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6

陈达文文
首页 > 英语培训 > 人才培养方案英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iuruojing

已采纳

读书笔记---《人才盘点:创建人才驱动型组织》007

第一部分:理论体系

第1章:人才盘点创造竞争优势

1.通过人才盘点落实战略转型

例:长安汽车管理者1721领导力模型(P39),认为部门级及以上的管理者的领导力本质是:创造价值、激发活力、催生动力、传递压力、赋予能力。发布领导力模型后,总裁带头参加领导力模型的考试;抓领导力评价和人才盘点,从后备干部到部级领导的选拔,采取“述能会”的方式;最后,也是最难得,干部的四能: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队伍能增能减,干部的收入能高能低

2.通过人才盘点加速人才培养

例: IBM CEO 听取组织与人才盘点汇报,该汇报内容包含以下内容:

事业部对公司战略的承接,事业部集团的年度战略规划与战略重点;

事业部集团所辖每个部门的战略目标及战略重点;

组织流程和关键岗位的设置情况以及落实战略的挑战有哪些

组织结构和流程设计的优化方案

战略性关键岗位的人岗匹配情况

关键岗位人员的发展潜力盘点,形成高管职位的高潜力人才库

中基层岗位的高潜力人才库盘点,形成中基层职位的高潜力人才库

战略性关键岗位的继任计划管理

组织与人才管理的年度行动计划

IBM的实际做法:对于甄选出来的高潜力人才,实施外派或轮岗,并配备一对一的高管教练。轮岗者充当二把手,既是实职又是虚职,主要任务是“影子学习”。

3.人才盘点是组织建设的内在引擎

人才盘点是对组织结构和人才进行系统管理的一种流程。在此过程中,对组织架构、人员配比、人才绩效、关键岗位的继任计划、关键人才发展、关键岗位的招聘以及关键人才的晋升和激励进行深入讨论,并制订详细的组织行动计划,确保组织有正确的结构和出色的人才,已落实业务战略,实现可持续成长,英文缩写OTR (Organization and talent review)

4.人才盘点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人才盘点与组织战略的一致性:人才盘点起始于对组织战略的洞察,洞察包含四个部分:市场洞察(了解客户的需求、竞争者的动向、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经济状况以找到机遇与风险)、战略目标、创新焦点、业务模式(涉及六个要素:客户选择、价值主张、价值获取、活动范围、持续价值和风险管理)。

2)人岗匹配问题:用对人是人才盘点的核心问题。需要对关键岗位的角色定位、能力要求有深入洞察,同时对任职者和候选人有深入的洞察。相对而言,对关键岗位的能力要求洞察会容易一些,对人的洞察会难一些。

3)战略性岗位的继任计划:在安排继任计划时,重点关注的准备度包含经验、专业知识以及角色转型需要的时间。

5.人才盘点的成功因素

清晰的业务策略;开放的组织文化;高层的投入与承诺;不要只依靠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的整合(含有公平、公正的晋升机制、对人才认知的统一、)

第2章:人才盘点的四重门

战略洞察 :由外而内的市场分析;洞悉战略目标;思考业务增长的策略;业务模式的设计

组织设计与组织盘点 :组织结构服从于商业战略,这是设计和优化组织结构的第一原则。组织结构的职位层级设计以提升运营效率为原则。

关键岗位人岗匹配 :岗位名称、核心能力要求、总体评价、亮点与不足 (P132)

人才地图 :(P161)

第3章:人才盘点中的领导力

1.华为选拔领导者的最高标准是“实践”,强调从有成功经验的人中选拔和培养,反对纸上谈兵。领导力大师沃伦·本尼斯有2个著名的论断:第一,领导力不是一系列天生的特质,而是持续一生的自我探索的结果;第二,真正的领导者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早就的。

2.塑造领导者:领导动机、品格、思维和人际能力。

领导动机:凡是领导者,必胸怀大志、艰苦奋斗;凡是领导者,必喜欢权力。成就动机和权力动机是个人深层次蕴含的能量。领导者的选拔和培养通常比较注重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则忽略很多。如果只有高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很低的话,则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中层及以下需要高成就动机,高权力动机;对于高层管理者,需要能驾驭自己的成就动机和权力动机,无法驾驭,高成就动机,容易导致事事亲力亲为;高权力动机,容易利用权力搞内部政治和个人崇拜。另一个是亲和动机,中基层职位亲和动机较高是有益的;但对于高层职位而言,较低的亲和动机对组织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定的人际勇气是必需的。

品格:道德水平的考核,前世俗阶段(对自身有利)、世俗阶段(世俗道德标准行事,经常游走于法律、规定边缘的模糊地带)和后世俗阶段(正义,道德内化)

