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160

王家姑娘0122
首页 > 英语培训 > 古突的英文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不让一个字注册

已采纳

藏历新年,藏历元月一日是藏族的新年,藏语的意思是“国王新年”

古突的英文

240 评论(13)

美眉要加油

藏族节日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遥远历史时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藏族的思想意念和审美意蕴造成了自己独特而琳琅满目的节日文化体系。由于佛教对藏族的深刻影响,因而导致藏族节日文化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1、藏历元月,是节日最多也最隆重的月份,在这个月里,几乎天天都在过节。藏族节日是藏族文化最主要的表现。藏传佛教在中国西藏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成为藏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西藏的节日由于受其深刻影响,而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有的已演化成纯粹的宗教节日。

2、雪顿节,是西藏藏族人民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藏庆七月一日举行,为期四、五天。雪顿是藏语译者,意思是“酸奶宴”,于是雪顿节便被解释为喝酸奶的节日。按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规定,每年藏历六月十五至七月三十日为禁期,大小寺庙的喇嘛不许外出,以免踩死小虫,待七月三十日解禁之后方可下山。喇嘛下山时,农牧民拿出酸奶敬献,形成雪顿节。

3、大佛瞻仰节,是西藏的日喀则僧俗民众每年藏历五月间在扎什伦布寺举行大佛瞻仰节。扎什伦布(藏语音译“吉祥须弥山”)寺,喇嘛教格鲁派(黄教)第四大寺。在西藏日喀则尼色日山下,为历世班禅的驻锡地。

4、祈祷节是藏族地区最为隆重的既是大型宗教活动,也是民间性的节日活动,藏语叫“莫郎切波”。在州内藏区,有两类这种盛会,一是格鲁派的祈祷节;一是藏族原有的宗教,本波教的祈祷节,这两个祈祷节相同,每年举行两次,一次是在农历六月十五,一次是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正月的祈祷节比夏季的祈祷节要隆重。州内还有本波教的寺庙和信徒,他们至今还保留着浓厚的原始宗教的习俗。前来参加盛会的人们,在正月十三或十四要去转一圈尕米寺后的圣山--小西天。正月十五一早,寺里僧侣喇嘛,披上新袈裟,由寺内乐队吹响的大、小铜号,随后全寺和尚齐聚经堂诵经,并由活佛安排这一天各人的责任。近12时,和尚们向前来朝觐的各地香客和观众,表演“跳神”节目(也称访仙舞),跳神的内容既有歌颂历史上藏汉团结的故事,也有根据本波教经典故事而编跳的舞等。

扩展资料

藏族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部落。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生息繁衍了。据汉文史籍记载,藏族属于两汉时西羌人的一支。藏族的先民们像许多经历石器时代的先民一样,他们先经过群居采集、狩猎生活阶段,逐步学会了饲养和农耕。雅鲁藏布江南岸雅隆地区的藏族先民后来又分成六部,即六牦牛部诸部落。公元6世纪,雅隆部落首领做了部落联盟的领袖,号称王(藏语音“赞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藏族

240 评论(9)

石语angeline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 苗族的先祖可追 美丽淳朴的苗家姑娘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苗族有自己民族文字,《苗族古歌》记载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战争和朝廷的追杀与民族文化迁徙秘密等暴露予敌人,不得不将文字抹烧,抹去,当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世后,文字也随之丢失,留下的只有现在的那写在衣服上的文字。 后20世纪50年代后期苗族又开始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花山节”、“四月八”、“龙舟节”等。 苗族民歌可分为飞歌、游方歌、风俗歌、叙事歌、祭祀歌五种。飞歌在田间地头演唱,也称“顺络 苗族少女歌”、“吼歌”、“喊歌”、“山歌”,是流行于黔东南的一种特别的民歌演唱形式。游方歌是苗族民歌的专称,因地域不同称谓有别,包括“野外情歌”、“坐花坡”、“坐姑娘”、“玩表”、“采花”、“走月亮”等。 苗族曾经自称 Hmub(谐音:牡)、Hmongb(谐音:蒙)、Hmaob(谐音:摸)、maob(谐音:毛),有的地区自称“ghab nus(谐音:嘎脑)、ghab Xongb (谐音:仡熊)、deb songb(谐音:带叟)等。他称“长裙苗”、“短裙苗”、“红苗”、“白苗”、“青苗”、“花苗”等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苗族,英文写作:MIAO 和 HONGB. 其中青苗人精通药草,善于运用草药治病救人。 血型分Rh阴阳性(Rh+, Rh-)。中国Rh-阴性血人的比例仅为0.3%。恒河猴Rh-阴性比例为零。西方白人Rh-比例是15%。苗族是中国Rh-阴性血比例最多的民族,达13%。 参考资料:

