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esmonkey
1、除夕:New Years Eve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2、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 春节(Spring Festival),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3、元宵节:the Lantern Festival 元宵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4、春龙节(龙抬头):Dragon-head-raising-Festival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日),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龙抬头日在仲春卯月初,“卯”五行属木,卦象为“震”;九二在临卦互震里,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已出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为生发之大象。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 5、寒食节:Cold Food Festival 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6、清明节:Tomb Sweeping Day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7、端午节: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8、七夕节:Magpie Festival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9、中元节:Hungry Ghost Festival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10、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11、重阳节:Double Ninth Festival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12、祭祖节:Ancestor Worship Festival 祭祖节,是指祭祀祖先的节日,也是清明节的别称。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除夕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四大祭祖大节。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逢年过节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同祭祀祖先。 13、冬至:the Winter Solstice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14、腊八节:the Laba Festival 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 15、小年:the Lunar Year 小年,通常指扫尘、祭灶的日子,被视为“忙年”的开始。由于南北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民间传统上的小年(扫尘、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传统。在清朝中期以前北方地区也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贝贝花儿
乞巧节 七月七日,习称七夕、七月七,相传为牛郎、织女双星相会之日,故亦称双星节、情人节。这个传说虽在《诗经》中就已肇其端,但当时并无七夕渡河的记载,到汉代《淮南子》中始有“乌鹊填河而渡织女”之说,《风俗通》亦记有“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从东汉崔 C85C 的《四民月令》和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来看,七夕作为节日当始于汉代,节俗是晒经书及衣裳,向双星乞愿和穿针乞巧。晋代周处《风土记》中记述乞愿有乞富、乞寿、乞子等内容,此后才以乞子和乞巧为主,故又称为巧节、乞巧节、女儿节等。唐五代时,北方民间多以七月六日为夕,宋太宗曾颁布诏令恢复古制,但至今仍有在七月六日过节的。胶东的招远、莱州、长岛等部分地区,多以七月六日为七夕,有“招远人,性子急,拿着初六当初七”之谚。 从前山东各地都以七夕为节,举行多种多样的乞巧活动。单县的七月七日之夜,乞巧活动十分热闹,穿着新衣的少女,三五成群地聚在庭院中,摆上香案,陈列各种瓜果和化妆品,一起祭拜七姐姐,边拜边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然后每人从老太太手中接过一根针、七根线,借着香头的微光穿针引线。谁穿上线,谁就算乞得巧了,穿得最快者最巧。漂针乞巧,用一碗水在太阳底下晒一中午,然后将针或谷物的芽放进碗里,让它飘浮水面,看水底的针影,成各种花纹者为得巧,如针影粗直、细微则是拙的征兆。曲阜地方于七夕做巧果与巧灯。巧果与巧灯都有各种各样造型,巧灯造型有菊花、荷花、月季、牡丹、芍药、玉簪、兰花、海棠、佛手、文官果、玉兰、梅花等花卉灯,八仙过海、群仙祝寿、童子拜观音、福禄寿等人物灯。孔府把巧果和巧灯作为节日礼品送给各府本家和亲友。七夕之夜,从孔府大门,沿中仪路到后堂楼各院门口,花园各路、各景点,都摆设巧果与巧灯,各庭院和花山顶上,摆以巧果为主的点心和茶水。入夜,府中人坐庭院中仰望牛郎织女会面。胶东地区在乞巧之前有请七姐姐的活动,姑娘们白天到田地里去“偷”一些青秫秸,一路上不回头,不说话,回家后扎一佛龛,或在土台上搭一小棚,内供织女图。入夜后,姑娘们再手持秫秸围井台转一圈,请七姐姐位归佛龛,然后坐在织女像前,对拍巴掌向织女乞巧。边拍边唱:“一巴掌一月一,姐姐教我纳鞋底。二巴掌二月二,姐姐教我绣花裙……”一直唱到十二月。 乞巧节的节日活动,带有竞赛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旧时长岛县的拉巧,其实就是斗巧。节前,姑娘们聚在一起,精心装饰巧棚,巧棚中有狮子、斗鸡、凤凰、鲤鱼跳龙门、戏出子、转灯、饽饽、金钟等。节日期间,把巧棚布置一新,晚饭后,姑娘们聚在一起,明灯蜡烛,唱喜歌拉巧。观众络绎不绝,有的带到外村去表演,一般延续四天左右。无棣、长岛等地有做巧芽、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荣成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看巧云。