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贝基清净果
我们常用的碗多是瓷碗,这种碗是用泥土经高温烧制而成。从窑里刚烧出的碗还只是粗糙的土坯,为了美观,工人便用一种颜料在碗上画上图案,再涂上一层釉,经过一些特殊工艺,这样做出来的碗就不会掉颜料了。
瓷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哪一家没有碗这些瓷器呢?
在原始社会,由于雷电常引起森林大火,大火烧过的土显得很硬。人们据此推测古代的人正是受这个现象的启示,开始用粘土加水涂抹在篮子上,然后在火中烧烤,得到了不易透水的容器,这就是最早的陶器。人们用这种器皿来盛水,存放食品。而瓷是在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成的。瓷和陶相比,瓷比陶细腻、光滑、坚硬;瓷以瓷矿石为原料,陶则以陶土为原料,瓷的烧成温度在1300℃左右,而陶—般不到1000℃。
瓷器是中国的发明。早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我国劳动人民不断改进原料和制作工艺,提高烧成温度,创造出了原始瓷器。传说在古代,中国瓷器第一次传到欧洲时,那美妙、坚硬的器具令当地人大为惊讶,人们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更不知道如何称呼,只知道是来自中国的,于是就称这奇妙的物品为“中国”,即CHINA,这一词至今还在使用呢。
我国生产瓷器最有名的地方是江西省景德镇。景德镇以产瓷享誉世界,素有“瓷都”之称。1000多年来,这里窑火连绵,制瓷业代代相传,发明创造层出不穷,创造了许多瓷器的奇迹。例如,南宋末年创造了制瓷原料新配方,即瓷矿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元代创烧了青花和青花釉里红瓷;明代发明了颜色釉、斗彩、釉上五彩瓷;清代发明了玲珑、粉彩瓷等。经过长期的锤炼,景瓷形成了“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色。
吃货JyHl
实际上关于China这个词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众说纷纭,并没有确切定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昌南说
东汉时期,中国的先人在昌南镇(今景德镇)建窑烧制陶瓷。到了唐朝,昌南生产的陶瓷晶莹滋润品质高超,远近闻名,并大量出口。到了北宋景德年间,宋真宗更是把自己的年号赐给了昌南。就这样外邦就以“昌南”作为瓷器和瓷器产地中国的代称,即为China的由来。
2、秦或晋的音译
通过民族迁徙和文化传播,在我们周边的几个古国的语言中出现了类似China的发音,如波斯语中出现了Chin一词来代指秦朝。古代印度人称中国为chini,据说也是来自于“秦”的音译,中国从印度引进梵文佛经以后,要把佛经译为汉文,就把chini按音译翻译成“支那”。当然也有可能来源于中国的另一个王朝晋的音译。
3、源于印度古梵文
在印度古梵文中有Cina一词,最早见于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原义为“智巧”。精通英、法、日、梵语的中国文僧苏曼殊认为,这是三千四百年前印度婆罗多王朝时,对黄河流域商朝所治中国的美称。这也要比秦说、瓷器说早很长时间。
用瓷土烧制精细的瓷器是中国特产。原始瓷器从陶器发展而来,最早见于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东汉出现青釉瓷器。早期瓷器以青瓷为主,隋唐时代,发展成青瓷、白瓷等以单色釉为主的两大瓷系,并产生刻花、划花、印花、贴花、剔花、透雕镂孔等瓷器花纹装饰技巧。五代瓷器制作工艺高超,属北瓷系统的河南柴窑有“片瓦值千金”之誉。
柴窑是后周柴世宗官窑,传说周世宗要求柴窑生产瓷器“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但至今尚未见到柴窑传世品或发掘实物。南瓷系统以越窑“秘色瓷器”著名。宋代瓷器以各色单彩釉为特长,釉面能作冰裂纹,并能烧制窑变色及两面彩、釉里青、釉里红等。
著名“瓷都”景德镇因宋景德(公元1004—1007)年间为宫廷生产瓷器得名。所选瓷土必白埴细腻,所制瓷器质尚薄,色白如玉,善做玲珑花。元代瓷器盛行印花瓷及五彩戗金。明代流行“白底青花瓷”,青瓷有“影青”,瓷质极薄,暗雕龙花,表里可以映见,花纹微现青色。
又有“霁红瓷”,以瓷色如雨后霁色而得名。窑变色从一种发展为窑变红、窑变绿、窑变紫三种彩。清代生产“彩瓷”,图样新颖,瓷色华贵,以“珐琅瓷”、“粉彩”杰出,又有“天青釉”,仿拟五代柴窑瓷色,还有霁红瓷和霁青瓷等。
当今著名瓷器产地有:江西景德镇,以青花瓷、青花玲珑瓷、颜色釉瓷和粉彩瓷闻名。河北唐山、山西长治、广州石湾都能采用传统工艺及现代化技术设备,烧制各种各色瓷器。此外,还有河南禹县的钧瓷、湖南醴陵的红瓷、临汝的汝瓷,浙江龙泉的青瓷等。
菁菁neco
“瓷器之国”景德镇制瓷是中国传统的、特有的手工艺技术,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而景德镇是"瓷器之国"的代表和象征,制瓷历史悠久,2000多年的制瓷文化和技艺的深厚积淀瓷器精美绝伦,闻名全世界,故有"瓷都"之称.景德镇陶瓷始于汉室,是中国陶瓷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五代时的景德镇以为南方最早烧造白瓷之地和其白瓷的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从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和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对于宋代青白瓷的制作,对于元、明、清瓷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熊猫脸脸鸭二鸭
陶瓷是从中国出来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尤其是被称为“瓷都”的三大陶瓷古都(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湖南醴陵)扬名天下。中国是陶瓷的故乡,素有“瓷器之国”之称。景德镇是我国陶瓷主要产地之一,制瓷历史悠久,闻名中外,享有瓷都之誉。郭沫若1965年在一首诗中写道:“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可见我国的陶瓷产业历史悠久,驰名中外。那么“China”为什么会称为陶瓷的称呼呢?这样说来话就长了。 陶瓷,被外国人认为是中国的代表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 早在东汉时期,古人就在昌南(现在的景德镇)建造窑坊,烧制陶瓷。到了唐朝,由于昌南土质好,先人们又吸收了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青白瓷晶莹滋润,有假玉器的美称,因而远近闻名,并大量出口欧洲。 十八世纪以前,欧洲人还不会制造瓷器,因此中国特别是昌南镇的精美瓷器很受欢迎。在欧洲,昌南镇瓷器是十分受人珍爱的贵重物品,人们以能获得一件昌南镇瓷器为荣。就这样欧洲人就以“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久而久之,欧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却了,只记得它是“瓷器”,即“中国”了。 西方瓷器原本是从中国输入的。明朝的时候,大批的中国瓷器产品就开始输往西方世界。波斯人称中国的瓷器为chini,欧洲商人在波斯购买中国瓷器也同时把一词带回了西方。后来,他们又把chini改为china,并且把生产china的中国也一并称为China。欧美人谈到China的时候,往往联想到China(中国)是china(瓷器)之乡。 总而言之,中国的陶瓷闻名世界,陶瓷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陶瓷的流通也是各国之间文化的交流,让全世界的人都认识中国,认识中国的陶瓷,永远记住“China”这个名字。 ——【淘】德瓷小铺 瓷都瓷韵,德瓷春秋茶艺雅器,礼瓷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