310 评论(12)

地主李东家

藏族节日习俗:

1、藏历新年

藏历新年在当地就如汉族人的春节一样,是一个合家欢乐的节日,是藏族人一年中最为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藏历新年到来之际,每家每户会把家里清扫得干干净净,准备“切玛”,制作“卡塞”,备置各种各样的“年货”。受内地的影响,有些地方也会在门窗上贴上年画或者对联。

除夕有年夜饭的习俗,在藏族,有“古突”习俗。“古突”是用面屹塔、羊肉、人参果煮成的稀饭,主妇在屹塔里包有石头、木炭、硬币 、羊毛等物品,吃到屹塔里面包裹着的东西要当场吐出来,石头表示铁石心肠,木炭表示心黑,硬币表示有财运,羊毛表示心地善良,最后大家一起相互逗乐其乐融融。

在藏历新年期间,西藏各地都会举办举重、射箭、骑马、赛跑等文体娱乐活动,在布达拉宫广场还会举办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群众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带上形状各异且富有民族特色的面具,一起载歌载舞,欢庆新年。

2、萨噶达瓦节

每年藏历的四月十五就是西藏有名的萨噶达瓦节,萨噶达瓦节又称佛吉祥日。藏历的四月十五对于对于佛教信众来说,这是一个极其不平凡的日子,佛陀(释迦牟尼)的降生、成道、圆寂都发生在藏历的四月十五。

萨嘎达瓦期间,西藏的各大小寺院都会举行各种佛事活动,信徒们去转经道转经祈福。这也是布施的节日,这一天拉萨的大街小巷都蹲满了乞丐,因为这一天是吉祥日,只要你做善事,你的福气就会更多,所以只要乞丐像你伸手了,一般当地人都会慷慨解囊,所以这一天也是“要饭”的的大好日子,甚至萨噶达瓦节被这些内地人称之为“穷人的日子”、“要饭的日子”。

这一天也是比较多禁忌的,比如这一天不可以杀生,主人倒酥油茶给你喝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双手接过来喝。

3、雪顿节

每年藏历的六月三十就是拉萨隆重的雪顿节。“雪”在藏语中是“酸奶子”意思,“顿”是“吃”的意思,所以雪顿节又称之为“吃酸奶的节日”。又因期间有盛大的展佛活动,雪顿节又称之为展佛节,是拉萨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

雪顿节期间的活动有:展佛活动,尤其是哲蚌寺的展佛最为隆重,到时拉萨万人空巷,全部涌到哲蚌寺的后山上看展佛,场面甚是壮观;龙王潭公园、罗布林卡届时都会举行具有民族特色的藏戏汇演,绘声绘色的藏戏表演带你领略西藏独特的民族文化;雪顿节过林卡(过林卡跟内地野炊意思一样)、喝酸奶是不变的主题之一,一家人找个青草地绿水旁,烤烤肉,喝喝酸奶,其乐融融。

4、藏族沐浴节

每年藏历的八月初四就是西藏有名的沐浴节。沐浴节俗称大家一起洗澡的日子,到时男女老少成群结伴一起到河边洗澡,把家里的褥被及一些家具都会搬出来清洗一次。家家户户还会在河边的树荫下搭起帐篷,置办一些美食,好友欢聚一起,举杯畅饮,引吭高歌,热闹极了。我是非常期待过这个节日的,不但可以享受到美食,还可以在拉萨河边看到出水芙蓉的美女呢。

5、燃灯节

每年藏历的十月二十五就是西藏的燃灯节。藏历年的1419年10月25日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格鲁派也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成佛圆寂之日,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格鲁派领袖,每年的这一天信徒们都会举行磕头、诵经、灯供仪式等隆重的祭祀活动,久而久之,这一活动成了一个传统节日—燃灯节。

