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57

O小魔女O
首页 > 英语培训 > 英语培训活动优秀美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马秋云123

已采纳
我好像一直没有好好讲讲我的几个同事,同时她们也是我的朋友。       我们是一同考试选岗来到大进小学的。初见面我很忐忑,也很胆怯,不敢把过多的目光放在她们身上。大家似乎都很漂亮,穿着修身的衣服、裙子,烫着好看的头发,化着精致的妆容。一瞬间我感觉自己和她们格格不入。但一起吃饭的时候,我右边坐着幸老师,她让我对入职生活多了点期待。我多打量了她几眼,并在心里做了评定。我觉得我和她能够相处得很好。因为她素面朝天,衣服简简单单,看起来特别朴实,和她说话,她特别温和,腼腆,和我性子差不多。       大象坐我右边,虽然她多多少少有在照顾我,但她看起来冷艳逼人,气场太强了,我心里产生一点点畏惧。同时在她和我说话的时候,心里又有个小人在跳跃,哇,她人还挺好耶。       好像小王是坐在大象旁边的。她穿着黑色长裙,一头黑亮的中长卷发,厚厚的齐刘海下面藏着一双大眼睛。整个人有点丧,像是放在阁楼上的黑匣子里的洋娃娃。但她身上又有性感的气质,看起来会跳爵士。       冰冰人如其名,穿着衬衣、西装裤,很高冷,身上有一种强大的气场,感觉她可以主导全场。       小陶我那在之前就见过她,对她印象比较深刻。她皮肤白皙,脸庞饱满浑圆,就像一颗白花桃。她在饭桌上游刃有余,和领导们都说得上话,比较活跃。       因为初到陌生环境,大家是同一届,便有些心心相惜之感,我们也很快成了朋友。一开始我还挺担心自己交不到朋友的,因为她们看起来都很洋气,我觉得自己有点说不说话,但一相处就发现她们都是极好的人,都值得深交。而每个人个性迥然不同,但都和我的初印象相契合。       大象十分直率,有什么说什么,把脾气放在脸上。所以面对她我总是有点怂,一开始我挺害怕得罪她的,和她说话会先斟酌一下,她有什么请求也会一口答应。但我俩熟了后,我发现她的另一面了,就是一个小作精。她请求别人的时候特喜欢撒娇,说话嗲嗲的,但我没怎么买账。她的表情也特别丰富,平时还挺喜欢搞怪。她做鬼脸的时候一定会配上那绝妙的高高翘起的兰花指。我想,她应该是我们几个人之中的表情包大户了吧。       她响亮的嗓门以及粗壮的小腿常常让我以为她是属于女汉子级别。但没想到,她不仅怕老鼠,还怕猫、狗,连那种毫无杀伤力,萌到人要死的小奶狗她都害怕,我只能抱拳说声佩服咯。当然,恐惧症因人而异,我还是理解她的,她和小雪不喜欢吃西瓜,有人不喜欢吃肉所带来的惊奇感是一个程度。       我俩还闹过矛盾的,两个人莫名其妙开始冷战,都以为是对方不理自己,实际自己也避开了对方。前几周,她还以为我和另外几个同事报团孤立她呢,真是一傻孩子。或许是我和她们感情升温了,但绝对没有冷淡她的意思。只是说当时可能心里察觉到她变冷漠了,会不会是我什么事做错了,有点害怕面对。于是我在将信将疑之间选择停在支点,一动不动,也不作声。我俩就一直僵持着。好在后来说开了,我们和好如初。其实她是属于雷声大,雨点小的那种,惹到她的时候,她面上乌云密布,但只要你态度和缓一点,语气稍微软和一点,就基本没啥事了,一会儿就晴空万里。       如果人有三魂七魄的话,她一定有一缕八卦之魂。不管瓜熟不熟,她都会吃,娱乐圈那些瓜她已经吃遍了,谁出轨了,谁生二胎了,谁被潜了,谁动脸了,她无一不知,无一不晓。偶尔她也投点吃剩的瓜籽给我们。生活中的她也在吃瓜,之前恨不得把耳朵装到天花板上。后来瓜走了又来了,大象继续打听八卦。当然我也喜欢这些瓜,但好奇心没有她那么强。我可能按了屏蔽器,没有听到半点风声,所以一直就等着她还有另外几个伙伴透露消息。有时候我很无辜,我摸到点零碎消息,吞吞吐吐不知道怎么表达的时候,她总是以为我藏着大招,怪我不说出来。殊不知我那只是捕风捉影。       对了她超级喜欢小孩子,这是我们一开始没想到的,因为她看起来很高冷,对自己班的孩子也十分严厉,总是凶巴巴的生人勿近的样子。每次看到学校的萌娃,她就要逗好一会儿,面上如三月春风熏过的花儿,话音如山岚的云朵轻轻柔柔的,那些时刻她也变成了三岁的孩子,满是童真。一对比,我就是个冷冰冰的大人,与那欢乐的氛围格格不入。       小陶在我看来,是一个很专业的语文老师,有素质,有追求,有前途。她的课堂教学水平、教研水平以及班级管理水平都很高。面对她,我有点自惭形秽,不敢让她听到我上课,不敢让她看到我们吵闹的班级。