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璐308738
343004227qq
教育不仅仅是一门生意,盲目扩张而罔顾助人成长的初心,这样的教育企业无法获得长足的发展,终会被市场淘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的这句话曾被多少教育家、企业家珍藏,教育人们要拥有社会责任感,有为社会和国家作出贡献的意愿和觉悟,无论做什么在哪里,都拥有家国情怀。教培行业,更应该努力还原初心,承担社会责任。毕竟,以人为本才是这个行业能够长盛不衰的根基。
看i哦飞机
2012年开始,接触这个行业到入行到一步步积累,转眼不折不扣就快十年了,一直从事英语教育相关的各类所谓的培训,跟着最早的巨头上市公司到一线首都扎根再到传统应试的学校到最终回归武汉,亲身经历,甚至走过弯路,最后深知,对于英语这门语言,什么才是它背后的本质。2015年初创开来,从北京靠教育的初心和工作态度,带回了一波我们的忠实家长粉,在大家的一致呼吁中,远离商业浮躁,我们很快在南湖成立一群有情有义有理想的“凤凰社”教育家族,激起整个区域的影响力浪花,我们非常欣慰看到的是颠覆的影响力效果,于是后续扩散到百瑞景成立武大校区,把孩子教好了,同为孩子的家长,也是科班出身也加入了我们,更加笃定真正好的教育一定如涓涓细流,熬得过时间,敬请期待!时间就是炼金术,守、就完事了!人群中脱颖而出是早晚的事~事实也是如此2017-2018,给身边最熟悉的朋友开创了成人班,有Marco的爸爸警察,也有协和的护士长,有洪山区律师Gary爸爸,而且基本上都是过了大学的四六级,但是和绝大多数70/80后一样,却连基本交流的能力都欠缺,回想一下,绝大多数人的学习英语的经历,是不是到头来只是四个字“哑巴英语”真正用的时候捉襟见肘,学了几十年不说,这样的投入产出比实在是太低了!为什么呢?因为打开方式不对,有违本质规律!英语只是一个交流的工具,一项技能,就跟你学游泳学打球是一样的,但是绝大多数人打开的方式是把他当学科、当知识去学了,就跟你学数理化是一样的,你想想,你现在还记得那几个数学公式?还记得那几个化学方程式?早就忘了吧!因为知识势必就是会忘记的,但是把知识变成真正的技能是需要用正确的方式不断地练习和内化成本领的,而很多人,迄今为止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本质的内化和练习!(走英语学科路径,学得的孩子学了忘,忘了学,补不完的课,单词死记硬背不说,连赋予语言环境的课文、文章也是被文字牵着走机械背诵,甚至讽刺的是不懂阅读的人,就连阅读都是!)用自己的理解和内化的语言输出,竟然哑口无言!写到这里我就是一次怒火上天~ 既然说到这里,重头戏来了,那么究竟什么是英语学科应试教育?究竟什么是英语真正的软实力? 第一,英语,是教出来的吗?不是!是在语言环境中自然习得的!学校教英语,十几年还是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瞎子英语。而只要有英语环境,儿童轻松习得英语如母语!中国家庭没有英语环境,儿童习得英语如母语,可能吗?简直就是荒废,每个人追求不一样,这里另谈,放在大环境,多少人渴望习得英语如母语的最终目标,直奔这个目标可惜遇不到靠谱的机构啊!而母语一样的英文学习,结果会有以下几点重要外在表现:1.随时随地的说,无压力、轻松自然的输出。孩子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能自然输出,无意识的输出英文!这与学校里培训班教出来的孩子结结巴巴紧张兮兮挤牙膏般一点点使劲挤出中文思维式的英语完全不懂。目前江夏校区的孩子说英语,是别人挡都挡不住得。甚至部分学员,不让她说英语,就像不让孩子说母语一样难受!许多父母给孩子上昂贵的培训班,请昂贵的外教,为了让孩子说英语!许多父母用心的用英语趣配音,为了练孩子口语!听说读写这套体系,这些都免了!!就是这么现实,用实力说话!另外,如果一个中国的孩子随父母移居美国,上美国的幼儿园,周围经常大量的接触美国孩子和大人,在英语的环境中,基本上2年就可以习得英语如母语一样的程度。这是最高效的学习英语方式,而且孩子很轻松自如的就习得英语如母语,不需要教,没有任何的压力和成本。