6、吉祥天母节(仙女节)

每年藏历的十月十五就是西藏特别的吉祥天母。吉祥天母节又称之为仙女节,跟内地的三八妇女节一样,不过仙女节期间女士们享受的待遇更优厚。这一天,女士们可以向男士们要红包或者礼物,甚至可以向陌生的路人伸手要红包。由于这一天是特殊节日,出于礼节,大家都会慷慨解囊的。

扩展资料:

藏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此外印度、不丹、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等地区也有藏族分布。拉萨是藏族人心中的圣地。目前全世界藏族人口约750万左右,中国境内约700万(2016年),藏裔人口保守估计在1000万以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藏族

308 评论(9)

茵茵一夏

1、藏历新年藏历新年在当地就如汉族人的春节一样,是一个合家欢乐的节日,是藏族人一年中最为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藏历新年到来之际,每家每户会把家里清扫得干干净净,准备“切玛”,制作“卡塞”,备置各种各样的“年货”。受内地的影响,有些地方也会在门窗上贴上年画或者对联。除夕有年夜饭的习俗,在藏族,有“古突”习俗。“古突”是用面屹塔、羊肉、人参果煮成的稀饭,主妇在屹塔里包有石头、木炭、硬币 、羊毛等物品,吃到屹塔里面包裹着的东西要当场吐出来,石头表示铁石心肠,木炭表示心黑,硬币表示有财运,羊毛表示心地善良,最后大家一起相互逗乐其乐融融。在藏历新年期间,西藏各地都会举办举重、射箭、骑马、赛跑等文体娱乐活动,在布达拉宫广场还会举办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群众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带上形状各异且富有民族特色的面具,一起载歌载舞,欢庆新年。2、萨噶达瓦节每年藏历的四月十五就是西藏有名的萨噶达瓦节,萨噶达瓦节又称佛吉祥日。藏历的四月十五对于对于佛教信众来说,这是一个极其不平凡的日子,佛陀(释迦牟尼)的降生、成道、圆寂都发生在藏历的四月十五。萨嘎达瓦期间,西藏的各大小寺院都会举行各种佛事活动,信徒们去转经道转经祈福。这也是布施的节日,这一天拉萨的大街小巷都蹲满了乞丐,因为这一天是吉祥日,只要你做善事,你的福气就会更多,所以只要乞丐像你伸手了,一般当地人都会慷慨解囊,所以这一天也是“要饭”的的大好日子,甚至萨噶达瓦节被这些内地人称之为“穷人的日子”、“要饭的日子”。这一天也是比较多禁忌的,比如这一天不可以杀生,主人倒酥油茶给你喝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双手接过来喝。3、雪顿节每年藏历的六月三十就是拉萨隆重的雪顿节。“雪”在藏语中是“酸奶子”意思,“顿”是“吃”的意思,所以雪顿节又称之为“吃酸奶的节日”。又因期间有盛大的展佛活动,雪顿节又称之为展佛节,是拉萨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雪顿节期间的活动有:展佛活动,尤其是哲蚌寺的展佛最为隆重,到时拉萨万人空巷,全部涌到哲蚌寺的后山上看展佛,场面甚是壮观;龙王潭公园、罗布林卡届时都会举行具有民族特色的藏戏汇演,绘声绘色的藏戏表演带你领略西藏独特的民族文化;雪顿节过林卡(过林卡跟内地野炊意思一样)、喝酸奶是不变的主题之一,一家人找个青草地绿水旁,烤烤肉,喝喝酸奶,其乐融融。4、藏族沐浴节每年藏历的八月初四就是西藏有名的沐浴节。沐浴节俗称大家一起洗澡的日子,到时男女老少成群结伴一起到河边洗澡,把家里的褥被及一些家具都会搬出来清洗一次。家家户户还会在河边的树荫下搭起帐篷,置办一些美食,好友欢聚一起,举杯畅饮,引吭高歌,热闹极了。我是非常期待过这个节日的,不但可以享受到美食,还可以在拉萨河边看到出水芙蓉的美女呢。5、燃灯节每年藏历的十月二十五就是西藏的燃灯节。藏历年的1419年10月25日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格鲁派也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成佛圆寂之日,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格鲁派领袖,每年的这一天信徒们都会举行磕头、诵经、灯供仪式等隆重的祭祀活动,久而久之,这一活动成了一个传统节日—燃灯节。6、吉祥天母节(仙女节)每年藏历的十月十五就是西藏特别的吉祥天母。吉祥天母节又称之为仙女节,跟内地的三八妇女节一样,不过仙女节期间女士们享受的待遇更优厚。这一天,女士们可以向男士们要红包或者礼物,甚至可以向陌生的路人伸手要红包。由于这一天是特殊节日,出于礼节,大家都会慷慨解囊的。