同时我对她的印象是乐观,每天都笑呵呵的,有说不尽的话,和别人打招呼,在朋友圈聊天都是热情洋溢,充满自信与活力的。但是有两件事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她。       忘了那天晚上我们在做什么。我留意到她情绪低垂,无精打采,整张脸冷得渗人。我问她怎么回事,她说她很自卑,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尽力做的事都没有想得到的结果,学生时代的那些考试、工作以来的教学成绩、赛课成绩,都让她觉得不尽如意。她否定自己的努力,否定自己的优秀,否定自己的成长。我在一旁也没能安慰到什么,因为我说的她的优点也仅仅是表面上看到的乐观幽默。我当时倒觉得自己很肤浅。       这个暑假我俩一起去参加夏令营,我发现她是一个极其认真负责的人,做事一丝不苟,井井有条,对待学生也是关爱有加,无微不至。短短几天,每个学生的品质、特点她都摸得很透彻。她真的是各方面都很出色,和她相比,我感觉自己差劲太多了,心里常常产生窘意。       再就是这学期看到她崩溃过一次。只能说再坚强,再乐观的人也经不起学生的折磨啊!一次又一次的坏情绪积压在那儿,最后终会喷薄而出。哎,因为学生,我们同年级的这四个真是受了不少罪,吐了不少心血,特别是期末的时候,一个个形容枯槁,面目犁黑。       小陶身上有几个习惯,不知她自己有没有意识。一是吃东西的时候有点吧唧嘴,但并不闹心,声音很细微,嘴巴闭合幅度很小,她在小口小口慢慢地咀嚼,似乎在边吃边思索着什么,但有时候也不这样。发信息的时候,她双手端着手机一字一句地敲打,嘴巴偶尔蹦出几个绵长的“嗯~”,像是在打腹语。她也是我们几个之中最跳脱、最闹腾的一个,碎碎念很多,开心的时候,吐出一个一个泡泡,引得其他人也跳起来戳一戳,生气来的时候,身上又生出一簇簇火苗,让其他人也跟着愤懑。有一点我没想到的是,她喜欢年下恋。但是这一点还是要持保留态度。因为她说的时候我总感觉是真假参半。       我觉得幸幸是她的灵魂伙伴,她们俩常常出入成双。最开始,我以为幸幸和我一样,是那种少言寡语,习惯于倾听的人,而真实的她善于言谈,幽默诙谐。为什么这么说?她极具模仿天赋,可以百分百还原和家长、学生的对话,连神态、动作都很到位。每次听她吐槽,都觉得绘声绘色的,十分真实。但她似乎并不这样觉得。其实我曾想过,如果她不是老师,她可以做一个演员,凭勤奋、比常人多的一份天赋、再加上一份机遇,或许会有所成就的。近来突发奇想,如果她是一个rapper,她的freestyle肯定非常顶。因为平时我们有时候闲聊续编故事,小说的发展情节,她不假思索就说很多。而我的脑袋里空空荡荡,什么都想不出,哪怕一个标点符号。所以这也是我敬佩的一个点。       说来我俩都有过同一个爱好——画画,同一个梦想——做服装设计师,不过她属于践行者,还进行过实操,小时候用缝纫机给自己的娃娃缝衣服。而我是白日梦想家,还没开始就结束了,我爸一手操控我的高考志愿,我的梦想就胎死腹中。       我俩性格和习惯也有一些相似之处。我们都很乐意分享自己的零食,但朋友给了零食后会觉得不好意思收;喜欢宅在家看一整天小说;不主动联系朋友,懒于维护朋友间的关系;有时候做事风风火火的;有点太在乎别人的感受,怕得罪人;吃饭贼快,如风卷残云般;不喜欢亲近小孩子;怕小陶来班上听课……所以我有时候会在幸幸身上看到一小部分的我。       她做事特别积极,学校布置下来什么任务,她总是最快完成的。有次暑假她抄了五个单元的教案,看到后把我给呆住了。改作业,备课这些她都很细致。我自愧不如。对了,之前她在学习阅读课,我看了几篇她写的文章,发现她写得蛮不错的耶。那些文字特别素净、朴实,很有生活气息,给人清新之感。       因为学生调皮和家长纠纷,她常常被气得不行,所以常常看到她苦大仇深的样子。但这学期她似乎想开很多,也不总是面含忧愁。哪个班都一样,我没有她那么生气郁闷纯粹是因为我记性不好,气过了就忘了。       接下来说说冰冰,我俩的聊天基本上是进行工作交接的。我觉得冰冰就是甲方爸爸,而我是打工人乙方。“珊珊,这个活动要做个美篇喔。”“珊珊,今天来拍一下照。”“珊珊,有空的时候写一下奖状。”“珊珊,今天的活动要做推文咯,我把方案发给你。”一开始接到任务,我心里多多少少会有不开心,不是怪冰冰,而是抱怨怎么这么多活动,想到自己班上的课又要耽搁了,因为根本不能指望一、二年级的小孩子认真上自习课。后面我心态放平和了,一是孩子大了点,班干部还是能管住,二是你做不做,它就在那等着你,与其抗拒,不如不如接受它,早点去做。