对于语言敏感期的儿童来讲,只需要给他英语环境,就可以轻松习得英语如母语。英文环境就太重要了!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有幸赶上3-6岁的英文启蒙的宝宝们,他们处于语言敏感期且具备惊人的语言学习能力!科学研究表明:7岁以前的孩子,语言学习能力超级强大。如果在0-7岁能引入正确的英文启蒙,用2年时间完全可以达到像母语一样的英语听力水平。进入这个行业之后,看着孩子们快乐的成长,体会到教育者的快乐。 可也看到整个行业的参差不齐,乌烟瘴气。说实话,有时候甚至觉得这是一个没多少良心的行业,资本家杀红了眼睛,真正搞教育的人少之又少,早已跟着大环境不受控~许多机构为了追逐利益几乎什么事情都干做,什么都敢忽悠。这就是我们的学员家长们亲眼所见,新东方学了三四年的孩子,也跟不上我们感知初级的班!但是对于大部分的父母来说,隔行如隔山,大家并没有多少这方面的知识,往往被一些无良机构忽悠。浪费钱倒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浪费了孩子的时间和生命,让孩子错过了许多最佳的学习时间和机会。生活中英语学得“好”的孩子,普遍看到的是,噼里啪啦说出了一本绘本的对话内容,大概十来句。可是,非常奇怪的是,听他说出的对话,这是一本有趣的绘本故事,为啥孩子脸上一点表情都没有。我就问了孩子,这讲的是什么故事呢?“我不知道。”“那你喜欢吗?”孩子没有回答我。我估计这样的情景,会出现在每个妈妈的陪读过程中!很多孩子学习英文的过程中。强记强背,生搬硬套,结果就是非常低效。这不是用英文在表达,或者讲述,完全就是从头到尾背出来的。孩子凭记忆力,能够一字不落地背下来,可是,有什么意义呢?为了给家长展示,这也是最直接最常用的办法了吧。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为一时的表面功夫蒙骗了,而获得浅表的成就感!而要真正去在乎,有没有“言为心声”。孩子说出来的英文,是不是理解,是不是自己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意思!单纯的背课文,背一些表达,机械地展示出来,没有意义啊!怎么检测是否是死记硬背呢?第一,问问题刚开始,可以问简单的,基于yes\no的问题。以及简单的故事元素:何时(when)、何地(where )、何事(what)、何因(why )、何人(who ),孩子基本听懂的话,这都是很好回答的。如果孩子英文已经有一定基础了,可以根据孩子看的、听的内容,问问:故事讲的是什么呢?你喜不喜欢这个主角?可以给妈妈讲讲这个故事吗?这类开放性的问题。如果孩子回答不了,或者大部分完全错误,就说明没有理解。这时候,我们就要考虑下,哪里出问题了?自己在家启蒙的话,就需要调整下方法,亲子互动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可理解性输入!记住第二,让孩子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来讲这个估计对孩子要求有点高,可以在有一定基础的时候,再来做要求,和孩子互动起来。我最近给孩子讲完一本新书,或者一起听配套的音频,看完图书后,都会说:can you tell me the story?他也能用五六句话,大致讲一下听到的内容,或者一些搞笑、有趣的地方。这样说出来后,家长能判断孩子是否理解?他的看法是什么,他喜欢的内容点在哪里?这样的互动,才是阅读的本质吧。不是为了学英文,而学英文!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积累后,孩子能真正用英文,去享受英文的表达!一定是用自己的话! 市面上的机构普遍采用的英语学习方式是把英语定位成知识去传授。主张英语学习要靠理性翻译、有意识地死记硬背学得英语知识~普遍采用的英语教学方法是强调靠翻译学习英语,即借助汉语来记忆英语知识,无法进入英语环境,最终默契比比皆是把孩子们变成哑巴英语~而任何一门语言,乃至外语,真正的打开是先语言后文字,遵从“听说读写”而本质是把英语定位成技能,以培养英语感觉及建立英语思维为目的。坚持靠建立英语环境让学生淡化汉语干扰,运用感性、无意识感知习得英语思维!