思维:分析思维、归纳思维或概念思维、战略思维

人际能力:情绪的自我意识、同理心和洞悉人性

构建组织领导力,管理理念的转型,构建领导力模型

第4章,测评技术在人才盘点中的应用(P221)

行为面试技术(BEI):STAR技术(Situation、task、action、result);FACT技术  (Feeling\Action\Context\Thinking)

心理测验技术:MBTI、PDP、DISC、九型人格以及学习风格等测验;常见的特质类测验如OPQ、16pf、Hogan、动机测验和CPI等。

CPI测试:人际潜力、成就动力、思维潜力

问卷调研技术:基于组织的领导力素质模型进行360度反馈评估

情景模拟技术:无领导小组、角色扮演、案例分析

第5章:人才盘点的运营体系 ( 需要找时间再消化下)

1.对人才盘点的学习是一项组织行为,不仅HR本人,业务领导者也需要有意识地训练提升自己的识人用人能力。

2.人才盘点的四种操作模式(模式I以HR为主导,对组织人才情况进行分析并形成盘点结果。模式II是以业务部门为主导,由直接上级结合工具的测评结果和被盘点对象的平时表现进行汇报,盘点出的人才与业务的契合度高。模式III也是由业务部门为主导,但组织已将评价组织和人才的能力进行了内化,因此在盘点过程中不需要或者很少使用评估工具。模式IV,HR占主导,直接评估,这种情况不常见,通常存在于规模较小的组织)

3. 盘点运营成功的关键:人才盘点项目成功的实质在于将人才盘点融入业务的运营体系中,关键还在于使人才盘点融入业务的运营体系中,关键还在于使人才盘点成为每一位管理者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培养管理者识人用人以及知人善人的管理意识,把对员工的选拔、评价和发展作为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意向核心管理能力。

4.各成员的角色及分工:HR作为人才盘点工作的主要推动者、监督者、和理念宣传者,工作中必须把握三个核心问题.a.塑造客观公正的氛围;b.统一人才观和用人文化建设;c.赋能管理者;传导“战略-组织-人才”的管理理念

5.人才盘点操作流程:P349

6.人才盘点的后续跟进

7.盘点效果的跟踪与评估

第6章,培养杰出的继任者

1. 业绩的压力让很多中国经理人无暇顾及人才的培养,一些人只关注短期业绩目标的达成,忽略了员工长期发展和组织氛围的营造,导致不必要的人才流失和形成负面氛围,更谈不上“可持续性发展”。企业的人才培养不仅仅有数量指标,更应该有“绿色发展指标”。比如说人才流失率、人才的投资回报率、人才储备的充足率以及员工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等。

2. 基层管理者的角色主要是任务管理或战术执行,中层管理者主要是扮演战略执行的角色,高层管理者主要扮演战略整合与战略制定的角色。

3.领导力发展循环 P361

4.管理者在岗位上的发展三个阶段:新任期、在岗期、和提升期

5.塑造领导者的关键是推动其持续不断地转变领导行为。领导者行为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6.准确地认知自我是改变自己领导行为的基础。但是真正做到洞察自我并不容易。比尔·乔治《真北》中剥洋葱的方法。在组织中,应当推动组织中领导者寻求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差异,并进行深刻反思,寻找真实原因并制订改进方案。

7. 领导者应当从熔炉中持续不断地学习才能够成长。在领导力培训项目中,更要多留意领导者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有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两方面共同决定,但组织通常对学习动机关注较少。

8. 反馈&辅导技术

9. TAT培养模式:学习者、实践者、和传播者

这本书在工作当中都会有很多的借鉴作用,因而要常拿出来翻翻,看看是否可以结合,并在工作中运用起来。

人才培养方案英文

206 评论(11)

李小墨Lena

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英语实践教学

英语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一批高素质且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英语专业人才,那么,英语实践教学如何力培养学生核心能呢?

摘要:英语常规教学中存在学生主体性不强、培养目标模糊、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欲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和核心能力的培养,需要提高对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积极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英语核心职业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关键词:英语专业;学生核心能力;英语实践教学

核心能力也被称为关键能力,是一个人赢得竞争优势和实现职业发展的关键素质,适用于多种职业和多样化的工作环境。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英语专业学生核心能力与素质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英语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需要英语教师强化自身职业核心能力教育观念,科学定位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健全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借助更加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系统养成。