而且像写奖状这样的事就相当于练字,挺不错的,写完推文后,心里会有成就感。       冰冰在大队部工作,我在行政办公室,偶尔我们会一起做学校的宣传报道。一开始我们一起做美篇,那时候还挺简单的,不需要调整什么文字格式,顶多一两个小时就能完成。后来做公众号的推文,我俩都在摸索阶段,很难搞,一般排个版就要花一两个小时。最初我只是编辑文字,冰冰负责排版。所以还是比较轻松的。我也没体会过排版过程有多难。后来很多时候我来做,冰冰就帮到检查。冰冰检查得特别细致,标点、格式、字体、图片框、文字内容等等都要一一检查。所以要改两三次。后面还要发给刘校看,等的过程,我的心呐,就像一遍遍冲刷礁石的波涛。刘校一般检查标题和文字内容。过关后,我俩心里的石头就落下了。那瞬间是打工人的极致快乐,是工作中的高峰体验。       前几学期真的心疼冰冰,她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每天忙前忙后,各种文件,各种培训,各种材料,各种德育活动……何老师走了后,她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身体也愈发吃不消了。每天神龙见首不见尾,有时候见她,我看到的是一张如霜打后在枝头摇摇欲坠的秋叶般的脸。她大多时候都是素着脸,眼睛也没有神采,脸色非常黯淡,那是滴滴答答的凌晨时间在她脸上留下的痕迹。很多事是学校老师看不见的,可以说她有时候是在黑夜中孤身负重前行。但是要我去多帮帮冰冰做点事,我也不可能主动去的,我闲鱼当惯了,哈哈。这学期还好,学校来了几个新老师,冰冰的步态变得从容许多。       好了,不说工作狂冰冰了。说说平时生活中的她。她有点和时代脱节,喜欢80年代的歌曲,印象深刻的是凤凰传奇;不了解娱乐圈,不清楚爱豆的花边新闻;总是没赶上双十一、六一八的活动,在活动结束的尾巴才考虑买什么优惠,在哪儿买,一头雾水似的……其实这些是很萌的点。和她聊天,聊着聊着就变成了她的哲学课,或者思维课,她一本正经地讲话很好玩。有几次我在练字,她看着看着也提笔让我教她怎么写,很认真地向我请教,在那练了半页,她就放下做其他事了。冰冰还很喜欢分享她的大学生活,她拍过的美照,每次讲的时候,她的脸上熠熠生辉。对了,我之前没想过的是,冰冰居然普通话二甲没过,因为学校很多次主持,演讲比赛都有她。哎,我俩都陷在一个坑里了。       要事先说明一下,最后才写小王,是因为我俩相处的时候很少,了解得也没她们那么多,并不是因为对她的爱比其他人少(估计小王看到这要yue了)。小王之前一直在教英语,在教导处工作,和我教的年级以及行政班的工作没有什么交集,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就像两只碰触角的蚂蚁一样,传递信息,短暂打个招呼就走开,各做各的事了。       一开始在我的印象中,小王是个特别精致的女生,就像高中时那些悄悄打扮的文科班的女生一样,她好像也是文科吧。小王那长长的波浪卷发有时会给我一种错觉,在众人面前她是一个平平无奇,回到寝室,她会换上洛丽塔,化身用塔罗牌占卜的女巫师。脑洞可能有点大。她喜欢一些可可爱爱的小贴纸,小手办,把小小一隅装饰得粉粉嫩嫩的,很温馨,夜灯、插花、墙贴、挂布等很有情调。平时没怎么看到她化妆,我以为她至少会做好护肤。但小陶说并不是,她很懒,和我一个级别了,这我可没想到。她化妆后特别好看,那双眼睛真的太漂亮了。上次她因为要上示范课化妆了,看到她的时候我一瞬间想到“媚眼如丝”这个词。       她说话很有意思,喜欢调侃人。这一点和大象很像。在群里看她俩聊天就觉得很快乐。她们经常爆梗,偶尔开点有颜色的笑话。对了,她和大象都喜欢看美女诶,都喜欢前凸后翘的那种身材,真是意趣相投啊,哈哈。她们用的表情包有很多是一样的,都喜欢那种可可爱爱的奶乎乎的小女孩。工作后我才开始用微信,还不习惯用表情包,跟着她俩我收藏了好多。她有时候还会发一些色色的表情包。从没想到是这样的小王啊!       之前在她寝室看到墙上的便利贴,一些英语教具,我就觉得她是个特别细致认真、对学生负责的好老师。这学期,她改教语文了,虽然不是期望的数学学科,但她似乎每天都很快乐,没有那么大压力,但是也尽心尽力,整个人很佛系。有一件特别棒的事,她是我们班的英语老师,教学生更专业,而且每次吃饭就有她陪我了,哈哈。       说到吃饭,我突然意识到,她吃饭时一直坐得特别板正,腰背直直的,不像我们,翘着二郎腿,驼着背。还有她的手机就像一个黑匣子,让人永远也猜不到里面装的是什么。因为她贴了防窥膜,调的亮度又特别低,不知道是不是黑夜模式。她一低头玩手机,整个人就像切换了静音模式,非常投入、安静。       她们就像一面面镜子,我望向她们的时候,也照见了自己。她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面,我所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期待后面解锁更多精彩的发现,期待未来延续更多有趣的故事。