培养学生听英语不翻译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轻松进入英语环境得以受到熏陶~拜托不要把英语学习方式变成学习英语的“奴隶”,学了忘,忘了学,十载寒窗,却无法把英语作为工具应用好吗~英语只是一项技能、是工具,而不是只能用来考试的知识,体系不同,教学方式区别相差十万八千里,英语教学就是使英语成为学生终身可运用的工具~下面是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培养体系体系适龄学习者:4-13岁(4-13岁黄金时期开始越早越好)体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孩子听说读写全方面综合能力以及解决语言关直接目标。培养孩子第二语言(英语)作为母语来学习大量场景和声音信号对应一针见血培养英语思维,让孩子从哑巴零基础到可以脱口而出信手拈来说出一口漂亮的英语,解决听说能力,达到自然流淌说英文,然后衔接读写高级能力,见字如音流,快速做英文阅读以及书面写作的应试能力对接的。听说第一阶段是培养孩子对声音的感知,在全英文的授课环境下,培养孩子把声音和图片,教师肢体语言,以及大量场景对应,从而克服汉语翻译的习惯,汉语被排除后,在逐渐的对应之中形成英语思维,从而形成听力,听说第二阶段是训练大家运用英语听力的能力,把复杂的英文故事或者整个电影,通过教师帮助,理清故事脉络,总结梳理故事梗概和中心思想,通过大量的听说运用,学生可以把听到的英语声音下意识地转换成事物的逻辑关系,英语声音进入 学生的潜意识,也就是英语声音的条件反射,具备英语听力之后,经过不断积累,学生可以运用英语思维去表达事物,整个过程不需要翻译。读写第一阶段是培养学生对文字的认知,面对具备英语听力的学生,我们为学生准备了专门的文字材料,课堂上教师通过指读带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英文声音和英文文字的对应的关系,随着对应训练的逐渐积累,学生看到英文文字,脑中即可反映出文字的声音来理解英文文字的意义,从而具备了英文阅读能力,阅读第二阶段是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我们这个阶段的学生课前完成英文原著的阅读,教师在课间提问讲解,训练学生抓取脉络,理清逻辑,概括总结的能力,在这个阶段,不断加大文字的阅读长度,从一万字小说提高到四万字小说,通过大量的文字训练,学生能够把文字下意识地转换成场景情景和逻辑,这也是英语文字的条件条件反射,从而具备无障碍阅读能力。听说读写体系坚持倡导“先语后文”正确的英语教学理念,不教孩子背诵英语单词、不教孩子记忆英语句型、不教孩子学习语法,先听说后读写,才能形成英语思维。语言思维是在大量的听说中自然形成的条件反射。想通过刻意的学习掌握是不可能的。在没有语言思维的情况下读文章就像在做阅读理解一样非常难。若没有英语思维就去读写,只能靠母语思维去理解了,离掌握英语语言思维就越来越远。 那我们学员们的学习模式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先把故事内容录音及原版的英文电影发给学生,学生在家要听完看完后,进行测试;课上教师提问讲解故事及英文电影的脉络,训练学生用英语思维去归纳总结并去表达。学生的进步是一个阶段:a. 学生的听力水平大幅上涨,对英语信息的理解能力在增强。能听懂一些没学过内容的录音故事及小说。b.学生自由表达的欲望增强,从刚开始比划,表达条理不清到越说越多,越来越有逻辑。语言学习是厚积薄发的过程,在学员培养语感和英语思维之后,通过我们的指导,学员会主动阅读一些英语故事,文章,逐渐积累,达到听说读写优异的水平。正如前面说到的思维是在听说中建立的,读写只是语言思维应用。应该用形成的语言思维去读文章,理解文章,母语是这样的,英语也应该是这样的。英语不是学英语知识点的,而是通过整体的教学体系让孩子掌握英语的。感初、感中的孩子还没形成听力,如果此时进行扩听,那就变成了大量的汉语翻译了,不可能建立起英语思维。再重申一下,感初、感中阶段就是练习声音和场景、逻辑对应的,通过对应量的积累达到质的变化,形成英语思维。Sissy英语课上讲的动画片教师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对应和逻辑链的推导,回到家再听随堂录音或做语课测评作业,就能把英语声音信号和场景、逻辑对应起来。