录》:“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风毒,妇人产难,堕胎,去面黾,目中肤衣。” 《本草纲目》:“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积,治中风、中气、中恶、痰厥、积聚徵瘕。”“盖麝走窜,能通诸窍之不利,开经络之壅遏,若诸风、绪气、诸血、诸痛,惊痫徵诸病,经络壅闭,孔窍不利者,安得不用为引导以开之通之耶?非不可用也,但不可过耳。 2.本品主要芳香成分为麝香酮及含氮化合物、胆甾醇、脂肪酸和无机盐等。小剂量麝香及麝香酮对中枢神经系统呈兴奋作用,大剂量则可抑制。可显著地减轻脑水肿,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的耐受性,改善脑循环。对离体心脏有兴奋作用,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人工或天然麝香酮对麻醉猫有升压及增加呼吸频率的作用。麝香对离体及在位子宫均呈明显兴奋作用,后者更为敏感,妊娠子宫又较非妊娠子宫敏感。麝香酊的稀释液,在试管内能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猪霍乱菌。崐有杭炎作用。本品对人体食道鳞癌、胃腺瘤、结肠癌、膀胱癌的组织匀浆培养液均显示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浓度大则作用强。 3.近代研究从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 Desmarest.可采取灵猫香,具有与麝香相似的功效,可用作外用或内服。另外,人工合成的入工麝香,与天然麝香的性能、功用基本相同,现已广泛用于临床,代替天然麝香,弥补药源的不足。麝香是天然香料,属动物性香料之一,又名:当门子、脐香、麝脐香、四味臭、臭子、腊子、香脐子。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四州、西藏、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河南、安徽等地。我省豫西山区卢氏,豫南山区均有分布。 麝香,为鹿科动物麝的雄性香腺囊中的分泌物干燥而成,是一种高级香料,如果在室内放一丁点,使会满屋清香,气味迥异。麝香不仅芳香宜人,而且香味持久。麝香在我国使用,已有悠久历史。唐代诗人杜甫在《丁香》诗中遇:'晚坠兰麝中'。麝香是配制高级香精的重要原料。古代文人、诗人、画家都在上等麝料中加少许麝香,制成'麝墨'写字、作画,芳香清幽,若将字画封妥,可长期保存,防腐防蛀。 麝香是十分名贵的药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含水22.66%、灰分8.62%(其中含钾、钠、钙、镁、氯、硫酸根、磷酸根等)、含氯化合物(中含碳酸铵1.1%、铵盐中的氨1.89%。尿素0.4%、氨基酸氮1.077%,总氮量6.16%)、胆甾醇2.19%、粗纤维0.59%、脂肪酸5.15%、麝香酮1.2%。麝香性辛、温、无毒、味苦。入心、脾、肝经,有开窍、辟秽、通络、散淤之功能。主治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跌打损伤、痈疽肿毒。许多临床材料表明,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时,或处于昏厥休克时,服用以麝香为主要成分的苏合丸,病情可以得到缓解。古书《医学入门》中谈'麝香,通关透窍,上达肌肉。内入骨髓......'。《本草纲目》云:'......盖麝香走窜,能通诸窍之不利,开经络之壅遏'。其意是说麝香可很快进入肌肉及骨髓,能充分发挥药性。治疗疮毒时,药中适量加点麝香,药效特别明显。西药用麝香作强心剂兴奋剂等急救药。 【英文名】 MOSCHUS【来源】本品为鹿科动物林麝 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 、马麝Moschus sifanicus Przewalski或原麝 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 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野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猎取,猎获后,割取香囊,阴干,习称“毛壳麝香”;剖开香囊,除去囊壳,习称“麝香仁”。家麝直接从其香囊中取出麝香仁,阴干或用干燥器密闭干燥。