英语培训活动优秀美篇

319 评论(11)

小猴小吃货

18日,忙完一天的工作后,驱车参加邢台市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首届校长研讨会预备会,有幸结识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周健先生、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邓丽丽女士、北京大学MBA校友会赵建桃先生、王海平女士、“一校一梦想”尹晓渊老师等热心教育公益人士……一起商榷研讨会的主题、分工、分组、注意事项……         19日带着提升自我、广交朋友、链接资源、内涵发展的目标,有幸参加邢台市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首届校长研讨会,非常感谢与会的周健理事长、黄爱平女士等热衷教育公益的人士以及放下手头工作来参加会议的校长、老师。                 理事长尹文明老师分享关键词:课程、生态,主动、深度、分享、合作,增强了我们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决心和信心,提醒我们务必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不要急着大发展,默默耕耘、静待花开,同时告诫我们不能为了课程而课程,一切应从学生出发,一起探索学习共同体。         开场介绍,使我们结识了更多有志于改变农村小规模学校小而弱小而差局面的很多朋友。         通过团队建设,打开了老师的胸怀、扩大了老师的格局、点燃了老师的激情,激发了大家争先恐后的思想,学会了很多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加深了对沟通交流的认识。我幸运地客串了一把记者,现场采访了卡内基训练导师—黄爱平女士,近距离接触成功人士,过了一把记者瘾,圆了我的一个梦。       从《走进新课程》——三维目标、《新教育》——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学校》——成为更好的自己,到《小而美种子学校》——探索项目式学习(PBL),如何处理课堂、课程、课题的关系深度探索……         南和县西宋学校、邢台县将军墓镇内阳学校、清河县孙洼中心小学、邢台县白虎庄小学、桥东区张村小学、邢台县龙泉寺大寨门小学、南和县段村小学、南和县宋台小学、内丘县西阳小学、南和县第一小学分校、清河县黄金庄校区、南和县三思中心小学、邢台市桥东区南王段小学等学校校长的9分钟闪电激情演讲,分享了各自利用互加计划美丽乡村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美育师资短缺、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利用学乐提升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利用新教育改变师生学习方式的经验和做法,阐述了学校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困惑,李惠娟老师(大月份)、霍秀林校长(带病)、霍书珍(带伤)坚持参加活动,特别是贾道湾学校弓永霞校长坚守山区小学的事迹感动了所有参会人员,这种大爱使大家禁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周健理事长、邓丽丽大姐、王海平总干事、赵建桃先生、王海燕先生的精彩点评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家经过思考达成共识,凡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而用钱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是人的思想和观念问题。