往后面学,孩子有了初步了英语思维,可以让孩子每部电影从头到尾地至少看三遍,让孩子对应地看,看完三遍之后,第四、五遍的时候,可以把视频关掉,只留下声音,训练孩子再根据声音做一次场景排版,推导电影的逻辑。这种训练对孩子的刺激比较大,效果会非常好。这种训练可以放在暑期集训完之后,放假留白的空白时间里,从前到后的内容逐个听录音,直到完整度最高的复述出来。传统的英语只重视单词语法和应试教育,或者只教孩子基本口语,而我这里利用大量的听说训练,培养英语思维,形成语感,之后加以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就会如母语一样,牢牢掌握,运用自如!先听说再读写,最终实现:让英语学成为工具、技能的学习目标。让孩子真正做到:听英语不用翻译,说英语自然流利,读英文一目十行,写英文笔随思动。 根据不同级别对应的能力来说:感Mini Sissy-幼教感知:教学成效:对英语产生强烈兴趣,形成不用翻译直接把场景和英语语音信号进行对应的习惯,阶段结束后升入感知中级。Level1-感知初级:教学成效:对英语产生强烈兴趣,形成不用翻译直接把场景和英语语音信号进行对应的习惯。Level2-感知中级:教学成效:形成英语语音感知能力,具备一定英语听力水平,可简单表达和复述英语故事。Level3-感知高级:教学成效:强化英语语音信号敏感度,具备大量接收英语信息和自由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英语思维。此阶段引入英文文字习得,具备能够在情景中理解英语文字的能力。现阶段肉眼可见的学员口碑,我更加笃定和稳扎稳打:只有一心一意经营每一个学员成为得意门生的专一的初衷:一个从来都只想做市井人民家门口的英语学习胜地,好的教育如涓涓细流,良心出真诚;一个茶余饭后放下手机和工作的疲倦可以随时过来溜娃感受下孩子们上课齐刷刷认真的精神面貌;一个帮助大家不再走弯路浪费时间换了好多机构还是哑巴英语的地方....希望我们小朋友们一直保持纯真,更要像各位家长那样一直为了家人幸福而努力进取,脚踏实地,虚怀若谷,热爱学习。于Sissy,始终带着谦卑和善良的心温暖快乐每个人,这就是我工作最大的动力和乐趣! 这就是Sissy的教育态度,我们只用市面上最正确的方式教英语,你来或者不来,我们永远都彪悍的存在! 最后,我还是这句话:希望我们的孩子们学一门外语不再是因为“学校三年级要学英语”“别人孩子都在学英语”“我们学的英语最贵全是外教”,而我希望你们从我这里可以脱口而出的英语有着非常好的听力,在国外遇到感兴趣的文化和艺术可以与人交流学习,像钟南山爷爷,用英语为全世界社会做贡献!
那个啥来着呢
校外教育培训行业如今成了处处受限和打压的对象,好像人人都可以口诛笔伐,其中“教育初心”是批判声最高的关键词。 人人都在说教育初心,那么,到底什么是教育初心?我是教英语的,我想通过几件英语教育和学习的事儿,说一说我理解的初心。十几年前,我在北京带了一个某英语证书冲刺短期班。 班上是一群3-4年级的孩子,每天一次课上三个小时,每天孩子们要背的词汇量有多少呢,30-40个。 而我则负责在3个小时内将孩子们头一天做的试题,用中文进行全方位题型解析,以及开展做题技巧教授,词汇巩固练习。 孩子们的目标是获得证书,大概相当于高二英语考试水平吧,最终有近50%的孩子达到目标,那个数据不算是好的,只能说中等。 有一天,一名家长加班很晚了,匆匆赶到学校接孩子,连连说抱歉,并执意要送我回家,路上家长还在嘱咐孩子回家把当天规定的单词量背完。 我问家长:是不是考虑明天再背? 家长的回答让我至今仍然难以忘怀:“老师,您以为我现在是为了他考证书吗?其实不是,我是为了高考做准备,所以从现在起,一刻不能松懈。” 我觉得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两个世界的人吧,家长也没有错,但我也不敢想象孩子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只是没想到,十几年后,我成为了家长,孩子也才二年级,我也或多或少开始有了这种想法。不过还好,我稍微“理性”一些。两年后,我换了一家全英文授课机构,其中有个班我从孩子们上幼儿园大班开始,带到2年级。