147 评论(8)

框框拆拆远行车

藏族的节日习俗:1、藏历新年藏历新年是西藏最重大的民俗节日。各地欢度藏历新年的特色不尽相同,其中以拉萨最具代表性。新年前夕,各家各户都要准备叫做“切玛”的木制吉祥斗,预祝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吉祥如意;还要准备花样众多、金黄香 酥的卡赛(油炸馃子)、用彩色酥油花塑的象征六畜兴旺、年年富足的洛郭(羊头),以及各种干鲜水果、酥油、茶砖等,并在 佛龛前叠放供奉。 藏历十二月二十八、二十九日,家家户户打扫庭院,在灶房正中的墙上用面绘出“八吉祥”图案。二十九日晚饭前,每户在大门外用石灰粉洒绘各种吉祥图案。除夕之夜,各家照例要吃团圆饭。藏族传统的年夜饭,是用牛羊肉、萝卜、面疙瘩等作成的“古突”。饶有风趣的是,有一些面疙瘩里分别包着有一定象征意义的石子、钱币、盐巴、辣椒、木炭、羊毛等。全家人围坐一桌,每人盛上一碗,小心地吃着古突,看谁吃到什么东西,哄笑声此伏彼起,幽默诙谐,其乐融融。吃完古突后举行隆重的送鬼仪式,以示驱鬼避祟。藏历正月初一,拉萨人绝早起来,有的甚至通宵不睡,但是不能外出。“抢水”是藏历年初一的第一个节目。习俗认为破晓时分谁舀到第一桶水,就意味着能够获得最好的运气。当启明星升起,东方破晓,听到折嘎艺人大声呼喊的“拉结啰!”(神胜利啦)之声,各家各户才敞开大门,开始新年第一天的庆祝活动。前往大昭寺朝拜佛祖释迦牟尼也是这天清晨的重要活动。新年要穿最漂亮的衣服服,戴最珍贵的首饰。藏历年初一,一般互不拜访。从初二开始,亲戚好友相互登门拜年,持续三至五天。藏历初三敬奉“屋脊神”,这天,人们都登上各家的屋顶,把崭新的经幡插在屋顶上,然后煨燃柏枝,向空中抛洒糌粑。当天,拉萨人成群结伴到东面的宝瓶山和西面的药王山,插经旗、挂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从初四起,举行西藏最大的宗教节日——传昭大法会。法会直到元月十五日迎请弥勒佛后结束。藏历正月初五,拉萨郊区的农民要举行隆重的开犁礼。2、酥油灯节藏历元月十五是传统习惯上欢度藏历新年的最后一个高潮,也是拉萨传昭大法会的最后一天。是日,白天人们到各寺进香朝佛转经,入夜满街搭起各种花架,放上用彩色酥油捏成的神仙、人物、花木、鸟兽等形象并点燃酥油灯进行祝福。满街搭起的各种花架,高者达三层楼房、低者也有两层楼高。上面摆有酥油做成的五颜六色的各种神仙、人物、鸟兽和花木,或高大宏伟,或小巧玲拢,加上成百盏灯光的照耀,使整个街道光彩夺目,辉煌灿烂。老百姓们赏花观灯,载歌载舞。酥油灯节也叫花灯节、酥油花灯节。3、萨噶达瓦节萨噶达瓦节是西藏较有影响的宗教节日。“萨嘎达瓦”是藏历四月的代名。佛家认为,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成佛、涅槃均 在四月间。所以,萨噶达瓦节的主要活动是环绕拉萨的囊廓(内圈)、八廓(中圈)、林廓(外圈)朝佛,其中以四月十五的转林廓最为壮观。整个纪念活动从藏历四月一日开始,持续到四月底结束。