这些又恰恰是我们一时半会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用心去做。         随后,针对大家提出的老师工作热情不高、专业发展乏力问题,一起梳理归类:         1.职场规划         2.收入差距         3.生活条件         4.个人问题         5.个人兴趣与岗位         6.社会认同感         7.缺乏学校关怀(文化、人性关怀)         8.没有存在感         ……         小组认领、组内合作探究,梳理出:         老师发展方向?         激发教师热情?         家长信任/支持         课堂管理(高效学习)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网络课程老师关怀         开发校本课程         ……         名校长孙东强现任清河县育才小学校长,痴心不改,心系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利用自身人格魅力和感召力,整合优质教师资源,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网络课程,惠及更多的农村学校、农村老师、农村孩子,时刻关心关注关爱关怀农村孩子全面成长,确实难能可贵!         晚餐后传授头脑风暴方法,各组同仁认真负责、深入剖析议题,多轮交叉研讨,形成了可视化、可执行的方案,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从无中生有过渡到有中升优,追求优中升品!         利用会议间隙,南和县宁兴宇老师教授弓永霞等老师如何利用互加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解决山区学校缺乏美育师资问题,同时将我们学校的学乐资源无偿提供给山区学校试用,尽我们回报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微薄之力。         晚上集中培训学习活动结束,大家恋恋不舍离开会场。联盟核心实验校老师继续召开会议,研究2018年上半年主要工作,形成如下意见:         1.跨区域探索同课异构教研,进一步提升老师专业水平;         2.共享清河县语文、数学、英语网络课程,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共享桥东区音乐、美术网络课程,实现课程本土化,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非常感谢大家为农村小规模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付出的努力,非常感谢大家为农村孩子的全面成长付出的心血。         深夜,一篇篇记录培训学习情况、心得体会等的、美篇陆续发布,表达着与会校长、老师的真实感受,抒发着他们对农村孩子的真挚感情,描绘着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美好前景!         20日转场链接公益资源、借力迅速发展、极具内涵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典范——桥东区南陈村小学,继续我们的头脑风暴。         各组竞相展示精心设计的可行方案、老师代表用心诠释、专家点评亮点纷呈,与会老师茅塞顿开、颌首称是、受益匪浅。         与会专家学者、校长、老师民主投票评选优秀方案及冠亚军小组,现场举行了颁奖仪式。         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周健先生与大家激情分享《让自由的心燃烧起来》,从中国乡村教育、世界在乡村成长起来的名人、乡村教育的现状,介绍基金会的核心价值观,回顾基金会的成立、项目回顾,深情诠释“一校一梦想”项目(自由、自主、自信)的价值、方法、申请学校标准、项目流程和项目成果,并现场征集“一校一梦想”项目,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随后举行了形式新颖的留影,大家自由参观南陈村小学,并在“一校一梦想”支持项目——学校食堂品尝佳肴。        