无棣牧童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据说七夕是牛的生日)。曲阜、宁阳等地习惯于七夕之日晒衣物。日照妇女在这一天都要洗头,据说这天洗头头发明亮柔软,没有汗臭味。临沂一般都在这天洗涮油罐子,据说这一天油罐子特别容易洗涮,用水轻轻一冲就洁净了。诸城、滕州、邹城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认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乞巧节的饮食,一般是面条、水饺、馒头和烙果子等。临沂习惯用储蓄的露水做面条,堂邑县把七夕做的面条叫云面,意为巧云,昌邑用七种野菜包包子,胶东家家户户烙“巧果子”(先用油、鸡蛋、糖把面粉和好,再用荷花、桃、鱼等模子制成各种花样,最后烙熟),用线穿起来,给小孩挂在脖子上,边玩边吃,亲友之间相互馈送。临朐等地,妇女习惯在七夕之日回娘家串亲。
好多好多猪
七夕节又叫乞巧节,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
起初的乞巧节并不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纪念织女这个人的,民间称“七姐”。因而七夕节首先是女子的节日,而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是古代女子崇拜的对象,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当然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得一如意郎君。
据《东京岁时录》载:“七夕家家锦彩,结为乞巧棚。”其盛况可见一斑。“乞巧”活动,其实就是向织女乞求智巧。
汉代就已有乞巧习俗;南北朝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到唐代这一习俗尤盛,以丢针卜巧,即取清水一碗曝晒与日光下,然后丢枚小针浮于水面,看水底的针影形状以卜验投针女子智愚巧拙。
到了明清,七夕节又演变为“七娘会”,就是由七位姑娘邀约一起,用通草、彩纸、米面等为材料,包成各式花果人物、宫室器玩,于七夕晚上陈列在庭前八仙桌上,供游人评赏,然后一起比赛穿针、祭拜织女。
七夕是中国古代年轻女性最为重视的节日,有着如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晒书晒衣、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诞等七夕习俗。
識食過人
传统,世代相传、从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 文化 、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那么你知道传统用英语怎么说吗?下面跟我一起学习关于传统的英语知识吧。
tradition
convention
heritage
这里保留着各种各样的传统手工业。
All kinds of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ies are preserved here.
该疫苗是用非传统工艺生产的。
The vaccine had been produced by an unconventional technique.
人们按传统习俗朝他们抛撒大米。
They were showered with rice in the traditional manner.
重视传统价值观念的零售团体
A retail group which sets great store by traditional values
芳廷承袭了 芭蕾舞 艺术的最优秀的传统
Fonteyn represents the best traditions of ballet.
这传统有多久的历史了?
How far does the tradition go back?
我们应该发扬革命传统。
We shall carry forward the revolutionary tradition.
这个 故事 是关于传统童话中的 魔术 师的。
This story is about sorcerers in traditional fairy-tales.
这件传统服装是靛蓝色的。
This traditional costume is of indigo blue.
这个地区传统的早饭包括火腿和鸡蛋。
The traditional breakfast in this area includes bacon and eggs.
两个团体都有延续历史的传统。
Both communities have a tradition of keeping history alive.
用镐和铲挖煤的传统 方法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pick and shovel to extract coal
这将有助于消除文盲和疾病,但也会扰乱传统的生活方式。
It would help to end illiteracy and disease, but it would also dislocate a traditional way of life.
盖尔语有非常深厚的诗歌传统。
There's a very rich poetic tradition in Gaelic.
西班牙是多种传统和多个民族的合成体。
Spain is a composite of multifarious traditions and people.
许多国家里,年轻人仍保持着妇女结婚时穿白色长礼服的传统。
In many countries young people still keep up the tradition that women will get married in a long white dress.
传统必须能一代一代往下传,不能传的,还能叫“传统”吗?
A tradition must be capable of being passed down from one generation to another.
它兼有城市与乡村两种职能,它既不是传统的城市也不是传统的乡村。
It is not a modern city or a traditional village with the function of the two.
问:2000年,您开始从传统的航空快递业务逐渐向陆路和海路货运转变。
Q: in 2000 you started morphing from your traditional air express delivery business into ground and into freight.
七夕“乞巧”的风俗由来已久,年轻女孩子们在这一天乞求的,不仅仅是巧夺天工的好手艺,还会乞求一段美好姻缘。似乎是TVB剧中经常出现七夕之夜女子祈求姻缘的桥段~不知道今年七夕,有多少人会在星空之下默默祈祷呢?