一、英语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缺失的原因

(一)英语专业核心能力教育观念淡薄

在我国现有的英语教育体系中,英语教育观念仍旧受到应试教育思维的较大限制,没有将英语教育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进行有机的结合,不利于学生核心素质与能力的培养〔1〕。此外,很多学校对英语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认知不够全面,在培养途径和教学方法方面都相对滞后,限制了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二)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很多学校在制定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主要是针对“研究型”英语人才的培养,而没有定位在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上。如有的学校以学生专业等级考试为导向,主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翻译能力,而对于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英语就业能力、跨文化适应能力等则相对忽视,容易导致学生的“高分低能”,致使其专业核心能力缺失。

(三)英语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对于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是以应试为导向,很少会将英语教学与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进行相应的结合,使得英语教育脱离了其实用性的本质。同时,由于有的英语教师的人才培养视野相对狭窄,缺乏对英语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全面认识,所以在选择英语教学内容时,主要还是选择传统型的教学素材,容易造成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与热情的下降。

(四)英语教育的实习实训体系不健全

我国很多学校对英语课程体系的建设主要将精力放在了理论课程体系的建设上,英语教育的实习实训体系常常存在很多缺陷,如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相背离、实践教学的语言环境不够真实、英语语音实验室的设备条件相对落后、实训基地建设相对落后等,致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过分看重理论知识,而忽略了自身英语专业核心能力的训练与提高。

(五)英语专业核心能力的评价方式不科学

受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我国目前对于英语人才专业素质和能力的考核,主要是通过书面考试的形式,考试成绩通常是唯一的参考依据。

很多学生表面上已经通过了英语等级考试,但是英语职业素质和核心能力却还可能处于低位,会限制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协调发展〔2〕。

同时,有的教师在对学生的英语核心能力进行评价时,没有将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忽略了对学生英语核心能力的系统培养。

二、面向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英语实践教学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核心能力教育观念

面向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英语实践教学策略,需要英语教师树立正确的核心能力教育观念。

首先,英语教师应形成对英语专业核心能力的正确认识,避免对核心能力在认知上的缺失和偏颇,提高对学生英语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

其次,英语教师在制定教育方案时,需要正确处理好专业能力与核心能力之间的关系,注重其职业发展能力、可迁移能力的培养。

再者,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时,要更加突出职业性与创新性特征,如将英语教育和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在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融入英语知识的'应用环节。

(二)制定复合型的英语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

高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对英语职业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还需要良好的英语职业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其中核心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高校在制定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对于学生英语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有开放性的眼光,确保核心能力培养目标的明确性,将学生英语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然后结合学生在英语知识、交际技能、性格品质、职业道德等方面素质的培养目标,确立英语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复合性目标。

(三)丰富英语教学内容

英语教师要结合核心能力教育的相关理论,面向学生的就业需求和职业发展,对传统的英语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完善,实现英语教育视野的有效拓展。

首先,要增加应用性的英语实践教学内容,尤其是在进入企业实习时,应该给学生配备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在真实环境下促进学生英语知识的运用。

其次,在实践教学环节,要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在英语口语实践教学中,要积极融入关于英语使用国家历史背景、风土人情、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异域文化适应能力。

再者,英语实践教学能力的选择还需要面向学生的就业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以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理论为依据,增加英语专业核心能力教育的课程内容。

(四)健全英语教学的实习实训体系

英语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一批高素质且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英语专业人才,所以在实习实训体系建设上,要面向学生职业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发展需求,大力倡导校企合作,为学生英语核心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渠道和途径。

首先,通过校企合作,节约学校对于实习实训体系的建设成本,提高企业与学校的资源共享效率,让学生在更加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开展英语技能的训练,全方位、深层次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素质。

其次,企业和学校可以签订相关人才定向培养协议,共同制定英语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方案,促使企业参与到英语实践课程教学规划以及实践教学管理工作中来,并及时将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成果反馈到学校,从而使英语实习与实训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再者,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同国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应用频率,而且真实的英语交际环境有助于学生英语职业适应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培养。

(五)建立以专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英语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英语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与完善,就是要建立以专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英语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将核心能力评价有效纳入到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中,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竞争能力与英语职业发展能力〔3〕。

同时,在实践教学评价工作中,要将隐性评价与显性评价有机结合,如在评价学生英语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的道德修养、企业文化等隐性因素,加强对专业核心能力的考核。

此外,在实践教学评价工作中,还需要做到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遵照公平性、灵活性的原则,对每个学生的核心能力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并最终反馈到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姚秋江.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是提升就业质量的关键〔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5):19-20.

〔2〕赖建强,谢向东.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106-110.

〔3〕项国雄,何小忠,周其国.基于大学—中学合作的“三层五段七化”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67-70.

290 评论(12)

奔跑的窝妞妞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英语翻译是:N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

根据《关于报送2017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的通知》115所部属高校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上报了2017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12〕2号),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扩展资料: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介绍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百度百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225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