藏历四月十五是萨噶达瓦节的高潮。这一天被认为是释迦牟尼诞辰和涅槃日。那天,拉萨最长的转经路——约8千米长的林廓路上,香烟袅袅,转经者络绎于途,川流不息,浩浩荡荡。许多手持玛尼轮或佛珠的转经者,经过煨桑炉或煨桑堆时要往炉里添些柏枝、艾蒿、石南等香草末或糌粑等;经过路口时,不少转经者要脱帽朝布达拉宫方向鞠躬。当日下午,人们不约而同地集中在布达拉山后的宗角禄康(龙王潭)划船、歌舞、游园。4、拉萨雪顿节(藏戏节、展佛节)“雪顿”,在藏语中意为酸奶宴。因为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展佛节”。传统的雪顿节以展佛为序幕,以演藏戏,看藏戏,群众游园为主要内容,同时还有精彩的赛牦牛和马术表演等。雪顿节在每年藏历六月卅日(公历8月下旬左右)开始,通常历时五天左右。格鲁派的戒律规定,藏历四月至六月期间,为避免踩杀生命,僧人只能在寺庙念经修行,直到六月底方可开禁。解制开禁之日,僧人纷纷出寺,世俗老百姓为了犒劳僧人,备酿酸奶,为他们举 行郊游野宴,并在欢庆会上表演藏戏。1642年后,哲蚌寺甘丹颇章宫一度成了西藏地方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每年藏历六月卅日,成千上万的人涌进哲蚌寺,向僧人们献酸奶,请求摩顶祝福。附近的藏剧队、野牦牛舞演出队也赶来演出,久而久之便形成固定节日“雪顿节”。雪顿节的序幕是哲蚌寺展佛。那一天,晒大佛的隆重仪式在西藏最大的寺庙哲蚌寺所在地更乌培孜山麓进行。平日里寂静的山谷为之沸腾。展佛的时辰将临之际,伴随着响彻山谷的法号声,百余名僧人将宛若长龙的丝织强巴佛像巨幅唐卡从哲蚌寺措钦大殿缓缓抬出,向哲蚌寺西侧的专用展佛平台上方行进。此时,桑烟四起,法号齐鸣,诵经声不断。很快,巨大的唐卡由上而下徐徐展现,人们纷纷上前竞相敬献洁白的哈达,一时间,佛像前哈达飘飞,景象颇为壮观。经过不到一个时辰,大佛被重新卷起,抬回到到措钦大殿敬奉,只有待到来年此日才能再次向世人展示。紧接着,人们前往位于展佛台附近的甘 丹颇章大殿前大院中,观看藏戏表演。下午,雪顿节的活动中心移至罗布林卡。此后一周时间,中心活动是表演藏戏。雪顿节期间,藏族老百姓扶老携幼、呼亲唤友到林卡相聚。罗布林卡以及拉萨其它园林里,顿时出现一座色彩缤纷的帐篷城。而今,雪顿节已经演进成为西藏自治区影响最大的群众性综合节庆活动和物贸交流盛会。5、沐浴节 西藏的沐浴节,藏语名叫“嘎玛日吉”,一般在藏历七月上 旬,历时一周。当弃山星在夜空中出现,群众性的洗澡活动开始;随着弃山星隐没,洗澡活动便告结束。沐浴节因为要持续一周左右,所以有人也称作沐浴周。传说此时到河边洗澡有益身体健康。藏传佛教认为,西藏这个时节之水有以下八大优点:一甘、二凉、三软、四轻、五清、六不臭、七饮时不损喉、八喝下不伤腹。以西藏的自然环境与气候特点来看,惟有这一时节水温较高,河水洁净,是适宜尽情沐浴的最佳时光。在这七天中,成百上千的藏族男女都到河边、湖边洗澡、嬉水。大大小小的帐帷,把河滩、沙地、林卡点缀得色彩缤纷。