On that night, unmarried girls prayed to the Weaving Maid star for the special gift. When the star Vega was high up in the sky, girls performed a small test by placing a needle on the water's surface: If the needle did not sink, the girl was considered to be ready to find a husband. Once a year, on this day, girls could wish for anything their hearts desired。
七夕之夜,未婚女子通常会向织女星乞巧,也会乞求姻缘。她们将一根针放在水面上,倘若针不下沉的话,她们就能得偿所愿。据说这一晚女孩子们能祈求任何心愿成真。
这里“乞巧”的这个“乞”,我们可以说beg,也可以用plead这个词,plead to be endowed with perfect sewing skills. 貌似这两个词都和浪漫气氛不符哦,plead其实更常见于法庭上,律师为某人辩护,就是plead one's case;而那句我们耳熟能详的“不认罪”,则是plead not guilty,反之“认罪”就是plead guilty——注意这里的用法,比较特殊哦,是在动词plead后面直接加形容词guilty——法官就会经常问这句话:Do you plead guilty or not guilty?你可认罪?也有一个更常见的情况,就是被告人plead insanity,以精神失常为借口,试图减轻刑罚。
回到七夕乞巧的风俗吧,乞巧是为了精进自己的女红手艺,女红(注意啊注意啊,这里的“红”读音是“工”,不要读错了哦)也就是针线活,用英语说就是doing needlework。印象中女红活儿就是 刺绣 (embroider)吧,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女孩子会刺绣活儿呢?似乎大家都更prefer简单易学的 十字绣 (cross-stitch)了。那么,学十字绣的话,也是需要乞一下巧的吧……
至于祈求姻缘,这个恐怕还是要看缘分哦,如果两个人是predestined to be together,那么是无论如何都会相遇并相爱的吧。在这里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吧!(All shall be well, and Jack shall have Jill!)
On the 15th day of the 8th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the moon is round and the Chinese people mark their Moon (or Mid-autumn) Festival.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圆月当空,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
The round shape to a Chinese means family reunion.
“圆”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味着团圆。
Therefore the Moon Festival is a holiday for members of a family to get together wherever it is possible.
因此,中秋节也是一个合家团圆的节曰。
On that day sons and daughters will bring their family members back to their parents’ house for a reunion.
这一天,子女会回到父母身边。
Sometimes people who have already settled overseas will come back to visit their parents on that day.
甚至远在他乡的游子,也会不远万里回到故乡看望自己的亲人。
As every Chinese holiday is accompanied by some sort of special food, on the Moon Festival, people eat moon cakes, a kind of cookie with fillings of sugar, fat, sesame, walnut, the yoke of preserved eggs, ham or other material.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一种以糖、油、芝麻、核桃仁、咸蛋黄、 火腿等为馅料的糕点)。
In Chinese fairy tales, there live on the moon the fairy Chang E, a wood cutter named Wu Gang and a jade rabbit which is Chang E’s pet.
在中国 神话故事 中,月宫中住着嫦娥、玉兔以及砍树人吴刚。
In the old days, people paid respect to the fairy Chang E and her pet the jade rabbit.
古时候的中秋节,人们会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The custom of paying homage to the fairy and rabbit is gone, but the moon cakes are showing improvement every year.
现如今,向嫦娥、玉兔致意的习俗已经淡漠了,但是每年的月饼都在改进。
There are hundreds of varieties of moon cakes on sale a month before the arrival of the Moon Festival this year.
在距离中秋节还有一个月时,各种各样的月饼就开始销售了。
Some moon cakes are of very high quality and very delicious.
不乏一些美味可口的高质量月饼。
An overseas tourist is advised not to miss it if he or she happens to be in China during the Moon Festival.
中秋节期间来中国的海外宾朋可千万不要错过品尝。
猜你喜欢:
1. 出版社用英语怎么说
2. 英语经典美文加翻译阅读
3. 经典英语阅读短文及翻译
4. 订阅用英语怎么说
5. 历史悠久用英语怎么说
6. 英语经典美文阅读翻译精选
7. 英语经典美文阅读翻译
黄豆珵珵
农历七月初七为七夕节,又名“乞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为七夕节,又称“乞巧节”,起源于汉代,起初的乞巧节并不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纪念织女这个人的,民间称她为“七姐”。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是古代女子崇拜的对象,因而在每年七月初七的晚上,凡间女子在庭院中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故称为“乞巧”。当然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得一如意郎君。
七夕节当天,女孩子们会以做游戏的方式,乞求智巧、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兰夜斗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染指甲、洗发、吃巧果、以此乞求自己心灵手巧。能觅得如意郎君。
后来七夕节被赋予牛郎和织女的传说,成了当之无愧的情人节,也称为女孩子们,最期待的节日之一。
相关乞巧介绍:
穿针乞巧
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
蛛丝乞巧
则是把小蜘蛛放在盒子中,以其织网疏密为得巧多少;明清时代流行的投针验巧是指在水盆中放入缝衣针,以盆底针影形状判断是否“得巧”。
七夕中午,在院里晒一盆水,因微尘飘落,盆水的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薄的膜。将绣花针涂油以后,轻轻放置水面,能够浮起来者则被认为是乞得了巧。
喜蛛应巧
女孩将自己做的针线活放进小竹匾里,有的放应时瓜果。然后捉一个蜘蛛放进去,上面用一块布蒙起来。一夜过来,掀开上面蒙的布,如果看到有蜘蛛网,则预示着乞得了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