【制法】取毛壳麝香,除去囊壳,取出麝香仁,除去杂质,用时研碎。【性状】 毛壳麝香:为扁圆形或类椭圆形的囊状体,直径3~7cm,厚2~4cm。开口面的皮革质,棕褐色,略平,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从两侧围绕中心排列,中间有1 小囊孔。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的皮膜,微皱缩,偶显肌肉纤维,略有弹性,剖开后可见中层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内层皮膜呈棕色,内含颗粒状、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银皮”)。麝香仁:野生者质软,油润,疏松;其中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呈不规则圆球形或颗粒状,表面多呈紫黑色,油润光亮,微有麻纹,断面深棕色或黄棕色;粉末状者多呈棕褐色或黄棕色,并有少量脱落的内层皮膜和细毛。饲养者呈颗粒状、短条形或不规则的团块;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色,显油性,微有光泽,并有少量毛和脱落的内层皮膜。气香浓烈而特异,味微辣、微苦带咸。【含量测定】 照气相色谱法(附录Ⅵ E)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苯基(50%)甲基硅酮(OV-17) 为固定相,涂布浓度为2% ;柱温200℃±10℃ 。理论板数按麝香酮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麝香酮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 含1.5mg 的溶液,即得。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干燥失重]项下所得干燥品0.2g,精密称定,精密加无水乙醇2ml,密塞,振摇,放置1 小时,滤过,取滤液,即得。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计算,即得。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麝香酮(C16H30O) 不得少于2.0% 。【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脾经。【功能主治】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经闭,癓瘕,难产死胎,心腹暴痛,痈肿瘰疬,咽喉肿痛,跌扑伤痛,痹痛麻木。【用法用量】 0.03~0.1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注意】孕妇禁用。【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遮光,防潮,防蛀。【摘录】《中国药典》 选方 ①治卒中风:青州白丸子,入麝香同研碎为未,生姜自然汁调灌之,如牙紧,、可自鼻中灌入。(《魏氏家藏方》)②治中风不醒:麝香二钱。研未,入清油二两,和匀灌之。(《济生方》)③治痰迷心窍:麝香一分,月石、牙皂。明矾、雄精各一钱。上共研匀,密贮,每服五分。(《疡科遗编》)④治中恶客忤垂死:空青一两(细研),麝香一分(细研),朱砂一两(细研,水飞过),雄黄半两(细研)。上药相和,研令匀,每服以醋一合、汤一台柏和,调散半钱,不计时候服之,须臾即吐为效,(《圣惠方》)⑤治小儿诸痫潮发,不省,困重:白僵蚕(汤洗,焙黄为未)半两,天竺黄一分(细研),真牛黄一钱(别研),麝香(研)、龙脑(研)各半钱。上拌研匀细,每服半钱,生姜自然汁调灌服,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白金散)⑥治肾脏积冷,气攻心腹疼痛,频发不止:麝香半两(细研),阿魏半两(面裹偎,面熟为度),干蝎三分(微炒),桃仁五十枚(鼓炒微黄)。上药捣罗为未,炼蜜和九,如绿豆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下二十丸。(《圣惠方》庸香丸)⑦治厥心痛:麝香(别研,每汤成旋下),木香一两(挫),桃仁(麸炒)三十五枚,吴茱萸(水浸一宿,炒干)一两,槟榔(煨)三枚。上五味,除麝香、桃仁外,粗捣筛,入桃仁,再同和研匀。每服三钱匕,水半盏,童子小便半盏,同煎至六分,去滓,入麝香未半钱匕,搅匀温服,日二服。