6、望果节每年藏历八月举行的望果节是西藏农区古老的民俗节日。“望果”在藏语意为环绕庄稼地时,在作物丰收在望即将收割之际,包含赛马、射箭、歌舞、藏戏、抱石和摔跤等一系列仪式和活动。“望果”习俗是历史悠久的民俗节日,不仅是为了祈祷农业丰收,实际上也是秋收之前的休闲和娱乐。因庄稼成熟期有先后,各地节日时间不一。“望果”习俗最早出现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河谷地带,源于一种以自然村为单位的祭祀神灵以祈祝丰收的仪式。山南泽当等地的望果节在仲夏举行。全村各家派出一位代表,组成数百人的队伍,其中绝大部分为妇女。她们穿着艳丽的藏装,披金戴银,背上“五谷丰登”斗和经书,手持彩箭,在年高德劭的男性老人带领下,伴随着法号和锣鼓声,一面不断呼喊着“央咕秀!”、“央咕秀!”(土地的灵气回来了),一面浩浩荡荡地绕着村外的庄稼地转圈巡行,以求神灵保佑庄稼丰收。年老的村民则在望果队伍必经之地煨起桑烟祭祀神灵,袅袅升腾的青烟使远处的望果队伍宛如游龙。望果节通常要持续三天。整个望果节既娱神,也娱人,农民们一直处于纵情欢宴歌舞的欣喜状态。7、“壁秀”(藏式拔河)比赛赛马会是西藏尤其是西藏牧业区最具特色的节日。藏历六七 八月是草原最美丽的金秋季节,水草丰美,马肥牛壮,西藏各地的赛马盛会一般即在此期间举行。赛马会具体日期,同一年则因地而异、同一地则因年而异。通常一年一次,但较大规模的不一定每年举办,多是两三年一次。时间少的三五天左右,多的十余日。目前西藏最负盛名的此类盛会,主要是那曲恰钦赛马艺术节和江孜达玛节。8、林芝地区举办传统的响箭比赛赛马会开始前夕,方圆数十至数百千米的牧民们便身着艳丽的节庆服装,佩戴着各色珠宝饰物,骑着骏马、牦牛,带着帐篷,一路踏歌而来。赛马场四周转眼间平地拔起一个帐篷村,大型赛马会能使草原上突然出现一座蔚为壮观、功能齐全的帐篷城。整个赛事可分赛马、骑术两大类。赛马重在比试骑手的驾驭能力及马的耐久力、爆发力、奔走时的平稳程度,分长距离跑马比赛、短距离奔马竞赛、小走比赛、大走比赛等项且,赛程短仅百十米,长则数千米;赛 骑术则主要角逐骑手的马上功夫,内容包括从飞马上射箭、打靶、劈砍、捡哈达、献青稞酒等项目。赛马会气氛宽松,表演意味浓厚,没有细致的竞赛仲裁规则。此外,牧民们普遍爱好的各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如双人拔河赛、抱巨石等也是赛马会期间的重要节目。入夜,草原上燃起一堆堆篝火,人们围着熊熊的火焰欢快地唱歌跳舞。山南地区赛马节上,农民将花枝招展的参赛牦牛租给游客拍照,既满足了游客的需要,也增加了收入。实行民主改革以后, 尤其是近二十多年来,西藏的赛马会逐渐被赋予全新的含义,规模愈来愈盛大,形式愈来愈多样化,内容愈来愈丰富。在继承和发扬民间传统比赛项目的同时,不仅增添了民间舞蹈汇演、文艺演出、时装表演、民间传统服饰展示等,而且注入了招商引资、物资交流、科普宣传、普法宣传、医疗服务等内容,成了促进旅游发展、加速经济振兴的年度大典。