孩子们在上大班的时候,有一节课是教授农场动物,其中一个练习环节是连线,就是孩子们把奶牛连接牛奶,把母鸡连接鸡蛋等。 那个环节对孩子们来说简单,所以我设计了一个牛奶到餐桌的流程展示,通过教具展示,给图片排序和故事演绎,让孩子们理解牛奶是如何从农场,奶牛,到工厂,到超市,再布置作业回家画出来,下次课呈现。 后来在他们2年级的时候,我记得有一节很普通的课,教授颜色混合,在对所有颜色操练完之后,我就分组让大家先预测某两种颜色混合后的结果,用颜料和水杯自己实验,并记录结果。 后半段课基本都是孩子们动手操作,我主要给大家记录预测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时而对预测正确的孩子夸奖,时而对预测错误的孩子表示遗憾。再说一说青少年和成人学英语 疫情后在线教育疯狂发展,广告铺天盖地,我询问了一位孩子上小学的朋友,也在学英语,问其看到这些广告的感受,对方告诉我,根本就没有在意,以至于连各大机构名字都没记住。 当然,我是格外关注这些广告的,也花了几个9元9听了一些课程。看到一种种“高效而务实”的方法解读英语学习本质: 4天英语速成秘籍 7天成为翻译家 10天入门,认知语言学习的本质与此同时,我刚好在学习一门语言学的大学课程,那个学期的学习是我经历的最崩溃的日子,老师强调多读,必须每天读,推荐了英文文献,书籍一大堆。几个月的时间,我读英语文章的数量,比过去几十年都多。 老师还解析了几位民国时期大师的语言学习经历,我们来看看语言学大师许国璋先生的一段经历:大师强调朗读的重要性,是语言学习的核心,大师是怎么学的呢? 在天寒脚冻的情况下一读就是几个小时 ,我读到这一段的时候在想,现在让我在这种情况下刷视频,能刷几小时吗?需要培养综合素养的时候,你给我强化学习;到了需要强化学习的时候,你给我讲秘籍。 说完几个教育和学习的经历,回到主题,到底初心是什么?既然说教育初心,那么教育是什么?我们看看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对教育的定义: 百度百科:维基百科:很多教育学者都在强调“激发“,”影响“,”习得“,简言之,除了知识本身,也应注重价值,道德,实践,思维等等。 那么,教授一名学员做题考试策略,知识点提炼记忆,算不算影响,算不初心呢? 以个人目前浅薄的认知,这当然是影响,但这样的方式,可以说是一种满足用户需求的好的产品,好方法,并不完全算是教育初心。 好产品可能会很好的符合需求,但不一定完全符合教育初心。 教育可以因方法改进让学习更加科学; 教育可以因科技赋能让学习更加高效; 教育初心,需要这样的科学和高效,更需要一名好教师,理解并实践,影响学生。 大约自2010年开始,线上产品模式层出不穷,AI应用,语音识别,自适应学习等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学习者学习效率产生影响,边远地区学员也能享受高品质教学。这些,也都是在学习效率,教育资源分配方面起到促进作用的因素。不过,好的老师,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 我曾见过在北京的早上8点就有人学校练课的场景; 我也见过在一个三线城市,晚上12点半,有老师在教室里单独练课的场景; 北京的8点和三线城市的12点半,不用多解释,谁都知道是什么概念。我也常常回想我入行时的场景,师傅带着我苦练发音,力求用最标准的英语教授学生; 我努力学习各种方法和理论,力求让孩子们学习语言的同时,更注重身心及品质培养: 教学活动怎么设计更能让孩子们高效习得; 教学流程如何安排更符合学习者学习特点; 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分别如何教授才能做到输入输出有效结合; 怎样了解到班级不同孩子情况,采取不同教学策略; 我一个腼腆的男教师, 为了更好呈现,学会了精美的手工教具制作; 开展多元化教学,学会了歌曲舞蹈, 虽然很丑,但孩子们喜欢。教育要影响人,培养综合素养,离不开各方面的影响。 我想,等到国家减负政策完善落地,教育培训行业步入良性发展,大家更加关注教师发展和学员习得,对行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才真正说得上教育初心这四个字。