(《圣济总录》麝香汤)⑧治跌打气闭:牙皂、北细辛、南星、冰片、麝香等分,为未,吹鼻。(《医钞类编》吹药方)⑨治痈疽发背及诸恶疮,去恶肉:麝香、雄黄、矾石、简茹(一作‘真朱’)备一两。上四味治下筛,以猪膏调如泥涂之,恶肉尽,止,却敷生肉膏。(《千金方》麝香膏)⑩治鼠瘘:麝香(研)、雌黄(研)。上二味等分,并为散,取虾蟆背白汁和涂疮孔中,日一度。(《古今录验方》)(11)治小儿疳,常渴,饮冷水不休:麝香一分,人中白一分。上药都研令细,以蒸饼和丸,如麻子大。一、二岁儿,每服煎皂英汤下二丸,空心、午后备一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圣惠方》麝香丸)(12)治牙痛:麝香大豆许,巴豆一粒,细辛未半两(钱),上药同研令细,以枣瓤和丸,如粟米大。以新绵裹一丸,于痛处咬之,有涎即吐却,有至孔即纳一丸,(《圣惠方》麝香丸)【各家论述】 1.《本经》:主辟恶气,温疟,痫痉,去三虫。 2.《别录》:疗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风毒,妇人破产,堕胎,去面黔,目中肤翳。 3. 陶弘景:疗蛇毒。 4.《药性论》:除心痛,小儿惊痫、容许,镇心安神,以兰门了一粒,细研,热水灌下,止小便利。能蚀一切州沧脓。 5.《日华子本草》:杀脏腑虫,制蛇、蚕咬,沙虱、溪、瘴毒,吐风痰。纳子宫暖水脏,止冷带疾。 6.《仁斋直指方》:能化阳通胰理。能引药透达。 7. 王好古:疗鼻室不闻香臭。 8.《纲目》: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积。治中风,中气,中恶,痰厥,积聚症瘕。 9.《本草正》:除一切恶疮痔漏肿痛,脓水腐肉,面墨斑疹。凡气滞为病者,俱宜用之。若鼠咬、虫咬成疮,以麝香封之。 10.《本草备要》:治耳聋,目翳,阴冷。出处 《中华本草》 西藏主要产马麝,体形较形林麝大,吻较长,全身呈棕色,通常仅颈部有少量模糊黄点,颌颈下和腹部呈黄白色。雄麝上颌犬齿发达,露出唇外,向下微曲,俗称“獠牙”;脐部有香腺囊,囊内包含 香。雌麝上颌犬齿小不外露,也无香腺囊。 麝的视觉发达、听觉灵敏、行动轻捷,但性胆怯,常于晨昏单独活动。栖居在海拔较高的灌木林或针、阔叶混交林地方的麝一般毛色较深;生活在青山有小块草地环境中的毛色较浅,但毛的下部均呈灰白色,向上颜色逐渐转深并有光泽。麝毛微呈波浪状,十分轻软,可制高级藏式垫子或枕芯。 阴干的麝香囊即为“整麝香”,又称“毛香”,为扁圆形或椭圆形的囊状体,重量依年龄不同而异。囊内的麝香仁有浓烈香气,为猪肝色或紫红色大小不等的颗粒和粉末。但幼雄麝囊内分泌物呈脓状,不能作药用。颗粒状的麝香仁习称“当门子”,多呈紫黑色,油润光亮,质量最佳。麝香的主要成分为麝香酮,约占麝香纯干品的0.5%-2%,此外尚含有多种雄(甾)烷衍生物以及麝吡啶等。 麝香性温,味辛,开窍,通络,辟秽,散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为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有兴奋呼吸、加速脉搏、升高血压和强心的作用;对子宫呈明显的兴奋作用,因此孕妇忌用;麝香还有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等,能治中风不醒、痰迷心窍、心腹暴痛、痈疽肿毒,跌打损伤等症,并是一种高级香精原料。
肥仔美金
不会,我是学护理的,老师经常让我们拿它做实验,如果说向你说的那样,我们班里的人启不是死光了 你只要拿它时不要捏它的耳后,机会没什么事.还有最好不要随便玩它 如果死了的话,你就破坏了一条命,听老师说它的功劳比青蛙还大 <其实我心里挺有罪恶感的= =||>
wisteria爱发呆
麝香对生育的问题.我摘一段说明文字提供给你自己作主:麝香,辛、温。入心脾肝经。开窍,辟秽(即祛邪气)、活血、散结。1,治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昏迷)、惊痫(羊角疯)、中恶,心腹暴痛。内服90-150毫克;2,治痞块积聚(体内有硬块,如肿瘤、怀孕),跌打损伤,痈疽肿毒。内服或研末调敷。孕妇忌服用(会堕胎)。括号内的说明文是本人所加。可见麝香并无补肾的作用,除堕胎外也对生育没有作用。街边商品最好不要相信为好。你才22岁,又没结婚,怎么可能会肾虚(即使结婚后,经常来那个,三五年内也不会造成肾虚)。若真会肾虚,它有阳虚或阴虚或阴阳两虚的区别,只能找中医大夫给建议或治疗,不能病急乱投医,弄巧成拙。我建议买的那个东西别喝,不要舍不得扔掉,或找中医看看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