我们见缝插针、现场“抓壮丁”,向与会的智库发出邀请,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文化教育委员会负责人王海燕先生、卡内基企业顾问黄爱平女士不顾连日奔波、培训学习的疲惫,亲临我们学校把脉诊断、明确发展方向、规划发展路径,为我们学校更好发展出谋划策,让我们深受鼓舞。         晚上,战胜自己的懒惰,推却朋友的所托,谢绝家人和亲人的规劝,拖着病体硬要坚持参加《乡村青年教师社会公益计划》(青椒计划)培训学习。         我学习,我成长,我快乐……         我个人感受:         1.我们老师应追求做教育家,而不是满足于教书匠。从过去注重教书转向注重育人,从注重智力因素培养转向非智力因素培养。注重教,更注重育,坚决消除只教不育的错误做法。         2.学力永远比学历重要,专心永远比专业重要,成长永远比成绩重要。一般人关注学历(educational background)、专业(special field of study)、成绩(result of work or study),我们关注学力(educational level)、专心(whole-heared)、成长(grow up)。         3.互联网不是万能的,不会使用、不使用互联网是万万不行的,而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并使互联网助力师生成长的人却是万能的。         4.家校合作是必须的,我们和家长合开了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家长是董事长、孩子是候任董事长,我们就是一打工的,打好了最多是CEO。这一点很重要啊,我们必须明白,不然会吃大亏的吆!         感谢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引领,感谢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的培育,感谢沪江互加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的帮助和支持!正是你们的引领、带动,我们才一路向前!         感恩有你,一路陪伴!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两天的培训学习眨眼到了说再见的时刻。         我们相聚是缘分,分别是祝福。         我们在一起是种子,离别后就会抽芽、吐叶、开花、抽穗、结果!         培训学习为我们大家改变自我开了个好头,希望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我们培训学习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学到的好方式、好方法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工作中,彻底杜绝以往学习时激动、分享时感动,回家路上心动,回到学校一动不动,乘着十九大“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坚定办好小而美小而优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决心,投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投身美丽乡村、美丽中国建设信心,坚守我们的美丽校园,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联盟引领下,跟着沪江,更好利用互加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培养有根、有温度、不忘乡愁乡音乡序、进可促进城镇化进程、退可建设美丽乡村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4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