302 评论(13)

梁山好汉v

藏历新年是藏族的传统佳节,和世界上众多民族一样,庆贺新年的光临,是藏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事情之一。 藏历年的确定,是与藏历的使用有密切关系的。藏历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农历丁卯年(公元1027年)开始的。从此,藏历的用法便沿袭下来。这种历算法,与中原文化交流有密切关系。本来,西藏高原上的历算并不是现在这种样子,据文字记载,公元前一百多年前,西藏便有自己的历算法,当时是以月亮的圆、缺、朔、望来计算月份的,运算很简单,那时的新年初一,相当于现在的藏历十一月一日。这就是苯教历法。在山南地区,曾发现过一部历书,叫做《纺线老人月算》,这部古老的历算法,详尽地总结了当时藏族人民丰富的生产经验和天文历算知识。到了唐朝,文成公主进藏,带来了许多经书典籍,其中也有关于天文历算的书籍,它对藏历的完善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时,计算新年第一天的方法已从月的亮度进步到以星辰为主要依据的计算方法。从宋仁宗天圣五年开始,藏历与皇历(即阴历)逐步统一,到了八思巴萨迦王朝统治全藏时,藏历完全成熟了,过年的仪式也固定下来,一直沿袭到现在。从元朝开始,藏历确定一年为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每一千日左右,便有一个闰月,用来调整月份和季节的关系。并且学用汉族农历的天干、地支计算纪年。 不过,藏历把天体分为十二宫,即:白羊、双鱼、金牛、魔羯、双子、狮子、巨蟹、宝瓶、人马、室女、天蝎、天秤。用十二地支属相: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戍狗、亥猪,配以五行:木、火、土、金、水来纪年。这与农历的纪年法相似。 藏历以十二年为一小循环,六十年为一大循环,称为一个“饶琼”,第一“饶琼”便是从公元1027年开始。藏历新年节庆习俗:打扫庭除 室内装饰藏历十二月二十九,许多人家在大门口用石灰粉在地上绘出“八瑞相”(即八吉祥徽:吉祥结、妙莲、宝伞、右旋海螺、金轮、胜利幢、宝瓶、金鱼)和“雍仲”(即卐字)符号等吉祥图案。有的人家还在房梁上点很多白粉点,表示人丁兴旺、粮食满仓。制作“卡塞”“卡塞”是一种酥油制作的饼干,分为耳朵形、蝴蝶形、条形、方形、圆形等各种形状,涂以各种颜色,裹以砂糖,既是装饰的艺术品,又是款待客人的佳肴。“卡塞”的品种花色常常成为女主人勤劳、智慧和热情的象征,在节日里 分外引人注目。吃古突古突是按日期命名的,古即“九”,表示二十九,“突”是面糊羹的意思。一般每家都会做九个包有不同东西的“古突”,这些东西都有一定象征意义:石子表示意志坚强,辣椒象征直爽泼辣,木炭说明此人心黑,羊毛则表明性情温柔,豌豆表示财迷,桃干表示健康,瓷片表示纯洁,盐巴表示懒惰等等。驱鬼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晚上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驱鬼,一家人把没有吃完的饭菜和“古突”都要放在一起,作为“鬼食”。还要拿糌粑在身体上抹一抹,意为将自己的病痛、坏运气等都抹去,这些糌粑也要和上述的“鬼食”放到一起。驱鬼仪式也有讲究,家里两个男丁,一人手举秸秆扎成的火把,一人手捧“鬼食”在前行走,家里其他人按辈分跟在后面,同时大声喊着“滚出去!滚出去!”,将家里的屋子挨个转一圈后,前面的两个男丁继续往门外走,待出了门,家里的人燃放鞭炮,然后一个人手持火把走在前面,另一人抱着瓦罐紧跟其后,最后面跟着一人放鞭炮,大家嘴里喊着“驱鬼哟,驱鬼哟……”;到了十字路口,把瓦罐放下,将火把扔在瓦罐上,这样,就完成了驱鬼仪式,来年就会平平安安。抢水传说吉祥水最为圣洁、清甜,谁家最先打上这桶吉祥水,在新的一年里就能免去许多灾难 。将水背回家之后,首先要将水倒在碗里作为供品摆在佛龛前,同时还要点酥油灯、点香,祈祷来年平安,无病无灾。煨桑仪式煨桑就是用松柏枝焚起的霭蔼烟雾,是藏族祭天地诸神的仪式。每逢藏历新年,大年初一,人们起的很早,第一件事就是煨桑祭神,素以第一个去煨桑的人为荣。切玛波切玛波“切玛”,作为藏历新年时家家户户必须准备的吉祥物,承载的不仅仅是新年的喜气,更多的是人们对幸福安康 、五谷丰登的祈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希望。插经幡经幡树藏语称“塔觉”,是将五彩经幡缝在树枝上。对藏族家庭来说,把这样的“经幡树”插在屋顶上,以祈求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福运亨通。因此,这也成为过藏历新年前,藏族同胞必备的特色“年货”。而经幡树换新的日子是不能随意选择,它是根据藏族历算,选择在藏历新年初一过后某一个良辰吉日。开犁礼开犁礼,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耕牛的额头上贴着酥油图案,犄角上插着彩旗和彩色羽毛,牛轭上披挂着缀满贝壳和松石的彩缎,尾巴上系着五彩缤纷的绸带,农民在地里煨起桑烟,插上祈福幡,赶着牛,围绕白石耕出五条畦子。每一畦撒一种作物,例如豌豆、青稞、小麦、油菜籽、蚕豆等。

161 评论(12)

月球的球球

藏历腊月二十九。

藏历年是藏族群众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和其他民族的春节一样隆重。藏历新年的年夜饭吃“古突”,即面疙瘩,但藏族群众一般在藏历腊月二十九晚上过,因“古突”的“古”藏语意为“9”寓意29日,“突”藏语意为面食。

面疙瘩里包有石头、羊毛、辣椒、木炭、硬币等,吃到石头代表心狠,羊毛代表心软,木炭代表心黑,辣椒代表嘴巴不饶人,硬币预示财运。吃到这些的人引得全家人哈哈大笑,把年味推向了高潮。

扩展资料:

藏族的新年的习俗:

西藏民间传统习俗,每年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都要举行驱“鬼”仪式。(日喀则地区是藏历十一月二十九日,林芝地区是藏历九月三十日驱鬼。)包括各派宗教寺院都要在同一天举行。按古老传统民间普遍都是吃完晚饭后举行这一仪式,人们把它称为”固朵”意为二十九驱鬼。

它源于原始图腾崇拜的民间宗教。在广大藏族人民群众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在当代社会已进入高科技的年代,这种传统习俗虽已在许多方面淡化或简化,但它的主要内容还仍存在于民间。

各宗教派别举行的这种仪式,他们虽都是从形式上借鉴民间的“固朵”但其内容大都与各自教派的宗教思想结合为一体。他们使用各种金刚表演舞并举行驱魔送崇食子的仪式,藏语称为“固朵尔”,意为甘九朵马,该活动都在当日的白天举行。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藏族群众怎么过藏历新年?

148 评论(12)

一抹熙云

藏历年是藏族传统节日。每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三至五天不等.藏历十二月初,人们便开始准备年货,家家户户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种子,培育青苗。

藏历年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受藏文化影响较深的不丹和蒙古也过藏历新年,但藏历年的推算法与农历春节有差异。2010年的藏历新年是2月14日,和农历春节是一天,2009年藏历新年是2月25日,春节是1月26日,所以时间上较春节晚1个月。2008年、2015年藏历新年和春节是同一天。

扩展资料:

藏历正月初一清晨,家庭主妇们便背上水桶去河边或水井背回新年的第一桶水。传说此时的水最为圣洁、清甜,谁家最先打上吉祥水,预示一年里能免去许多灾难。天亮了,全家人穿上节日盛装,洗漱完毕,晚辈开始向长辈恭贺新年,互道“扎西德勒”(吉祥如意),然后吃早餐,互敬青棵酒。

在牧区,大年初一早上吃羊头。家庭主妇早上五点开始按照家庭成员人数煮羊头,煮好羊头用食案捧到年龄最长的男子面前,由他依长幼次序分给每人,全家人围着火炉剥羊头肉吃,互祝家庭和睦,人增畜旺。

藏历正月初二起,人们开始相互走访、拜年、请客。新年里,人们互道的第一句话是“罗桑尔让”(新年好)、“扎西德勒”(吉祥如意)等。亲友登门拜年时,男主人手捧“切玛”吉祥斗出门迎接客人,互祝“扎西德勒”,女主人提着披挂哈达的铜壶向客人敬酒。

藏历正月初三敬奉“屋脊神”,这天人们都登上各家的屋顶,把崭新的经幡插在屋顶上,然后把换下来的经幡背到山顶上,在山顶挂经幡,煨燃柏枝,向空中抛洒糌粑、青稞面,飘动的经幡和袅袅上升的“桑烟”寄托着人们的祈愿向空中传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藏历年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藏族群众怎么过藏历新年?

280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